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來源、技術能力、技術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以傳統產業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並將研究目的歸納如下:(1)傳統產業技術來源與技術能力現況的分析。

... 突顯企業之技術或研發主管對關鍵技術的重視程度相當高,但對於研發費用的支出卻顯得保守或不甚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59.181)您好!臺灣時間:2022/10/1800:03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鐘信男論文名稱:技術來源、技術能力、技術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以傳統產業為例指導教授:邱柏松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學類:企業管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2畢業學年度:90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99中文關鍵詞:技術、技術來源、技術能力、技術績效、傳統產業相關次數: 被引用:2點閱:385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1 摘要邁入知識經濟的21世紀,隨著全球化、自由化、以及技術的快速進步,有效的取得技術已成為企業建立與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由於綠色矽島的產業政策下,重高科技產業而輕傳統產業,衍生產業結構傾斜化的現象,基於整體產業均衡發展,本研究針對傳統產業之技術來源、技術能力、技術績效關係之實証研究。

並將研究目的歸納如下:(1)傳統產業技術來源與技術能力現況的分析。

(2)不同技術來源與技術能力關係之探討。

(3)不同技術來源與技術績效關係之探討。

(4)技術能力與整體技術績效關係之分析。

技術來源現況之分析,擁有內部自行研發的公司為94.5%,是最多的來源方式。

若將技術來源歸類為內部自主研發型、內部為主外部為輔型、外部為主內部為輔型及外部引進(合作)型等四種類型,屬內部為主外部為輔型計為53.4%最多,其次依序為外部為主內部為輔型為26.0%、內部自主研發型為15.1%,而外部引進(合作)型僅為5.5%最少。

顯示企業的技術來源仍以多重管道居多,且大部份之傳統產業已建構內部自主研發的機制。

技術能力現況之分析,以公司對關鍵技術重視程度之相對滿意度最高,而年研發費用佔營業額比率最低。

突顯企業之技術或研發主管對關鍵技術的重視程度相當高,但對於研發費用的支出卻顯得保守或不甚滿意。

從技術能力構面觀之,以設備能力平均數佔滿分之百分比74.1%最高,而以經費能力之58.9%最低。

表示企業現仍熱衷於設備及檢測儀器的投資,對研發費用支出卻保守。

技術來源與技術能力關係之檢定,並沒有顯著的差異,研判應和傳統產業處於成熟或衰退期、產品生命週期相對較長、技術變動性相對較低及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產業特性有關。

技術來源與技術績效關係之檢定,由於外部引進(合作)型企業沒有內部自行研發的機制,技術受制於他人,相對的較無差異化創新的能力,連帶的無法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而使得績效的表現較擁有內部自行研發機制的企業遜色。

技術能力與整體技術績效關係之分析方面,於年研發費用、年研發費用佔年營業額比率、技術人員比率、管理當局對關鍵技術重視程度、自行檢測能力、自動化程度、新產品數與同業比較、新產品成功率與同業比較、累積經驗的完整程度、過去類似之開發或引進經驗、技術資訊更新程度、技術資訊查詢的容易程度、技術負責人對技術發展或承接能力、技術管理能力等指標與整體技術績效有顯著的正相關。

