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军备竞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冷战时,除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其他国家亦发展出核武技术,但这些国家的核弹头数目都不足以和此二国相比。

核军备竞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6年5月14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核武器 历史核武器发展史 ·曼哈顿计划 ·核军备竞赛 ·核试验 ·核间谍 ·核扩散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东北亚非核地带条约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禁止核武器条约 ·无核武地带 ·核武器拥有国列表 战争型态核战争 ·核讹诈 ·核武器运输(英语:Nuclearweaponsdelivery) ·核三位一体 ·一次打击 ·二次打击 ·核爆效应(英语:Effectsofnuclearexplosions) 武器类型原子弹 ·氢弹 ·脏弹 ·中子弹 ·枪式 ·内爆式 ·核鱼雷 ·核炮弹(英语:Nuclearartillery) ·核武器设计方案 ·核按钮手提箱 ·简易核装置 ·核深水炸弹(英语:Nucleardepthbomb) ·核武器列表(英语:Listofnuclearweapons) ·核冬天 社会文化反核运动 ·核伦理学 ·核恐怖主义 ·核裁军 核技术主题查论编 核军备竞赛(美语:Nucleararmsrace、俄语:Ядернаягонка)是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及它们的盟友为了在核战争上称霸的一场军备竞赛。

冷战时,除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其他国家亦发展出核武技术,但这些国家的核弹头数目都不足以和此二国相比。

目录 1历史 1.1冷战 1.2冷战后 2其他核军备竞赛 2.1印度及巴基斯坦 2.2朝鲜核问题 2.3以色列 3参见 4参考资料 5外部链接 历史[编辑] 为了对付轴心国,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史上第一件核武器[1].当时与美国结盟的苏联,开始向开发核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2]. 美国并未告知苏联其实验结果。

直至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史达林才被知会[3][4]美国不相信苏联能够把实验保持机密,而不泄露给德国间谍;更不相信和苏联的用心。

即使于战争时,很多政界人士和军中领导均指出苏联将会是一个潜在的对手。

除此之外,苏联的间谍亦一连串渗透美国核计划。

这些核间谍(包括克劳斯·富克斯(KlausFuchs)[5]和西奥多·霍尔(TheodoreHall))使史太林得以清楚知道美国的发展[6]。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在通知史达林关于核武的事的时候,他对史达林的冷静惊讶万分,认为史达林甚至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但史达林对美国的计划已经有了长时间的了解[7]。

讽刺的是杜鲁门在就任总统前,对美国的核武计划一无所知,所以史达林比杜鲁门自己还要早知道曼哈顿计划的存在[7]。

1945年8月,在杜鲁门的授权下,美军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两架B-29军炸机分别于广岛和长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弹和胖子原子弹。

