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中国传统节日)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拜祭后的菜肴开大餐即称为打牙祭。

每到年尾,各商家行号会在尾牙期间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尾牙发展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尾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展开 收起 添加义项 ▪中国传统节日 ▪动画《节庆守护者之年兽出没》角色 尾牙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中国传统节日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尾牙,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源于拜祭土地公的仪式。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福建商人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初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年尾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而拜祭后的菜肴开大餐即称为打牙祭。

每到年尾,各商家行号会在尾牙期间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尾牙发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风俗是各公司企业在当日举行聚餐晚会和员工联谊活动,称作尾牙宴,尾牙聚餐,或者企业年会。

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食大餐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尾牙节流行于闽台之间,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传统节日,与东南沿海的土地神崇拜有关。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福州人的过年,往往就是从腊月十六日过尾牙这天开始的。

[2]  中文名 尾牙 别    名 做牙 流行区域 福建及台湾地区 相关人物 福德正神(即土地公) 目录 1 民俗简介 ▪ 牙的涵义 ▪ 做牙 2 历史渊源 ▪ 流行地区 ▪ 社神由来 ▪ 牙祭由来 3 习俗活动 ▪ 尾牙的活动 ▪ 尾牙的发展 4 尾牙习俗 ▪ 民俗的尾牙日活动 ▪ 现代企业活动 5 其它相关 ▪ 也谈做牙 ▪ 做牙意义 6 地域文化 尾牙民俗简介 编辑 播报 尾牙牙的涵义 “牙”是中国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

传统习俗中,南方沿海地区做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这是用来象征生意兴隆的。

而祭拜后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是尾牙。

尾牙做牙 “作牙”的起源出于社会风俗习惯,代代相传。

所谓“牙”字,为“牙旗”(牙期)之简称,名由无考。

拜祭土地公的节日称为“做牙”。

●头牙头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土地公的圣诞日(现为农历“二月二”)。

一般农家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举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丰收并祝福土地公万寿无疆;八月十五(农历不分日或号)还要祭拜一次,称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时感谢土地公赐给人们的丰收。

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于人类对土地的信仰,主要为求生命繁衍或农作物丰收。

在神明里,土地公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亲近人间,人们遇见任何问题,都会找上深入民间的土地公,祈求丰收、生意繁荣,就连治病、升官、转职也找他帮忙;台湾的土地公特别多,所以有“田头田尾土地公”的说法。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为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

古时有一诗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

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后,东家即宴请伙计,到了十二月十六“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厂要解雇伙计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这一餐来暗示。

不过,旧时的人较为厚道,如果不是伙计实在不行,或是东家的事业经营不佳。

是不会随便辞退伙计,辞退的方式也不是发下一张解雇通知或者资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员工被解雇。

尾牙历史渊源 编辑 播报 尾牙流行地区 尾牙节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

但是它却的的确确是土生土长的南方沿海地区民间传统节日,这一节日与中国人的土地神崇拜有关。

尾牙社神由来 做牙源于祭拜土地公(社神)的仪式。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

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

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奉祀土地公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土地神信仰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

土地神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我国古代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汉代是我国南北风俗融合时期,土地神信仰最迟在汉时期就已传入北方地区,在古时候北方百姓也有奉祀土地公的习俗。

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人们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变化,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保留下来。

尾牙牙祭由来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禡牙”。

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援用,于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来个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

他们祭拜的对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地公。

这一祭礼称为“牙祭”或“做牙”。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与二月二龙抬头日期重叠,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要解雇谁。

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尾牙习俗活动 编辑 播报 尾牙尾牙的活动 润饼 一年有24个“牙期”,尤以“尾牙”为隆重。

