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73年8月28日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方格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 ... 取消【歷史上的今天】1973年8月28日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亨利發佈於歷史上的今天2021/08/29閱讀時間約2分鐘斯德哥爾摩市景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

故事發生在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內的一家銀行,並挾持了4名銀行職員。

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歹徒最終於8月28日投降。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4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歹徒顯露出憐憫的情感,表明並不痛恨歹徒,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在案件發生後被挾持者不願意在法庭指出歹徒,在挾持案件當中被挾持者還甚至與歹徒成為朋友。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5日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4名人質抗拒瑞典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

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1.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2.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諒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4.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讓他至少能生存。

演化心理學則認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人類祖先在採集狩獵時代,為了解決被綁架問題而產生的心理現象。

在人類歷史上,婦女被鄰近部落綁架是常見的事件,被綁架的女性融入了新部落。

綁架、強姦等致命暴力,是生殖衝突的直接原因,婦女如果反抗,孩子跟自己可能被殺。

為了適應此情況,婦女產生某種程度的人擇。

對電影有興趣的網友不妨參考一下這部改編自197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真實事件的電影: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這裡有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ViRuSlMvA #歷史上的今天#斯德哥爾摩#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贊助上一篇【歷史上的今天】1624年8月27日:鄭成功誕辰紀念日 下一篇【歷史上的今天】1910年8月29日日韓合併條約生效 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一直是我的興趣與想望。

因緣際會成為了一名英語導遊、英語領隊,這些年也的確走訪了許多城市,遇見許多人。

更喜歡拿起背包,自己規劃自助旅行的踏實感。

追蹤贊助作者一年365天,每天在歷史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事物追蹤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或註冊會員。

留言收藏3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成為會員領取見面禮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48小時Premium閱讀權限先不用,謝謝前往領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