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 - 亞東紀念醫院腎臟內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據腎臟科醫學會統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新增六千多名的洗腎病患,而其中糖尿病引發 ... 包括:冬粉、米粉、米台目、肉圓、涼圓、粉圓、西谷米、蓮藕粉、太白粉、地瓜粉 ... top.htm lef.htm     -腎臟保健       糖尿病腎病變     近年來糖尿病是許多國家慢性病防治的焦點,目前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5名,而糖尿病引發的腎病變影響因素有血糖控制差、高血壓、飲食不節制、遺傳等。

依據腎臟科醫學會統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新增六千多名的洗腎病患,而其中糖尿病引發的腎病變約有35.9%發生率,也就是每三個新增洗腎病患當中,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所引發的,現在比例還在繼續不斷提高。

那有糖尿病的你要如何延緩糖尿病腎病變? 血糖控制 依據美國糖尿病學會所建議的「糖尿病病人內科控制標準」內容為空腹血糖80-120mg/dl,飯後二小時血糖<120mgdl;異常為空腹>140mg/dl,飯後>200mgdl。

經常監測血糖,依進食、運動量來施打胰島素,常與醫師或衛教人員保持聯繫。

血壓控制 依據「糖尿病病人內科控制標準」18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收縮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舒張壓85mmHg以下,最理想血壓<120/<80mmHg。

改變生活型態:如減少鹽分攝取(醃製品罐頭、臘肉、醬油….等)、少喝酒、減肥、多運動。

按時服用藥物。

飲食控制 適當的熱量攝取:熱量的給予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身高、體重、年齡、性別、工作量、活動度與營養狀況,一般以維持理想體重為原則。

腎臟病人減重不宜過快,即便肥胖也不建議每公斤體重<25大卡/天,以避免體蛋白分解。

通常30-35大卡/公斤/天可以防止蛋白質異化作用。

營養狀況差者可建議>35大卡/公斤/天,預防營養狀況持續惡化。

正確的蛋白質限制:有些病人一聽到要限制蛋白質,就完全避免富含蛋白質食物(蛋、奶、肉類),不足的蛋白質攝取往往導致營養不良的結果,進而增加疾病的羅患率及免疫功能的下降,必須追蹤血液白蛋白及輸鐵蛋白質值,若Albumin<3.2mg%或有嚴重的腎病症候群,不建議限制蛋白質。

適量的蛋白質限制是必須的,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0.6-0.8gm的蛋白質,其中必須有1/2-2/3來自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若患著已接受洗腎治療建議1.0-1.4gm/公斤/天的蛋白質。

低蛋白點心的補充:由於米飯、麵食之中也含有一些蛋白質,所以低氮點心的部分取代就變得十分重要,一來可降低蛋白質攝取,二來可增加熱量的補充。

包括:冬粉、米粉、米台目、肉圓、涼圓、粉圓、西谷米、蓮藕粉、太白粉、地瓜粉製品等食品,其特徵為透明狀。

建議當點心食用的原因,乃因少量多餐除了增加進食量以預防營養不良外,且也助於血糖的控制。

若想吃甜點可添加代糖方式來取代一般砂糖的使用。

油質種類的挑選: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例如:避免使用豬油改用橄欖油;吃肉時去掉肥肉;吃雞、鴨、魚時去皮,少吃油炸的食物。

動物實驗發現,不飽和脂肪酸的月見草油和葵花油(含豐富的亞麻油酯酸)可明顯減少腎絲球及腎小管病變,以及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

對於血脂肪控制其中總密度膽固醇<200mg/d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

電解質的控制:早期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通常只需限制其飲食中的蛋白質和磷,低磷飲食可使腎衰竭的病情緩和,若是磷質攝取過多,會導致血中鈣、磷乘積過高,有沉澱於軟組織的危險。

磷含量高的食物有:內臟類、全穀類、乾果類、卵類、奶類….等。

  糖尿病腎病變的診療是“預防勝於治療”,若能積極治療與控制,便可延緩腎功能持續惡化進展到末期腎病,而必需終生接受透析之苦,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down.ht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