另有一说是古代商场买卖介绍人称为“牙郎”,人在年终算其所赚利润时而向牙郎致谢请客之方式。

因为社会变迁,土地公崇拜已经不只是与农业有关,也与工商业有所连系,成为财神象征。

配合“牙祭”,尾牙成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初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尾牙的发展 尾牙发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风俗是各公司企业在当日举行聚餐晚会和员工联谊活动,称作尾牙宴,还有尾牙聚会、尾牙烧烤、尾牙晚会甚至尾牙舞会等,总之,基本样式是企业宴请员工进行年末的聚餐和联谊,以感谢和表彰员工的辛勤工作。

正是富人情味的地方——让员工有心理准备,不至于影响到该名员工的家计生。

由于劳工权益抬头,劳资双方都希望能有一个较和谐的关系,所以“尾牙聚餐”时都将“鸡头”朝天(上),以免造成劳资关系紧张。

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

除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

其实,各公司举办的“尾牙宴”,也在透露着公司财大气粗的讯息,当日公司股票的股价和成交量也会有反响。

当然,也有公司是秉承勤俭的传统美德,热闹但不浪费。

尾牙的形式分两种:宴会和晚会。

公司规模不大的,通常只办宴会聚餐;规模大且又赚钱的公司,除各部门聚餐外,另办大型歌舞演唱会娱乐员工。

很多地方不过尾牙,但却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还把大吃一顿美食叫做“打牙祭”,就是这种文化的遗存。

英国著名管理学家韩第(CharlesHandy)就指出,随着科技的发达,组织越来越虚拟化,高科技带来的影响是需要“高接触”(hightouch),“关键在于信任与默契”,韩第提醒,企业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员工就只会把“自己的目标”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企业办“尾牙”已不再把它看成传统仪式,而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团队激励活动。

尾牙尾牙习俗 编辑 播报 刈包 1)福建地区把做“尾牙”之后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十七到二十二作为赶工结账时间。

所以,也称二十二为“尾期”。

“尾期”前可以向各处收凑新旧账,延后则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账了。

所以“尾牙”的饭吃完后,就有几天好忙。

过了“尾期”,即使是身为债主的硬去收账,也可能会被对方痛骂一场,说不定还会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商人和农人在“尾牙”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与仆婢,对于来年是否继续雇用一个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后的决定。

所以,这算是慰劳日,又是礼貌相送日。

3)薄饼原本是“尾牙”的必备食物。

尾牙民俗的尾牙日活动 尾牙宴 这一天,台湾及福建地区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

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

福建晋江一直保持着尾牙日活动。

尾牙现代企业活动 在如今,企业的“尾牙”就是指“年会”。

企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日,举行公司内部的年终聚会,对上一年的公司状况进行总结,并对有功劳的职员论功行赏,所以可以说是每个企业单位职工最期盼的聚会。

因为年终时也伴随着圣诞、元旦还有春节的来临,所以很多公司干脆就把年会就着这3个节日的期间举办,这样更增添了年会的欢乐气氛。

很多企业在“尾牙宴”上也举行一些抽奖活动,企业所有员工都参加,大家和气融融,有着大家庭的感觉。

[1]  一年之中,农历正月初二叫“头牙”,六月十六叫“半年牙”,十二月十六叫“尾牙”。

商家最重这“三大牙”“尾牙”这一天,城乡店家行交商号,均要备办丰盛三牲礼品孝敬土地公和门口公,焚香点烛,祈求来年生意兴隆,然后烧金纸冥币,燃放鞭炮。

入夜,东家设宴款待伙计,以酬谢犒慰伙计们一年之辛劳,也习惯于这时分红。

尾牙其它相关 编辑 播报 尾牙也谈做牙 农历二月初二是“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是“尾牙”、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十六是二次“普通牙”。

尾牙宴菜品TOP10 “做牙”是盛行于闽台一带的一个特殊节日。

这一天最重要的是要祭拜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让土地公“打牙祭”。

“头牙”只是一年当中很多牙中的一个,期间还有“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以及每个月的初二,十六的二次“普通牙”。