冷战[编辑] 参见:相互保证毁灭 二战结束后的头几年,美国一直在核武的知识和至为重要的原料上称霸。

起初,科学家认为铀元素的蕴藏量十分低,但后来却发现了并不如此,当美国以为可以透过这样的独特优势来屈服苏联,但失败。

苏联默默的大力研发核武器。

战时苏联因为缺乏铀而令核武器发展受阻。

但随著东欧的稳定供应,他们获得了本土的来源。

当美国的智囊认为苏联直到1950年代的中期也不可能发展出核武器的时候,苏联于1949年的8月29日引爆第一枚试爆,震惊全世界。

核弹的设计(西方称这个核弹为"JoeOne")大概是从胖子原子弹中抄袭过来的。

各国政府投放大量资源去增加核武的数量和品质,而且研究氢弹,由美国首先于1952年11月1日试爆。

同样的苏联对于美国的能引爆可服役的热核武器感到惊讶,他们要到翌年8月才成功,而且直到1955年才能成功研发多阶段式氢弹。

苏联的氢弹差不多全是自主研究结果,因为当时苏谍取得的常为基本,甚至是错误的氢弹版本。

1950年在投射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洲际弹道飞弹的投入使用。

飞弹一直被认为是核武器的理想平台,也是比冷战初期作为主要投射手段的战略轰炸机更有效的潜在投射系统。

随著1957年10月4日史普尼克计画的开始,苏联向世界展示了他们有能够击中世界任何地方的飞弹。

美国则在1959年10月31日发射了他们自己的。

太空竞赛展示了对核子武器投射(ICBM助推火箭)相当重要的科技,尽管他们保持著为了科学与探索的良善面貌。

这段时期同时也显现出两国想要对抗核子武器攻击的意图,两方强权建造了大型的雷达天线来侦测来袭的轰炸机与飞弹。

用于对抗轰炸机的战斗机以及对ICBM的反弹道飞弹也发展了。

大型地下碉堡被建筑出来以保全这些超级强权领导人的性命,而大众则被告知要建造辐射尘避难所,并被教导在遭遇核子攻击时该如何反应(民防)。

这些炸弹在任一方的一次攻击中就能夺去上百万人的性命。

所有的这些防御措施都不够坚固。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都有足以消灭对方的力量。

各方发展了自己的二次打击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即使在受到对方的全面袭击(特别是受到潜水艇的攻击)之后,仍然可以发动毁灭性打击。

这个政策就是后来著名的相互保证毁灭的一部分:各方知道任何对对方的攻击对自己而言也是毁灭性的,从而会(按理)避免攻击对方。

苏联和美国的知识分子希望使用核武器来争取对方或其他势力(如中国)的让步,但任何使用这些武器的方法都伴随着巨大风险,各方都避免出现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所指的像边缘政策一样的情况。

一些人如麦克阿瑟认为核武器应该在朝鲜战争时使用,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不同意。

各方也不知道应如何比较他们的兵械库的强弱,从而大规模制造核武器以确保自身遭受到核打击后仍有足够力量进行反击,双方因此各生产了数万枚核弹头,虽然有报告声称只要有200枚核武器能够在第一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就足够维持必要的反击能力。

美国往往缺乏信心。

在20世纪50年代,他们相信了实际上不存在的轰炸机差距(航空摄影后来发现苏联在阅兵时用他们的轰炸机玩了一种“表面游戏”,让轰炸机绕著大圆圈飞,让他们看起来有比实际多得多的轰炸机);在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出现了因实际上是完全假造的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导弹差距对政府的谴责。

苏联政府机构往往对领导和赫鲁雪夫夸大自己的武器力量。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产生了另外一个争论:他们的武器能不能在关键时刻起效。

核导弹的各部分(弹头、导航系统、火箭等)都已经单独测试过了,但把他们作为整体进行测试是不可行的。

评论家批评说,并不清楚弹头在上层大气和外太空遇到重力和温度突变时能否运行,甘迺迪也不希望使用一个真正的弹头对洲际弹道导弹进行一次危险的测试。

最接近真实的一次测试是1962年的军舰鸟测试,美国海军伊森·艾伦号(英语:USSEthanAllen(SSBN-608))潜艇发射了一枚北极星导弹到超过1000英里远的圣诞岛上的核测试场。

这次测试被评论家(包括柯蒂斯·勒迈,他曾经怀疑导弹的精确度,以鼓励新轰炸机的发展)质疑,因为这是一次单一的测试(有可能是一次异常),也是一次低空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射(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条件不同),这个重大的修改在测试前已经对弹头实施了。

1964至1982年间,推测出的美国和苏联的战略核子飞弹、弹头与其有效载重量[8][9] 年 发射器数 弹头数 有效载重量(百万吨)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1964 2,416 375 6,800 500 7,500 1,000 1966 2,396 435 5,000 550 5,600 1,200 1968 2,360 1,045 4,500 850 5,100 2,300 1970 2,230 1,680 3,900 1,800 4,300 3,100 1972 2,230 2,090 5,800 2,100 4,100 4,000 1974 2,180 2,380 8,400 2,400 3,800 4,200 1976 2,100 2,390 9,400 3,200 3,700 4,500 1978 2,058 2,350 9,800 5,200 3,800 5,400 1980 2,042 2,490 10,000 7,200 4,000 6,200 1982 2,032 2,490 11,000 10,000 4,100 8,200 除了美国和苏联以外,英国、[10]中华人民共和国[11]以及法兰西[12]也发展出小的多的核武器库存。

