拜託,別再鼓勵學生創業! 把訓練不足的新兵推上戰場,存活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媒體吹捧的賈伯斯、祖克伯這種學生休學然後創業成功案例,根本是例外中的突變種。

更多能冒出頭的,是擁有產業經驗、找得出關鍵產業問題、拉得出人脈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國際趨勢 商業 拜託,別再鼓勵學生創業!──把訓練不足的新兵推上戰場,存活機率微乎其微 果殼先生/自我逼退專欄 2019/01/16 12760 PhotoCredit: 台灣政府鼓勵新創多年,有許多政策都是在鼓勵青創──從各大學校拿國家預算舉辦學生創業競賽、廣設創業團隊的育成中心,到教育部的學生創業補助,各項政策都拜託學生該趕快「出手」、趕緊創業,好像創業才是新時代唯一的解答,甚至向下鼓吹學生創業是個進步的價值。

我是一位學生創業者,標題的這句話雖然有點武斷,但,以下是走過以後的內心話: 青年創業政策,不應鼓勵學生創業 台灣政府鼓勵新創多年,有許多政策都是在鼓勵青創──從各大學校拿國家預算舉辦學生創業競賽、廣設創業團隊的育成中心,到教育部的學生創業補助,各項政策都拜託學生該趕快「出手」、趕緊創業,好像創業才是新時代唯一的解答,甚至向下鼓吹學生創業是個進步的價值。

另一方面,可能因為自己也曾是學生創業的一員,不定期地,我也會收到學弟妹問我:學長麻煩幫我看看我們的創業項目⋯⋯。

回想自己在學生時期,曾經創業兩年半,做的是健身教練、營養師的平台媒合。

我們團隊當過創業競賽獎金獵人,也有實際投入開發,更曾使用過政府提供的青創資源,例如進駐過學校育成中心,以及台北市政府開的共享工作室,綜合這些經驗,我深深地認為,鼓吹學生去創業的方向是錯誤的,而這也是現在台灣青年創業政策的一大問題──怎麼說呢? 創業的「現實」,學生了解多少? 首先,創業就得面對現實── 學生禁得起這個現實嗎? 創業的失敗率很高,一般人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在5年內倒閉,可以撐過前5年的創業家只有1%。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說:許多大學生都錯誤地認為,只要有個好的點子,能拿到投資,再加上執著、激情、運氣,就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或祖克伯。

媒體吹捧的賈伯斯、祖克伯這種學生休學然後創業成功案例,根本是例外中的突變種。

更多能冒出頭的,是擁有產業經驗、找得出關鍵產業問題、拉得出人脈資源的「創業老兵」。

即使如此,他們成功的機率可能仍低於5%。

真相是,把沒有社會經驗、沒有產業知識的「創業新兵」學生送上戰場裡,成功「活下來」的機會剩下多少?我猜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那麼投注政府資源在賭這千分之一,真的對創業生態圈有意義嗎? 更可能像我,我就是一個學生創業的縮影:親身體會到市場的無情,面對創業關卡又找不到關鍵資源,也沒有人脈,然後就GG了(更多我的創業心得,請參考〈這是一個創業失敗的故事:對於青年創業的各種陷阱提醒,與我從中學到的四個教訓〉)。

學生創業有三缺:缺經驗、缺資源、缺人脈。

圖/Shutterstock 政府的輔導,是否對症下藥? 學生創業有三缺:缺經驗、缺資源、缺人脈。

失敗率高沒關係,如果政府能夠對症下藥,將預算投入在學生創業真正的缺口上,好好引導團隊,有效提升成功機率也未嘗不好。

但實際上,根據我的經驗,政府的「輔導」措施無非是蓋硬體,改建出漂亮的共享空間(或又稱青創基地)。

但觀察各地的青創基地,使用率真的不高,縱使有漂亮的裝潢,卻沒有創業的氣氛,不過就是放了一台簡陋的3D列印機的空屋子。

當初我們團隊也有進駐,但團隊裡的工程師在短暫體驗過後,幾經思考評估,覺得進駐效益不大,最後青創基地成了團隊開會用辦公室。

台灣現在真的不缺「創業空間」了,缺的是軟體、是腦袋。

另一項問題就是業師人力不足。

縱使讓學生團隊進駐了育成中心,因為業師專業不足、人力不足,輔導一事成為敷衍了事。

但我不願意責怪單一的業師或指導老師,想像一下育成中心的業師要面對著五花八門、切入不同產業的學生團隊,一個人怎能擁有這麼多不同產業的知識。

因此現實是,各個新創中心不斷開設無關痛癢的創業講座,消化預算。

當一個團隊連雛形(prototype)都沒有,去談什麼公司設立法律講座、財務分析、上台簡報技巧,都是多餘。

今天政府的問題在於:在不合適的時機,推不適合的人上去衝,卻又沒有提供能上戰場的武器。

台灣常見迷思:創業才是創新 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迷思,認為創業才代表著創新,創業才是台灣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殊不知,創業是創造一個可持續維生的系統,因此需要不斷尋找可運作的商業模式,是一個非常限縮的領域。

