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文化年表暨南島語族 - 博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南島語族目前約有一千兩百種語言,由於他們精於航海,經過數千年來的遷徙,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已成為南島語族家園,總數超過兩萬個。
這個比 ...
加载中…
加载中...
台灣 原住民文化年表 暨 南島語族
转载
2016-01-0211:15:25
标签:台灣原住民少數民族
原住民文化年表
史前時代
福爾摩沙的古老民族 誰是台灣島最早的主人?這是一個迷人卻難解的問題!想要得到答案,可得先聽一段「滄海桑田」的故事。
現今的台灣四面環海,被稱為美麗的寶島,但可曾想像,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可是和中國大陸相連,當時的台灣海峽還是一片寬廣的陸地呢!在三百萬年至一萬年前這一段遠古時代,地球歷經多次的冰河時期,台灣與大陸間的海峽也時存時沒,當海峽成為陸地時,許多大陸上的動植物紛紛遷移來台,獵人們追隨獵物的腳步,也來到台灣,在台南出土的「左鎮人」與台東的「長濱人」,就是這一批最早的「台灣人」。
一萬年前,台灣海峽上升成為今日的面貌,而在長濱人與左鎮人神秘消失後,善於航海的南島民族先後渡海來台,成為現今台灣原住民的祖先,開啟了台灣島史的新一頁。
台灣最古老的人類
台灣目前出土的考古遺址中,年代最古老的便是出土於台東縣長濱鄉的「長濱文化」,他們出現的時間不會晚於15000年前,最可能約在50000年前。
但在約5000年前,長濱文化突然在台灣島上消失,之後的新石器時代與鐵器時代文化,都與長濱文化沒有承續關係,而是在冰河時期結束,台灣重新成為海島後,才由海上傳進來的新文化,以大坌坑文化為代表。
公元前2500年前後,許多不同系統的新石器時代紛紛在台灣各地出現,學者推測可能與南島民族的遷移有關。
是不是祖先﹖
台灣島上發現許多的考古遺址,這和來到台灣已經數千年的原住民之間是否有關係呢﹖從文化特質來看,確有類似之處,如圓山文化人就有「鑿齒」的習慣,原住民中如泰雅、賽夏、布農、邵與部分的平埔人,也有相同的習俗。
根據目前研究成果確定,部分遺址與原住民間的關聯,如北部地區十三行文化(分布於台北盆地內淡水河兩岸低地及河口沿岸一帶)、番社後文化(三芝到金山之間的北海岸)、埤島橋文化(淡水河口兩岸到金山之間的北海岸,以及台北盆地西北側)和凱達格蘭族之間關係密切;舊社文化(三芝以東的北海岸地帶及蘭陽平原)亦與巴賽族、噶瑪蘭族有關。
而中部地區的番仔園文化與拍瀑拉族;南部的蔦松文化(1400~550B.P.)與西拉雅族;東部靜浦文化與阿美族之間,也都有密切的關聯。
消失的矮人
台灣原住民中有不少族有矮黑人的傳說,包括賽夏、泰雅、魯凱、排灣、阿美、邵、鄒、布農、噶瑪蘭等,當中最著名的便是賽夏族的矮靈傳說。
由於這些傳說分布極廣,令人不由得懷疑矮人存在的真實性。
在這些傳說中,矮人多半居住在山中或森林,擁有高明的手藝與技術,並懂得法術,具備超能力,而且在各地,矮人的生存年代都早於先住民,最後也都被後來的南島民族殲滅或趕走。
矮黑人的傳說也令人想起在菲律賓、馬來半島、印度南部的小黑人,這些民族的語言隸屬至今不明,在遠古時代,這些民族是否曾經分布到台灣呢?在缺乏證據下,這個問題尚待進一步的澄清。
台灣的史前文化
由舊石器時代開始,台灣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依照使用的器物分期,大概可以分為下面幾個階段:
時代
年代
文化分布.出土遺物
生活型式
舊石器時代
距今6500~30000
礫石石片器
長濱文化 分布在東部及恆春半島海岸。
出現的年代至少在15000年前,且可能最早距今50000年前左右。
主要的生活方式是採集、狩獵、漁撈等,並時常遷移。
新石器早期 距今4500~6500
石鏃 石錛 石鋤
大坌坑文化 主要分布在河邊或海邊、湖岸的階地,分布地遍及全台。
居住型態是定居的小型聚落。
新石器中期
距今3500~4500
有肩石斧
圓山文化 以台北盆地北側為中心,具有許多外來移民文化特質。