1952年10月3日,英国在澳大利亚的飓风行动[13]中成功引爆原子弹后,成为了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冷战期间,其核吓阻力量来自潜艇以及装有核武器的战机。

决心级核潜艇装备美制的北极星飞弹,而火神战略轰炸机、美洲豹攻击机龙卷风战机、以及其他英国皇家空军的攻击机则携带WE.177核弹提供了空中的吓阻力。

1960年1月13日,法兰西在阿尔及利亚[14]的蓝色跳鼠计画中成功引爆核弹后,成为了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在冷战期间,法国核子吓阻著重于ForcedeFrappe,这是一个由携带诸如AN-22无导引炸弹和视距外ASMP飞弹的达梭幻象IV式轰炸机、Pluton及Hades弹道飞弹、再加上装备战略核子飞弹的可畏级潜艇构成的三位一体核子武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引爆一枚测试代号596[15]的铀-235炸弹后,成为第五个有核子力量的国家。

在冷战期间,中国的核子吓阻武力包含了由轰-6搭载的无导引炸弹、如东风-2、东风-3和东风-4飞弹系统[16],而在冷战后期则有夏级潜艇。

1970年代,军备竞赛使双方均出现经济困难,加上中国的新角色和在裁减军备验证能力上的提升,促使多个军备管制协议的签订。

这个时期使双方都可以减少于武器系统上的支出。

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均限制了双方的武器库存量。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则禁止了核试验、反弹道导弹系统和太空武器,从而希望停止核军备竞赛的扩张。

这些条约其实并不完全成功。

两国依旧制造大量的核武,新武器技术(例如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限制了这些条约的效用,两大强权依旧保留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能力。

随着卡特总统的任期完结,隆纳·雷根接任总统。

美国放弃裁军,反而透过制造新武器和反武器系统来开展新一场的军备竞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战略防御计划。

它是一个太空的反弹道导导弹系统,故有星球大战计划这个外号。

于1980年代的后半期,苏联经济岌岌可危,不能再在军费上与美国相比。

戈尔巴乔夫曾透过一系列的谈判,企图与雷根政府在裁减核武库存上达成共识 冷战后[编辑] 随著冷战结束,美国和俄罗斯更明显制止核武的扩散(特别是俄罗斯)。

两国均减少了新系统的研发和军火库的核武存量。

现时,两国均仍然存放约两千枚核弹。

而在美国,储备管理计划(英语:Stockpilestewardship)负责管理老化的核武器 至于苏联,冷战结束后,原本大量投放于研发核武器的资源和资金,则转移到修补过往因核军备竞赛而导致的环境破坏,而以往的核武工厂正是最主要的清理点。

在美国,在华盛顿州汉福特(Hanford)的钚生产设施,和在科罗拉多州RockyFlats的制造设施就是当中污染最重的地方。

1995年出版的《EssentialsofPost-ColdWarDeterrence》指出美国政府对这批核武的政策和方略。

除了清理铀元素的工厂外,在犹他、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四州交汇的纳瓦霍族保留地亦是受严重污染的地区。

数以百计废弃的矿场仍未被妥善清理,威胁当地纳瓦霍族社群的健康。

进入21世纪后,美俄两国的核武器总量远低于冷战时期,但其核武数量还是高于其他拥核国。

其他核军备竞赛[编辑] 印度及巴基斯坦[编辑] 南亚国家印度及巴基斯坦在核军备上亦有竞争。

在1974年时印度以和平核能爆破(Peacefulnuclearexplosions)为名义于塔尔沙漠进行了微笑佛陀(SmilingBuddha)核试验,从1974年第一次核武器测试到1988年为止,印度借由20多次于大气中进行的和平核能爆破方式来测试能于军事上应用的核武器技术。

