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爭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戰爭(nuclear war),來幾次核戰使用核武器進行的戰爭。

它以核武器為主要毀傷手段,其特點是戰爭的規模、突然性和破壞性將比常規戰爭空前增大。

核戰爭 ... 核戰爭 核戰爭,簡稱“核戰”,總括來說是屬於使用核武器的戰爭。

在核武器歷史上,曾被使用的戰爭中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廣島市核子彈爆炸、長崎市核子彈爆炸使用。

現在,大多數用於兩方均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

核戰爭可能是速決的,也可能是持久的。

中國政府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戰爭,反對核軍備競賽,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

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有限的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最終消滅核武器。

詞條介紹了核戰爭的概念、歷史、危害以及我國與核戰擦肩而過的歷史。

基本信息中文名:核戰爭英文名:nuclearwar領域:核能、軍事學科:核物理、武器基本信息核戰爭核戰爭(nuclearwar),來幾次核戰使用核武器進行的戰爭。

它以核武器為主要毀傷手段,其特點是戰爭的規模、突然性和破壞性將比常規戰爭空前增大。

核戰爭,一般包括核大戰和有限核戰爭。

核大戰,是指核大國及其聯盟之間,以戰略核武器的核突擊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爭。

有限核戰爭,是在一定地區內,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戰爭,或者是使用為數不多的核武器突擊為數不多的軍事目標的戰爭。

核戰爭可能由戰略核突襲開始或常規戰爭升級而成。

核戰爭可能是速決的,也可能是持久的。

中國政府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戰爭,反對核軍備競賽,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

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有限的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最終消滅核武器。

背景在很多人看來,具有極強殺傷力的核武器一旦落入恐怖主義者手中,將會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因而相當數量的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最具威脅的敵人就是恐怖分子。

一些人認為意識形態依然將是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如中美衝突、俄國復興等原因引發的全面衝突。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部分學者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與恐怖主義,尤其是跨國際性,擁有核、化、生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主義組織。

隨著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爆發與美國同伊朗、敘利亞的衝突,一些新型的觀點相信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由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等宗教文化衝突多引發。

這個是有很多現實依據的,根據國際學術界已故知名專家亨廷頓的觀點:一切戰爭除了命運安排之外,剩下的就是文化宗教的衝突,因為世界本來形形色色的不同,導致各種衝突的存在。

宗教衝突,文化衝突,環境衝突、各種環境引發的變異生病死亡等因素都是引發戰爭和死亡的主因。

核戰歷史核戰爭的歷史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說起,當時的納粹德國在歐洲的行動令美國人擔心納粹德國將攻下歐洲,最終入侵美國本土,於是積極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來控制納粹德國,並在曼哈頓計畫中發展出核子彈。

最後雖然沒有用於納粹德國,但在大戰末期為避免美軍在攻占日本本土時出現重大傷亡而在日本的廣島及長崎投下核子彈,令日本投降以結束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核戰爭於這時期展開,是歷史上的一大突破。

廣島、長崎核子彈爆炸美國已可以掌握核武器技術,為令日本投降,於廣島及長崎投下核子彈,兩市幾乎完全被毀滅。

這使世人驚覺大規模殺傷力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讓很多國家紛紛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以使自己躋身至“世界強國”之中。

冷戰時期核武器由兩個敵對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擁有絕大多數的核武器,讓核戰爭有爆發的可能。

古巴飛彈危機是1962年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

事件爆發的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

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

歷史上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站在核戰爭爆發的邊緣。

核不擴散條約人們在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後開始極為重視核武器帶來的後果,並擔心核戰爭一旦爆發整個世界都會被毀滅,於是核武大國美國、蘇聯和當時另外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英國在古巴飛彈危機後便開始積極進行協商制定《核不擴散條約》相關細節的討論,到1968年美國、蘇聯和英國便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當時與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同時都處在敵視對立狀態的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沒有簽署此條約,直到1992年鄧小平和江澤民才同意簽署此條約。

與同在1964年首次核試驗成功的中國一樣,長期堅持在美國和蘇聯的對立中保持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的法國也在1992年才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