這個時期的聚落較大,已是長期定居性質的聚落,農業頗為發達,但狩獵、漁撈的活動仍占著重要地位。
陶器
繩紋紅陶文化自大坌坑文化演化而來。
新石器晚期
距今2000~3500
人獸形玦耳飾
卑南文化 分布於東部地區,來源尚無法肯定。
平原地區以農業為主,但狩獵漁撈仍重要;而山區與恆春半島,則以狩獵、漁撈為主,聚落大且多,推測人口應該相當多。
石棺
麒麟文化 分布於東部地區,來源尚無法肯定。
金屬器時代 距今400~2000
陶器
靜浦文化 分布於東部地區,可能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後裔。
由於工具、武器進步,聚落數量及人口增加。
農業不但是平原地區的主要產業型態,同時也是丘陵山地地區主要的生產方式。
鐵刀
番仔園文化 分布於中南部地區,可能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後裔。
南島語族
我從海上來
台灣原住民都屬於南島語族這個大家庭,數千年來,他們依靠簡單的舟船,運用歷代相傳的航海技術,已占據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諸多島嶼。
南島語族的語言共有1200多種,占世界語言總數的十分之一,分布地帶之廣大,比之使用人口眾多的漢語與英語,毫不遜色,稱之為雄霸海洋的偉大民族,也當之無愧。
近數十年來,南島民族的祖源地為何﹖一直是學術界期待解決的問題。
另外,「台灣原住民來自那裡﹖何時來到台灣?」也幾乎是所有台灣人都曾有過的疑問,早期與原住民接觸的清朝文人,對這個問題提出許多有趣的推測,有人說他們是伏羲時代的遺民﹖也有人說他們是金朝末年渡海來台的金人後裔﹖當代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中國古書中「百越」的後代,到底他們來自那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學者的解答吧!
分先後,到寶島
台灣島上的原住民族別繁多,來台灣的時間也有先後的差異,根據語言學者研究,至少可以分為以下幾批,最早一批為泰雅、鄒、邵與「西北支」,西北支語來台後,逐漸分化成賽夏族及平埔族的道卡斯、巴布薩、拍瀑拉、洪雅、巴宰、龜崙等族,來台的時間約在6500年前;第二批為排灣、卑南、魯凱,來台時間約5000年前;第三批為西拉雅與阿美族,來台時間約4000年前,第四批為噶瑪蘭,來台時間約3000年前;第五批為凱達格蘭,來台時間約2000年前,第六批為猴猴,距今約1000年前,最後為達悟族,來台時間不超過500年前。
何處是故鄉﹖
關於南島民族的祖居地,目前較為各界接受的說法有兩種,一為來自南洋群島,特別是新幾內亞,一為來自亞洲大陸東南部或台灣。
前者的證據是新幾內亞地區的南島語最為分歧,符合語言學者推定最分歧地即為祖居地的假設,但依據同樣的標準,其實也會推導出台灣地區的南島語最為分歧的結論,端看語言分類標準的不同。
主張南島民族來自台灣或大陸東南部的學說,主要的證據包括文化特質、考古資料和語言資料,如有學者透過對文化特徵的比較,認為南島民族就是古書上的「百越」;也有學者透過對古詞彙的研究,認為古南島民族的祖居地應在熱帶或溫帶,而台灣島符合這樣的氣候條件,另外,台灣島上有最早的繩紋陶遺址,綜合這多項證據,目前學術界較為支持台灣是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假說。
我們都是一家人
同屬南島語系民族的台灣原住民,在文化與語言上,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如父親的稱呼,在布農族、魯凱族都叫tama、卲族、達悟族都叫ama、阿美族稱wama、賽夏族稱tamah;母親的稱呼,在鄒族稱ino、卲與達悟族稱ina、魯凱族與布農族稱tina、阿美族稱wina;熊的稱法,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稱tsumaj、阿美族與卑南族稱tumaj、布農族稱tumae。
這些中心詞彙的雷同,代表這些民族有共同的來源。
在文化上,南島民族也有許多共有的文化特質,如取名字時的連名制(如平埔巴則海族的父子連名制)、居住的杆欄屋、喪葬習俗中的洗骨葬、族源傳說中常出現的大洪水故事、木鼓、文身、鑿齒等。
