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詞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了什麼時候成了正式名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裡的“中國”是指洛陽附近的地區。
“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出現在《尚書梓材》年,原文是:“皇帝付給中國人民,越過領土,先於國王。
跳至主要內容
什麼是“中國”,現在理解為“中央國家”。
但在古代,“中國”一詞最初並不是指一個國家,而是指一個地區。
那麼中國是什麼時候成為我們國家的正式名稱的呢?
第一,“中國”的第一次擴張:從首都到中原
“中國”一詞首先指的是首都,“國家”一詞首先指的是中國的城市和城邦。
比如大禹時期,有“國”,“中國”是中間最大的都城。
在西周,“中國”是指周朝的兩個首都,即周宗的濠井和成州的洛邑。
“中國”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中,上面寫道:“王國的武王是大邑商人,然後他告訴天空:琪宇齋是中國,他是個和尚。
”這裡的“中國”是指洛陽附近的地區。
“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出現在《尚書梓材》年,原文是:“皇帝付給中國人民,越過領土,先於國王。
”這裡的“中國”指的是濠江地區。
何尊:中國最早的文字記錄者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一詞的范圍開始從首都擴展到整個王集地區。
《詩經民勞》記載:“百姓也做工,可以小康;惠此華,以遂四方”。
這裡的中國也指周的地區,主要是關中和地區。
西周時期的王集地區(紅線以內)
周朝實行分封制。
諸侯國除了周朝都城之外,還有自己的都城,也可以稱之為“中國”。
比如《孟子》記載齊王的話:“我要中國,給孟子騰地方”。
這裡的中國是齊國的首都臨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一詞的含義從都城發展到了王集,各國王集地區所覆蓋的黃河中下遊地區成為了一個更大的中國。
春秋時期,“中國”一直是中原各分封國的俗稱。
這些地區都是華夏民族地區,《論語集解》說:“中國也在夏天”。
與當時的中國相比,是東夷、北帝、南蠻。
當時中原僅限於黃河中下遊,關中、吳越、荊楚則沒有。
比如西周楚王熊去曾說“我是夷人,不以中國命名”,春秋初期的楚武王也說“我是夷人”。
今天,所有的王子都反叛和入侵,或者互相殘殺。
我有我的盔甲,我想觀察中國的政治。
”。
《莊子田子方》“中國君子明禮義,知人之心”,這裡的中國也是相對於楚國的。
秦雖然在周代也是分封國,但長期被視為蠻族。
《史記》竹簡記載戰國早期“秦出永州,不與諸侯相見,而與相見”。
春秋時期的中國(紅圈內)
二、從中原到中央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建立統一國家。
秦朝滅亡後,漢朝接管並擴張疆域。
隨著國家的統一,“中國”一詞的范圍逐漸開始擴大,開始指代中央王朝。
比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邀全國移民中國”,這裡的中國也是漢朝。
最終漢武帝把東甌的人遷到了春秋時期被認為是“蠻夷之地”的合肥。
漢代蜀錦大臣在《史記》中寫道“五星出東利華”,“五星分天,積於東,利華”;西方積累的“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指的是漢朝或者正統王朝了。
國家的統一必然帶來民族的融合。
春秋戰國以來,不同國家的居民大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漢族。
然而,“中國”一詞過去指的是中國的土地,但現在中國的土地擴大了,中國的范圍也擴大了,成為漢族的居住地,也就是後來一代人所說的“漢族土地”
漢初的疆域,也是漢魏時期的“中國”
公元220年,漢朝滅亡,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
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有兩大特點:一是國家分裂動蕩;二是大量遊牧民族湧入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史稱“五朵野花”。
在過去,中國這個詞是
指華夏族或者漢族地區,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族和漢族,然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為了樹立正統的旗號,因而宣稱自己是“中國”。
而魏晉時期大量漢族南遷,甚至偏暗於東南半壁,也為了繼承其正統,他們也自稱是“中國”。
如鮮卑人建立北魏,自稱“中國”,而將南朝稱作“島夷”;同一時期漢族所建之南朝雖遷離中原,卻亦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
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一詞的范圍再次擴大了,南北方地區都是中國范圍。
南北朝時期的土地
公元589年,從北朝演繹而出的隋朝統一了南朝,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
隨後唐朝又繼承了隋朝的的大一統,並且開辟了更大的疆域。
在隋唐時代,中國一詞已經基本可以代指中央王朝了。
隋朝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巡視了河西地區,向西域諸國“以示中國之盛”,這裡的中國就是隋朝。
而周邊的國家也開始講隋唐稱為中國,如南詔向唐朝立誓“我上世世奉中國,累封賞,後嗣容歸之。
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唐朝宰相李泌也說,“雲南自漢以來臣屬中國”。
南詔德化碑:南詔國王發誓不背叛中國的見證
三,從中央王朝正式上升為了國名
