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郭潔因 -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潔因曾因旁人不看好營養系,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錯系,在與導師、學長姐深談後,她有了新想法:「薪水並非評斷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只是讓你活下去的現實因素之一。

IOH.tw研究所大一新鮮人必看學測準備讀書方法選系先探索18學群全台校系總覽熱門專欄教授談科系碩博校系總覽海外留學海外各校系總覽海外升學指南僑外專區關於IOHIOH創辦初衷IOH團隊紀錄片:志氣為人才而戰贊助IOH參與IOH:成為講者/團隊聯絡我們全職招募校系總覽升學攻略選科系港澳僑外×About團隊成員Follow聯絡我們贊助我們追蹤我們成為講者×喜歡他/她的故事嗎?想看【中山醫學大學】的求學講座想看【營養學系】的求學講座想看海外各科系的求學講座總覽了解更多招生資訊【中山醫學大學】ExploreMore講求營養,也須兼顧美味!我想讓學生從土地認識食物許芸禎工作台灣我們需要對護理工作有極大熱忱,且樂於助人的同學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張秀如教授台灣將對運動的熱愛,轉化為運動醫學上的專業。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盧柏伶學士台灣實習、國考到學碩一貫,我成為具食品背景的營養師。

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覺嘉欣學士台灣想詢問學長姐更多校系經驗請到IOH臉書社團發問吧!GO~台灣求學港澳僑外海外留學工作職涯 關於講者JieYinGuo郭潔因,2015年畢業於嘉義女中,以學測的方式申請進入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

很喜歡自己讀的科系,因此享受在讀書學習的樂趣中;除此之外,熱愛跑馬拉松、喜歡看書和單獨旅行。

大學生活看似廢,其實很精彩!在社團中找到歸屬感,與夥伴一同籌備營隊、面對困難;亦有到醫學中心實習、進實驗室以及義大利麵店打工的經驗。

覺得自己最大的特質是樂觀積極與笑容感染力。

喜歡陪伴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愛和溫暖;並以持之以恆的耐心與理性的判斷思考,面對各樣挑戰與任務。

期許自己能成為隨「心」所欲的人,聆聽內心並勇敢追隨。

感謝感謝HPX社群創辦人蔡明哲先生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小幫手:丁巧蘋、廖玟怡、姚昀、李孟蓉責任編輯:林立麗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郭潔因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分享此講座PART1:關於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的經驗分享講座章節開關自我介紹學校科系印象深刻的課程課外活動經驗心得與收穫相同大學講座相同科系講座相同領域講座大學是讓你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郭潔因畢業於嘉義女中第三類組,因為個性喜歡與人接觸,也擅長生物、化學科目,對探索人體奧妙充滿好奇,故在升大學時清一色都選填了醫學相關科系,後來因分數落點來到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

然而,潔因最初由於受到家人對系上畢業發展的質疑,內心備感挫折,所幸在師長的提點、開導下,使她更確信自己對營養學系的熱愛,也因為聆聽許多畢業學長姊的分享,讓她了解到除了營養師之外更多的生涯可能性。

故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潔因不只會介紹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的多元發展,更想傳遞給學弟妹的是:「讀大學是讓你尋找自我價值、興趣的過程,讓你能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知道想要什麼,並勇敢追隨!」中山醫學大學簡介中山醫學大學位於臺中市南區,鄰近大慶火車,距離烏日高鐵站僅10分鐘車程,附近也正興建捷運線,臺中更設有公車搭乘10公里免費優惠,關於飲食選擇上,潔因提到由於校內餐廳較少,建議學弟妹能多利用「好食」訂餐外送系統,能探索到更多在地美食。

關於學校資源,中山醫附設醫院除了提供學生見實習、打工機會,也與校內教學有許多交流,不少醫療人員會至課堂分享臨床經驗,學生至附醫看診還享有打折優惠,此外,中山醫學大學為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提供了雙主修、輔修、跨領域學程等學習資源,並且和美國聖馬丁大學、日本德島文理大學、日本川村學圓女子大學多所海外大學簽署有交流協議。

