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高原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中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

高原西部主要在雲南省境內,山嶺 ... 雲貴高原 雲貴高原,中國第四大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哀牢山以東和東南丘陵以西,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省全境,廣西西北部和川、湘、鄂邊境,其相關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寮國北部、緬甸東北部撣邦高原和泰國北部。

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崎嶇不平,高原中多山間盆地(當地人稱“壩子”)。

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廣布,到處都有溶洞、石鐘乳、石筍、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

地勢較高,平均氣溫比起相同緯度省城為低,但因緯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國溫帶地區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會有酷熱難當的天氣,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基本信息中文名:雲貴高原所屬地區:中國西南部名稱由來: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地形種類:喀斯特地形地形區:雪峰山以西,大婁山以南,哀牢山以東經緯度:東經100°~110°,北緯23°~27°簡介雲貴高原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

雲南境內,海拔一般為兩千米左右,到貴州中部降為一千米左右。

高原北、東、南三面邊緣的河谷,海拔在五百米以下。

基本信息雲貴高原地面崎嶇破碎,山地、峽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相互交錯。

山高谷深,水流湍急,關山險峻。

尤其是貴州高原,實際上是一個山地性的高原。

人們用“地無三里平”來形容崎嶇不平的高原地形。

範圍區域雲貴高原的中南部,石灰岩分布面積廣大,岩溶地貌特別發育。

岩溶地貌在國外通稱為“喀斯特”。

“喀斯特”一詞是由外文翻譯過來的。

在南歐亞得里亞海北岸南斯拉夫和義大利交界一帶,有一個由石灰岩組成的高原,叫喀斯特高原。

石灰岩經過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侵蝕,形成溶洞、暗河、石芽、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形。

首先研究這個高原地形的南斯拉夫地貌學家司威治(1865-1928),把這種地形命名為“喀斯特”。

雲貴高原地面崎嶇,風景秀麗。

但由於石灰岩地區岩石裂隙和洞穴太多,雨水大部滲漏地下,地面乾旱缺水,造成“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死”的景象。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嘗試從暗河和岩洞中引出地下水,灌溉農田,取得了很大成績。

有的還用地下河,發展水電事業。

雲南丘北縣六郎洞水電站,是高原上石灰岩地區利用地下河進行發電的第一座水電站。

現在高原上興建的大、中、小型水庫以及機電排灌站等水利工程星羅棋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那種等雨插秧、望天保苗的局面,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的發展。

岩溶地貌形成岩溶地貌雲貴高原在距今大約兩億年以前,是一個長期被海水淹沒的海灣,堆積了深厚質純而面積廣大的石灰岩。

黔、滇、桂三省區石灰岩分布面積近四十萬平方公里,約占該區總面積的一半。

石灰岩沉積厚度達三五千米以上,約占當地沉積地層總厚度的百分之七十。

這便為岩溶地貌的發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同時,它們又被地殼構造運動抬升到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兩千米的大高原,有利於流水的侵蝕、溶蝕作用的進行。

此外,這裡還是我國東部東北-西南走向和中部南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地區。

東部貴州境內的大婁山、黔湘境內的武陵山等均為東北-西南走向,而西部雲南境內的點蒼山、烏蒙山和玉龍雪山等為南北走向的山嶺。

因而這裡是一個構造斷裂破碎地帶。

高原上的許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層斷裂陷落而形成的“斷層湖”。

同時,裂隙節理髮育,有利於雨水進入岩石裂縫,加速溶蝕作用。

雲貴高原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生長茂盛。

植物根部分泌的酸類以及植物體分解時所產生的酸類都特別多。

因而這裡無論雨水、河水還是地下水,二氧化碳的含量都比較高。

高溫多雨的氣候和茂密的植被,為雲貴高原的岩溶地貌發育提供了巨大的動力。

無孔不入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著岩石裂隙溶蝕出一道道裂縫,如果這些裂縫是直立的,就逐漸形成漏斗狀的凹坑和溶溝,再繼續擴展到彼此連通時,剩下沒有被溶蝕的岩石就成為石芽、孤峰和殘林了。

如果水沿地下的裂隙溶蝕,就慢慢溶蝕成巨大的洞穴(溶洞)。

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會突然消失變成伏流(暗河)。

因此,在石灰岩地區,到處可以看到秀麗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隱忽現的暗河和一座座橫跨河谷的“天生橋”。

山奇水秀,嫵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綜合作用下,便形成了雲貴高原極為發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積之廣,類型之多,為世界任何國家所不及。

有人觀察了雲南路南石林之後,稱這裡是岩溶學的天然百科全書。

這並沒有誇大。

地理位置雲貴高原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中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

高原西部主要在雲南省境內,山嶺基本上以南北走向為主,如點蒼山、烏蒙山和龍山等;東部主要在貴州省境內,山嶺基本上是東北—西南走向,如大婁山、武陵山等。

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

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

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

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

河流雲貴高原是長江、西江(珠江的最大支流)和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嶺。

其支流金沙江、赤水河、烏江、沅江、柳江、南盤江、北盤江等切割地面,形成深切峽谷,地形較破碎。

石灰岩地形廣泛分布,有岩洞、石林等。

北盤江打幫河上源的黃果樹大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瀑布。

地貌雲貴高原雲貴高原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

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

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

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

雲南高原上的山地頂部多呈寬廣平坦地面,或呈和緩起伏地面,有“高山頂上路寬大”的說法。

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

雲南有1200多個壩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為盆地,有的積水成湖。

如以昆明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著滇池等許多大小湖泊,被稱為“滇中斷陷湖區”。

湖盆四周由於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積,大多數已發育有湖岸平原。

這裡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高原主要農業區。

雲貴高原雲貴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個被溶蝕的高原,喀斯特地形顯著。

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圓窪地、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

