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轉向核武力恫嚇,古特雷斯警告核戰爭紅線正在逼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家指出,烏克蘭戰爭將各方在失控情況下發動核戰爭的風險推至古巴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隨著大部分俄軍在烏克蘭陷入困境,克里姆林宮日益將核打擊視為 ...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MAXFISHER2022年3月17日2020年,俄羅斯軍隊的RS-24Yars彈道導彈系統在莫斯科閱兵期間穿過紅場。

PoolphotobyPavelGolovkin一場大戰在俄羅斯和北約邊境愈演愈烈。

西方軍事支持越來越大膽。

俄羅斯威脅進行直接報復。

克里姆林宮沉浸在一種受困和絕望的情緒中。

圍繞雙方紅線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

隨著俄羅斯和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對峙升級,核戰略家和前美國官員警告說,雙方無意中陷入直接衝突,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發生核衝突的可能性雖然很微小,但這種可能性也在不斷增加。

「核戰爭的前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本週警告說。

「現在又回到了可能的範圍之內。

」雙方領導人都強調,他們認為這樣的戰爭是不可想像的,儘管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並就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採取行動發表了聲明。

但專家們強調,人們擔心的不是蓄意升級為戰爭,而是誤解或過火的挑釁,在各方匆忙做出回應時,這樣的誤解或挑釁會逐漸失控。

廣告一些專家表示,烏克蘭戰爭將這樣的風險提升到了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危險。

北約的防禦性力量正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集結,由於俄羅斯的大部分軍隊正深陷在烏克蘭,這些邊境地區異常脆弱。

面對經濟崩潰和國內動盪,越來越多疑的克林姆林宮領導人可能認為,西方已經在密謀推翻他們。

俄羅斯表示,該國認為西方政府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和其他增加的軍事援助相當於戰爭,並暗示可能會打擊北約的車隊。

上週末,俄羅斯導彈襲擊了距離波蘭領土僅幾公里的烏克蘭基地。

週日早些時候,烏克蘭西部的國際維和與安全中心遭遇襲擊。

TheNewYorkTimes德國漢堡大學的核戰略家烏爾裡希·庫恩說,「這些事情讓我真正擔心這裡的局勢升級。

」「使用核武器的機會非常低。

但不是零。

它是真實的,而且可能還會增加,」他說。

「這些事情可能會發生。

」克林姆林宮已經發出了可能並非完全空洞的核武力恫嚇。

俄羅斯的戰爭策劃者被北約入侵的恐懼困擾著,在最近的政策文件和戰棋推演中暗示,他們可能相信俄羅斯可以通過一次核打擊來擊退這樣的力量——蘇聯時代的領導人認為這樣的策略是不可想像的。

廣告這樣一場打擊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

普林斯頓大學最近的一項模擬預測了雙方的戰爭計劃和其他指標,估計最後可能會引發一場針鋒相對的交火,如果升級為洲際導彈等戰略武器,可能會在幾小時內殺死3400萬人。

曾在2012年至2016年擔任北約副秘書長的亞歷山大·弗什鮑表示,西方領導人得出的結論是,俄羅斯在重大危機中使用核武器的計劃是認真的,因此,北約的一些事故或失誤可能被克里姆林宮誤認為戰爭,這樣的風險增加了。

弗什鮑還說,隨著俄羅斯軍隊在被莫斯科領導人描述為生死攸關的烏克蘭衝突中苦苦掙扎,「這種風險在過去兩週半裡肯定有所增加。

」模糊的紅線至少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導致與西方關係高度緊張開始,莫斯科就明確表示了一項政策,即可能使用核武器來應對一切關乎「國家自身存在」的威脅。

俄羅斯隨後的一些聲明對此進行了進一步闡釋,這可能會使該國的核觸發線更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被越過。

廣告2017年,莫斯科發布了一項措辭含糊的原則,稱在重大衝突中會「展示使用非戰略核武器的準備和決心」,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在描述一次核武器發射。

已退役的俄軍總參謀部成員葉夫根尼·布津斯基稱,這樣一次打擊的目的是「顯示意圖,作為一種降級因素」。

有說法是在一片空曠地區引爆,但也有用於打擊敵軍的版本。

第二年,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俄羅斯可以在其領土遭到攻擊的「幾秒鐘內」使用核彈頭——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如果邊境衝突或其他事件被誤認為是更嚴重的事件,可能會引發核打擊。

在這張由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圖片中,一枚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於今年2月在俄羅斯的一個祕密地點發射。

RussianDefenceMinistry,viaAgenceFrance-Presse—GettyImages一份2020年的俄羅斯政府文件似乎進一步擴展了這些條件,提到無人機和其他設備的使用可能觸發俄羅斯的核紅線。

這些政策旨在解決蘇聯領導人從未面對過的一個問題:現在的俄羅斯領導人相信,與冷戰時期不同,在與俄羅斯的常規戰爭中,北約將迅速而果斷地取勝。

其結果是,他們雖然不情願,但似乎真正接受了有限的核衝突,認為它是可控的,甚至是可以打贏的。

據信,俄羅斯已經儲備了至少1000枚小型「非戰略」彈頭,以及高超音速導彈,可以在西方作出反應之前迅速射向歐洲。

廣告但俄羅斯軍事戰略家仍在爭論如何調整這樣的打擊,以便在不引發更大範圍戰爭的情況下迫使北約撤退,這表明他們擔心這種事太困難,很難實現——但莫斯科無論如何都會嘗試。