營養學系和食品科學系哪裡不一樣?「營養學系是一門專業,更是生活一部分,舉凡食安問題、前陣子很流行的生酮飲食,只要跟吃有關的都是營養學系關注的事。

」潔因解釋營養學系和食品科學系最大的差別在於,營養學系主要是從臨床醫學的角度出發,關注食物進入人體後,是如何被吸收代謝,進而影響人體,而食品科學系主要從食品製備加工的角度出發,探討的議題偏向如何確保食物在製造過程的衛生安全,或是如何透過加工讓食品保存更久、更有營養價值、更美味等等。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大一課程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四年課程包含了臨床營養、食品安全、預防醫學三大領域從理論到應用的訓練,大一課程為基礎科目,如普通生物、普通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解剖學、營養暨食品科技概論、食物學原理等等,潔因解釋大一化學相關課程內容基本上是高三選修化學的英文版,比較特別的是每週都有實驗課,讓同學能透過操作更熟悉課本知識。

而「食物學原理實驗」是讓學生按照老師開立的菜單來實作,潔因強調這與高中家政課最大的差別在於,不只是學烹飪,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後的原理,例如果膠在製作果醬中扮演的角色、中低高筋麵粉為何會有性質上的差異。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大二課程大二課程則是專業入門,同學會開始接觸到一些營養師國考科目,例如生理學、生物化學、營養學、食品微生物學,潔因形容這些課程就好比是帶著學生能隨著營養素探索人體,了解營養素在其中是如何產生能量、進行代謝,比較特別的是在「營養學實驗」中,同學會開始接觸到基礎菜單設計,根據老師給予的食材去開發相關料理,從中也會計算食材廢棄率、膨脹率。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大三課程大三課程為專業養成,是大學四年課程最重的時候,包含了更多國考重要科目,例如膳食療養學、食品衛生安全、團體膳食管理、社區營養、營養評估、生命期營養,其中「食品衛生安全」是考取營養師、食品技師的國考科目,內容包含認識食品添加物、食品製造中的產品管控點以及學習檢測餐具洗滌後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等等。

「膳食療養學」則是奠基於大二所學的生理學、生物化學、營養學,其正課是探討不同疾病的病因、致病機轉,以及如何透過改變飲食去給予治療,其實驗課則會讓學生能針對不同疾病,設計、實作適合的餐點。

「團膳製備與管理」正課是教學生食材選購技巧、驗貨標準與儲藏知識,相當實用,實驗課則會要求學生在有限時間、人力、食材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多達百人的團膳。

在大三暑假,同學還會要展開兩個半月的「醫院實習」,這也屬於營養師國考門檻之一,潔因建議學弟妹應把握這段還能「錯中學」的機會,並從中思考醫院的工作環境是否為自己喜歡的。

以她個人實習經驗來說,是被分配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實習內容分成團膳、臨床、社區三大重點,當時最讓潔因印象深刻的是能和各校營養系的學生一起學習,也從交流裡發覺中山醫課程特重臨床訓練的優勢。

由於在實習中會面臨到各式各樣的情況,常常是比學校課堂所教的還複雜,很有助於學生整合過往所學,從更全面的觀點進行思考。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大四課程升上大四後,學生多是專心準備國考或研究所考試,僅剩的少數課程如「專題討論」為期一年,是安排同學深入閱讀期刊論文,並向大家報吿,由於資料研讀能力不論對未來要走臨床工作或讀研究所都很有幫助,故潔因建議學弟妹務必好好修習此門課,她本身因為對生物的濃厚興趣,所以在大二就加入系上實驗室,提早學習如何閱讀文獻、做研究與加強實驗技巧,她覺得自己從實驗室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學會提問,但她也提醒學弟妹在研究中遇到問題時,的確該主動向師長請教,但應先反思自己是否有做足事前功課。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資源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師資多元,實驗室領域涵蓋保健食品開發、營養素分析、臨床調查研究等等,老師不僅經驗豐富,更樂於指導學生,師生關係融洽,系上為加強學生實務經驗,不只會協助學生申請實習醫院,每週三更會舉辦歷屆學長姐的經驗分享講座,主題如國考、研究所準備、創業經驗談、職場心路歷程等等。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畢業出路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學生畢業後可考取營養師、食品技師證照,營養師的服務單位除了醫院、長照機構之外,潔因特別補充學弟妹不妨能結合個人興趣專長,例如喜歡運動的人就很適合進入減重中心擔任運動營養師,喜歡與小朋友相處的人則可以考慮往學校的團膳營養師方向發展,至於食品技師常見的服務單位則有食品工廠、公部門的檢驗稽查機構。