不管是“头牙”“尾牙”或是“普通牙”,在福建莆田,如果那天家中有请手艺师傅上门做工,那晚上一定要做大餐宴请人家(如今主人上班忙没时间就用红包代替)。

当然一年当中最隆重的算是做“头牙”与“尾牙”了(不但要祭拜土地公还要做好大餐全家聚拢一起)。

莆田民间就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说!这一天,本地的妇女们傍晚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供品去供奉神明“土地公”。

一般多见的是用猪肉、白粿、豆腐干和水果、糕饼、米酒等。

而且很多企业也不例外。

在莆田,百分八十以上的公司企业(特别是台商企业与当地私人企业)在建厂之时,都会在自己的厂里建一所土地公庙。

在“做牙”的这一天,公司老板或自己或叫员工在自家的庙中,备好牲醴、祭品、点上香烛、金纸、贡银、最后燃放爆竹,祭拜时口念“通词”,祈求土地爷赐福,公司日后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态度是非常虔诚。

当然以上说是平时每月二次做的“普通牙”。

那些开店的商家们,由于自己的店面前一般没有土地公庙。

他们就直接在店面口,备好供品,焚香祭拜。

商家祭拜是以地基为主(房舍衔在地上的地神)。

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心诚,土地公一样也会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下面出现。

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酬谢土地神灵的佑助,也更需要神灵们能保佑他们日后照样生意隆旺。

“做牙”,盛行于闽中。

这是几千年积淀来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更闪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尾牙做牙意义 1)“做牙”的习俗是宗教活动,其背面又其实是涵有神道设教的提示,告诉人们所有成就并非只是个人的努力和手段,同时间也有赏善罚恶的神明在身旁默默监视和扶助。

因此,人们应定时供奉和时时感激神明的庇佑,从而不骄不纵,以及服从为善施仁的社会规范。

2)过去的人价值观崇尚俭朴,农业时代的生活素质与物质享受也不比今日奢华。

“做牙”是为平日俭朴的饮食习俗提供适当的变化,定时加添菜肴,调剂生活。

古人以宗教需要代替个人需要,并以此作为理由,去合理化上述的行为,如此便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会把饮食放纵视为合理。

3)家中尊长领导幼辈拜祭神明,与东主领导雇工卑仆拜祭神明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这一宗教仪式,体现了互相的长幼有序和尊卑有分。

同时,通过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又能加强一体的感觉,可以作为大家共同经历一段努力时间的纪念,并提供实质的慰劳。

4)“做牙”这种宗教活动的祭祀对象,是以慰劳土地福德正神以及本家的地主为主;它也在喻示着人们,生活美满的根源,是本身所依赖和生活的那片土地。

尾牙地域文化 编辑 播报 台湾人的尾牙台湾人过“尾牙”,和大陆年终聚会有点儿相似。

台湾民间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有拜土地公(福德正神)的习俗,供桌上摆各种供品,让土地公“打牙祭”,即为所谓的“牙”。

民间有种说法叫“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地”,到一年的最后一次,也就是腊月十六就称为“尾牙”。

这一天,百姓人家都要准备牲礼拜祭土地公,全家团聚吃“尾牙”,还要吃“润饼”(厦门叫“薄饼”,类似大陆常见的“春饼”),以求来年家庭富裕润泽。

台湾过“尾牙”盛行,是因为商家视土地公为守护神。

为保佑来年生意兴隆,商家吃“尾牙”会比一般的家庭更为盛大,内容更为丰富。

当晚,做“头家”的会宴请公司同仁,以犒慰他们平日的辛苦。

过“尾牙”也是缓和劳资关系,拉近距离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传统过“尾牙”,白斩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如果鸡头朝向在座的某个人,就表示此人将被解雇;如果鸡头朝向老板自己,大家就可放心享用美味了,这道菜端上时已将鸡头去掉,解雇的意味已经渐渐淡化了。

