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之師第一次醃古早味芭樂就上手 - 酪梨壽司的日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本好吃的水果無數,超市裡卻連顆進口芭樂都買不到,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 阿基師食譜要大家自行斟酌梅子粉要用多少,也沒加砂糖,三匙梅粉兩匙砂糖是我們邊醃邊試 ... 酪梨壽司的日記 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pr25Mon201108:51 阿之師第一次醃古早味芭樂就上手    警語:這是一篇很認真的芭樂文,不喜勿入。

←警語是之之要我加的,說寫「不喜勿入」會有更多人想點進來看。

日本好吃的水果無數,超市裡卻連顆進口芭樂都買不到,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得不到的總是最美,移居東京後,我對芭樂的感情,就從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瞬間變成被命運拆散的此生摯愛。

每回返鄉,都著了魔似地尋覓好吃的芭樂相關食品。

(蓮霧含淚問:我哪裡不好?)我最愛的,是一種古早味醃芭樂,用鹽水煮過再以梅粉醃,通常是整顆賣,表皮呈土黃色,軟Q入味,俗稱「水煮芭樂」或「滷芭樂」。

近年這種芭樂吃的人少,願意做的店家也不多,可遇不可求,許多小朋友甚至從來沒見過。

早市或夜市裡的水果攤,多半只見口感清脆、直接沾梅粉吃的「甘草芭樂」,或是號稱醃芭樂,其實只在梅粉裡打滾過片刻,根本來不及入味的芭樂,我的老靈魂不尬意。

去年回台時無意中發現在各大夜市內出沒的連鎖店「隊長芭樂」也有賣我心儀的水煮芭樂,開心的飛上天。

儘管一小顆水煮芭樂要價40元,難得享受家鄉味的遊子還是買得無怨無悔。

好景不常,這次回台,和老友雪花興沖沖去買水煮芭樂,通化街夜市裡的隊長芭樂竟然變難吃了,只吃一片,兩人就面面相覷,那欸阿捏? 為了確認是否我運氣太差挑到沒入味的芭樂,隔天又和之之去買一次,結果依然失望,之之也說芭樂味道變了。

第二次買芭樂時,向老闆反映水煮芭樂味道變得很怪,他尷尬表示貨源統一來自總部,分店也不是很清楚狀況。

聽完我心都碎了,以後要上哪找水煮芭樂呢? 心碎之餘,拜託網友推薦我台北市哪裡還有好吃的水煮芭樂,最多人推薦饒河街夜市裡一攤人氣很旺的醃芭樂(不確定是否水煮,但據說也有醃入味),也有人說景美夜市有一攤不錯。

孤狗後發現饒河街那攤芭樂一斤竟然要70元,兩顆就要120~130元,景美夜市的價格更驚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精打細算的之之一聽大驚失色,逼我上網查食譜,說現在大芭樂一顆也不過10元,不如在家自己DIY。

(前兩天逛臨江街早市還看到一堆婆婆媽媽在搶10顆30元的小芭樂,台灣真是寶島啊。

) 於是週日下午,神奇的之之就為好吃懶做的姊姊變出完美的古早味土黃色醃芭樂!第一次醃芭樂就上手,比外面賣的貴鬆鬆醃芭樂更好吃,我要哭了...... 網友問我,之之為什麼這麼優秀?答案是:當妳有一個很廢的姊姊,妳就會自動變得很優秀。

在眾人奮力敲碗下,我向才華洋溢的阿之師討到詳盡食譜。

現在芭樂正便宜,鄉親父老兄弟姊妹們,讓我們一起買芭樂醃芭樂吃芭樂,在歡樂的芭樂王國裡手牽手心連心吧。

有芭堪吃直須吃,莫待無芭空垂淚,像我就算學會醃芭樂或打包之之到東京也枉然,日本根本沒有芭樂,也不能帶水果入境,食譜只是貼心酸的...... §阿之師第一次醃古早味芭樂(水煮芭樂)就上手食譜§ 來源:參考「阿基師偷呷步-快速醃芭樂」食譜,再依個人需求調整配方比例和執行細節 材料:芭樂2個(大的1顆約400g)調味料:A:水2公升+鹽1/4杯(約70g)B:冷開水1公升+梅子粉3大匙+砂糖2大匙(可視個人口味決定要加多少梅粉,或是否要加糖)   製作流程是阿之師今天上班前為大家補拍的示意圖,所以只剩一顆芭樂。

