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就診的五大迷思 -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去看精神科就代表我瘋了,別人知道了也會這樣想 · 「發瘋」或「起肖」,通常是有幻覺或妄想在干擾,患者也常語無倫次。

· 由於精神疾病的盛行率不到3成 ... 身心科就診的五大迷思 2019-05-05 近年來,台灣民眾對精神科(身心科)的接受度已經提升不少,但仍有不少人因為「不了解」或「誤解」遲遲不敢至精神科就診,以下整理了五大迷思,希望能化解一點您的疑慮:一,去看精神科就代表我瘋了,別人知道了也會這樣想「發瘋」或「起肖」,通常是有幻覺或妄想在干擾,患者也常語無倫次。

這是非常少見的精神狀態,絕大部分來求診的原因,都是失眠,焦慮,心情不好等一般人常見的困擾由於精神疾病的盛行率不到3成,因此醫師評估後的結果常常是「沒病」,而是壓力過大,調適困難的現象其實,大部分民眾已接受心理問題應該就醫這個觀念,您身邊或許也有不少人曾看過精神科,只是不方便告訴您。

二,我不是心理有病,我只是抗壓性不足許多人重鬱症已發病一兩年,卻始終認為自己是抗壓性不足,意志力不夠,帶來更多自責如果過往類似的壓力並沒有讓您如此痛苦,您的精神狀況可能出問題了到底是一般的心情不好,還是情緒已經生病了,應該看影響生活功能的程度與時間而定,也有賴精神科醫師的判斷三,精神科醫師只會開藥,去看精神科就要吃藥精神科醫師最重要的工作是「評估」,根據您的精神狀態與過往病史,決定您的診斷與治療方式精神疾病的治療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族治療等,藥物只是其中一環,對許多問題(例如自閉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效果也不好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是醫師與您討論後共同決定的。

患者無法接受的治療效果立即打折,也不是長久之計四,精神科藥物一旦開始服用,就要吃一輩子,即使想停藥,也非常難戒沒有任何一種精神疾病需要「一輩子」服藥,也沒有患者會乖乖服藥一輩子。

只要症狀穩定的時間夠長,大部分的患者都有機會減藥或停藥然而,精神科藥物因為作用在大腦,所需療程確實比較長,大致以三個月為單位。

初次發病治癒後多半可考慮停藥,反覆發作的患者則須考慮延長療程有些民眾自行停藥後非常不舒服,把這種現象比擬為毒品的「戒斷症狀」,其實,可主動向醫師提出減藥或停藥的想法,配合指示逐步調整,過程就會順利許多有些精神疾病就像高血壓一樣,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

把將血壓藥物停掉,血壓就會飆高,同樣地,把精神藥物拿掉,情緒就會不穩定,這並不是藥物依賴現象,而是慢性病共同的特徵五,看精神科就是要把過去不好的事全部講出來,我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幫助精神疾病的成因很多,過往的壞經驗只是其中之一,通常也是遠因,而不是近因,沒有立即處理的必要需要立即處理的是眼前的壓力,討論處理問題跟調適心情的方法不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當時遭遇的壞經驗確實可能與眼前的精神症狀有關,可在病情穩定後慢慢探討 ShareTweet 關鍵字導引: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恐慌症治療,焦慮症治療,憂鬱症治療,失眠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