總合研究結果,企業若建立內部自行研發機制,且技術種類選擇產品技術,則對企業之技術能力與技術績效的表現會有較高的助益與滿意度。

目錄表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01第二節研究目的…………………………………….04第三節研究對象…………………………………….06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傳統產業之定義…………………………….09第二節技術之定義………………………………….13第三節技術來源…………………………………….21第四節技術能力…………………………………….27第五節技術績效…………………………………….32第三章研究方法第一節研究變數定義………………………………..38第二節研究步驟與時程……………………………..43第三節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44第四節資料分析方法………………………………..48第五節問卷設計與效度、信度分析………………..49第四章資料分析第一節問卷回收及敘述性資料統計分析…52第二節技術來源現況之分析………………………..59第三節技術能力現況之分析………………………..61第四節技術績效現況之分析…………………………66第五節技術來源與技術能力關係之………………..67第六節技術來源與技術績效關係之檢定…………..72第七節技術能力與技術績效關係之分析…………..74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80第二節建議……………………………………………86第三節研究限制……………………………………..88參考文獻中文部份………………………………………….….89英文部份……………………………………………..93附件研究問卷……………………………………...97表目錄表1-1各國2000年美國核發的專利數…….………………….04表2-1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特質間的主要差異…………...10表2-2高科技產業項目的定義………………………………...11表2-3技術定義彙總表………………………………………...17表2-4企業技術取得決策的因素……………………………...21表2-5技術來源的文獻以統治方式和整合程度分類………...23表2-6技術能力衡量構面與指標..…………………………...29表2-7技術創新對組織的影響………………………………...33表3-1研究變數一覽表………………………………………….41表3-2研究步驟與時程………………………………………...43表4-1有效問卷回收狀況……………………………………….52表4-2產業別佔樣本公司比率分析資料表………………..….53表4-3產業別平均資本額等資料分析表……………………….54表4-4公司成立歷史資料分析表……………………………….54表4-5樣本公司資本額資料分析表…………………………….55表4-6員工人數資料分析表…………………………………….55表4-7員工年平均流動率資料分析表………………………….55表4-8年營業額資料分析表…………………………………….56表4-9年研發費用資料分析表………………………………….56表4-10年研發費用佔年營業額比率資料分析表……………..57表4-11技術人員數資料分析表………………………………..57表4-12技術人員佔整體員工數之比率資料分析表…………..57表4-13技術人員學歷分佈資料分析表……………..………..58表4-14員工年產值資料分析表………………………........58表4-15技術來源資料分析表…………………………………..59表4-16技術來源類型統計資料表……………………………..60表4-17關鍵技術種類分析表……………………………………60表4-18樣本公司技術能力指標計量性資料轉換對照表……..61表4-19技術能力各衡量指標相關資料及排序…………………62表4-20技術能力衡量構面加權計量前資料及排序…………..63表4-21加權計量後技術能力各構面統計表…………………..63表4-22總合技術能力分群統計表……………………………..64表4-23技術能力高低分群與技術能力指標關係之檢定表…..64表4-24技術能力高低分群與技術能力構面關係之檢定表…..65表4-25技術績效現況之分析表…………………………………66表4-26技術來源類型與技術能力指標檢定表………………..67表4-27技術來源類型與技術能力構面檢定表…………………69表4-28技術種類與技術能力指標之關係分析表……………..70表4-29技術種類與技術能力構面關係分析表………………..71表4-30技術來源類型與技術績效關係檢定表………………..72表4-31技術類型與技術績效關係檢定表……………………..73表4-32技術能力指標與技術績效相關性量表………………..76表4-33技術能力構面與技術績效相關性量表………………..78表4-34技術能力分群與技術績效關係檢定表..............79表5-1本研究假設檢定分析結果彙總表……………………….83圖目錄圖2-1技術能力的要素…………………………………….….30圖3-1研究架構……..……………………………………….44圖3-2本研究問卷分析流程…………………………………..50 參考文獻中文部份:1.丁錫鏞,現代科技管理學,嵐德出版社,1992年,頁47。

2.丁鏗升,台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移轉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3.王嘉興,紡織業研發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4.王保進,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心理出版社。

5.古永嘉譯,DonaldR.CooperC.WilliamEmory原著,企業研究方法,華泰出版社出版,1996年。

6.楊平日譯、日比宗平著,部門別績效評估實務,台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7.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科技技術統計要覽民國83年版,民國83年11月,頁178。

8.司徒達賢、賴士葆、洪鉛財,技術取得策略影響因素分析,經濟部技術處,1994產業科技研究發展管理論文第四冊,民國83年5月,pp.1-22。

9.邱柏松譯、清水龍瑩著,日本企業成長的奧秘---最新日式經營原理,頁131~133。

10.呂鴻德,技術策略、功能互動與新產品績效關係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企業成長階段之模式,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民國81年。