巴基斯坦本身并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受到邻国印度核武器测试的威胁后巴基斯坦从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便暗中发展核武器,最终于1998年5月28日时于俾路支省查盖县的拉斯岛山(RasKohHills)进行了贾盖-I核试验,而成为第七个被确认成功开发并且测试核武器的国家。

但印巴两国在1998年后好像就未再进行过核试验。

朝鲜核问题[编辑] 主条目:朝鲜核问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7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随后于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2年签订《保障监督协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并多次接受其核查。

在最高峰会议与美国签订了朝美框架协议,美国同意用重油和两座核电厂换取平壤当局放弃核武,但是小布希总统上台后采取邪恶轴心的对抗政策,由于朝鲜认为美国与韩国的补偿措施未能到位,2006年10月9日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行了核试验成功。

2018年4月21日,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宣布朝鲜将停止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试验,后邀请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五国记者前往丰溪里报道朝鲜政府将位于该地的核试验场爆破摧毁。

以色列[编辑] 一般相信,以色列拥有大量的核武和利用中距离导弹发射核弹头的能力。

但以色列政府一直拒绝向承认或否认他们是否真的有核武的计划,反而非正式地执行一个听起来模棱两可的政策,就是“以色列不会是中东地区最先引进核武的国家”。

一般都相信,以色列是其中一个拥有核武但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另外三个是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

在一个2006年12月的访问中,以色列总理艾胡德·奥尔默特称伊朗有意“好像和美国、法国、以色列和俄罗斯一样拥有核武”。

奥尔默特的办公室随后称这样的引述断章取义,偏离了前文后理,奥尔默特在访问中从来没有承认或否认以色列核武的状态。

根据核武威胁计画(NuclearThreatInitiative)基于莫迪凯·瓦努努的资料显示,以色列于1980年时拥有约二百枚核子爆炸装置,和一个名叫耶利哥(Jericho)的飞弹发射系统。

