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 如實面對生死 - 佛藏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在佛法裡面,佛法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世間相,就是不斷的生死輪迴、不斷的死此生彼,生彼,然後再死亡-今天生為人,人在世間,然後死了,可能投胎做鬼;鬼,死了 ...   法 師小傳   三 大志願   學思園   清心談   溫故知新 清淨心 掌握生命境界的根源 收攝心念──修行用功處 攝心在法門中 五台山結夏講學因緣 反省與成長 培養──自覺的能力 大陸、泰國見聞記 佛門儀軌的理念 法喜的滋味 珍惜善緣 如實面對生死 看得開放得下 在家居士修學佛法的資糧 吃睡與修行 迷信與正信 不為自己找理由 念出覺照下的佛 清淨心明辨是非 佛法對心性之淨化 念佛真能往生嗎? 養成生活好習慣 與禪法相應的念佛法門──參究念佛與體究念佛 犧牲奉獻 論佛願他力往生的理由 調柔的心 修行法門與佛教未來 論易行道淨土法門 止觀的定義 覺照習氣與煩惱 青年學佛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克服人我是非的障礙 反省 用正念洗滌心性 直心與默然 思惟無常 積極修行 看自己的心 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理事圓融與自愛(文殊院通訊第十七期) 掌握修學之起點 緣起的體會 隨時攝心正思惟   [email protected]   如實面對生死   我們在醫院裡面,可以看到一家人,從老的爺爺奶奶,到年紀輕的做父母的,高高興興的,喜氣歡洋的在迎接一個小生命的來到,而且為這個新生命舉行滿月、週歲等等的慶祝儀式。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在殯儀館或病床上,親人眷屬圍繞著亡者的遺體,在那邊哭泣著,悲傷著親人的離去。

在世間人的生命眼光中,有著這些所謂生死離別的痛苦,和生命誕生的喜悅-這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個世俗的想法、世俗的境界。

  而在佛法裡面,佛法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世間相,就是不斷的生死輪迴、不斷的死此生彼,生彼,然後再死亡-今天生為人,人在世間,然後死了,可能投胎做鬼;鬼,死了以後,再投胎做畜生;畜生死了以後,再到天;天再變修羅....一直這樣子,不同生命境界的轉換,不停生死輪迴的遷流。

  此外,除了佛法,還有很多其他的宗教,他們對於生命的死亡,生命的生存發展,都有著不同的追尋。

比方說中國的道家,他們希望人,不要死,或者希望人,能所謂的「蟬蛻」,羽化登仙;成仙了,這個肉體,就能夠徹底的改變,變成一個不會毀壞的形骸,或是能生到天上去,永遠的享受。

同樣的,西方的宗教,也是強調著能生到天堂裡去的觀念;而在印度的傳統宗教裡面,也是希望能夠進入到「梵」,一種能跟宇宙合一的生命境界。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世間人對於生死,其實是只認識了「生」的到來,而並不知道「生」是從什麼地方來這裡投一的;死,他們也知道親人眷屬從此就要離開自己的身邊,永遠不能再相會了,可是,他並不知道這個離去的親人,亡故的眷屬,到底要到那裡去?或者是,到底還有沒有這個亡故的親人?他不知道!因為世間人他用眼睛看不到,用耳朵聽不到,用頭腦沒有辦法想到-到底除了人這個生命境界以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這個生命繼續以另外一種生命形式、另外一種生命存在的理念而存在呢?他看不到!所以他認為,人死了,這一切就停止了!生命就到此而已!也因此,他的生命往往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害怕死亡!但相反的,他對「生」的到來,卻又滿心的歡喜,因為,又多了一個生命中的伴侶、生命中的親人、生命中的希望!這就是世間人和世間其他的宗教、乃至佛法,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世間人他們對於生死,是被隔絕在一定的時空之下的,他們完全被限定在這一個「生」與「死」的中間,除了「生」跟「死」中間的這一個生命空間以外,他們再沒有其他生命空間的發展餘地了。