雲貴高原面上有一層固結的紅色土層(又叫風化殼),表示地面是個久經風化的地面。

當它被剝蝕去後,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

貴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為三級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峽谷。

高原上最高的一級是山原,以貴州西部最明顯。

高原面因長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態。

在這個高原面下,分布著一些盆地(壩子),最大的是貴陽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農耕地帶。

根據地貌特徵分為東西兩部分:①東部貴州高原。

有烏蒙山、大婁山、武陵山、苗嶺等,基本呈東北-西南走向。

地勢以西部最高,分別向北、東、南傾斜,碳酸鹽類岩石分布廣,厚度大,質地純,經間歇性新構造運動和溫濕氣候作用,形成深邃的峽谷、幽深封閉的圓窪地、深陷的漏斗和落水洞以及天生橋、古河道、乾懸谷等,地形崎嶇,氣溫溫差較西部大。

如貴陽市,1月均溫5℃,7月均溫23.9℃,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雨日多,全年平均雨日160~220天,年中各月平均雨日11.5~17.5天,且多小雨和夜雨。

日照少,濕度大。

②西部雲南高原。

有點蒼山、龍山等,以南北走向為主,地形較完整,高原面上分布紅色岩系,有紅色高原之稱。

多斷層形成的山間構造盆地(壩子),雲南省1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有1400多個,約占全省面積的6%,眾多的斷層湖散布其中,如滇池、撫仙湖等。

壩子地面平坦,土層深厚,是重要農耕區,四季不顯,乾濕分明。

氣候特點雲貴高原1.太陽輻射年總量經向分布差異大,西部大於東部,東部為3400~3800兆焦耳/米2,西部為5000~6000兆焦耳/米2。

熱量垂直分布2.熱量垂直分布差異明顯,從河谷至山頂分別出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熱量條件。

熱量資源的地區分布南多北少,≥10℃的積溫,元江、河口地區在8000℃以上,滇西北、滇東北的高海拔地區在1400℃以下,金沙江乾熱河谷出現南亞熱帶的“飛地”,為7000~8000℃。

熱量資源年內各月分配相對均勻,冬季溫暖,夏無酷暑。

乾濕季分明3.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形成冬乾夏濕、乾濕季節分明的水分資源特徵。

夏半年暖濕氣流沿著山間河谷地吹向內陸,滇西南、滇南邊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盤江、都柳江上游的部分地區,全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間,高黎貢山西南迎風坡的盈江達到4000毫米以上,但楚雄、大理僅為500~700毫米。

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5%~95%。

雨季常出現山洪暴發,發生洪澇災害。

而旱季時間長,季節性乾旱,特別是春旱十分嚴重。

貴州東部因受東南季風影響,各季較濕潤。

氣候簡介亞熱帶雲貴高原屬亞熱帶濕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西雙版納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在地形上雖說是一個高原,由於海拔高度、大氣環流條件不同,氣候差別顯著。

例如,雲南昆明海拔約1900米,但其緯度較低(北緯25°),冬季一般不受寒潮影響(地勢較高,來自北方的寒流無法進入),而且經常在西南暖流控制下,多晴天,冬春相當乾而溫暖;(但在雲貴高原北坡,受寒流的滯流與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形成準靜止鋒,造成連綿陰雨,即民諺“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

”)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雨日多,加以海拔高,所以夏季溫度偏低,一年中乾濕兩季分明。

在緯度、海拔高度和大氣環流三者綜合影響下,氣溫季節變化較小,高原上四季如春,所以昆明有“春城”之稱。

昆明準靜止鋒雲貴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冬半年經常受到北方冷空氣影響,勢力相當的冷空氣與暖空氣相接觸,形成氣候上有名的“昆明準靜止鋒”。

貴州冬半年經常在靜止鋒暖峰一側籠罩之下,陰雨天氣特別多,素有“天無三晴”之說,冬季較冷;下半年,受到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氣溫較高。

對水文的影響由於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許多河流長期切割地面,形成許多又深又陡的峽谷。

太陽輻射量太陽輻射年總量經向分布差異大,西部大於東部,東部為3400~3800兆焦耳/㎡,西部為5000~6000兆焦耳/㎡。

由於地處雲貴高原,海拔高,熱量差異大,紫外線強烈,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給雲貴高原的居民帶來了物質上的滿足,讓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延續。

植被分布高原自然景觀垂直分異明顯:800米以下深谷,屬南亞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稀樹灌叢草原為主,發育燥紅土;800~1200米的河谷低山丘陵地,生長相當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或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磚紅壤性紅壤為主;1200~2000米的高原和其間的盆地,植被為常綠闊葉林,發育紅壤,為主要農業帶;2000~2500米的山原和山地,相當於北亞熱帶氣候,植被為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雲南松林,發育黃壤;2500~2800米的山原或山地,屬山地落葉闊葉林、雲南松林,黃棕壤帶;2800米以上的山地、山原,屬亞高山暗針葉林、高山櫟林。

自然資源雲貴高原在生態植物、中草藥、能源和礦產資源,水電資源上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西南雲貴地區水力資源豐富,水位落差大,適合發電,據悉,按水電單位千瓦造價在雲南僅為6000元。

貴州境內烏江水能儲備達8000萬千瓦,相當於三峽,一年淨流量大體接近黃河,有“水能富礦”之稱。

而這樣一條江流的開發才剛剛起步,貴州是“西電東送”的重要省份,南通道的起點。

廣東企業進入貴州參與電力資源的開發對以後參與“西電東送”具有重要意義。

雲貴高原有非常好的生態資源,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非常好的生物資源,野生動物千多種,是中國中藥的植物種源庫。