参见[编辑] 核战争 太空竞赛 爆炸当量 末日之钟(一个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胁程度的虚拟的时钟) 参考资料[编辑] ^KeyIssues:NuclearWeapons:History:Pre冷戰:ManhattanProject.[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3).  ^TheSovietNuclearWeaponsProgram.nuclearweaponarchive.org.[2022-01-10].  ^ThePotsdamConferencebetweenalliedforces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10-24. ^AtomicBomb:Decision-TrumanTellsStalin,July24,1945.[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KlausFuchs:AtomBombSpy.[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2-02).  ^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History:PeopleofWartimeLosAlamos:Spies.[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06).  ^7.07.1PotsdamNote(Anim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erardsSegal,TheSimon&SchusterGuidetotheWorldToday,(Simon&Schuster,1987),p. 82 ^EdwinBacon,MarkSandle,"BrezhnevReconsidered",StudiesinRussianandEastEuropeanHistoryandSociety(PalgraveMacmillan,2003) ^UnitedKingdomNuclearForces.[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ChinaNuclearForces.[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FranceNuclearForces.[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web.archive.org/web/20160117155758/http://www.aic.gov.au/publications/lcj/wayward/ch16.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toxiclegacy :BritishnuclearweaponstestinginAustralia[in:Waywardgovernance :illegalityanditscontrolinthepublicsector]] ^ChapitreII,LespremiersessaisFrançaisauSahara :1960-196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enat.fr(inFrench) ^China'sNuclearWeapons ^TheaterMissileSystems-ChinaNuclearForces.[2010-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外部链接[编辑] (英文)ErikRingmar,"TheRecognitionGame:SovietRussiaAgainsttheWestPDF,"Cooperation&Conflict,37:2,2002.pp. 115-36.--thearmsracebetweenthesuperpowersexplainedthroughtheconceptofrecognition. 查论编冷战  美国  苏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 东南亚条约组织 中部公约组织 不结盟运动 第二次冷战 1940年代 摩根索计划 虎克军反叛 牙买加政治冲突(英语:Jamaicanpoliticalconflict) 希腊十二月冲突(英语:Dekemvriana) 英苏百分比协定 雅尔塔会议 波罗的海三国游击战 森林兄弟 冲浪行动 丛林行动(英语:OperationJungle) 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 被诅咒的士兵(英语:Cursedsoldiers) 不可思议行动 没落行动 波茨坦会议 古琴科事件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支配行动 围困行动(英语:OperationBeleaguer) 四十黑名单行动(英语:OperationBlacklistForty) 伊朗危机 希腊内战 巴鲁克计画 科孚海峡事件 土耳其海峡危机 对德政策的重述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杜鲁门主义 亚洲关系会议 1947年5月危机(英语:May1947crises) 马歇尔计划 莫洛托夫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事件 阿尔瓦思巴起义(英语:Al-Wathbahuprising)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1948年巴勒斯坦托管地内战 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战争 1948年巴勒斯坦人大流亡 苏南冲突 柏林封锁 西方盟国的背叛 铁幕 南非种族隔离 东方集团 西方集团 国共内战 台湾戒严 台湾海峡两岸分裂 马来亚紧急状态 1949年3月叙利亚政变(英语:March1949Syriancoupd'état) 阿尔巴尼亚政变(英语:AlbanianSubversion) 1950年代 竹幕 朝鲜战争 麦卡锡主义 茅茅起义 阿尔及利亚战争 埃及七月革命 1953年伊朗政变 东德六一七事件 罗森堡夫妇案 马德里条约(英语:PactofMadrid) 布里克尔修正案(英语:BrickerAmendment) 