11.何雍慶,我國電子資訊科技發展績效指標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994年。

12.呂應鐘,創造競爭優勢---高效率科技化的優適管理,財經企管系列2,頁41。

13.李國鼎,中美兩國間工業技術的雙向交流,自由中國之工業,第50卷第二期,民國67年8月,頁2-5。

14.李新榮,台灣高科技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上市公司印刷電路板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5.周榮堅,技術移轉決策因素研究,政治企業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16.林明杰,技術能力與技術引進績效相關之研究,政大企研所博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17.林明杰,產業競爭環境、引進技術內涵與技術引進績效相關之研究,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1997年。

18.林秀英,產業技術能力與國際競爭力之關係初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十九卷第十一期,85年11月,頁27。

19.林瑞池,技術合作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20.俞慧芸,政府科技專案技術移轉模式與移轉績效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1995年。

21.洪德芬,高科技企業技術策略與行銷策略配合對新產品發展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1992年。

22.翁明祥,技術創新政策與事業經營策略的配合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台灣合成樹脂業實證研究,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民國78年。

23.翁明祥,創新過程中行銷、研發及製造人員合作方式與技術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八十五年度國科會管理學門專提技畫研究成果發表會─管理論文選集,pp195-198。

24.游永旭,新產品開發專案組織及組織氣候對新產品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台北,1992年6月。

25.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統計要覽之研究,1994年。

26.許勉文,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以科學新竹工業園區為例,企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

27.許文賢,技術來源、技術能力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28.許士軍,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1年3月二版,頁56。

29.陳怡之,技術移轉教材,元智工學院,1995年。

30.陳定國、徐金水,中外技術合作之有效途徑,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研究所,民國67年3月。

31.陳念文,楊德榮,高達聲,技術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32.陳永欽,紡織研發人員的自我經營策略與使命,絲織園地季刊第36期,頁14。

33.陳彥蓉,傳統產業以併購方式發展高科技產業之相關管理變革研究----以鈺鎧科技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89年6月。

34.張景森,國際技術移轉績效影響因素探討,台灣大學商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35.張昭仁,研究發展管理---理論與案例,翰蘆圖書出版,民國83年2月,pp.22-24。

36.張蓮生,企業從傳統產業轉入高科技產業之考量因素,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張富信,影響技術移轉績效的因素之研究─我國電子電器製造廠商之實證,中國文化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pp.77-83。

38.湯珮妤,企業類型與研發支出、專利權成效之遞延效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頁73-74。

39.溫元昌,技術特性、技術能力與技術移轉途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40.溫松斌,政府科技政策與企業技術策略之協助供需配合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以桃園科技資源整合計畫為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年。

41.曾信超、王文賢,研究機構技術移轉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促進產業升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高雄,頁21-28,1993年。

42.曾慶基,集團企業轉投資與新事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傳統產業到科技事業,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43.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技術合作條例,民國77年6月,p.1。

44.廖雪峰,談我國傳統工業之瓶頸與產業升級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民國81年。

45.蔡敦浩、周德光,技術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經濟部技術處,1994產業科技研究發展管理論文第四冊,民國83年5月,pp.237-264。

46.蔡宏明,提振傳統產業競爭力之策略與政策建議,經濟情勢暨評論,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8903/htm/sag4-a3.htm47.鄧朝貴,提昇高科技公司生產力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48.賴士葆,伍家德,技術引進方式相關之研究,賴士葆所著,科技管理論文集,大葉文教基金會,民國81年,pp.233-268。

49.賴士葆,科技管理論文集,大葉文教基金會出版,頁79、頁98。

50.鄭優,我國工業科技移轉之研究─影響技術引進成效因素的探討,政治企研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51.蕭大正,我國廠商技術引進績效之研究,中山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pp.40-41。

52.薛光濤,中日技術合作成效之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76年6月,pp.41-54。

53.謝長宏,科技管理之基本概念與實踐經驗,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民國81年6月,p.13。

54.謝長宏,科技管理經驗交流與推廣計畫,行政院科技顧問組,1992年,頁12-14,78-81,111,115,154-162。

55.嚴永晃,技術管理與策略─理論與實務,環球經濟出版社,頁3。

英文部份:1.Allen,Thomas.ManagementtheFlowTechnology;TecchnologyTransferandtheDisseminationofTechnologicalInformationWithintheR&DOrganization,Cambridge.MA:MITPress,1984。

