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背後,黃晴渝對台日交流十年不減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晴渝原來的職涯規劃,都是以「在台灣從事觀光推廣」為主,打算先累積2、3 年的海外經驗,幫助自己獲得更好的機會──沒有想到的是,因緣際會下赴北海道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人物故事 專訪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背後,黃晴渝對台日交流十年不減的熱情(上) 千人千日/1000個在日本的故事 2021/01/26 2514 PhotoCredit:千人千日.1000個在日本的故事 黃晴渝原來的職涯規劃,都是以「在台灣從事觀光推廣」為主,打算先累積2、3年的海外經驗,幫助自己獲得更好的機會──沒有想到的是,因緣際會下赴北海道工作,一待就是10多個年頭。

系列前言:「千人千日」的目標是採訪1000位身在日本的人們,由他們來告訴我們在日生活的酸甜苦辣,試著用眾人的主觀、集結刻畫出最真實且客觀的日本樣貌。

關注日本資訊的讀者朋友們,應該很多人都聽過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今天的故事,就是由這個超過15萬人追蹤的熱門粉專經營者本人——赴日定居已逾11年的黃晴渝,來和我們分享她一路走來的點滴。

因對觀光的熱情,開啟與北海道的多年緣分 黃晴渝大學時的主修是觀光,學習如何向外國市場介紹台灣的各種觀光特色與知識。

大學三年級時,她參加了台灣高鐵開通時由觀光局舉辦的行程設計比賽,更一舉擊敗2百多名參加者,獲得冠軍殊榮。

在學時斐然的成績,也讓她更確知自己對觀光的熱情——但相較於旅館或導遊等第一線工作,黃晴渝更想參與觀光局或觀光協會等的幕後策劃工作,從更通盤的角度來向世界各國推廣台灣觀光。

不過,黃晴渝發現自己特別不擅長英語這門語言,即使努力讀書也總是事倍功半;但若是想要參與推觀光行銷的工作,外語能力卻絕不可少。

於是她想既然英語這條路行不通,那就下定決心讓自己有能力使用另外一門外語,開始認真學習日語。

對黃晴渝來說,付出努力從來就不是問題。

在她開始沒日沒夜的學習以後,日語程度甚至很快就超越不少日語系的學生,還甄選上赴日交換的名額,讓她可以在大三的時候,到香川縣的香川大學交換一年。

就像許多交換生一樣,黃晴渝竭盡所能地利用赴日期間到各地參訪旅遊,甚至花了整整一星期的時間,用「青春18旅遊通票」(青春18切符)搭電車一路旅行到北海道。

這一路上,她看到了日本各地的不同面貌、不同文化民情,當中尤以北海道帶給她的衝擊與印象最為強烈,也讓黃晴渝對當地的北國風情特別嚮往。

圖/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臉書專頁 到這時為止,黃晴渝對未來的職涯規劃都還是以「在台灣從事觀光產業推廣」為主,但為了能夠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內容,黃晴渝覺得有必要先累積個2、3年左右的海外工作經驗,因此在她即將畢業時,剛好北海道的知名蛋糕店「LeTAO」來台徵才,黃晴渝便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情前去應徵,結果順利的得到內定。

當時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赴日工作生活,就是10多個年頭。

積極報考專業證照,順利轉職 「我拿到內定(錄取通知)的時候是2月,可是10年前的台灣不像現在,有比較多赴日工作的經驗分享,所以當時我其實很擔心『一畢業就可以到國外工作』會不會其實是騙人的?到時候會不會被取消?⋯⋯等。

」 「一直到6月的時候,他們(公司)問我畢業證書拿到沒,說要幫我辦簽證,我才感覺到:喔,我真的可以去國外工作了!」黃晴渝說。

總部位在小樽市的「LeTAO(ルタオ)」,是北海道最有名的蛋糕店之一,每天都有許多觀光客前來消費。

而黃晴渝的工作,其實就是將商品推銷給上門的觀光客們。

雖然事前便已知道工作內容,但在開始工作第3個月的時候,她才清楚發現這並不是自己真心想做的工作,於是下定決心轉職。

但當時「中途轉職」在日本職場並不普遍,很難說換就換,黃晴渝更不確定自己如果沒有做滿3年就辭職的話,在當時日本許多企業的「潛規則」中,會不會反而是在履歷添上一筆負面紀錄。

無可奈何之下,她便利用這段時間努力考取證照:不論是國家資格的「国内旅行業務取扱管理者」,或是北海道當地限定的「おたる案内人」,只要是與觀光有關的執照,她都努力去考取。

在「LeTAO」工作兩年半以後,感覺時機成熟的她,這才正式開始尋找轉職機會。

黃晴渝求職的期間並沒有很長,當她看到「北海道インバウンド」(北海道inbound)在當地相關領域排名第一時,就告訴自己一定要進入這間公司工作。

在強烈的決心與充分的準備下,她也一路順利過關斬將,來到最終面試。

最終面試中,至今仍讓黃晴渝印象深刻的,是董事長將一則雜誌中的廣告欄位放在她面前,問她「有沒有辦法將這個廣告賣出20萬日幣?」當時雖然黃晴渝內心浮現的其實是「我真的可以辦到嗎?」;但她仍強行壓下心裡的忐忑,硬著頭皮回答:「當然可以辦到!」 最後,黃晴渝成功錄取北海道インバウンド,擔任該社的廣告業務工作。

