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穴的位置、功效與作用、主治、刺灸法 - 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4.5 歸來穴的定位 ... 標準定位:歸來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歸來位於腹部,臍下4寸,旁開2寸處(《鍼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
一說歸來“去腹中行 ...
歸來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下腹部腧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外奇穴
經穴
足陽明胃經經穴
醫學百科
歸來
詞條正文
正文
修訂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文獻
目錄
目錄
知識點
二維碼
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經穴名·歸來4.1別名4.2出處4.3穴名解4.4所屬部位4.5歸來穴的定位4.6取法4.7穴位解剖4.7.1層次解剖4.7.2穴區神經、血管4.8歸來穴的功效與作用4.9主治病症4.10刺灸法4.10.1刺法4.10.2灸法4.11配伍4.12特效按摩4.13文獻摘要4.14研究進展4.14.1治療尿瀦留4.14.2治療慢性附件炎4.14.3促性腺功能5經外奇穴別名·歸來5.1定位5.2主治病症5.3灸法6參考資料附古籍中的歸來
医学百科APP扫码下载您的医学知识库+健康测试工具https://www.wiki8.cn/app/
1拼音guīlái2英文參考GuīláiST29[中國鍼灸學詞典]guīlá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S2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ST2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3概述歸來:1.經穴名;2.經外奇穴名。
4經穴名·歸來穴位歸來漢語拼音Guilai羅馬拼音Kueilai美國英譯名Return各國代號中國ST29日本29法國莫蘭特氏E29富耶氏E29德國M29英國S29美國St29歸來爲經穴名(GuīláiST29)[1]。
出《鍼灸甲乙經》。
別名溪穴、谿穴。
屬足陽明胃經[2]。
歸即歸回,來即到來,本穴善治子宮脫垂、奔豚和疝氣等,有返本歸根、理復還納之功,故名歸來。
主治少腹疼痛,痛經,子宮下垂,白帶過多,陰中寒,不孕,月經不調,閉經,崩漏,帶下,陰挺,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疝氣,莖中痛,小便不利,腹痛,遺精,陽痿,奔豚,睾丸炎,腹股溝斜疝,小兒腹股溝疝,陰莖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4.1別名溪穴(《鍼灸甲乙經》)、谿穴(《鍼灸甲乙經》)。
4.2出處《鍼灸甲乙經》:歸來,一名溪穴,在水道下二寸。
4.3穴名解歸即歸回,來即到來,本穴善治子宮脫垂、奔豚和疝氣等,有返本歸根、理復還納之功,故名歸來。
還者曰歸,返者曰來。
凡養生吐納者,當吸氣時,腹氣上升,與中氣交會於氣海處;呼氣時,腹氣下降,名曰氣息歸根。
本穴爲腹氣下降時之根,能使不歸之氣,移位之丸,返回本位,故名“歸來”。
本穴治男子卵縮、女子子宮脫出等症,皆屬氣分之病。
取之有散寒理氣歸原之功,即“歸來”之意也。
[3]4.4所屬部位下腹[4]4.5歸來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歸來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5][6]。
歸來位於腹部,臍下4寸,旁開2寸處(《鍼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
一說歸來“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鍼灸資生經》)。
歸來位於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仰臥取穴。
歸來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歸來穴的位置歸來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歸來穴的位置(肌肉)歸來穴的位置(內臟)4.6取法仰臥位,在水道下1寸,中極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歸來位於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仰臥取穴。
仰臥位,當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連線的上1寸、中線旁開2寸處取穴[7]。
快速取穴:仰臥,從恥骨聯合上緣沿前正中線向上量1橫指,再水平旁開3橫指處即是[8]。
4.7穴位解剖歸來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層)。
外側有腹壁下動、靜脈。
分佈着髂腹下神經。
皮膚由肋下神經和髂腹下神經的前皮支分佈。
腹膜下筋膜是位於腹橫筋膜和腹膜壁層之間的疏鬆結締組織,富有脂肪組織,該層筋膜向後與腹膜後間隙的疏鬆結締組織相續。
在腹膜外脂肪組織層中,有髂外血管、腹壁下動靜脈、生殖股神經和髂外的淋巴結及其連屬淋巴管等結構。
4.7.1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外側緣→腹直肌外側緣。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4.7.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髂腹下神經和腹壁淺動、靜脈分佈;深層有肋下神經和腹壁下動脈分佈。
布有髂腹下神經,外側有腹壁下動、靜脈通過。
4.8歸來穴的功效與作用歸來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
歸來有調血室,溫下焦之作用。
陽明經爲多氣多血之經,衝脈爲人身之血海,起於胞官,出於氣街,並足陽明經上行。
歸來屬足陽明經穴,鄰近胞官,故善治婦科諸疾。
是治療婦科月經不調的常用穴。
因其可調氣血以通經閉,提胞宮以復原位,故有歸來之稱。
足陽明經筋聚於陰器,上腹而布,歸來又位於小腹部,故可用於小腹疼痛、疝氣等症的治療。
歸來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莖中痛、七疝、陰挺諸病。