作法:  1.芭樂洗淨,切除蒂頭尾。

    *芭樂只要去頭尾,不用切開。

這次買的是又大又硬的珍珠芭樂,也可隨個人喜好,選用小顆土芭樂或其他品種。

2.水2公升煮滾,加入鹽1/4杯攪拌均勻,加入芭樂煮約8~10分鐘至表面呈現土黃色。

     *水量以能淹過芭樂為原則,若因芭樂量多或鍋子較小無法淹過,亦可在煮的過程中不時翻動芭樂,使整顆均勻接觸到鹽水即可。

*一般而言,醃漬食物時加鹽多半是為了除澀味、脫水、軟化質地,但目前台灣芭樂的品種都經過改良,不像早期芭樂澀味較重,因此鹽酌量使用即可。

原始阿基師食譜鹽水濃度為5%的鹽,實際上不需要這麼多。

這次我們用了約3.5%的鹽,也有網友實作後認為2%的鹽就綽綽有餘。

下次想挑戰兩公升的水只加兩大匙的鹽。

*這次的芭樂又大又硬,煮了近10分鐘,如果芭樂質地較軟或個頭較小,可自行縮短時間。

網路上有人提醒太軟的芭樂容易煮爛,愛注意。

3.將芭樂撈起瀝乾,加入梅子粉及砂糖(可戴上手套稍加塗抹於芭樂表面),再倒入冷開水約1公升。

    *這次用的梅子粉是在全聯社買的「台灣好味特淡梅粉」,無關喜好,而是全聯只有這種沒得選。

講究的人可到中藥行買梅子粉,或是選購「梅樹牌」等有口碑的知名品牌。

*阿基師食譜要大家自行斟酌梅子粉要用多少,也沒加砂糖,三匙梅粉兩匙砂糖是我們邊醃邊試味道的結果。

這次用的梅子粉較淡(呃,因為它是「特淡梅粉」),所以加入適量的糖調味。

之之說,如果不介意梅子粉的用量,可以狠狠加五大匙以上,不一定要加糖,但她身為一個謹慎的小氣鬼,堅持梅子粉很貴要省著用。

*阿基師食譜在拌梅粉時加了冰塊,可能是為了加速冷卻煮過的芭樂,我家沒冰塊也不趕時間,就省略這個步驟。

若因容器較大,水無法完全淹覆過芭樂,可放入夾鍊塑膠袋中以充分浸泡。

      *省梅粉的另一個小撇步,就是用夾鏈袋醃,只要用少少的梅粉和水,整顆芭樂表面都能均勻接觸到梅粉水。

*梅粉容易沉澱在夾鏈袋或容器底部,所以建議每隔半小時或一小時,稍微搖晃袋子或攪拌梅粉水,順便將芭樂翻個面。

4.置冰箱冷藏約3小時,即可取出切片食用。

   *原始阿基師食譜只放冰箱醃一個小時,很有實驗精神的之之將兩顆芭樂分別醃了一個小時和三小時,三小時那顆比較合我們的口味,也有網友直接放在冰箱一整晚。

入味的時間也要視芭樂大小、硬度和梅粉醃汁的濃度而定,建議可以多準備幾顆芭樂當對照組,試出最符合你喜好的時間。

*建議一次不要醃超過家中人數的芭樂(例如我和之之兩人,每次最多醃兩顆芭樂),醃完的芭樂最好在當天食用完畢,要吃前再切片,以免久放出水,愈來愈軟爛,就不好吃了。

搭啦!古早味醃芭樂上桌!不到一個下午就超入味,散發梅粉的酸甜鹹香,芭樂皮口感QQ彈彈,芭樂芯仍保有原本的清甜軟嫩,我立刻嗑掉一大顆。

坊間流傳的醃芭樂方法很多,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芭樂直接切塊後和梅粉一起放入保鮮盒搖勻,靜置冰箱內一夜,也有些人是將芭樂抹鹽後待表皮軟化後再以梅粉醃製。