現代1990年代核不擴散條約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得到了簽署後,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都放慢核武器的發展腳步,並且宣布暫停本國的所有核試驗,但印度、巴基斯坦及朝鮮等國家卻依然積極發展核武器。

朝鮮在2003年退出了核不擴散條約,並且相繼在2006、2009、2013年以及2016年年初成功進行了核試驗。

危害目前,世界上有5萬多個核彈頭,約達200億噸TNT當量的核武器,一旦發生核戰爭,地球上會不會出現類似的核冬天呢?這個問題引起五位美國科學家的注意。

他們經過一年半的研究,於1983年10月正式提出“核冬天效應”的理論,從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日本還專門拍攝了《地球凍結》的科幻影片。

研究者以美蘇使用核武庫中40%核武器(50億噸)在北半球進行核戰爭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公開發表的核武器性能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終於得出這樣的推論:在一場50億噸當量的核大戰中,可將9.6億噸微塵和2.25億噸黑煙掀入空中,射向地球的陽光被這些黑煙的微粒吸收而變熱,變熱後的黑煙又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將黑色微粒子推向30公里高的同溫層,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這樣,整個地球就會變成暗無天日的灰色世界,厚厚的煙雲遮蓋著天空,終日不散,陸地再也見不到陽光,白天和夜晚難以區分,氣溫急劇下降,綠色植被凍死,海洋河流凍結,地球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生存條件被毀於一旦。

這就是核冬天和核冬天效應所帶來的悲慘世界。

之前人們雖然對核戰有一定的恐懼,但眾所周知的是,美蘇兩國均擁有可以抵禦核襲擊的軍事基地,因此“相互毀滅"理論並沒有絕對的威懾性。

而“核冬天”理論的提出,則使人們徹底明白了核戰的毀滅效應,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儲存數百年的食物,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核戰襲擊後還有乾淨的空氣,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核大戰後活下來。

薩根長期從事太空氣象研究。

早在1971年,美國"水手"9號宇宙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後,發回了火星被其風暴掀起的塵埃所遮蓋的照片,就引起了卡爾·薩根的注意,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連續3個月的跟蹤監測。

結果發現,升到火星上層大氣中的這些塵埃能大量吸收陽光,並使這一層的大氣加熱,而火星表面則變得黑暗不清,溫度很低。

1983年初,當卡爾。

薩根從瑞典《環境》雜誌上看到《核戰爭後的大氣層:昏暗的中午》論文後,思維豁然開朗,這一問題與他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具有重大的潛在意義和深遠影響。

由於問題重大,他又感到個人力量之不足,於是,他迅速會同美國航天局的另外四位著名科學家:科特,圖恩,阿科曼,波拉克,組成小組,利用物理模型,核戰爭模型,就一場大規模核戰爭產生的煙雲和塵埃對地球大氣的影響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小組五位科學家,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初步攻克了這一課題。

1983年10月31日,在華盛頓召開了"核戰爭以後的世界--關於核戰爭帶來的長期的全球性生物學後果討論會"。

有蘇美等近20個國家的500名正式代表參加。

與會代表中有科學家,各國的外交使節和官員以及來自美國各地的政府官員,教育學家,環境問題專家,企業界領導人,外交政策制定者和軍界頭面人物。

會上。

小組聯名宣講了他們的學術報告,題目是《核冬天:大量核爆炸造成的嚴重後果》。

會議還安排了一個90分鐘的電視節目,即與由著名的蘇聯科學家組成的小組進行電視對話。

蘇聯人的研究結果證實了美國科學家的觀點。

在這個劃時代的華盛頓會議之後,又有許多詳細的研究工作證實了,兀'小組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地球上的生命正面臨著核冬天的嚴重威脅。

這篇報合後來公開刊登在美國1983年2月23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核冬天的影響在每一個核爆炸地點上空,都會騰起一股巨大的由塵土和菸灰構成的柱狀雲團。

這股雲團上升到大氣層5~10英里乃至更高的地方,然後沿著水平方向四處擴散,很像暴風雨來臨前的“鐵鑽”狀積雨雲,接著又合攏到一塊。

核打擊次日的清晨將沒有黎明,中午時分天空仍會一片漆黑,這種黑暗將持續若干星期。

在此期間,氣溫將日復一日地下降。

在大陸內地,氣溫總計可能下降40℃(72F),這足以變夏日為冬日,變冬日為北極的冰天雪地。

至於在沿海地區,例如在英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會少得多,可能只下降15℃(27F)。