《金針梅花詩鈔》歸來條:“丸塞入腹喚歸來,疝氣奔豚亦妙哉。
”4.9主治病症歸來穴主治少腹疼痛,痛經,子宮下垂,白帶過多,陰中寒,不孕,月經不調,閉經,崩漏,帶下,陰挺,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疝氣,莖中痛,小便不利,腹痛,遺精,陽痿,奔豚,睾丸炎,腹股溝斜疝,小兒腹股溝疝,陰莖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歸來穴主治少腹疼痛、經閉、痛經、子宮下垂、白帶、疝氣、莖中痛、小便不利。
歸來主治腹痛,疝氣,月經不調,閉經,崩漏,帶下,陰挺,遺精,陽痿等。
歸來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陰挺、白帶過多、陰中寒、不孕、陽痿、奔豚等。
現代多用歸來治療睾丸炎、卵巢炎、子宮內膜炎、子宮下垂、腹股溝斜疝等。
歸來穴主治痛經,月經不調,閉經,帶下;少腹疼痛,疝氣,莖中痛。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白帶,閉經,卵巢炎,子宮內膜炎;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睾丸炎,小兒腹股溝疝,陰莖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4.10刺灸法4.10.1刺法直刺1~1.5寸。
一般直刺0.5~1寸。
直刺0.8~1.2寸,局部酸沉 。
向天樞方向斜刺,針感沿胃經循腹裏走至天樞穴;略向氣衝方向斜刺,針感沿胃經走至氣衝;針尖略向恥骨聯合處斜刺1.5~2.0寸,下腹有酸脹感,少數向小腹及外生殖器放散。
注意:孕婦禁針。
4.10.2灸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灸5~7壯;或溫灸10~15分鐘。
艾炷灸或溫鍼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4.11配伍歸來配太沖,有溫經理氣的作用,治疝氣偏墜。
歸來配關元、三陰交,治月經不調、不孕症。
4.12特效按摩以中間三指指腹垂直下按,由內而外揉按歸來,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鐘,可治月經不調、不孕、陽痿等疾病。
4.13文獻摘要《鍼灸甲乙經》:奔豚,卵上入,痛引莖,歸來主之。
女子陰中寒,歸來主之。
《鍼灸大成》:主小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莖中痛,七疝,婦人血髒積冷。
《勝玉歌》:小腸氣痛歸來治。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陰冷腫痛,灸歸來三十壯。
4.14研究進展4.14.1治療尿瀦留以歸來、委陽爲主穴,關元、氣海、三陰交、足三裏爲配穴治療尿瀦留,療效較好。
針刺得氣後,有尿意者留針5min,對尿瀦留時間較長者,可加艾灸神闕(隔鹽、蔥白)。
4.14.2治療慢性附件炎取歸來、足三裏、關元,針刺前排空膀胱,針刺得氣後,將2~3cm長的艾條套在針柄上點燃,燃盡出針。
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治療慢性附件炎療效較好。
4.14.3促性腺功能針刺歸來、中極、血海等穴,可使繼發性閉經患者出現激素撤退性出血現象。
針刺家兔上述“腧穴”,通過組織學觀察,發現卵巢中間質細胞增生與肥大,卵泡腔擴大,周圍多層顆粒細胞增殖,其中有新鮮黃體生成現象,說明針刺“歸來”有促進性腺功能的作用。
5經外奇穴別名·歸來歸來爲經外奇穴別名,即遺道。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陰冷腫痛,灸歸來三十壯,三極,俠玉泉五寸是其穴。
”《備急千金要方》:“遺溺,灸遺道,俠玉泉五寸。
隨年壯。
”位於臍下4寸(中極即玉泉)旁開2.5寸處[9]。
與腸遺穴同位。
近代《鍼灸經外奇穴圖譜》則定位於中極穴旁開5寸處。
5.1定位《備急千金要方》:俠玉泉五寸是其穴。
經外奇穴·歸來位於臍下4寸(中極即玉泉)旁開2.5寸處。
與腸遺穴同位。
5.2主治病症經外奇穴·歸來主治婦人陰冷腫痛、遺溺。
5.3灸法《備急千金要方》:婦人陰冷腫痛,灸歸來三十壯。
《備急千金要方》:遺溺,灸遺道,俠玉泉五寸。
隨年壯。
6參考資料^[1]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83.^[2]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6.^[3]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8.^[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4.^[7]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79.^[8]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9]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23.
古籍中的歸來
《經穴匯解》:[卷之三]腹部第六
《鍼灸資生經》:[鍼灸資生經第一]腹第三行左右二十四穴
《靈樞經脈翼》:[卷中]足陽明胃經歌
《普濟方·鍼灸》:[卷七鍼灸門]穴
《鍼灸逢源》:[卷四經穴考正]足陽明胃經穴考
查看更多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外關
血海
璇璣
懸鐘
癇黃
癇
涎積
涎唾
先兆子癇
先血後便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先天之本
先天
先煎
先補後攻
仙傳外科集驗方
夏澤沛
夏
下針
月信
引年
陰茄
陰陵泉
陽陵泉
足三裏
中脘
中府
照海
天樞
太淵
太溪
太沖
太白
神門
三陰交
曲池
氣海
期門
內關
命門
列缺
解溪
後溪
合谷
關元
公孫
復溜
豐隆
尺澤
內庭
用戶收藏:
傷寒論
徐大椿
六經病解
女科指要
洄溪脈學
脈訣啓悟註釋
徐靈胎醫學全書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管狹窄症
消風養血湯
赤白遊風
山楂降壓丸
黃耆六一湯
六一湯
糖尿病
龜鹿二仙膠
桃仁承氣湯
傷風鼻塞·外感風熱證
附雄散
人蔘益氣湯
生犀香芎丸
人蔘消風散
天麻餅子
肌肉蠕動
傷風
山茶花
中風脫證
通乳消腫湯
連翹消腫湯
溫中湯
大图模式
×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
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