所以自然地,他內心的宇宙觀、人生觀,乃至他生命的價值,就被侷限在這麼一個生死的範限裡面。

可是如果超越了世間人的想法,像我們中國的道家,西方的宗教:雖然它們也都承認了生死的現象,但它知道人是可以超越生死的,並且,希望透過種種修行的途徑,來超越所謂生死的範限。

當然,這其中各宗教對於生死的定義、生死的內容、生死牢獄限制的特性等等的認同點,未必相同,而處理超越的方法,及所超越的層次,也就絕對的不同。

從這裡我們必須理解到,宗教,不管是西方的宗教、東方的宗教,世間的鬼神思想或是佛教,他們對於生死的輪迴,生死的本質,乃至於對超越生死範限的理念,都各自有他們自己一套很龐雜,很詳盡的理論結構。

  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暸解,佛法是從怎麼樣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生、死的問題。

基本上,佛法分成兩個層次來談,這是分別從世間的立場和超越的立場,而得不到的理解。

以世間的立場而言,佛法肯定生死的存在,而且認為生死的世間相就是六道輪迴-人投胎出生,死亡以後,可能做人,也可能做畜生、做鬼、做天、做修羅。

在這個基點上,佛教跟其他宗教,是有共通處的,就是都肯定了生死的現象,而這個生死的現象,它區隔了我們生命的型態,這個生命的型態,可能是人,或老人或年輕人,或男人或女人,或者是其他的仙啊、天啊、畜生啊、鬼呀等等的生命的範限,而這個生命的範限是被「生死」所侷限,而且這生死的侷限是牢不可破,必然要接受它的!這是佛教對於世間現象所做的一個判定,乃至說它是符合於世俗價值理念的。

  可是從佛法更深一層的超越立場來看的話,所謂生死的現象,其實並不存在!為什麼呢?這要講到生死的本質。

這生命的本質,在佛法來講,叫做「壽、暖、識」,「壽」就是我們的壽命,人一出生就有壽命,一歲、兩歲、三歲....直到死亡,這個壽命才算結束;「識」就是我們心靈的精神;「暖」就是我們的肉體所表現出來的體溫。

所以也可以說,人這個「壽」的生命現象,是建築在物質的「暖」,跟精神的「識」體上面。

而佛法又說「一切萬法本性空寂」,沒有所謂生命的主體,當然也沒有所謂的暖和識,既然沒有了暖(內體所發出來的體溫),沒有了識(跟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對塵境所產生精神上的認識能力),也就沒有了暖(色)跟識心相互的運作,那麼,「壽」其實是不實存的。

這才是佛法的真義!佛法的真義就是在說明這萬法源起性空的道理,像心經所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唯其能「空」五蘊,才能夠解除掉這生死的繫縛。

再進一步講,佛法裡面,不是有一個生死,而來解除這生死的束縛,而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肉體,也沒有所謂的精神,那裡來的束縛呢?所以六祖講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而不是神秀的:「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就是說身心都不實存,那裡有所謂生命的主體、生命的主宰呢?沒有!沒有生命的主宰,那裡有所謂的生死呢?所以從超越的立場來看,佛法講的是「不生不死」,不是所謂的「生死輪迴,相續不斷」,它恰恰如其反的說明了生命是不生不死的!當然這是一個很高的生命層次,像近代中國佛教的一位廣欽老和尚,人家問他往生以後去那裡,他說:「無來無去無代誌(台語)!」不來不去,生命當下是燦然、寂靜、永恆不動!生死是不存在的!不過這是很高的層次,我們現在只能從理論上去認識它,真正講起來,要到佛菩薩才沒有所謂的生死。

當然,生死有所謂的分段生死和涅槃生死,今天所講的,純粹是從分段生死而言的。

  最後,我希望大家對生死的問題,要能夠深刻去掌握,如此就能從生死這個現象、這個問題出發,進而去思惟與生死有關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而產生一些理解;而這透過對生死不斷思惟所產生的理解,就能夠淨化我們自己的身心,乃至於淨化大眾的身心。

  │回首頁│惠空法師│佛藏一家│我們的禪風│擺渡兩岸│ 佛藏山慈光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