跳脫職場傳統框架,意外收穫優異成績 圖/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 臉書專頁 黃晴渝雖已在日工作近3年,上一份工作也與觀光相關。

但嚴格來說,她在廣告業務這個領域仍是一名新人,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

此外,在不同的工作領域時常會有不同的「文化」需要適應,日本的業務工作也是如此,有一套「大家默認的規則」: 例如「先聯繫對方公司的公共關係負責人、花費一段時間解釋完自己的目的後,再被告知對方沒有決策權、等待對方將電話轉給上級、再次說明自己的目的⋯⋯」許多時候,在日本的廣告業界與客戶接觸時,必須重複以上循環幾次以後,才能得到談成交易的機會,過程相當曠日費時,讓當時的黃晴渝感到有些不以為然。

對當時的她來說,每次聯絡都要一層一層的通報上去,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時常直接打電話過去客戶公司,劈頭就問:「社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請問總經理在嗎?) 有的時候,對方公司的聯絡人員竟還真的就幫她把電話轉到了總經理辦公室,這時黃晴渝就會開門見山表明:「我是在札幌廣告代理商工作的台灣人,對於台灣的市場相當了解,請務必和我直接談談!」 雖然這在日本職場的習慣上顯然是很「莽撞」的行為,但幸運的話,有些總經理還真的就直接安排與她會面;即使失敗,黃晴渝也毫不氣餒,直接轉向聯繫下一個潛在客戶。

由於不論最後成功與否,至少不用在與客戶接洽時耗費大量時間等待層層上報、確認,使得黃晴渝能夠在相同時間內接觸更多的客戶;同時,她更發揮身為臺灣人的「外來者」獨到眼光,跳脫日本廣告業界既定的思維——當同事們仍在為業界傳統認定的客戶群搶破頭時,她卻常能夠從其他人「想也想不到」的地方,成功得到新客戶。

在這樣「出格」的表現下,黃晴渝的業績反而扶搖直上,甚至在進入公司第一年就拿到全國的業務新人獎,間接證明了當初面試時對董事長的「承諾」所言非虛。

不過隨著年資逐漸累積,她也逐漸對日本職場中,自己一開始時十分不以為然的種種「默認規則」,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未完待續,下篇請見此)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張翔一 北海道 海外工作 廣告 職涯 關聯閱讀 到日本工作的台灣人,連續三年均成長30%──海外工作,並非「遙不可及」的選項 專訪媒體廣告傳播企劃Amy:嫁到日本的她,努力在「育兒」、「工作」和「自我」之間找平衡 作品推薦 絕非一帆風順的東京生存記,「我仍想做最後一次的冒險」(Gloria.東京都豐島區・第4年) 參考資料 TOP 千人千日/1000個在日本的故事 追蹤我們的Facebook專頁看每週日本豆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1000localfriends 追蹤我們的Medium看獨特生活訪談 https://medium.com/@local.friends.team 追蹤我們的Instragram看日本日常視角 https://www.instagram.com/1000localfriends.jp/?hl=zh-tw 而千人千日的成立目的與目標便是要盡可能訪問更多的居住在日本的當地人,我們相信真實的樣貌能夠用眾多細節來拼湊而成,藉由轉述眾人於日本生活時酸甜苦辣的主觀體驗,便有機會刻畫出最真實且客觀的日本樣貌。

  看更多 上一篇 「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背後,黃晴渝對台日交流十年不減的熱情(下) 下一篇 維吾爾族女孩的真實故事:「爸爸說就算死也要死在那塊土地上,我不後悔讓爸爸回新疆」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職涯Career 日語從零開始的工程師,在百年歷史的日商集團上班:我的海外職涯與轉折 專訪Feature 絕非一帆風順的東京生存記,「我仍想做最後一次的冒險」(Gloria.東京都豐島區・第4年) 專訪Feature 從不會說日語,到贏得日本雇主頒發「最有價值奬」──專訪Deloitte資深戰略顧問MelodyLin 專訪Feature 一技在手,踏實築夢技職教育打造未來產業搶手人才 華人首席威士忌收藏家專訪N+1收藏心法創造超乎期待的價值|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拜登和習近平終於「見面」了!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雙方的底線在哪裡?(BBCNews中文) 2 疫苗護照+復甦福利金,為何仍難拯救加國餐飲業、甚至造成「地下經濟」盛行? 3 為什麼加拿大政府即將調漲時薪,仍然換來民眾怨聲連連? 4 哈利波特電影20週年:一個書迷的觀察與反思,從「消失的J.K.羅琳」說起 5 「別人丟棄的垃圾,是我童年的寶藏」──從一個撿拾與修復的故事,重新思考垃圾的定義 6 不說英文的德國人,究竟是不會,還是不肯?我的現場觀察,與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