民族風俗雲貴高原民族服飾中國55個少數民族,有30餘個生活在雲貴高原,壯、苗、彝、蒙古、藏、布依、侗、瑤、白、哈尼、傣、傈僳等幾十個少數民族用他們的智慧創造的服飾文化,是中國博大精深服飾文化的最精彩組成部分。

這些少數民族多擅長紡織、印染和刺繡,以棉布和麻布等非常普通的服飾原料,製作出了各類精美的紡織品和工藝品。

雲貴高原的剪紙之花:雲南漢族的剪紙,由於地處邊疆、與土著民族文化交往融合的原因,與內地剪紙同中見異,又帶有異域的格調。

從小以剪花樣為生的張月仙、張月娥姐妹的剪紙,俊秀而厚重,是其中的佼佼者。

生活在雲南的苗、瑤、蒙古、哈尼等民族亦有剪紙。

雲貴高原彝族的剪紙,以衣著服飾為主,由領口、袖口的條形連續帶狀花組成。

在胸花、腰花、枕花、帽花、臂花上,喜歡用火紋、太陽紋、火心紋和日輪紋作裝飾,反映了彝族古老的崇火意識。

黔東南是中國苗族最大的居住區。

苗族是一個十分講究衣飾的民族,很早就用刺繡來裝飾自己。

苗族婦女擅長繡花,同時也擅長剪花,因為剪花是繡花的底樣。

雲貴高原民族服飾展《苗族古歌》“遷徙”一段這么唱道:“姑姑叫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

可見剪花在苗族婦女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貴州苗族剪紙紋樣古樸、奇譎、充滿著浪漫色彩。

其中反映苗族遠古神話內容的有《姜央造人》。

傳說遠古時候,惡神雷公放洪水淹沒天下,想要毀滅人類。

苗族的始祖神姜央坐在葫蘆里倖免遇難。

洪水過後,姜央用泥捏人,重造人類。

可是新捏出來的人不會講話,他便派鬼去問天。

天告之砍竹子來燒,待竹子爆出聲音來人就會講話了。

姜央如法去做,人果然開口說話。

《姜央造人》剪紙就表現以上內容:它的左上角是天神,靠天神的一隻葫蘆里是躲過洪水之災的姜央;天的右下側,生著鳥嘴,頭戴冠勝的怪人即問天的鬼。

左下角捏泥人的,便是苗族造人的始祖姜央。

將這些神、鬼、人連線起來的是生生不息、牽枝引蔓、開花結果的葫蘆,周圍還點綴以泥團和逐漸做成的小泥人。

畫面以生動的手法,把不同時空的物象擺放在一幅構圖中,表現了民間美術造型中別具一格的逾時空構圖法。

另一幅剪紙《老鼠娶親》則表現了一個廣泛流傳於全國的"鼠婚"故事。

畫面用常見的二鼠抬轎式結構表現老鼠娶親的典型場面,擬人化處理後的老鼠顯得十分逗趣可愛。

轎頂上一對被誇張得碩大的鳳鳥和穿插其中的蝴蝶,又渲染出濃郁的民族地域色彩;剪紙《對鳥雙鳳袖花》與河姆渡出土骨匕上的連體雙鳥紋幾無兩樣,表現出苗族剪紙中遠古文化的遺存。

貴州苗族剪紙由於各地刺繡方法而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

施洞型剪紙在確定外輪廓後,從形體內部被刀剪出隨勢而走的渦狀線或齒狀線,風格趨向粗獷;台拱型的剪紙則以針扎眼成虛線狀,風格更為秀麗。

貴州水族、布依族、侗族均有花樣剪紙。

水族花樣剪紙分別服務於傳統的馬尾繡和拼花貼繡,前者以流動曲線為主,構成對稱紋樣;後者則顯得簡略、粗獷、剛健。

水族剪紙中常見的花草蜂蝶,多用浪花般的曲線勾連,給人以波光粼粼的視覺效果,連婦女們喜穿的繡鞋上也飾有水浪和野花紋,據說這是對其先民瀕水生活習俗和沿河岸遷徙歷史的記憶。

布依族剪紙圍腰花以植物紋為主,纖細而靈動、女衣花、門帘花多以渦紋為主,構成三角形或方形圖案,規整中洋溢著活潑、背扇花用於背小兒的背帶裝飾,通常由正方形與三角形構成主框架,內填各類花鳥紋、蝶紋、金錢紋飾,顯得結構飽滿、端莊雅。

侗族剪紙主要用作背扇花、卡胸花、圍腰花、鞋帽花等刺繡花樣。

動物紋樣有龍、鳳、鴛鴦、蝴蝶等;植物紋樣有七新花、纏枝花等;幾何紋樣有金錢紋、回紋等。

代表景點荔波大小七孔貴州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浩瀚蒼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主體的荔波大小七孔,長達25公里的仿如三峽風光的舞陽河,集山、水、湖、洞於一體的紅楓湖,以及別具特色的馬嶺河峽谷和峽谷地縫漂流,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馬嶺河峽谷馬嶺河有個略帶憂傷的稱號———“地球上美麗的傷疤”,它形象地說出了馬嶺河的壯觀與險峻。

馬嶺河全長70多公里,在平川上切出一條狹窄幽深的地縫峽谷,這種結構在全球極為罕見,有“天下第一縫”之美譽。

馬嶺河漂流段長50多公里,分上中下三段,漂過18灘、60餘灣、30餘潭、200條瀑,漂完全程約8小時,有“天下第一漂”的美名。

它是貴州省惟一的激流皮划艇漂流訓練基地,首屆中國國際皮划艇漂流大賽就在這裡成功舉行。

黃果樹瀑布聞名遐邇的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但馬嶺河峽谷最高的瀑布的落差是280米。