從隋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中央王朝的代稱之後,中國一詞的含義就一直穩定下來,歷經宋元明幾個朝代。
在宋朝時期,宋、遼、金都宣稱自己是“中國”,現代俄語中的“中國”(Китай)一詞也就是翻譯的“契丹”。
元朝時期,元朝皇帝也將元朝稱為“中國”,如元朝宗廟祭祀裡所奏《威成之曲》中說道“惠孚中國,威靖邊庭”;元朝對日本的國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元朝皇帝想討伐越南,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
此時的“中國”一詞已經開始從中央王朝向正式的國名轉化了。
忽必烈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元朝時期,西方人的“中國”(China)一詞形成,其願意指的是昌南(景德鎮),因為該地區盛產瓷器而名揚天下。
最開始西方的china是指的昌南,後來演化為了瓷器和中國的意思。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沒有稱呼當時的中國是蒙古(Mongolia),而是稱為中國(China),這也說明當時蒙古統治者對外所宣傳的國名可能是中國。
元朝末年,朱元璋為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又搬出了華夷之辨這一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作為口號。
但是當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又立即承認元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將之正統化,他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
但是明朝深陷於華夷之辨的老套傳統中國,未能繼承元朝將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而是作為地區概念。
朱元璋
真正繼承元朝將“中國”演化為國名的是清朝。
清朝入關後,極力弱化各民族之間的區別,因此反對華夷之辨,提出中國不僅指的是漢族地區,還包括清朝內部的所有民族地區。
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發佈告祭天地文:“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對琉球的國書中寫道“朕撫定中原,視天下為一家,念爾琉球自古以來世世臣事中國”。
在雍正時期,正式將中國的概念上升為了國名,他認為中國就包含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到了乾隆皇帝時期明確規定“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就是國名。
《大義覺迷錄》
1688年,康熙派遣索額圖參加尼佈楚談判,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在談判中,清朝方面一再強調“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
最終簽訂《尼佈楚條約》的時,清朝用的正式國名並非清朝,而是中國,這是國際條約中第一次將“中國”上升為一個國家的概念。
清朝在國際條約中均使用“中國”一詞,中國成為了近代國際外交上正式的主權國家。
清朝滅亡後,後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是繼承了清朝在國際關系的中國的一詞,並且也在法理上繼承了清朝所剩下的1000萬平方公裡左右的領土。
綜上所述,在長期歷史中,“中國”一詞往往指華夏族和漢族地區,而當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後,便開始將“中國”一詞的性質逐漸改變,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自稱為“中國”,元朝和清朝都將自己的王朝視為“中國”。
正是由於這種民族大融合和天下一家心態,使得“中國”一詞的范圍從中原擴大為中央王朝,又繼續上升為了祖國56個民族的共同國名。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一词的演变 - 30高考网
在西周的时候。 “据史书记载及现有的考古文物证实,“中国”名称约在三千年前就有了。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 ...
- 2“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华民族为什么有些称之为 ...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 ...
- 3中國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從那個 - 極客派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 ...
- 4中國的稱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銅器何尊铭文中,其銘文記載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并營建東都成周的史實,其涉及“中國”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 ...
- 5中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的同(近)義詞有「華」、「夏」、「中華」、「神州」、「中土」、「唐山」等。梵文對中國的稱呼為Cina,希伯來文為Sininm,粟特文為Cynstn,拉丁文為Thin,希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