升級風險俄羅斯軍事政策分析人士德米特里·戈任伯格說,「美俄衝突的升級態勢很可能演變成核戰。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與冷戰時期的代理人戰爭不同,烏克蘭戰爭是在歐洲的心臟地區進行,北約和俄羅斯的軍隊在距離莫斯科和幾個西方國家首都相對較近的地方集結。

部分原因是俄羅斯的核門檻降低了,該國的脆弱感也增強了。

但莫斯科似乎也相信,北約與俄羅斯的衝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

廣告俄羅斯設計戰略理論的部分目的是出於一種擔憂,即西方將在俄羅斯國內挑起經濟和政治動盪,作為入侵的前奏。

普丁如今面臨著經濟崩潰和越來越多的抗議,「他們噩夢裡的很多片段已經開始拼湊起來了,」蘭德公司研究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塞繆爾·查拉普表示。

面對此種局勢,莫斯科可能曲解北約增兵或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步驟的意圖,認為這正是俄羅斯核政策所要應對的攻擊的準備工作。

2月,警察拘捕莫斯科市中心的一位反戰抗議者。

TheNewYorkTimes「北約國家的志願軍、所有這些北約提供的武器、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增援,」查拉普說道,「他們可能會把我們無意連接的線索都串起來,並認定他們需要先發制人。

」在這樣的氛圍下,稍有意外或誤判——譬如一方進行了錯誤打擊或不恰當的挑釁,引發了另一方超出預期的報復行動——都可能迅速引發局勢升級,直至令莫斯科擔心自己會遭受襲擊。

普丁已經表態稱,西方直接干預烏克蘭戰爭可能招致俄羅斯的核報復。

現在,西方對烏克蘭軍隊的支持每多一分,都是在考驗俄方忍耐的極限。

「難題之一就在於,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清楚界限在哪裡,」格倫堡說,並補充稱,「這就是為什麼在提供飛機的問題上,我們看到了那麼多猶豫不決。

就是因為不確定俄羅斯人會如何看待此舉。

」德國分析人士庫恩擔心,美國國內政治也可能發揮作用。

如果俄羅斯使用化學武器,或是犯下其他戰爭罪行,美國領導人可能將面臨巨大壓力,要求其採取超出莫斯科預期的報復措施。

華盛頓已有許多人在呼籲設立禁飛區或進行其他直接干預,聲稱美國的彈頭能讓俄羅斯打消核報復的念頭。

但要在烏克蘭領空實施禁飛,很可能需要對俄羅斯境內負責保衛邊境的空軍基地和防空設施進行打擊。

分析人士警告稱,這樣的戰鬥很容易失控,或引發克里姆林宮對北約向莫斯科推進的擔憂,從而導致普丁發動核打擊作為終極手段。

戰爭演練美國前歐洲情報官員克里斯托弗·S·奇夫維斯最近寫道,「美國及其盟友進行了大量演練,」結果都表明,如果普丁面臨與北約的有限戰鬥,或是在烏克蘭遭遇重大挫折,而他將此歸咎於西方,那麼他會發動一次核打擊。

事實上,可能連普丁自己都不清楚他的核戰紅線到底在哪裡。

但美國對俄羅斯核升級的擔憂可能也會帶來危險。

無論最初規模多麼有限,任何一場核衝突都會帶來不斷升級的危險,戰略分析師稱之為「要麼用,要麼輸」。

雙方都明白,快速核打擊可能摧毀他們在歐洲的軍事力量乃至整個核武庫,使他們失去防禦能力。

這意味著雙方都有理由在對方行動之前發動大規模襲擊——即使領導人都認為衝突可能是因誤會而起。

1月,華盛頓,一名軍官攜帶裝有核發射密碼的手提箱登上「海軍陸戰隊一號」。

JoshuaRoberts/Reuters短程彈道導彈技術的最新進步意味著,領導人如今可能需要在短短几分鐘時間裡決定是否發射,使得進行大規模迅速發射的決策壓力大大增加,而可供參考的地面信息卻是不完整的。

在歐巴馬執政後期,美國進行了兩次戰爭模擬,設想了北約與俄羅斯的一次意外衝突,而莫斯科以單次核打擊作為回應。

在第一場模擬中,五角大廈領導人提議進行一次報復性核打擊以表明決心。

但白宮文職官員科林·H·卡爾卻說服他們按兵不動,在外交上孤立莫斯科。

卡爾目前是五角大廈的一名副部長。

但第二場模擬以美國發動核打擊結束,這表明,如果出現這樣的危機,華盛頓對自己的行動都不能完全預測。

相關報導專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普丁調高俄軍核力量戒備狀態引擔憂2022年3月1日普丁的族裔民族主義戰爭2022年3月17日一座被圍困烏克蘭城市裡的死亡和反抗2022年3月17日普丁的戰爭令數萬俄羅斯人流亡海外2022年3月16日最受歡迎烏克蘭布查:籠罩在恐怖中的一個月中國的烏克蘭戰爭宣傳:放大並強化俄方虛假信息衛生官員肯定上海封控策略:「躺平」不是中國的選擇上海封鎖進入第二周,民眾不滿情緒難消貿易促進和平?一場大幻覺不自由但也很快樂?烏克蘭戰爭打破俄羅斯人幻想迷霧中的東航波音737空難如何應對一個由戰爭罪犯統治的超級大國上海封控次生災害頻發惹民怨,中國領導層面臨政治考驗「一切都沒了」:俄羅斯炮火下,一場全球糧食危機正在逼近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