這是由於海洋溫室效應的緣故。

但即便如此,沿海地區氣溫的變化也足以變夏季為冬季了。

要知道在正常情況下,英國四季的氣溫差本來就不像大陸性氣候那樣明顯,這當然也是出於海洋溫室效應的作用。

首先是 這種黑暗與致命的霜凍,再加上來自放射性塵埃的高劑量輻射,會嚴重地毀滅地球上這個地區的植物。

嚴寒、高劑量輻射、工業、醫療、運輸設施被廣泛破壞,再加上食品和農作物的短缺,將會導致因饑荒、輻射和疾病引起的人類大規模死亡。

科學家還認為爆炸產生的氮氧化物將破壞臭氧層。

科學家已經在熱核爆炸實驗中觀察到了這種此前未曾預料過的效應。

由於臭氧層的再生,這種效應會被削弱了。

但是一場全面核戰爭的效應,毫無疑問將會更加巨大。

臭氧耗盡(以及隨之而來的紫外線輻射增加)的次生效應將非常顯著,它會對人類多種主要農作物產生影響,也會通過殺死浮游生物而毀壞海洋食物鏈。

其他此外,核國家之間的緊張對立依然是最有影響力的“三戰起源說”,他們相信諸如巴基斯坦與印度、中國、朝鮮、俄羅斯與美國等核國家之間的對立將是未來和平的最大威脅。

總之,各種說法似乎都離不開一個地區性大國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同其他國家的衝突,似乎被形形色色的觀點普遍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性”因素。

威脅依然存在我們發現自己所處的戰略環境越來越危險。

烏克蘭危機已經威脅到了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穩定,包括在核武器層面。

上月有報導稱,去年的克里米亞危機期間,俄羅斯的國防官員曾建議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V.Putin)考慮讓俄羅斯的核武庫處於警戒狀態,尤其能說明危險的存在。

外交行動幾乎未對這種新的核緊張局勢起到任何緩解作用。

這使俄羅斯和美國進行談判,以緩解在危機期間“要么使用,要么失去”核力量的壓力,並將錯誤發射的風險降到最低,變得更加關鍵。

事實是,我們依然信奉冷戰時期的核打擊原則。

這一原則規定了三個戰略選擇:先發制人、收到預警後發射和遇襲後報復。

只要“共同毀滅原則”(mutuallyassureddestruction)的架構完好無損,就沒理由認為俄羅斯和美國已經放棄了這些選擇。

對任何一方來說,收到預警後發射的決定,都是基於來自早期預警衛星和地面雷達的信息。

考慮到戰略飛彈的飛行時間為15到30分鐘,在收到可能會遭到攻擊的警報後,必須在幾分鐘內做出發射決定。

擦肩而過“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足以讓對方毀滅數十次,因此不得不保持“恐怖平衡”。

現在不少人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核裁軍導致了核武器數量的削減,核恐懼以前沒有導致核戰爭,以後也不會導致核戰爭。

印度一位學者研究認為,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面對美國和蘇聯兩個核大國數次核威脅。

韓戰期間,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不但向總統提出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而且提出要使用核子彈。

英國不只一次計畫用核武器攻擊中國。

英國戰略核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的秘密部署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並且一直到1998年才停止在海外部署核武器,部署的範圍遍及歐洲、美洲、澳洲和亞洲,其中最為驚人的是,英軍曾制定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絕密計畫,1963年11月,開始在新加坡進行針對中國的核子彈投擲訓練。

我們老老實實過自己吃糠咽菜的窮日子,沒招誰沒惹誰,真是人在家中坐,禍自天上來。

英國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核武器部署的理由,是準備對付東協與中國之間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有限戰爭,也是不讓美染指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

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此時的想法是美國人的勢力控制了朝鮮半島、台灣和印度支那半島,那么東南亞這一片決不能再落入美國人手中!向東南亞地區部署核武器是“最沒有風險”便可達到控制該地區的一個辦法。