夏季是峽谷瀑布最全的時候,主要景點一次可以看到13條瀑布。

峽谷有長達7公里的棧道可供遊覽者步行遊覽,其中主棧道為1.7公里。

羅平觀賞油菜花羅平觀賞油菜花在羅平觀賞拍攝油菜花最好的地點有兩處:金雞峰和牛街。

金雞峰在羅平縣城東北方,登上金雞嶺觀景台,只見腳下花潮簇擁。

金浪隨風一波一波地滾,香氣四溢,數十座小山包散在這海里成了一個個湖心島。

遠處的村落惟有用神仙居來形容了。

一般介紹羅平花海的照片都在這裡拍攝。

牛街在城北,這個地點叫九龍鎮,當地人習慣了還是叫它的老名字———牛街。

這裡的油菜花田和金雞峰的油菜花田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金雞峰給人的感覺是大氣壯觀,這裡就是小巧精緻。

梯田隨著山勢一圈一圈的仿佛一顆顆螺螄,所以這個地方的梯田又叫螺螄田。

牛街及沿國道西行至師宗一帶的丘陵起伏較大,油菜花隨地形種植,與冬小麥、蔬菜等多種色塊交織在一起,同金雞花海相比又是另一種韻味。

地形介紹地形特點貴州"地無三里平",由於河流和岩溶的切割,高原地面崎嶇破碎,山地、峽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互相交錯。

在全省17.6萬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中,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包括河谷盆地、岩溶盆地)只占3%。

貴州高原上山丘之間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通?quot;壩子"。

這些"壩子",地面起伏較小,土層較厚,灌溉便利,是省內基本耕作區,也是多數城鎮所在地。

貴州高原河流貴州河流眾多,大部分地區被河流切割,形成了複雜的地貌類型,多見高低懸殊的峰巒疊嶂。

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5條,多發源於西部和中部,順地勢向北、東、南三面分流,分屬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苗嶺以北屬於長江水系,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和沅江上游支源;以南屬於珠江水系,流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0%。

烏江是長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貴州西北部烏蒙山東麓,橫穿貴州中部,在東北部出境入四川省,於涪陵市匯入長江,全長1037公里,是貴州省最重要的河流。

烏江乾支流在貴州境內包括畢節、遵義、銅仁3地區和貴陽市的43個縣(市、區),遍布貴州北部。

赤水河發源於烏蒙山區的雲南省鎮雄縣,蜿蜒向東,又轉向北流,注入長江,全長480公里。

赤水河畔有中國的酒都茅台鎮。

茅台鎮在黔北仁懷縣,是一座為群山環抱的河谷古鎮。

赤水河是茅台鎮釀酒的水源,渾赤一片,而重陽一到,天晴氣爽,河水也變得碧綠澄清,此時正好取水造酒了。

這裡除了茅台酒酒廠等大型酒廠之外,還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釀酒廠,不論走到哪裡,空氣中都帶著或濃或淡的酒香。

飲譽中外的茅台酒,屬於醬香型大曲白酒,其風格特點是醬香突出,香氣細膩,香而不艷,幽雅宜人;酒體醇厚,軟綿甘冽;酒度低而不淡,回味雋永悠長。

飲用茅台酒時,剛一啟瓶,便飄逸出一股清香,接著又讓人聞到宛如豆類發酵後的醬香。

啜呷一口,茅台酒幽蘭醇美的香味,霎時縈繞舌際,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有趣的是,飲用之後的空酒杯,仍然有一縷玫瑰花似的幽香氣味,飄逸屋內,幾天不散,被人們譽為"空杯香"。

貴州除東南和北部小部分地區外,70%以上的地區分布著石灰岩等碳酸質岩石,因此岩溶地形廣泛發育,石芽、溶溝、峰林、溶蝕窪地、漏斗、落水洞、溶洞、伏流等到處可見。

地理學上叫做喀斯特地貌。

廣泛分布的喀斯特地形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工程建設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或困難。

貴州省由於喀斯特地區多數山地坡度較陡,土層瘠薄,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造成頻繁的自然災害。

貴州人多地少,全省耕地面積2848萬畝,人均不到1畝,糧食供應不足。

山地丘陵適宜發展油糧作物、經濟林木和森林,不宜盲目毀林開墾,放海子水造田,而應靠集約經營提高單產增加糧食生產。

貴州屬典型的高原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濕度大,陰雨天多,日照少的特點,這就是俗話說的"天無三日晴"。

年平均氣溫在8℃--22℃之間。

一年中以春季的氣溫變化最大,有時由於強烈寒潮的入侵,在24小時以內,一地的氣溫變化可達30℃之多,即在一天當中可能出現四季的溫度。

大部分地區霜期較短,約3個月,生長期較長,在280天以上,農作物一年可兩熟至三熟。

降水充沛,全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區為1000--1300毫米。

溫和濕潤的氣候,有利於農作物和森林植被的生長。

但由於各月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危害農業生產的乾旱現象經常發生。

春季乾旱主要發生在西部,範圍較小;夏季乾旱則主要發生在東部,範圍較大,有"春旱一條線,夏旱一大片"之說。

民族地區境內人口在一人以上的民族有漢、彝、藏、羌、回、蒙古、僳僳、滿等十三個。

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個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少數民族人口約570多萬,占全省人口總數的7%。

彝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眾多和分布較廣的民族。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區,共有彝族154.6萬人。

另有24.1萬人分布在攀枝花市的郊區和米易、鹽邊縣,樂山市的馬邊、峨邊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龍、瀘定縣,雅安地區的漢源、百棉縣和宜賓地區的屏山、古藺、敘永等縣。

