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專業之死》,我們能從愛莉莎莎與蒼藍鴿事件學到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簡單說明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事件。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愛莉莎莎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2/20,科學PhotoCredit:Screenshotfrom愛莉莎莎Alisasa'sYouTube精選轉載TNL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閱讀前哨站瓦基簡單說明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事件。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愛莉莎莎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批評是誤導民眾。

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PhotoCredit:臉譜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Nichols),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

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

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

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

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

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

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Asimov)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2020)年的新冠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

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

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

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

」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

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

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

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

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

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一無所知不會怎樣,自以為是才是真正可怕。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

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

」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

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

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

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

」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大部分的人在網路上都只是找而已,他們並沒有在讀。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蒼藍鴿愛莉莎莎自然療法偽科學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神奇的肝膽排石法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ACG名曲惡搞作《千本幼女》本質上就是首糟糕「歪歌」,被罵剛好而已1則觀點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1則觀點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2則觀點【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2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全球響應「關燈一小時」3/26一起關上不必要的電燈!1則觀點GIF檔發明人StephenWilhite因Covid-19逝世,所以「GIF」到底應該怎麼唸?2則觀點【影評】《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的歷史衝突與糾葛,如何推動肯尼斯布萊納獻給家鄉的情書?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央行宣佈升息,你有什麼看法?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