用鹽水煮過再醃,可大幅縮短醃製入味時間,就算像我們一樣買到又大又硬的新鮮芭樂,一至三小時內還是能立刻享用完成品,不用等隔夜。

每種醃芭樂方法各有千秋,土黃色的古早味芭樂充滿童年回憶和妹妹的愛心,所以我還是偏愛阿之師的版本啦。

(搖尾巴) 有人說吃芭樂籽容易造成便秘(我不會)或阻塞腸胃(附上警世新聞一則),堅持把芯挖掉再吃,但我個人認為芭樂芯是整顆芭樂最香甜銷魂的菁華,寧可冒著肚子裡長出芭樂樹的風險,也捨不得放棄耶。

【酪梨壽司碎碎唸】 1.前兩天在部落格飲食日誌中提及「隊長芭樂」通化店水煮芭樂品質退步的事,店長主動留言致意,表示芭樂的確由總部統一提供,所以他們極度重視這個問題,會認真檢討改進,加油做好品管。

我拭目以待。

2.昨天經過臨江/通化街早市,找到臉書網友推薦我的醃芭樂(整個早市我只看到這一家,位置在臨江街中段,胡記米粉湯的對街)。

特別請阿伯幫我挑了醃軟一點的芭樂,超大一顆20元,比台北各夜市有名的醃芭樂攤都便宜。

阿伯說他的芭樂沒煮過,只有醃,但很入味,也夠軟嫩,是我的菜,之之則認為稍鹹了一點。

網友說阿伯出沒時間不定,買醃芭樂要碰運氣,他本人則說他每天都來擺攤,只有禮拜一休息。

3.說到芭樂乾,目前我家最受寵的是「蜜旺果」芭樂乾,這是芭樂控我本人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芭樂乾了,散發芭樂的自然清香,不乾澀也不甜膩,一個人在家不小心就嗑掉大半包。