四川彝族自稱"諾蘇"。

居住在雲南、貴州的彝族還有許多角稱和他稱。

民族概述多民族省份建國後,根據彝族人民的意願統稱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

分為東、西、南、北、東南和中部六個方言區。

四川彝語屬北部方言,是彝族最大的方言區。

彝文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漢文史書上稱為"爨文"、"韙文"、"裸文"等。

彝族與分布在我國西部的古代居民氐羌有著密切關係,是古羌人南下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據漢文史籍記載,西漢時期安寧河流域的邛人和叟人與今天彝語支各族的先民有關,漢王朝在這裡建立了越西郡。

唐、宋時期,彝族是"烏蠻"的組成部分。

"昆明"、"夷"、"爨"、"烏蠻"等是不同時代對彝族等民族先民的稱呼。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彝族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開拓了祖國西南的疆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對締造偉大的祖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神的信仰,認為自然界中的山、水、石、風雨、雷電等都有神靈,能嫁禍或賜福於人,人們的生、死、病、痛是因為有鬼作祟。

對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現在替父母輩設定靈牌和舉行隆重的送靈儀式。

彝族認為祖先死後靈魂照樣存在,可以給活人以禍福,因此要加以崇拜,祈求降福子孫。

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建國前,盛行包辦婚,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優先婚,姨表不婚的習俗。

還普遍存在著轉房制度。

男子婚後與父母分居,組成小家庭。

世系按父系計算。

實行父子連名制,即父名子名世代相連的命名制度。

男子都能背誦自己的家譜,有的可背出70多代。

家庭財產也遵守父系繼承的原則。

習俗改變現在,彝族的婚姻制度中落後的習俗己有很大的改變。

彝族住房多為土木結構,頂部為雙斜面,覆以小塊木板,用石塊壓住,俗稱"瓦板房"。

室內一般隔為三間,並於中屋挖一火塘。

火塘周圍栽三石成鼎角,其上置鍋,漢語"鍋莊"。

塘內燃火,既是灶,又是冷天取暖的地方。

鍋莊旁邊鋪有蔑席,是家庭活動的中心,許多彝族還在住房的一端修築高高聳立的碉樓,適用美觀,堅固耐用,是彝族人民的一種傳統建築藝術。

彝族服飾還保留著漢晉時期錐髻、披氈、跣足的傳統風格。

彝族男女都穿右衽窄袖貼身上衣,袖口、領口、襟邊都鑲有花邊。

女子穿由不同色布鑲成的多褶長裙(漢稱"百摺裙")。

男女老幼披羊毛織的"瓦拉"(漢稱"擦爾瓦"),下端有長穗。

寒冷時內加羊毛披氈。

男子下裝以褲腳大小為顯著特點,"大褲腳"最寬可達85厘米?quot;小褲腳"則僅能將腳伸進。

男子頭頂右前方扎纏出細長尖錐狀的"英雄結",彝稱"子帖"。

青年女子則多用灰布或黑布作頭帕。

壯年和老年女則戴荷葉帽或大頂帽。

男女均戴耳環、戒指、手鐲。

男子喜歡在左耳佩戴綴有絲穗的紅黃色大耳珠;婦女則穿雙耳,並在領口上戴鏤花銀牌。

彝族以玉米、養子、洋芋為主食,肉類喜吃大塊肉。

"坨坨肉"和"酸菜湯"是其傳統佳肴。

坨坨肉是把豬、羊、牛、雞等肉砍成拳頭大小,煮後撈起濾水,拌鹽、辣椒、蒜、木姜子等調味品。

其肉肥而不膩,非常可口。

酸菜湯,酸菜用圓根、青菜、蘿蔔葉子曬乾醃酸做成,煮肉時加上酸菜、洋芋,湯菜味道鮮美,別具風味。

酒在彝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彝族人民表示禮節、遵守信義、聯絡感情必不可少的飲料。

無論婚喪大事、喜慶年節,探親訪友,排解糾紛、結盟起誓,無酒無以成禮,無酒無以成飲。

民族特色"彝族漆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種,多用來製作餐具、酒器、馬具、武器和家具等。

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紅、黃、黑三色為主,彝族以紅色象徵勇敢、熱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貴、莊重和尊嚴,黃色代表美麗、光明和富貴。

彝族漆器設計巧妙,製作精細、造型古樸、色彩明快,充分表現了彝族人民的審美情趣。

彝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節等。

彝族年無固定的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擇節日舉行。

節日期間,人們殺豬宰羊,走親訪友,祝吉祥慶豐收。

過年,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最好機會,人們手拉手跳起歡樂的"達體舞"。

同時還進行轉"磨秋"、摔跤、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

火把節則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

這天,要以村為單位宰殺肉牛分與各戶,每戶還要殺雞,用新蕎面蒸饃,同酒肉一起祭獻祖先靈牌。

晚上,人們燃起火把邊走邊唱,在田間地頭巡遊,然後集中到村寨壩子上,舉行盛大的簧火晚會,青年男女盡情歌舞,通宵達旦;老人們則飲酒高談,講述往事。

體育活動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鬥牛、斗羊、摔跤、射箭、賽馬、打鞦韆等體育活動。

彝族有豐富的文學藝術。

彝族文學不僅數量多,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如詩歌、故事、神話、謎語等。

其中詩歌形式最為流行,諺語詩(彝語"爾比爾吉")是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一種彝族詩歌體裁。

《勒俄特衣》是一部廠為流傳的彝文史詩,它以神話的形式,敘述了宇宙起源,祖先遷徙等故事。

它氣勢磅礴、想像豐富、語文樸素,反映了彝族人民藝術創作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才能。

彝族的音樂舞蹈富有民族特色,曲調豐富,優美動聽。

舞蹈節奏明快,熱情奔放。

民族樂器月琴和口弦深受人們的喜愛,青年男女也常用它來抒發感情,表達愛戀、約會談情和自娛。

奴隸制度新中國建立前,大涼山還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奴隸制度。

其社會成員按照血緣關係劃分為茲莫、諾合、曲諾、阿加和呷西五個等級。

茲莫和諾合是統治階級,他們既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又是阿加和呷西兩個等級的人身占有者。

