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滅菌法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濕熱滅菌法 · 煮沸法:煮沸100℃,5分鐘,能殺死一般細菌的繁殖體。

· 流通蒸汽滅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氣進行消毒,一般採用流通蒸汽滅菌器(其原理相當於我國的蒸籠), ... 熱力滅菌法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熱力滅菌法 熱力滅菌法主要是利用高溫使菌體變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而使細菌死亡的一種滅菌方法。

高溫對細菌有明顯的致死作用。

熱力滅菌時最可靠而普遍應用的滅菌法,包括濕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

濕熱滅菌法 在同樣的溫度下,溫熱的殺菌效果比乾熱好,其原因有:①蛋白質凝固所需的溫度與其含水量有關,含水量愈大,發生凝固所需的溫度愈低。

濕熱滅菌的菌體蛋白質吸收水分,因較大同一溫度的乾熱空氣中易於凝固。

②溫熱滅菌過程中蒸氣放出大量潛熱,加速提高濕度。

因而濕熱滅菌比乾熱所要溫度低,如在同一溫度下,則濕熱滅菌所需時間比乾熱短。

③濕熱的穿透力比乾熱大,使深部也能達到滅菌溫度,故濕熱比乾熱收效好。

濕熱滅菌法包括有: 煮沸法:煮沸100℃,5分鐘,能殺死一般細菌的繁殖體。

許多芽胞需經煮潮5~6小時才死亡。

水中加入2%碳酸鈉,可提高其沸點達105℃。

既可促進芽胞的殺滅,又能防止金屬器皿生鏽。

煮沸法可用於飲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流通蒸汽滅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氣進行消毒,一般採用流通蒸汽滅菌器(其原理相當於我國的蒸籠),加熱15到39分鐘,可殺死細菌繁殖體。

消毒物品的包裝不宜過大、過緊以利於蒸汽穿透。

間歇滅菌法:利用反覆多次的流通蒸汽,以達到滅菌的目的。

一般用流通蒸汽滅菌器,100℃加熱15~30分鐘,可殺死其中的繁殖體;但芽胞尚有殘存。

取出後放37℃孵箱過夜,使芽胞發育成繁殖體,次日再蒸一次,如此連續三次以上。

本法適用於不耐高溫的營養物(如血清培養基)的滅菌。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熱力殺死液體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雜菌,同時不致嚴重損害其質量的消耗方法。

由巴斯德創用以消毒酒精類,故名。

加溫61.1~62.8℃半小時,或71.7℃15~30秒鐘。

常用於消毒牛奶和酒類等。

高壓蒸汽滅菌法:壓力蒸汽滅菌是在專門的壓力蒸汽滅菌器中進行的,是熱力滅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種方法。

其優點是穿透力強,滅菌效果可靠,能殺滅所有微生物。

適用於耐高溫、耐水物品的滅菌。

乾熱滅菌法 乾熱滅菌比濕熱滅菌需要更高的溫度與較長的時間。

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熱160~180℃2小時,可殺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菌。

主要用於玻璃器皿、瓷器等的滅菌。

燒灼和焚燒:燒灼是直接用火焰殺死微生物,適用於微生物實驗室的接種針等不怕熱的金屬器材的滅菌。

焚燒是徹底的消毒方法,但只限於處理廢棄的污染物品,如無用的衣物、紙張、垃圾等。

焚燒應在專用的焚燒爐內進行。

紅外線:紅外線由紅外線燈泡產生,不需要經空氣傳導,所以加熱速度快,但熱效應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產生,因此不能使一個物體的前後左右均勻加熱。

紅外線的殺菌作用與乾熱相似,利用紅外線烤箱滅菌的所需溫度和時間亦同於干烤。

多用於醫療器械的滅菌。

人受紅外線照射較長會感覺眼睛疲勞及頭疼;長期照射會造成眼內損傷。

因此,工作人至少應戴能防紅外線傷害的防護鏡。

微波:微波在較低的溫度下能起到消毒作用。

一般認為其殺菌機理除熱效應以外,還有電磁共振效應,場致力效應等的作用。

消毒中常用的微波有2450MHZ與915MHZ兩種。

微波照射多用於食品加工。

在醫院中可用於檢驗室用品、非金屬器械、無菌病室的食品食具、藥杯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微波長期照射可引起眼睛的晶狀混濁、睾丸損傷和神經功能紊亂等全身性反應,因此必須關好門後才開始操作。

出自A+醫學百科「熱力滅菌法」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7%83%AD%E5%8A%9B%E7%81%AD%E8%8F%8C%E6%B3%95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熱力滅菌法」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C.zhan於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11:13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