更讓人震驚的是,英國轟炸機的攻擊目標還包括緬甸,因為英國軍方異想天開地認為,一旦中國與東協開戰,那么中國軍隊肯定要向緬甸挺進,所以核子彈打擊的範圍包括緬甸境內的目標。

英軍在新加坡丁加機場低空核轟炸演習,一直持續到1970年。

2006年6月30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批1957年—1961年間的絕密檔案,從而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英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防止中國收回香港,曾計畫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並且在新加坡部署核轟炸機,計畫秘密儲存48枚核彈。

為給保衛香港上“雙保險”,又唆使美軍參與對華核戰爭計畫,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1966年,中國成功研製出核子彈,這場核戰爭鬧劇終於偃旗息鼓。

這是英國,美國也同樣,多次計畫動用核子彈。

白宮的一份檔案《美國對共產黨中國的政策》認為,“在與中國全面衝突時,美國的力量(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將給中國共產黨的空軍和地面裝備以致命打擊”;並且指出,這樣做,“或許會消耗掉美國核子彈儲備的一個相當的比例”。

據公開的檔案表明,1954年一年之內,白宮專家們曾五次勸說艾森豪對中國進行核攻擊。

五次建議雖然都未被艾森豪採納,但是,為了對“迅速增長的蘇聯和中國的威脅”作出反應,艾森豪還是於12月1日會晤國防部長威爾遜和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安排“增加在海外部署”美國的核武器,讓他們放手執行一項把36%的氫彈和42%的核子彈部署在海外的計畫。

他還指示史特勞斯把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對核子彈的控制權移交給國防部。

美國軍事指揮官也曾計畫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以保護法國統治的印度支那免遭侵略。

並說,他們“並不打算對共產黨國家的領土和人民進行大規模的核打擊,而是打算在適當的時候,對朝鮮的軍事目標以及中國境內的那些被用來支持在朝鮮的軍事行動的軍事目標進行常規打擊和核打擊”。

國家檔案館公開這份備忘錄只是大量銷密工作的第一階段。

根據柯林頓總統的命令,大約有長達4400萬頁的曾經是機密的檔案最近將公之於眾。

2006年4月30日,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公布了12份冷戰期間的檔案,有核子彈攻擊中國廈門的具體步驟。

艾森豪回憶說,在1958年8月解放軍炮擊金門後的九個月里,美國為了支持台灣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捲入一場危機之中,也差點使國家走向“戰爭的邊緣”。

從一開始,白宮內部就有分歧。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瑟·W·雷底福海軍上將代表參謀長聯席會議大多數成員宣稱,對這些島嶼全力防禦對於保衛台灣至關重要,他還提出如果中國對台灣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美國就應動用原子武器。

這是雷底福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第三次建議對中國採取侵略行動,包括投擲核子彈。

核戰爭的幽靈嚴重威脅著中國與世界的安全。

波蘭解密的歷史檔案顯示,華約曾想用核彈蕩平歐洲。

中蘇關係緊張時期,蘇聯也曾計畫動用核子彈襲擊中國。

歷史回顧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蘇兩國軍隊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了三次武裝衝突。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準備動用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報了蘇聯對中國核打擊的意圖,並徵求美方的意見。

蘇聯意圖明顯:中美關係也很尖銳,如果蘇聯動手,讓美國至少保持中立。

尼克森在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

蘇聯核打擊,必然招致中國全面報復。

到時,核污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危。

最可怕的是,一旦讓他們打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面前。

經過磋商,美國反對。

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訊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這則訊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很快進入“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三線,許多城市開挖地下工事。

1969年10月15日晚7時許,心煩意亂的柯西金向盛怒的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來兩個訊息,一個是中國的飛彈基地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所有的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這一點我們衛星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證實。

另一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有關,而且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畫。

”聽完後,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待勃列日涅夫稍為平靜後,柯西金又說:“也許美國的所謂核報復計畫是恐嚇,但中國的反擊決心是堅決的。

雖然他們的核彈頭不多,但我們不可能在戰爭一開始就剝奪他們反擊的能力。

更何況他們在四年前就進行過飛彈負載核彈頭的爆炸試驗,其命中目標的精度是相當驚人的。

而且他們有了防備,現在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都在挖洞。

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在美國的強烈反對和中國的積極備戰下,蘇聯終於放棄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想法。