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 1954年日内瓦会议 阿可达山战争 越南战争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塞浦路斯紧急状态 黄金行动 1955年日内瓦高峰会 万隆会议 波兹南事件 1956年匈牙利革命 第二次中东战争 “我们要埋葬你们” 伊夫尼战争 格拉迪奥行动 阿拉伯冷战(英语:ArabColdWar) 1957年叙利亚危机(英语:SyrianCrisisof1957) 1958年黎巴嫩危机 1958年伊拉克革命 史普尼克危机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1959年藏区骚乱 1959年摩苏尔起义(英语:1959Mosuluprising) 古巴革命 古巴革命的影响(英语:AftermathoftheCubanRevolution) 厨房辩论 中苏交恶 1960年代 刚果危机 辛巴叛乱(英语:Simbarebellion) 1960年U-2击坠事件 猪湾事件 1960年土耳其政变 苏阿决裂 伊拉克–库尔德冲突(英语:Iraqi–Kurdishconflict) 第一次伊拉克–库尔德战争(英语:FirstIraqi–KurdishWar) 1961年柏林危机 柏林围墙 巴布亚冲突 沙漠战争(英语:SandWar) 葡萄牙殖民地战争 安哥拉独立战争(英语:AngolanWarofIndependence) 几内亚-比绍独立战争(英语:Guinea-BissauWarofIndependence)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埃尔·波特纳佐(英语:ElPorteñazo) 中印边境战争 砂拉越共产党叛乱(英语:CommunistinsurgencyinSarawak) 斋月革命 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 北也门内战 1963年叙利亚政变(英语:1963Syriancoupd'état) 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 亚丁紧急状态(英语:AdenEmergency) 1963年塞浦路斯危机(英语:Cypruscrisisof1963–64) 越南战争 叛乱战争(英语:ShiftaWar) 墨西哥肮脏战争(英语:MexicanDirtyWar) 特拉特洛尔科事件 危地马拉内战 哥伦比亚内战 1964年巴西政变 多米尼加内战(英语:DominicanCivilWar) 罗德西亚丛林战争 南非边境战争 印度尼西亚过渡期(英语:TransitiontotheNewOrder) 多米诺骨牌理论 东盟宣言 寮国内战 1966年叙利亚政变(英语:1966Syriancoupd'état) 阿根廷革命(英语:ArgentineRevolution) 朝韩非军事区冲突 希腊军政府时期 铅弹岁月 普韦布洛号危机 第三次中东战争 埃以消耗战争 佐法尔叛乱 南也门战争(英语:Al-WadiahWar) 尼日利亚内战 六八运动 五月风暴 文化大革命 布拉格之春 1968年波兰政治危机(英语:1968Polishpoliticalcrisis) 马来亚共产党叛乱 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7月17日革命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事件 铁列克提事件 利比亚绿色革命 足球战争 古拉什共产主义 菲律宾共产主义叛乱 校正运动(英语:CorrectiveMove) 1970年代 缓和政策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70年约旦内战 阿尔科拉演习(英语:AlcoraExercise) 叙利亚校正运动(英语:CorrectiveMovement(Syria)) 西撒哈拉冲突(英语:WesternSaharaconflict) 1970年波兰抗议事件 柬埔寨内战 越南战争 胡差暴动 现实政治 乒乓外交 埃及校正运动(英语:CorrectiveRevolution(Egypt)) 1971年土耳其备忘录政变(英语:1971Turkishmilitarymemorandum) 1971年苏丹政变(英语:1971Sudanesecoupd'état) 柏林四强协定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南北也门1972年边境冲突 第一次也门战争(英语:YemeniteWarof1972) 慕尼黑惨案 孟加拉国共产主义骚乱(英语:1972–1975Bangladeshinsurgency) 第一次厄立特里亚内战(英语:EritreanCivilWars) 1973年乌拉圭政变(英语:1973Uruguayancoupd'état) 1973年阿富汗政变(英语:1973Afghancoupd'état) 1973年智利政变 赎罪日战争 1973年石油危机 康乃馨革命 苏联绕飞日本常规化 西班牙民主转型 印度尼西亚占领东帝汶 希腊民主转型(英语:Metapolitefsi) 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第二次伊拉克–库尔德战争(英语:SecondIraqi–KurdishWar)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安哥拉内战 赫尔辛基协议 莫三比克内战 奥罗莫冲突(英语:Oromoconflict) 欧加登战争 1978年索马里政变(英语:1978Somalicoupd'étatattempt) 西撒哈拉战争 埃塞俄比亚内战 黎巴嫩内战 中阿决裂 柬越战争 兀鹰行动 阿根廷肮脏战争 1976年阿根廷政变(英语:1976Argentinecoupd'état) 利比亚–埃及战争(英语:Libyan–EgyptianWar) 德意志之秋 南黎巴嫩冲突 大韩航空902号班机空难 尼加拉瓜革命 乌坦战争 改革开放 NDF叛乱(英语:NDFRebellion) 乍得–利比亚冲突(英语:Chadian–Libyanconflict) 1979年叶门战争(英语:YemeniteWarof1979) 麦加禁寺围困事件 伊朗伊斯兰革命 沙尔革命 中越战争 中越边境冲突 新宝石运动 1979年赫拉特起义 七日抵达莱茵河演习 反对苏联政治精神迫害斗争(英语:StruggleagainstpoliticalabuseofpsychiatryintheSovietUnion) 1980年代 萨尔瓦多内战 阿富汗战争 联合抵制1980年夏季奥运会 秘鲁内部冲突 