茲莫(彝語"權力"之意,漢稱"土司"、"土目")是最高等級,為世襲部落首領,元代被冊封為土司,曾統治過整個涼山,明以來逐漸衰落。

諾合(彝語意為"黑色的群體",漢稱"黑彝")是貴族,其等級低於茲莫,明代中葉逐步取代茲莫成為涼山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

曲諾和阿加、呷西是被統治等級。

曲諾(彝語"曲"有"白色"之意,漢稱"白彝")是被統治等級中地位最高的,隸屬於諾合或茲莫。

曲諾有較多的人身自由和經濟的相對獨立。

曲諾富裕戶雖然占有較多的生產資料和一定數量的阿加和呷西,但其等級不能變,必須隸屬於一定的茲莫或諾合,只能在管轄區內居住,不能自由遷徙,並承受一定的隸屬性負擔。

阿加(彝語意為"主子寨旁的奴",漢稱"安家娃子")的等級地位低於曲諾,而高於呷西,一般是由呷西配婚成家的奴隸,他們被限制住在主子的宅旁,隨時供驅使,既沒有人身權利,也沒有自身的婚權和對子女的親權,主子不僅要抽其子女為呷西,而且有權將他們出賣、贈送或處死。

阿加的財產主子可任意索取。

呷西(彝語意為"主子鍋莊旁邊的手足",漢稱"鍋莊娃子")是最低的等級,他們是阿加子女和從外地擄掠、販賣來的奴隸。

他們一無所有,常年住在主子家,從事繁重的勞作。

他們毫無人身權利,可被任何別的等級占有,主子可以將他們當作牲畜一樣任意買賣、抵押、奴役和虐殺。

彝族1950年,四川彝族地區獲得了解放,彝族人民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從奴隸制度一步跨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藏族藏族是我國歷史悠久、勤勞勇敢的兄弟民族之一。

自稱"博"或"博巴",因居住地區不同又有不同的稱謂,如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的“康巴",四川西北部和甘肅、青海牧區的稱"安多娃",四川阿壩州南部和甘孜州東部某些農區的自稱"哥鄰"或"嘉戎哇"。

四川藏族共有108.8萬人,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沃。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動在雅魯藏布江流域中游地區。

考古發現,早在石器時代藏區就有人類居住。

據史籍記載,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四川藏區就居住著許多古羌人部落,在今阿壩州一常有冉、龍(音"pang")部落,甘孜州南部有自狼部落,平武一帶有自一部落。

歷史資料公元七世紀初,西藏山南地區的雅隆部落在松贊乾布的領率下,統一各部,建立了吐蕃政權,其勢力東擴至四川。

在吐蕃統治下,四川的諸羌部落逐步與之融合,成為今日四川之藏族。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文,分為衛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區。

藏文是公元7世紀時參照梵文字型創製拼音文字,有楷書和草書兩種。

歷史上用藏文寫作和編寫了不少的書笈,對藏族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

它有寧瑪(紅教)、噶舉(白教)、薩迦(花教)、格魯(黃教)四大教派。

佛教傳入前,藏族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信仰,是一種崇信多神的原始宗教"本"教。

藏傳佛教實行活佛轉世制度,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是格魯(黃教)教派的兩大活佛轉世系統。

藏傳佛教的傳播,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藏區寺廟不僅是宗教場所,同時也是文化、教育、藝術的中心。

寺廟歷史上,寺廟對藏族地區的文化、教育、醫藥、歷算、文學、藝術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藏族民眾對藏傳佛教信仰很深,視為心靈的寄託。

人們朝夕念經,供佛拜佛,房前屋後懸掛經幡,路旁山口修佛塔、堆"嘛呢堆",祈求庇護。

藏族人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受到國家法律保護。

藏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過去,統治階級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制,人們婚前社交比較自由,但婚權曲農奴主操縱。

藏族家庭財產是父系繼承,無子戶可以招贅女婿。

藏族有名無姓,有的地方有世代相傳的房名,子孫分居,另立新房名。

農奴主則以領地之名為房客,以示其世襲的特殊身份。

權利現在,藏族婚姻習俗中落後之處巴得到改變,人民真正享受婚姻自由的權利。

藏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一般而言,男子的外衣是大領長袖衫,著長褲,並套於皮靴內,顯得威武雄壯;婦女服裝較為複雜,除內外衣外,有的著裙,有的著褲,有的在上衣外面套一領褂,束花腰帶,有的還在腰下系彩色圍腰"邦典"。

男子頭髮編成獨辮盤在頭上或剪短如蓋。

婦女髮式多樣,有梳成許多小辮的也有梳成雙辮並盤在頭上的。

男女都喜戴皮帽、呢帽,亦喜戴耳環、手鐲、戒指等裝飾品。

生活在平武的"白馬藏人"則喜戴白色、盤形的氈帽,上插白雞毛或錦雞毛,男子穿白色麻布衣衫,女子穿彩色連衣裙,兩袖及後背均加以紅、黃、白、紫等色條飾,胸前戴魚骨牌,腰纏寬大彩色腰帶,並綴小錢串數匝。

藏族以青稞為主食,喜食牛、羊肉和優酪乳子、奶餅等奶製品,蔬菜和調味品較少。

"糌粑"和"酥油茶"是具有濃郁藏族風格的食品。

青稞炒熟後磨成麵粉稱糌粑",食用時配以酥油(奶油)茶。

酥油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它是將熬制好的磚茶水、鹽巴和酥油放入茶筒內,上下使勁攪拌至茶油交融而成。