吃“尾牙”热闹而和谐,老板会亲自给员工敬酒,员工也可以跟其没大没小。

福建人的尾牙上述的尾牙不只是台湾才有,也不是从台湾商人流传到大陆的民俗或宗教节日,而是福建及台湾地区特有的影响广泛的文化民俗活动。

“尾牙”即农历十二月十六。

源自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做牙”(用供品“打牙祭”)的习俗,到农历年末腊月十六就称为“尾牙”。

☆古代福建有个习俗,“尾牙”这天晚上,凡有雇佣店员、伙计的商行店主都要备办一顿丰盛的晚餐,宴请全体员工,席间,老板对来年聘用人员的变动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态以示去留,如对不称职者要予辞退,便在宴席上将一盘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的席位,意即解雇;或是对要辞退的伙计,在其席位前反排筷子,意即辞弃;还有一种是老板亲自向那位准备解聘的伙计敬酒,表示辞行。

这些不动言词的辞退风俗,却令人感到十分尴尬,也闹出过不少吵架责骂之事,后来便逐渐废除,改为通过介绍人转达辞退之意。

福建人流传着在每一个农历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习俗。

这一天的供奉对象,是地主(福州十邑对地基主的俗称)或其他属阴类的神明;过后,人们也能吃献祭过的供品,一饱口福。

这一天,也是神坛“犒军”的日子。

“犒军”的对象,如果属天兵天将的性质,可以选择在初一和十五;万一主神手下的兵马都是阴兵阴将,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属阴数(双数)的初二和十六。

“做牙”的意思与吃喝有关系。

广东人说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为乐,不过福建人“做牙”的对象首先是灵界,其次才轮到人类享用。

人们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经用来供奉灵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做“尾牙”二月初二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而莆田民俗“尾牙节”,较为隆重,有过小年之称。

莆田人过“尾牙节”是有讲究的,祭祀用的香、纸、烛必不能少,供桌上水果、肉类、面食也必须齐全,商人尤其重视,莆商也正是秉承陈米牙这种诚信的精神成就事业,很多大老板要同员工一起吃牙宴,说“只要一起吃了牙宴,明年就一定会在一起继续团结奋斗”。

“做牙”的时候要在门前,摆上果品、酒菜,比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还有虾类等。

也有人说不可有鱼类,因为有“衰如鱼”的说法。

还有些家庭喜欢简单点,只用干品,比如苹果、梨、香蕉、茶酒、还有肉包、饼干等各种糕点作为祭品。

接着就开始烧香、烧贡银、银纸等。

[3]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24季:尾牙宴是年会的前身?浅聊古今中外的尾牙宴 如果不是闽南人,也没在闽南待过,可能会觉得奇怪,什么尾什么牙?跟年会又是什么关系?其实,尾牙最早跟吃饭没什么关系,而是一个传统节日来的。

每月初二、十六,闽南商人会祭拜土地公,祈求生意红红火火,这就是做牙。

二月初二是第一个牙期,是为头牙;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所以叫做尾牙。

TA说 年末尾牙,酬杯酒 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汉族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配合“牙祭”,尾牙成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吃“尾牙”热闹而和谐,老板会亲自给员工敬酒,员工也可以跟其没大没小。

古典书城 北京飞螳科技官方帐号,优质创作者 参考资料 1    泉州十二月习俗尾牙   .就爱泉州.2013-4-26[引用日期2013-06-12] 2    又到一年“尾牙”季,问题来了:啥是“尾牙”?   .环球网百家号[引用日期2021-03-16] 3    人们为何重视“尾牙”?   .莆田网[引用日期2021-03-16] 图集 尾牙的概述图(2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84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gao782828416 (2022-09-26) 1 民俗简介 牙的涵义 做牙 2 历史渊源 流行地区 社神由来 牙祭由来 3 习俗活动 尾牙的活动 尾牙的发展 4 尾牙习俗 民俗的尾牙日活动 现代企业活动 5 其它相关 也谈做牙 做牙意义 6 地域文化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