第二次厄立特里亚内战(英语:EritreanCivilWars) 1980年土耳其政变(英语:1980Turkishcoupd'état) 两伊战争 乌干达丛林战争(英语:UgandanBushWar) 锡德拉湾事件 西方-81演习 卡萨芒斯冲突(英语:Casamanceconflict) 马岛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边界战争(英语:1982Ethiopian–SomaliBorderWar) 1983年苏联核警报误报事件 入侵格林纳达 仰光爆炸事件 1983年优秀射手演习 星球大战计划 联合抵制1984年夏季奥运会 东芝事件 1986年黑海事件(英语:1986BlackSeaincident) 南也门内战(英语:SouthYemenCivilWar) 丰田战争 圣灵抵抗军叛乱(英语:Lord'sResistanceArmyinsurgency) 台湾戒严令解除 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英语:1988BlackSeabumpingincident) 布干维尔内战 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空难 8888民主运动 团结工会 苏联对团结工会的应对(英语:SovietreactiontothePolishcrisisof1980–1981) 康特拉 中美洲危机 大韩航空007号班机空难 人民力量革命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阿富汗内战(英语:AfghanCivilWar(1989–1992)) 1988年波兰罢工 六四天安门事件 新思维 经济改革 开放政策 东欧剧变 波罗的海之路 柏林墙倒塌 德国国内边界的撤除 天鹅绒革命 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 东德转型与和平革命 美国入侵巴拿马 1990年代 1990年蒙古革命 海湾战争 两德统一 也门统一 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 南斯拉夫解体 天鹅绒分离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冷冲突(英语:Frozenconflict) 阿布哈兹(英语:Abkhaz–Georgianconflict) 台湾 朝韩半岛 波多黎各(英语:PoliticalstatusofPuertoRico) 科索沃(英语:PoliticalstatusofKosovo) 南奥塞梯 德涅斯特河沿岸 中印边界 北婆罗洲(英语:NorthBorneodispute) 情报组织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情报局·克格勃·史塔西·摩萨德·对外安全总局技术竞赛 军备竞赛 核军备竞赛 太空竞赛 外交政策 杜鲁门主义 围堵 艾森豪威尔主义 多米诺骨牌理论 三个世界 哈尔斯坦学说 甘迺迪主义(英语:KennedyDoctrine) 三和路线 东方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詹森主义 勃列日涅夫学说 尼克松主义 乌布利希学说 卡特主义 里根主义 推回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反共主义·麦卡锡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芝加哥经济学派·雷根经济学·供应面经济学·撒切尔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新保守主义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斯大林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 左翼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 胡志明思想 赫鲁晓夫主义 铁托主义 霍查主义 卡斯特罗主义 格瓦拉主义 古拉什共产主义 胡萨克主义 纳萨尔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 其他 不结盟主义 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白人民族主义 沙文主义 帝国主义 族裔民族主义 白人优越主义 锡安主义 种族主义 法西斯主义 新纳粹主义 极权主义 威权主义 独裁 泛伊斯兰主义 伊斯兰社会主义 解放神学 新左翼 主体思想 自由民主制 不自由的民主 指导式民主 社会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 第三世界主义 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东南亚条约组织 中部公约组织 欧洲经济共同体 华沙条约组织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不结盟运动 东南亚国家联盟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狩猎俱乐部(英语:SafariClub) 宣传 积极策略(英语:Activemeasures) 《消息报》 《真理报》 《美利坚报(英语:Amerika(magazine))》 《俄罗斯生活报(英语:RussianLife)》 自由十字军(英语:CrusadeforFreedom) 自由欧洲电台 自由亚洲电台 红色恐慌 塔斯社 美国之音 莫斯科广播电台 参见 冰幕 仙人掌幕 朝韩关系 末日之钟 富尔达缺口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中东战争 边缘政策 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 苏联与俄罗斯于美国的间谍活动史(英语:RussianespionageintheUnitedStates) 美苏关系 美苏首脑会议 第二次冷战 1917年俄国革命 查论编限制核武器条约条约 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72年《反弹道飞弹条约》 1974年《限制地下核试验条约(英语:ThresholdTestBanTreaty)》 1970年代:战略武器限制谈判 1987年《中程导弹条约》(已失效) 