除此之外,投入健康食品的生技研發、或者從事學術研究也都是系上學生常見的職涯規劃。

在大學生涯經歷的兩次迷惘「營養師薪水不高,就業市場又飽和,你以後能有什麼出路啊?」面對家人的不看好,再加上當初有部分是因為分數落點而來到營養學系,使潔因在大一時陷入很深的自我懷疑與迷惘,煩惱著是否該轉系,於是向班導張菡馨教授請教,張教授一句:「所以你喜歡現在讀的課程嗎?」讓她頭一次正視自己其實是很享受在系上課程的學習。

後來又聆聽了許多學長姐的職涯分享,促使她對未來生涯開始有不同的見解:「薪水並非唯一評判人生價值的標準,薪水只是讓你活下去的現實因素之一,但它並不能決定你的價值,如果市場飽和,那你就創造自己的市場,把興趣結合專業,碰撞出獨特性。

你的價值不是別人決定,出路也不是很明確只有一個,很多事情是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堅持出來的。

」潔因在大學期間經歷的第二次迷惘也是和畢業規劃有關,當時她因為系上課程「膳食療養學」而初次了解到營養師能對病態飲食行為者的幫助,由於自己也曾受心理壓力影響而有暴食行為,內心備感共鳴,於是主動向授課老師翁玉青教授詢問臺灣在這方面的發展,豈知臺灣的相關研究甚少,若想更進一步鑽研,勢必得出國進修,潔因當下考量家裡經濟因素,可能一時難以籌措留學費用,遂放棄了進修的念頭,心裡備受打擊。

可是在歷經醫院實習後,潔因仍無法忘懷起初閱讀病態飲食相關文獻的著迷,故又向翁教授討論,教授的鼓勵使她下定決心未來要往該領域鑽研,雖然時間點不會是在畢業後馬上出國,而是當自己累積一定工作經驗、有足夠經濟能力後再開始規劃:「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對一件事的熱情和著迷,就是最大的天賦。

」印象深刻的課程「膳食療養學實驗」是安排學生針對不同疾病設計適合的餐點,從中會牽涉到熱量計算、食材採買、菜單設計、成本計算、份量控制、調味拿捏等層面,最特別的是期末會舉辦飲食設計的小組競賽;「法醫與生活」是中山醫很熱門的通識課之一,由知名的高大成法醫授課,在課程中會分享很多實際案例與辦案故事,令人身歷其境。

在課堂之外的學習「上大學後,『學習』不再限於『課堂』,還有很多是從生活經驗得來的。

」潔因在大學期間除了參與信望愛社、各種營隊,而找到歸屬感、服務的熱忱,更從中提升待人接物的能力。

此外,高中時就喜歡跑步的她在大學期間也延續這股熱愛,雖然曾歷經低潮而中斷過,但重拾跑者身份使她變得更有自信,甚至在比賽中突破了以往的紀錄:「跑步讓我學習喜歡自己,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高峰低谷、自我懷疑,但對真正喜歡的東西,即使停下來,還是會持續做。

」人生真的沒有什麼「一定」的回顧大學四年,潔因感謝系上教會了她如何從更理性、全面的角度去審視營養、食安相關資訊,讓自己能運用這份專業,結合愛人的心,去給予他人最適當的建議。

又因為曾在營養學系歷經迷惘、幾經波折才確立熱情所在,讓她格外有感:「人生真的沒有什麼『一定』的!」不是每個人在18歲,就一定要確立人生志向,也不是你讀營養系,畢業後就一定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你應該不斷去探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許這個目標可能會有變動、調整,但只要你對它還有熱忱,就追隨內心的聲音,放膽去闖吧!在尋找自我價值過程裡,你會經歷很多事情,唯有你願意把自己當成海綿,全部吸收起來,享受過程,才會帶來成長。

【推薦觀看】中山醫營養系校友告訴你:捨棄臨床,我進入學校擔任團膳營養師!點我查看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觀看更多講求營養,也須兼顧美味!我想讓學生從土地認識食物許芸禎工作台灣我們需要對護理工作有極大熱忱,且樂於助人的同學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張秀如教授台灣將對運動的熱愛,轉化為運動醫學上的專業。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盧柏伶學士台灣實習、國考到學碩一貫,我成為具食品背景的營養師。

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覺嘉欣學士台灣分享此講座 回到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