酥油茶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的飲料。

客至,家庭主婦就會端出清香可口的酥油茶,恭恭敬敬地捧到客人面前。

客人喝得越多,主人會越高興。

藏族的住房各地有所不同,一般來講農區住房通常建於向陽高地靠近水源處,多系土木石塊結構的平頂房。

住房分為三層,低層豢養牲畜,中層住人,上層為貯藏室或經堂。

牧民住牛毛帳篷,便於隨牧搬遷,間或也有少數土木結構的冬房。

定居放牧現在,牧區實行定居放牧,已普遍建立了定居點。

藏族的節日主要有藏曆年、轉山會、耍壩子等。

藏曆年即藏曆新年。

藏曆正月初一,家家戶戶窗明几淨,裝飾一新,門、牆上畫貼好吉祥圖徽,室內擺放盛有五穀的盆盒"祺瑪"和供燈、酥油花塑的羊頭、盆栽的青稞嫩苗,祈祝來年風調雨順、農牧豐收。

三十晚守歲,初一早上各家主婦到河邊取回"吉祥水",全家著新裝歡聚並祝福,初二開始到親友家拜年。

節日裡,還要舉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演藏戲、歌舞等文體活動。

在甘孜州,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在康定的跑馬山舉行傳統的轉山會。

傳說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有九龍吐水,為佛祖沐浴。

轉山會期間,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康定,帶上美酒佳肴和帳篷炊具,到跑馬山上拜佛,載歌載舞,祈年禱歲,預祝豐年。

耍壩子是藏族民間傳統的休想習俗。

藏族生活在風和日麗、花紅草綠的時節,藏族人民擇日攜全家邀親朋歌舞遊戲,談古敘今。

同時,還要演藏戲、跳"鍋莊"舞以及開展賽馬、射擊、角力等民族體育活動。

藏族人民有尚禮好客的傳統習慣,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素不相識的人,都會熱情接待。

人們見面時要相互祝好: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輩或平輩時,要用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彼此交往,習慣以"哈達"為禮物獻給對方,表示敬意和祝賀。

送別親友,要敬青稞酒,唱酒歌,獻哈達,致以良好的祝願。

藏族人民習慣用哈達來表示敬意和祝賀。

哈達是一種長條形的絹絲織品,顏色以白色為主,也有紅、黃、淺、藍等色。

藏族人民在迎送客人、求神拜佛、探親訪友、結婚誌喜、拜謁官長等社交活動中都離不開它。

在較為隆重的迎送儀式上,主人向客人捧獻哈達,表示敬意,祝福吉祥;客人則回敬哈達以示謝意,祈禱萬事如意。

藏族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

藏文書笈卷帙浩繁,包羅萬象,德格印經院出版的藏文典笈,除《大藏經》外,還有天文、地理、歷史、哲學、醫學、文學各類書籠,共320部,4500餘種。

民間文學藏族的民間文學種類多,題材廠,內容豐富。

其中,《格薩爾王傳》在藏民族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格薩爾王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流傳下來的最長的一部敘事英雄史詩。

它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敘述了藏區一個叫"嶺"的部落的民族英雄格薩爾為保衛領土和人民,抗敵鋤奸,降魔除妖的事跡。

此外,在藏區流傳很廣,膾炙人口的還有關於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贊乾布聯姻的各種故事,有語言生動、幽默詼諧的《阿叩登巴的故事》和寓意深刻、委婉動人的《茶和鹽的故事》等。

藏族的建築、繪畫、雕塑有很高的技巧和獨特的風格。

寺廟建築尤為精美,主殿屋頂覆以鍍金銅瓦,頂端飾以寶塔、怪獸,氣勢雄偉;寺內雕梁畫棟,台閣重疊以及壁畫、木雕、石刻、彩幛、金銀銅器,顏色鮮艷,造型生動,無不顯示出藏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此外,藏族在製作佩刀、馬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工藝水平。

唐卡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捲軸畫,因製作的材料不同分為刺繡唐卡、織錦唐卡、貼花唐卡和珍珠唐卡。

其題材和內容豐富,多數以宗教活動為主題,也反映藏族人民的歷史和民族風情。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其音樂舞蹈享有盛名。

藏族民歌音色多變,嘹亮寬廣,富於高原氣息。

藏族舞蹈,風格多樣:鍋莊舞熱情奔放,舞姿矯健;鏇於舞彩袖飄飄,輕盔優雅,其中"草地鍋莊"和"巴塘鏇子"最為著名。

藏戲則是一種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已有700多年歷史。

分水嶺雲貴高原還是長江、西江(珠江的最大支流)和元江(下游為紅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嶺。

這些河流的許多支流如長江水系的金沙江、赤水河、烏江、沅江,西江水系的南盤江和北盤江等長期切割地面,形成許多又深又陡的峽谷,使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高原邊緣,基本上都是高山深谷,峰巒疊嶂。

如金沙江的虎跳澗大峽穀穀深達3000米,烏江河谷也深達300~500米。

北盤江打幫河上源的黃果樹大瀑布,從幾十米高的陡崖上直瀉犀牛潭,水花飛濺,如煙、如霧、如塵,氣勢磅礴,是中國最大的瀑布,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瀑布。

雲貴高原發展到今天,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山地性的高原了。

藥材豐富雲貴高原上還有一個主要資源就是藥材豐富,被稱為“四大藥源”之一。

地處雲貴高原密林深處的“夜郎古國”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一脈相承,滄桑巨變造就其險峻崎嶇的喀斯特地貌;通途敝塞、隔阻外界,使其保持天然古樸的獨特風貌;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和濕潤的宜人氣候,滋育著參天古樹和豐富珍奇的各種仙草靈藥;其多民族雜居的特性,是從遠古黃帝大戰蚩尤時,蚩尤部落散敗南下便已形成的;其多彩的原生態文化融匯了多民族的靈藥驗方,從而演繹出“普濟素女”這一奇特的多維養生駐顏術。