1991年《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1993年《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1994年《美俄导弹互不瞄准协议》 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暂未生效) 1997年《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英语:STARTIII)》 2002年《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英语:StrategicOffensiveReductionsTreaty)》 2010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2017年《禁止核武器条约》 有关 核武器发展史 威慑理论 核军备竞赛 核武器设计方案 核武器扩散 核试验 核战争 核裁军 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文献:军控条约 分类:裁军条约 查论编核技术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工程 原子核 核裂变 核聚变 辐射 游离辐射 轫致辐射 燃料 氚 氘 氦-3 可裂变物质 增殖性材料 核燃料循环 同位素分离 核材料 铀 浓缩铀 贫铀 钚 钍/钍燃料发电 中子 中子温度 热中子 快中子 聚变中子 中子截面 中子俘获 中子活化 中子毒物 中子辐射 中子发生器 中子反射体 核反应堆核分裂反应炉按慢化剂分类轻水反应堆 PWR BWR ABWR SCWR 重水反应堆 PHWR 加拿大重水铀反应堆 SGHWR ATR(日语:新型転換炉) 石墨慢化反应堆 球床反应堆(PBMR) VHTR 超高温实验堆 RBMK Magnox(英语:Magnox) AGR(英语:AGR) 氟锂铍(FLiBe)熔盐反应堆(MSR)(无)FR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LMFR(英语:Liquidmetalcooledreactor) IFR(英语:IntegralFastReactor) TWR SSTAR NFR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 按核反应堆冷却剂(英语:Nuclearreactorcoolant)分类的第四代反应堆 GFR LFR(英语:Leadcooledfastreactor) SFR 核融合反应炉按约束方式分类磁约束 托卡马克 球磁机(英语:Spheromak) 仿星器 RFP(英语:Reversedfieldpinch) FRC(英语:Field-reversedconfiguration) 悬浮偶极 惯性约束 惯性局限融合 Z箍缩(英语:Z-pinch) 气泡聚变(英语:Bubblefusion) 熔凝器 静电 MTF(英语:Magnetizedtargetfusion) 其它 μ子催化 热释电聚变(英语:Pyroelectricfusion) Migma装置(英语:Migma) Polywel装置(英语:Polywell) DPF(英语:Denseplasmafocus) 核电站 核子反应炉列表 空泡系数 不停机添加燃料 核动力 国家 经济(英语:Economicsofnewnuclearpowerplants) 聚变能 RTG 核动力推进 火箭 核安全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核医学医学影像学按辐射分类伽马射线探伤机(英语:Gammacamera) 闪烁扫描法(英语:Scintigraphy) PET SPECT(英语: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X光 投射X射线摄影(英语:Projectionalradiography)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治疗 快中子疗法(英语:Fastneutrontherapy) 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性治疗(英语:Tomotherapy) 质子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中子捕获治疗(NCT)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 放射药理学 放射手术 武器主题 历史 设计(泰勒-乌拉姆构型) 核战争 核军备竞赛 核裁军 核伦理学 核爆 影响(英语:Effectsofnuclearexplosions) 核试验 地下核试验 高空核爆炸(英语:High-altitudenuclearexplosion) 运载(英语:Nuclearweaponsdelivery) 扩散 核当量 爆炸当量 流行文化(英语:Nuclearweaponsinpopularculture) 列表 核武器(英语:Listofnuclearweapons) 核试验(英语:Listofnucleartests) 核武装国家 无核武地带 条约 废料核反应产物 锕系元素 再处理铀 反应堆级钚 次锕系元素 激活产物 核裂变产物 长寿命裂变产物 锕系化学 处理方法 核燃料循环 乏核燃料 乏燃料池 干式贮存桶 高放射性废物 低放射性废物 处置 再处理 嬗变 争论 核事故 核电存废问题 关于核武器的争论 反核运动 铀矿开采的争论(英语:Uraniumminingdebate) 废止核电 分类 主题 共享资源 专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核軍備競賽&oldid=70275925” 分类:​冷战核武器地缘政治竞争美苏关系印-巴关系国际法院案例隐藏分类:​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自2016年5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英语的条目含有俄语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EnglishFrançais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한국어LietuviųNederlands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Türkçe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