2.AlokK.Chakrabarti,&WilliamE.Souder,TechnologyInnovationandPerformanceinCorporateMergas,AManagerialEvaluation,Technovation,6,1987,pp.107-108。

3.Baker,N.R.,Green,S.G.,Bean,A.S.,TheNeedforStrategicBalanceinR&DProjectPortfolios,ResearchManagement,Mar-Apr,1986,p.41。

4.Cooper,R.G.,ThirdGernerationNewProductProcess,The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4,11(Jan.),3-14。

5.Chen,M.,TechnologicalTransfertoChina:MajorRulesandIssue,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10(7/8),1995,pp.747-756.。

6.Chanaron,J.J.AndPerrin,J.,TheTransferofResearch,DevelopmentandDesigntoDevelopingCountries,Futures,1987,pp.503-512.。

7.DavidFord,DevelopYourTechnologyStrategy,LongRangePlanning,21May,1988,pp.85-95。

8.EricW.Hayden,“TechnologyTransfertotheSovietBloc”,MSUBussinessTopics,vol.24,1976,99.11-23。

9.Friar,J.andHorwitch,M.,TheEmergenceofTechnologyinTheModernCorporation-AStrategicPerspective.NewYork:Pergamon,1986。

10.GeorgeP.Leroy,“TransferofTechnologyWithin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1978,pp.15-18。

11.GiancarloBarbiroli,ANewMethodtoEvaluatetheSpecificandGlobalAdvantageofTechnology,Technovation,10Feb.,1990,pp.77-81。

12.HamidNoori,ManagingtheDynamicsofNewTechnology,Pentic-Hall,EnglewoodCliffs,1990,pp.143-157。

13.HauptamanOscar,InfluenceofTaskontheRelationshipBetweenComunicationandPerformance:theCaseofSoft3rded.,Boston:1’entPublishingCo.,pp.448-449。

14.JackBaranson,”TransferofTechnicalKnowledgebyInternationalCorporationtoDevelopingEconomic”,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1966,pp.259-261。

15.Lambe,C.J.,&Speekman,R.E.,”Alliances,ExternalTechnologyAcquistion,andDiscontinuousTechnologicalChange“,JPRODINNOVMANAG14,1997,pp.139-159.。

16.Lee,J.,Bae,Z.T.andChoi,D.K.,TechmologyDevelopmentProcess:AModelforaDevelopingCountrywithaGlobalPerspective,RandDManagement,1988,18(3),pp.235-250。

17.Littler,D.A.,InonovativeBussinessDevelopment,SelectionandManagementTssue,FutureApr.,1987,pp.155~167。

18.M.N.Sharif,”BasisforTechno-EconomicPolicyAnalysis”,ScienceandPublicPolicy,15(4),Aug.,1988,pp.217-229。

19.M.A.Maidique&A.L.FrevolaJr.,TechnologyStrategy,inRobertA.Burgelman,ModestoA.Maidique,StrategicManagementofTechnologyandInnovation,IRWIN,Homewood,1988,pp.233-235。

20.MaduChristianN.,TransferringTechnologytoDevelopingCountries-CriticalFactorsforSuccess,LongRangePlanning,1989,pp.115-124。

21.NicolasBanila,StrtegicEvaluationandSelectionofR&DProjects,R&DManagement,Vol.19Jun,1989,p.51。

22.OveGranstrand,EricBohlin,ChristerOskarsson,andNiklasSjoberg,ExternalTechnologyAcquisitioninLargeMulti-TechnologyCorporations,R&DManagement,22Feb.,1992,pp.112-115。

23.PierreDussauge,StuartHart,BernardRamanantsoa,StrategicTechnologyManagement,Singapore,JohnWiley&Sons,1992,pp.5-14。

24.Poter,M.E.,CompetitiveAdvantage,NewYork:FreePress.25.Rosenberg,N.andFrischtak,C.,InternationalTechnology:Concept,Measures,andComparisons,1985,Pager,NewYork.。

26.Rogers,EverettM.1983.DiffusionofInnovation,NewYork:FreePress,1983。

27.Rosenberg&Frischtak(Eds.)InternationalTechnologyTransfer;Concept,MeasureandComparison,NewYork:Praeger,1985。