他們怎麼稱呼自己﹖
台灣原住民的族名多是從自稱而來,且多半是「人」的意思,如泰雅族的自稱「Atayal」;布農族的自稱「Bunum」;鄒族的自稱「Tsou」;賽夏族的自稱「Saisiyat」;達悟族自稱「Tau」等。
其他如阿美族的族名「Amis」,原是卑南族對他們的稱呼,意思為「北方人」,阿美族則自稱「Pangtsa」。
排灣族的族稱原先可能是某一部落名,如在屏東縣三地門鄉中有一個部落叫「Daspaiwan」,在瑪家鄉也有部落叫「Spaiwan」。
現行通用的原住民族稱多是日據時期學者所命名並沿用至今,而非原住民自己決定,因此部分民族有「正名」的呼聲,如雅美族要求正名為達悟族,阿美族也有人主張改名為「邦查」。
太平洋上的航海民族
南島語族目前約有一千兩百種語言,由於他們精於航海,經過數千年來的遷徙,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已成為南島語族家園,總數超過兩萬個。
這個比漢語分布更為廣闊的範圍,東起南美洲西岸的復活節島,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南起紐西蘭,北達台灣島。
透過語言學家的研究,可以得知除了航海技術精良,南島民族也善於打漁,懂得農墾,種植稻米等作物;肉食來源除透過打獵外,也養有家畜,如豬,並用馴服的狗與陷阱協助狩獵,而極具特色的杆欄屋,也是南島民族常見的住屋。
0
阅读(0)
评论(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分享
前一篇:元旦升旗「美青抱完英九抱」 洪...
后一篇:好書推薦: 別樣的色彩:閱讀....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0条评论展开
发评论
收起
相关阅读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加载中,请稍后
proust999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43,16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查看更多
推荐博文
查看更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1996-2022SINACorporation,AllRights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延伸文章資訊
- 1長濱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9年,學者李濟依據考古學命名通則,將該文化以所在地「長濱」為名,稱為長濱文化。 過去說法是宋文薰在1970年8月30日發表源自周口店,但艾格理次年主張與南島 ...
- 2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
長濱文化. 4. 生活型態. ① 已知用火. ② 使用打製的石器. ③ 以採集、漁獵為. 主要的維生方式 ... 「樹皮衣」是太平洋南島語族的代表文物,. 以構樹樹皮所製成。
- 3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為什麼消失?史前臺灣和日本有關係嗎 ...
- 4台灣原住民文化年表暨南島語族 - 博客
南島語族目前約有一千兩百種語言,由於他們精於航海,經過數千年來的遷徙,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已成為南島語族家園,總數超過兩萬個。這個比 ...
- 5臺灣史前農業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長濱文化人生活在幾十人的小團體裡,男人捕魚、打獵,女人和小孩採集野菜和果實。 ... 考古學家稱他們為「大坌坑文化」人,是最早的南島語族,也是臺灣原住民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