1969年l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緊張的局面開始緩和,一場核危機隨之灰飛煙滅。

中國能夠一次又一次智破核訛詐,不管是蘇聯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還是美國想對中國做的“核絕育手術”。

我們主要有兩個措施,其一是不怕。

面對恐嚇,國際上有人擔心。

毛澤東作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就是不信邪。

1955年1月8日,芬蘭駐華大使在遞交國書時告訴毛澤東,如果“有幾個氫彈投在中國,中國差不多就完了”。

然而,他沒有想到,毛澤東的回答是那樣的驚世駭俗:“今天,世界戰爭的危險和對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美國的好戰分子。

他們侵略中國的台灣和台灣海峽,還想發動原子戰爭。

我們有2條:第一,我們不要戰爭;第二,如果有人來侵略我們,我們就予以堅決回擊。

我們對共產黨員和全國人民就是這樣教育的。

美國有核子彈訛詐,嚇不倒中國人民。

我們有六億人口,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美國那點核子彈,消滅不了中國人。

即使美國核子彈威力再大,投到中國來,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毀了,對於太陽系來說還算是一件大事,但對整個宇宙來說,也算不了什麼”。

1957年毛澤東參加國際共產主義莫斯科會議的時候,針對赫魯雪夫驚恐核戰爭爆發,諾亞方舟將徹底沉沒的懼美情緒,毛澤東發表了一篇震驚世界的演說:“核子彈沒有什麼了不起,我看它也是紙老虎。

決定戰爭的根本因素是人,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核子彈也是靠人去掌握的。

”“打核戰爭,肯定要死不少人,我們也許會損失3億人,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便那樣,我們還是能最後贏得戰爭。

”赫魯雪夫吃驚地張著嘴巴,沒有聽懂。

捷克主席諾沃提尼,他也沒聽懂。

波蘭的總書記哥穆爾卡抱怨說:“你們中國人多,可我們波蘭呢?我們只有5000萬人口,叫我們怎么個死法?”他也沒有聽懂。

但美國總統艾森豪聽懂了毛澤東的話,他曾嘆息著對白宮辦公廳主任傑里·珀森斯將軍說:“核子彈的最大威力是在發射架上。

而不是飛出去之後。

毛澤東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物,恐嚇、威脅他沒有用。

”50年代以前單方面掌握了核子彈的美國,或許可以迫使他國臣服,只是兩任總統生不逢時,遇見的對手是毛澤東,也就活該他們沒有露臉的機會。

當時的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曾說,杜魯門關於使用核武器的言談“把盟友嚇得半死,對敵人卻未起作用”。

智破核訛詐第二個措施是,高瞻遠矚,不打無準備之仗。

1964年4月25日,軍委總參謀部提出一份報告,認為國家經濟建設在如何防備敵人突然襲擊方面,存在問題很多,有的還相當嚴重。

毛澤東批示:“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實施。

”在核威脅下,毛澤東形成了一個中國未來作戰新思路,鄭重提出要考慮戰爭,要把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地區。

還風趣的說:你們不搞攀枝花,我就騎著毛驢去那裡開會;沒有錢,拿我的稿費去搞。

所謂一線,是指位於沿海和邊疆的前線地區;三線指包括四川、貴州及山西、河南等共13個省區;二線指介於一、三線之間的中間地帶。

毛澤東的意思是,工廠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

他曾經說: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不曉得他什麼時候打仗。

決定戰爭最後勝負的不是核子彈,而是常規武器。

在核子彈時期,沒有後方不行。

要下決心把“三線”後方基地建設起來。

三線建設自1964年到1978年,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部署,對我國經濟戰略布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線建設,使我們有了一個安全的戰略後方,同時也具有一定威懾力。

建國60年來,我們國家能有幾十年的安全,不能不說是享受了三線建設的好處。

毛澤東曾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還有兩彈一星。

三線建設在世界軍事史和經濟史上前無古人。

一不怕,二有準備,有了這兩條措施,我們化解了瀕臨頭頂的核威懾,致使一次次核訛詐破產。

我國防範核戰爭的歷史驚心動魄。

1951年下半年,法國科學院院長約里奧·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讓人傳話,“請轉告毛澤東同志,你們要反對核武器,自己就應該先擁有核武器”。