從遠古的妖妃妲己到“四大美女”所用之駐顏方藥,無一不是選用於黔地仙草靈丹,得益於夜郎古國駐顏秘方。

漢武帝曾遣使臣歷盡萬水千山至夜郎國覓得絕世美女和養生駐顏秘雲貴高原民族服飾展方。

臨返,夜郎王問語於使臣:“漢與吾孰大?”使臣曰:“夜郎乃吾漢九洲之汗牛一毛也。

”“夜郎自大”的成語典故由此廣而流傳。

喀斯特現象雲貴高原地形上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現象的發育。

在石灰岩分布地區,到處可以看到奇異的石林,深邃的洞穴,以及忽隱忽現的地下暗河和橫跨峽谷的“天生橋”等。

這種地形在高原上以路南的石林和貴陽的地下公園最為著名中國山脈·平原·高原·盆地·沙漠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有著雄偉廣袤的高原,縱橫綿延的高山,茫茫無垠的沙漠,更有巨大富饒的盆地,極目千里的平原,以及崗巒起伏的低山和丘陵。

各種地形相互交錯,但又井然有序,真是山河壯麗、氣象萬千!崑崙山橫斷山天山長白山秦嶺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南嶺大小興安嶺太行山泰山嵩山華山衡山峨眉山玉山天柱山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廬山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地塔克拉瑪乾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珠穆朗瑪峰黃山地形分類導航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統稱。

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態,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體。

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錯綜結合,就會形成不同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山脈海洋河流湖泊半島海峽濕地高原島嶼盆地谷地洞穴平原火山丘陵瀑布海灣海灘海溝三角洲隕石坑珊瑚礁海嶺沼澤大陸架中國內地山脈外國高原山世界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于山地。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

它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平原,又以較大的平緩地面和較小的起伏區別于山地。

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青藏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為巴西高原。

科爾多梵谷原阿贊德高原比耶高原馬塔貝萊高原隆達高原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蓋亞那高原墨西哥高原科羅拉多高原勞倫琴低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喬斯高原提貝斯提高原阿傑爾高原南非高原東非高原衣索比亞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鄂爾多斯高原亞美尼亞高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德乾高原川西高原雲貴高原阿拉善高原內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羌塘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高原名簡介青藏高原世界上地勢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達45O0米,號稱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系列高大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

高原上有1OOO多個湖泊,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高原,其中青海湖是中國第一大鹹水湖,湖中的鳥島馳名中外;納木湖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湖泊。

高原上還有很多的盆地。

內蒙古高原海拔10OO米左右,位於中國北部,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

內蒙古高原開闊坦蕩,地面起伏和緩。

從飛機上俯視高原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稱之為“瀚海”。

黃土高原是世界四大文化發源地之一,海拔1000~2000米,地面上覆蓋著5O~8O米的黃土層。

雲貴高原是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有奇異的石林、孤峭的石峰、深透的洞穴、忽隱忽現的地下河流。

高原上有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從57米高的陡崖上直飛“犀牛潭”,氣勢磅礴,是中國最大的瀑布。

相關詞條 雲貴高原帶 雲貴高原帶是種植草坪最理想的地區之一,適宜種植匍匐翦股穎、多年生黑麥草、匍匐紫羊茅、邱氏細羊茅、草地早熟禾、硬羊茅、羊茅、高羊茅、細羊茅、細狐茅、細弱翦股穎。

分區概況   適宜種植草種   建議配方   推薦品種   推薦品種特徵 雲貴高原導遊詞 內容介紹雲南,歷來就有“彩雲的故鄉”之美譽。

走進雲南1大理簡介11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雲貴高原詭事錄 《雲貴高原詭事錄》主要內容簡介:因一次失蹤事件,穆河縣電視台主任祝牧與司機阿奎、攝像師李元斌及記者沈曉楠一行進入雲貴高原阿塔山跟蹤採訪隨著調查的深入,恐...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編輯推薦 雲貴高原的土地利用與生態變遷 表2-1表3-1表4-1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雲貴高原典型陸地生態系統研究1 1.31.67.1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雲貴高原典型陸地生態系統研究 研究意義貴州中部喀斯特中度石漠化山地闊葉林次生演替系列土壤種子庫研究研究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雲貴高原的西南夷文化 版次:1頁數:407開本:32開 基本相信   內容簡介 黑頭劍蛇雲貴高原亞種 "ophis拉丁種名:chinHist. 相關搜尋雲南省四大高原青海省蒙古高原雲貴高原的土地利用與生態變遷剪紙雲貴高原詭事錄:噬魂魔窟雲貴高原典型陸地生態系統研究1雲貴高原導遊詞陝北高原雲貴高原典型陸地生態系統研究內蒙古高原羌塘高原雲貴高原詭事錄-噬魂魔窟貴州蠟染黃土高原中國古地理雲貴高原詭事錄維多利亞瀑布雲貴高原雲貴高原的西南夷文化藏布巴東瀑布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帶熱門詞條OPI上網位元精靈咖啡國立科學博物館太陽之歌孫瑩瑩崔羅蓮心魔慈母宮指南針淮秀幫為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箭毒蛙膿痂疹蘇丹調查賀辰亦儒金澤伸明阿魯娜鴻賓黃易小說AdamANAaqCERIORay人面狗咖哩粉喜羊羊圓周率土耳其浴威麟V5戚小花招標公告樺斑蝶淡水緣道觀音廟狸花貓第一中文網莎娜負債比率鴨嘴獸TEENTOP人像攝影低周波忍影狸貓換太子真的好想你茶葉貝哈蒂·普林斯露雲貴高原@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