28.Rubenstein,Alberth.ManagingTechnologyintheDecetralizedFirm,Newyork:JohnWiley&Sons,1989。

29.RichardL.Daft&RobertH.Lengel,”OrganizationalInformationRequirement,MediaRichnessandStructuralDesign“,ManagementScience32(5),May,1986p.563。

30.StephenP.Robbins,OrganizationTheory,Prentice-Hall,1989,Rubenatein,AlbertH.,ManagingTechnologyintheDecentralizedFirm.1989,NewYork:JohnWiley&Sons.31.Sharif,M.N.,BasisforTechno-EconomicPolicyAnalysis,ScienceandPublicPolicy,1988,15(4),pp.217-229。

32.Sahal,Devendra.“AlternativeConceptionsofTechnology”ResearchPolicy,10,1981,pp.2-24。

33.Solow,R.,TechnicalChangeandthe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August,1957,pp.321-320。

34.Sikka,P.,IndigenousDevelopmentandAcquistionofTechnologyandIndianPerspective,Technovation,16(2),1996,pp.85-90.35.Trott,P.andCordey-Hayes,M.,DevelopingaReceptiveR&DEnvironmentForwardTechnologyTransfer:ACaseStudyoftheChemcialIndustrial,R&DManagement,1996,26(1),pp.83-92。

36.Wong,J.K.,TechnologyTransferinThailand:DescriptiveValidationofaTechnologyTransferModel,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1995,10(7/8),pp.788-796.175-203。

37.Wyk,RiasJ.van.“ManagementofTechnology,NewFrameworks”Technovation,7,1988,,pp.341-351。

38.Wilderman,L,”AlliancesandNetworks,TheNextGener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15(1/2),1998,pp.96-108.39.ZhaoLiming&Reisman,Arnold.“TowardMetaResearchonTechnologyTransfer.,IEEETransactionsonEngineeringManagement,39,1,1992,pp.13-21。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技術能力與技術引進績效相關之研究 2. 技術策略、功能互動與新產品績效關係之研究:資訊電子業企業成長階段之模式 3. 技術創新政策與事業經營策略的配合對技術創新績效之影響--台灣合成樹脂業實証研究 4. 政府科技專案技術移轉模式與移轉績效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 5. 企業類型與研發支出、專利權成效之遞延效果研究 6. 企業從傳統產業轉入高科技產業之考量因素 7. 台灣高科技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上市公司印刷電路板產業為例 8. 技術來源、技術能力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9. 技術特性、技術能力與技術移轉途徑關係之研究 10. 技術合作策略影響因素之研究 11. 我國工業科技轉移之研究--影響技術引進成效因素的探討 12. 台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移轉之研究 13. 集團企業轉投資與新事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從傳統產業到科技事業 14. 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 15. 技術轉移決策因素研究   1. 18.林秀英,產業技術能力與國際競爭力之關係初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十九卷第十一期,85年11月,頁27。

2. 13.李國鼎,中美兩國間工業技術的雙向交流,自由中國之工業,第50卷第二期,民國67年8月,頁2-5。

  1. 影響網際網路虛擬社群成員間信任取得之因素 2. 中階主管績效表現與組織經營績效之探討 3. 管理才能、薪酬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探討-人力資本理論之應用 4. 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相關之研究─以台南縣鄉鎮市公所基層公務人員為例 5. 顧客滿意與員工滿意之衝突與解決之道--以旅館業為例 6. 企業績效指標監控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為例 7. 企業績效衡量指標監控機制之建立-系統思考之觀點 8. 老人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影響因素之探討 9. 組織、環境與策略:台灣地區儲蓄互助社之研究 10. 我國勞資爭議仲裁法制之研究 11. 我國沖鍛機械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 12. OHSAS18000與ISO9000、ISO14000整合運用於工安管理之研究─以台電為例 13. 企業夥伴之資訊分享與資訊不對稱之研究 14. 內部行銷之實施及其對員工態度的影響--以某國營事業為例 15. 連鎖便利商店店址選擇評估模式之研究─運用模糊AHP法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