50年代,美國當權者多次揚言,卻遲遲不敢按下核按鈕。

在很大程度上是當時中蘇結盟,蘇聯擁有的核武器對他們有很大的遏制作用。

再窮也要有根打狗棍,當時我們的決心是,寧可不穿褲子也要搞出核子彈。

如此看來,中國決心研製核武器,無論當時還是今天都有重要意義。

中國核武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核武政策催生的。

1969年10月蘇聯之所以沒有貿然行動,還有一個比較大的顧忌,那就是中國的核子彈。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中國先後進行了當量為2萬—2.5萬噸當量的地下核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爆炸。

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號,尤其蘇聯,十分清楚中國核爆炸的含意。

美聯社社播發的一篇評論頗具代表性,“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

實際上,早在1946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顆核子彈爆炸一周年的時候,毛澤東與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到核子彈時,就使用了“紙老虎”(PaperTiger),直譯為“PaperTiger”,兩個英文單詞傳向全世界。

既然核子彈是“紙老虎”,可為什麼後來又花大力氣搞呢?毛澤東認為:“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

”“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

”“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

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

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

”(1958年12月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會議上的講話)也可以說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這是我們防範核戰爭最可寶貴的措施,成功的歷史經驗。

相關詞條 行銷核戰爭 內容簡介《行銷核戰爭》一書,為國內實戰行銷人士呂海濱、馬慶軍所著,主要講解中國目前行銷已經進入全網行銷核戰爭時代,也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到來的時代...等多方面資源,可以打一場立體化的行銷核戰爭!本書讀者的最大獲益為:1...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美蘇防止核戰爭協定 美蘇防止核戰爭協定,美、蘇為消除核戰爭危險,於1973年6月22日在華盛頓簽訂的協定。

自簽字之日起生效,協定無限期有效。

美蘇防止核戰爭協定   配圖   相關連線 有限核戰爭 有限核戰爭的含義是指不使本國遭受核戰爭的巨大破壞,把自己擁有...核武器打擊對方,並毀滅對方的國家.有限核戰爭思想起源“有限核戰爭...戰爭升級》,都是主張有限核戰爭.... 有限核戰爭的含義   有限核戰爭思想起源 色彩核戰爭 遊戲名稱:色彩核戰爭色彩核戰爭遊戲目標:布置你的色彩方陣,引爆消除對方的所有色彩!滑鼠操作,左鍵點擊布置色彩方陣。

基本信息   遊戲介紹   遊戲操作 圍攻:核戰爭 《圍攻:核戰爭》是一款策略遊戲,遊戲大小為13.83MB,遊戲語言為英文。

簡介   遊戲介紹   遊戲截圖 史前核戰爭 史前核戰爭是一部簽約縱橫中文網的網路小說。

授權狀態:A級簽約。

簡介   正文 聖核戰爭 《聖核戰爭》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小說,作者是平常的蘋果。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 心核戰爭 相關搜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AC313直升機中國殲-20戰鬥機印度兵力與部署冰航母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抗美援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51區氫彈張靈甫核均勢天宮一號第一次世界大戰諸葛亮核戰爭軍事技術核武器爆炸方式及景象中國歷史博物館王淦昌拐角槍熱門詞條Airasia航空beamsCREEDirectX11Q仁愛礁伊吹五月全聚德凡人修仙傳南開科技大學吳老師周俊偉婦幼撐腰曲奇餅乾李健拾光梁又琳湛藍回憶舒晴英國國旗荷包蛋水母裝聾作啞金賽綸饗宴INPADJJ林俊杰lectureLunafly《不一樣的爸爸》中廣新聞網偉大的隱藏者大國重器大地飛歌安卓市場母親流言追追追生髮當你沉睡時聖誕節服裝荷包蛋誰來晚餐阿爸的願望雀屏中選鴛鴦谷88遊戲VIVISPA凱旋觀光夜市李茂山柴胡桂枝湯梁次震茱莉蔻魔戒精靈核戰爭@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