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梨是梨屬(學名:Pyrus)植物的通稱,通常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極少數品種為常綠,屬於薔薇目薔薇科蘋果族。

葉片多呈卵形,大小因品種不同而各異。

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12月22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梨"—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梨屬 兩個西洋梨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Rosids 目: 薔薇目Rosales 科: 薔薇科Rosaceae 亞科: 桃亞科Amygdaloideae 族: 蘋果族Maleae 亞族: 蘋果亞族Malinae 屬: 梨屬PyrusL.,1753 模式種 西洋梨PyruscommunisL.,1753 節 川梨節P.sect.Pashia 西洋梨節P.sect.Pyrus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梨是梨屬(學名:Pyrus)植物的通稱,通常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極少數品種為常綠,屬於薔薇目薔薇科蘋果族。

葉片多呈卵形,大小因品種不同而各異。

花為白色,或略帶黃色、粉紅色,有五瓣。

果實形狀有圓形的,也有基部較細尾部較粗的,即俗稱的「梨形」;不同品種的果皮顏色大相逕庭,有黃色、綠色、黃中帶綠、綠中帶黃、黃褐色、綠褐色、紅褐色、褐色,個別品種亦有紫紅色;野生梨的果徑較小,在1到4厘米之間,而人工培植的品種果徑可達8厘米,長度可達18厘米。

梨的果實通常用來食用,不僅味美汁多,甜中帶酸,而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不同種類的梨味道和質感都完全不同。

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後食用。

在醫療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對心血管也有好處。

加熱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多酚,給注射過致癌物質的小白鼠喝這樣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羥基芘毒素,從而有效預防癌症[來源請求]。

除了作為水果食用以外,梨還可以作觀賞之用。

目次 1系統分類 2關於梨的文化 2.1典故 2.2對聯 2.3民俗 3常見品種 4參考 5延伸閱讀 6外部連結 系統分類[編輯] 梨屬植物是一種水果。

東方梨 沙梨:原產地為中國大陸。

白梨:原產地為中國大陸。

秋子梨:原產地為中國大陸。

日本梨:多種原產地中國大陸的梨種人工品種改良結果。

高接梨: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地區,將溫帶梨梨穗接在平地梨樹上、以生產高品質溫帶梨的台灣特殊技術。

西洋梨:除作為水果生食外,亦作烹飪使用。

藥用:(本草綱目)梨果、皮均入藥。

實解熱、止咳。

性味:果:甘、微酸、涼;梨皮:甘、澀、涼;根:甘、淡、平。

效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治熱病,津傷煩渴,痰熱,便秘;葉:治小兒疝氣;梨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

治暑熱煩渴,咳嗽,吐血,疔瘡;根:治疝氣,咳嗽。

關於梨的文化[編輯] 典故[編輯] 孔融讓梨 禍棗災梨:古人刻書多用棗木、梨木做材料,因此稱濫刻沒有價值的書籍,徒使梨、棗受到災禍為「禍棗災梨」。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至於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聖。

」亦作「災梨禍棗」。

對聯[編輯]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蓮」諧音「憐」,「梨」諧音「離」) 民俗[編輯] 一些地方在宴席的最後上一道糖水梨,意思是「吉利(梨)」。

古代某些地方有禁忌,通常不贈送梨子,也不會把梨子切片喫,因為「分梨」與「分離」音同。

遇此情況可象徵性收一兩角錢,以示交易而非贈送。

但探病者可送,解曰「離病」。

近年工商社會,遵循者已少。

常見品種[編輯] 梨花 西洋梨(P.communis):又音譯為啤梨 鴨梨(P.bretschneideri)[1] 沙梨(P.pyrifolia):又稱日本梨 雪梨(P.nivalis) 秋子梨(P.ussuriensis):又稱花蓋梨、山梨、青梨、野梨、沙果梨、酸梨 豆梨 杜梨 杏葉梨 川梨 東方梨新世紀梨:是日本繼水晶梨後培養出的新品種,核小皮薄而肉爽汁多,含糖量達13-14%。

參考[編輯] ^農業試驗所果樹種原標本數位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梨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植物名實圖考·梨》,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梨 外部連結[編輯] FloraofChina:梨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已測序物種基因組病毒Lambdaphage ·SV40細菌流感嗜血桿菌 ·大腸桿菌 ·黴漿菌古菌Acidilobussaccharovorans真核生物動物秀麗隱桿線蟲 ·黑腹果蠅 ·人類 ·老鼠 ·大鼠 ·黑猩猩 ·海鞘 ·狗 ·埃及血吸蟲植物擬南芥 ·水稻 ·蘋果 ·草莓 ·木豆 ·苜蓿 ·木瓜 ·葡萄 ·鹽芥 ·毛竹 ·梨真菌釀酒酵母 ·靈芝[2] 規範控制 AAT:300375178 GND:4006940-0 LCCN:sh85099008 分類單元識別碼 維基數據:Q434 維基物種:Pyrus APDB:194247 APNI:75432 eFloraSA:Pyrus EoL:29920 EPPO:1PYUG FloraBase:22626 中國植物志:127801 GBIF:2986532 GRIN:10194 iNaturalist:58736 IPNI:34002-1 IRMNG:1332631 ITIS:25294 NBN:NHMSYS0000462196 NCBI:3766 NZOR:c6ce3481-e0f3-418f-87e7-89e4d1052d8f PLANTS:PYRUS POWO:urn:lsid:ipni.org:names:30000967-2 Tropicos:40021515 VASCAN:1608 WFO:wfo-400003232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梨&oldid=67635037」 分類:水果梨屬隱藏分類:自2012年12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物種微格式條目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ܐܪܡܝܐঅসমীয়াAsturianuAtikamekwАвар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ᏣᎳᎩ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rançaisNordfriiskFurlanGaeilgeGalegoGaelg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ГӀалгӀай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कॉशुर/کٲشُر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Мокшень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КырыкмарыBahasaMelayuNāhuatlनेपालीNederlandsNorskbokmålИронਪੰਜਾਬੀPolski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Тывадыл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est-Vlams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Vahcuengh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