創新則可以發生在任何維度之下。

創新就是創造價值,是一個沒有範圍的領域,創業需要創新精神,才能開疆闢土;企業內部裡也需要員工創新,才能持續創造價值;甚至連政府也需要創新,否則如何在高度競爭、高度分工的國際貿易體系中找到適合的產業政策方向。

好的創業環境不是一蹴可幾,因此,政府該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資源提供者,更重要的,是致力打造不會扼殺創新的環境。

說到底,學生需要的是什麼? 講回到今天的主題:學生創業。

其實學生真的不用急著創造什麼,學生真正需要的,是持續學習,培養好奇心,最後在面對問題能夠整合資源、實作並找出解決方法的能力。

我們不需要人人都創業,該鼓勵的,是讓學生們擁有「創客手作」的精神。

政府的責任在於創造一個「可以成功」的環境,而不是不負責任要大家一窩蜂跑去創業。

台灣這幾年,創業風氣的確有提升,也有亮點項目例如Gogoro、Dcard、Pinkoi等,不過距離一個真正適合創業的生態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寫多了,也寫得沈重了,失敗不是問題,我從自己創業失敗的經驗裡學到很多事。

重新檢視一遍我過去這段創業的過程,才發覺當初我所面臨的問題,在當下看似無解,但現在的我來看卻並非如此,可惜過去的我沒有現在的見識還有人脈。

回頭翻出5年前的照片,老實說,那個無畏無懼的我也挺帥的。

圖/果殼先生 提供   執行編輯:關卓琦 核稿編輯:林欣蘋 新創 創業 職場 關聯閱讀 蔦屋書店裡的政府機關──日本「創業之都」不在東京、大阪,在這家咖啡廳的所在地 芬蘭福利「太好」,讓人不想創業?──從我在芬蘭上的創業課談起 作品推薦 年輕人你行不行?──被小一歲的同輩電:「回去練練再來吧」,我學到的事 你需要的不是「斜槓」,而是面對問題的行動力──從律師意外兼任「區塊鏈講師」的心得 參考資料 TOP 果殼先生/自我逼退專欄 法律背景卻做健身項目創業,現為商業顧問公司InternAttorney,是個行動主義份子,主筆區塊鏈專欄,不過這邊不談區塊、只談連結,也要逼自己寫自己,故名為自我逼退,但逼退的不是熱情,而是對不熟悉的恐懼。

期許透過筆寫出觀點,看到對話,找到果殼。

Medium:HenryLin 粉絲專頁:果殼Mr.Shell 看更多 上一篇 高恩醜聞啟示錄:日本企業的「排外」內幕 下一篇 從區塊鏈發展趨勢,淺談最近爆紅的STO是誰?與泡沫的ICO何干?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新創Startup 創新創業第一課:商場從來沒有「神」,靠的是「不怕失敗」的大環境與人 評論Opinion 為什麼年輕人不該盲目創業:沒天賦、沒專業、沒時機、沒資源,你憑什麼硬幹? 專訪Feature 創業屢戰屢敗,用一堂線上課程逆襲賺回上千萬──專訪SAT.Knowledge創辦人Stephen 商業Business 相信你能改變世界就能創造不同 NewTaipeiYouthPower插畫藝術家周依讓藝術走進生活|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一個美國媽媽在中國:當幼稚園老師把雞蛋強行塞進我兒子的嘴裡⋯⋯ 2 不怕職涯從零開始,只怕不懂何謂「適合的工作」──歷經疫情低谷後,給年輕人的5個求職建議 3 牛津再奪「世界大學排名」榜首──在當地攻讀博士的我,從「研究方向」看出什麼? 4 「下車加個油而已,幹嘛背包包?」北美加油站:你不可不知的3大危險! 5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大學生的一封信:放手玩4年之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6 離岸風電水手初體驗(下)每一句「活在當下」的瀟灑,背後是「生離死別」的無奈⋯⋯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