之之也很喜歡他們家甜中帶酸的凱特芒果乾。

如果大家還吃過哪家美味的醃芭樂、芭樂乾,或芭樂週邊食品,拜託一定要告訴我。

【廣告贊助:GoogleAdsense】 文章標籤 芭樂 食譜 之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cwyuni 酪梨壽司的日記 cwyuni發表在痞客邦留言(377)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食譜分享個人分類:極餓台灣上一篇:聽人講啥米好康欸攏在那♪ 下一篇:大白的「流行文化體驗」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近期發表文章 最新讀者迴響 舊文分類回收 紐約MBA留學血淚史(6) ◆不堪回首MBA申請路(13)◆GMAT,哪個變態想出的鬼東西(4)◆又期待又怕受傷害(3)◆紐約‧不可思議(22)◆MBA答客問:認真魔人專用(15)◆苦哈哈MBA生活全紀錄(34) 東京人妻的冒險(6) ◆偷說老公的壞話(49)◆新手人妻修業中(36)◆戴墨鏡才能看的閃光文(21)◆門外漢的日本(48)◆廚房裡的遊戲(69)◆媽媽寶包,有時還有爸爸(69) 壽司也想變瘦絲(1) ◆飲食運動日誌&馬拉松訓練(49) 出版過的作品(2) ◆我的第一本書《去他的萬一》(8)◆我的第二本書《愛情,真相大白》(12) 親子共讀筆記(101)壽司的私房讀書筆記(31)網路書店折價券分享區(0)台北小上班族的靠夭(34)孤男寡女曠男怨女集散地(44)不機車怎麼叫惡女(84)誰說諧星不能耍感性(13)我家不是你家(22)二十年目睹之白目男怪現狀(9)極餓台灣(12)壽司的信箱(36)關於部落格,我說的其實是....(14)未分類文章(10) 搜尋本站文章 本站熱門文章 舊文按月彙整 舊文按月彙整 2021十月(2) 2021八月(5) 2021六月(4) 2021五月(7) 2021四月(3) 2021一月(1) 2020十一月(6) 2020六月(6) 2020五月(4) 2020二月(2) 2019十一月(1) 2019七月(4) 2019六月(3) 2019四月(2) 2019三月(5) 2018十一月(3) 2018八月(3) 2018六月(2) 2018四月(1) 2018三月(1) 2018一月(4) 2017十二月(3) 2017三月(7) 2016十一月(2) 2016十月(2) 2016九月(3) 2016八月(5) 2016七月(1) 2016六月(5) 2016三月(1) 2016二月(7) 2015十二月(1) 2015十一月(1) 2015十月(1) 2015九月(1) 2015八月(3) 2015七月(3) 2015六月(4) 2015五月(2) 2015四月(2) 2015三月(3) 2015一月(1) 2014十二月(4) 2014十一月(1) 2014十月(2) 2014九月(2) 2014七月(2) 2014六月(2) 2014五月(2) 2014四月(1) 2014三月(2) 2014二月(4) 2014一月(5) 2013十二月(3) 2013十一月(2) 2013十月(4) 2013九月(4) 2013八月(4) 2013七月(2) 2013六月(2) 2013五月(1) 2013四月(2) 2013三月(3) 2013二月(3) 2013一月(1) 2012十二月(2) 2012十一月(2) 2012十月(7) 2012九月(8) 2012八月(7) 2012七月(5) 2012六月(7) 2012五月(4) 2012四月(5) 2012三月(9) 2012二月(9) 2012一月(5) 2011十二月(10) 2011十一月(9) 2011十月(9) 2011九月(9) 2011八月(10) 2011七月(3) 2011六月(4) 2011五月(2) 2011四月(4) 2011三月(3) 2011二月(5) 2011一月(5) 2010十二月(4) 2010十一月(7) 2010十月(2) 2010九月(4) 2010八月(4) 2010七月(5) 2010六月(7) 2010五月(5) 2010四月(8) 2010三月(5) 2010二月(4) 2010一月(3) 2009十二月(3) 2009十一月(4) 2009十月(6) 2009九月(2) 2009八月(4) 2009七月(4) 2009六月(4) 2009五月(5) 2009四月(8) 2009三月(7) 2009二月(6) 2009一月(5) 2008十二月(5) 2008十一月(9) 2008十月(8) 2008九月(6) 2008八月(6) 2008七月(5) 2008六月(6) 2008五月(9) 2008四月(4) 2008三月(8) 2008二月(9) 2008一月(9) 2007十二月(9) 2007十一月(9) 2007十月(11) 2007九月(9) 2007八月(7) 2007七月(4) 2007六月(1) 2007五月(5) 2007四月(5) 2007三月(5) 2007二月(6) 2007一月(5) 2006十二月(9) 2006十一月(5) 2006十月(8) 2006九月(3) 2006八月(2) 2006七月(4) 2006六月(1) 2006五月(3) 2006四月(6) 2006三月(6) 2006一月(2) 2005十二月(18) 2005十一月(5) 2005十月(11) 2005九月(9) 2005八月(2) 2005七月(7) 2005六月(4) 2005四月(5) 2005三月(3) 2005二月(1) 2005一月(3) 2004十二月(3) 2004十一月(2) 2004十月(1) 2004九月(1) 2004八月(5) 2004七月(6) 2004六月(6) 2004五月(9) 2004四月(13) 2004三月(13) 2004二月(3) 2004一月(3) 2003十二月(16) 2003十一月(8) 2003十月(8) 2003九月(17) 2003八月(15) 2003七月(12) 所有文章列表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酪梨壽司的日記禁止全文轉貼。

引用或節錄限全文三分之一內,請註明作者、原文標題與連結。

其他問題,請來信與我聯繫★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