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醫學簡介 - 長庚醫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此生理疾病與精神症狀同時存在的現象除了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外,也會造成住院時間延長,治療預後變差等不利影響,這是面對老人族群的一大挑戰。

. 老年精神疾病包括失智症 ...   老年精神醫學簡介 精神科老年精神醫學副召集人 李淑花醫師          .            .         近幾年來全球的各年齡層人口中,老年族群的快速成長是世界的趨勢。

台灣的老年人口所佔的比例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因此銀髮族的身心健康及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是我們應積極關心的議題。

       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突飛猛進,平均期望壽命的延長,一般人將面對較長久的老年生活。

以年齡對老年人口進一步定義,可分為年輕的老人(young old意指年齡在65至74歲的人),老人(oldage,依據一般的定義而言,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就可以被視為老人),老老人(old old意指年齡在74歲以上的)人,最老的老人(oldestold意指年齡在85歲以上的人).            .         老化的過程是很複雜的,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有明顯的變化。

在生理基礎的影響牽涉到細胞的死亡、組織和器官的運作效率降低,而且生理修復的過程也會減緩。

這些變化造成基礎代謝率降低、心肺及腎臟功能減退及神經系統功能衰退等。

       我們的神經系統更是經歷神經化學的 (neurochemical),神經生理的(neurophysiological),結構上(structural)的各種的改變。

在微觀上,當神經細胞流失、神經細胞病變、神經傳導物質活性代謝改變,發生在特定的皮質或是皮質下神經組織時,就可能導致神經精神疾病的症狀,如失智、憂鬱、動作遲緩、日常生活執行能力受損等。

       老年人與社會的關係也隨著歲月逐漸在累積變遷中。

老年人面臨心理上的變化包括家人親友的死亡失落感、因退休導致角色喪失,經濟困難失去自尊心,失去自主性,甚至與社會隔離等。

上述老化過程所產生的生理、心理、社會壓力都是導致罹患老年精神疾病的危險因子。

       一般說來40%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常見的有高血壓、糖病尿、缺血性心臟病、血管硬化等。

這些慢性疾病可能經由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腦部功能而造成神經精神症狀的表現。

同時,老年人可能服用多種藥物,反而造成藥物遵從度較差,惡化藥物副作用與毒性,與藥物濫用等問題。

因此生理疾病與精神症狀同時存在的現象除了增加診斷上的困難外,也會造成住院時間延長,治療預後變差等不利影響,這是面對老人族群的一大挑戰。

                .          老年精神疾病包括失智症﹝dementia)、憂鬱症(Majordepressivedisorder)、躁鬱症(bipolardisorder)、器質性精神病(organicmentalillness)、精神分裂異常(schizophrenia) 、焦慮症(anxietydisorder)、物質濫用(substanceabuse)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譫妄(delirium)等,其中以失智症、憂鬱症、焦慮症與物質濫用等是最為常見的。

分別介紹如下: ﹝壹﹞失智症﹝Dementia﹞        失智症是後天性的智力退化,主要症狀包括記憶力障礙,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變差,時間空間感喪失,認知功能缺損。

除了智力退化的特徵,一半以上的病患會出現行為與心理症狀 (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包括人格改變,情緒不穩﹝如憂鬱、焦慮、表情呆滯、易怒﹞、行為異常、妄想、幻覺、睡眠週期混亂的情形。

這些症狀除了加劇認知功能退化之外,更加重照顧者的負擔。

引起失智症的原因很多如腦部退化性病變、腦血管疾病、正常壓力水腦症 (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內分泌失衡、腦傷、藥物濫用、中樞神經感染、維生素不足,以及其他因素等。

在這種種原因中,約12% 是可逆性的,因此儘早就醫,積極的檢查是治療最重要的第一步。

       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藥能完全恢復大腦的智能,而藥物發展對輕度、中度(CDR=1)的失智症病患已有延緩智能退化的功效。

同時有關於癡呆症合併的情緒或行為異常的症狀,經由精神科醫師詳細的評估後,給予適當的精神藥物治療能使病患躁動干擾的症狀顯著改善,也能降低家人的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貳﹞老年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的高盛行率與嚴重度尚處於過度低估的階段,因此常被輕忽,甚至於導致成更嚴重的後遺症。

與一般成人憂鬱症表現不完全相同,除了常見的症狀如失眠、胃口差,對生活失喪失生活的興趣或退縮。

有些老年憂鬱症的表現是非典型的 (atypical),通常表現不明顯的憂鬱情緒(depressionwithoutsadness),而是易怒、抱怨記憶力變差,身體不適、慢性疼痛、慮病 (hypochondriasis)的現象等。

偽裝的憂鬱(maskeddepression)即是用來描述這種憂鬱症狀。

老年憂鬱症也可以用初次發病年齡區分為早發型 (earlyonset,指65歲以前),晚發型(lateonset,指65歲以後)。

       晚發型憂鬱症的症狀表現上較多為冷漠呆滯(apathy)、失去活力、沒有動機、認知功能退化等,通常伴隨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等腦血管危險因子(Cerebrovascular riskfactor)。

研究顯示相較於早發型憂鬱症,晚發型憂鬱症有明顯的腦血管病變,如在腦部核磁共振影像學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可見到顯著的白質與灰質Hyperintensity,腦溝與腦室變寬,前額葉體機變小等病變。

晚發型憂鬱症的病程比較容易趨向慢性化,復發危險性高,有些臨床藥物實驗指出晚發型憂鬱症對藥物治療反應比較差,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失能更厲害。

       有部分老人憂鬱症的症狀表現嚴重度並未達到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Disorder),而是以輕鬱症 (dysthymicdisorder)或是較輕微的症狀 (subclinicaldepressions)的表現,常被視為自然老化的現象,但這是錯誤的觀念。

老年憂鬱症不是正常老化的過程,而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特別是新型的抗憂鬱劑在療效與副作用方面有卓著的進展,對老年憂鬱症能有效的治療,並預防復發。

我們應重視並積極的面對老年憂鬱症,恢復老人家應有的尊嚴。

  ﹝參﹞焦慮症        是常見的老年精神疾病之一,包括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畏懼症(phobia)、恐慌症 (panicdisorder)、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重大創傷壓力症後群(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等。

焦慮症的症狀是多向度的,可區分為認知(cognitive)、行為(behavioral)、生理 (physiological)三方面。

認知症狀表現如焦慮、害怕、擔心、易怒、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行為症狀表現如坐立不安、重複性動作、肌肉緊繃、過度警覺、畏懼行為等、生理症狀表現如悸、心跳加速、  胸悶、口乾、頭暈、盜汗、頻尿等。

雖然老年時期的焦慮症狀的嚴重度比一般成人輕微,但是對於日常生活失能的影響程度更厲害。

       老年焦慮症可能與重大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如氣喘、高血壓、心律不整、消化性潰瘍、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並增加心臟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致死率,其他用藥如ephedrine, pseudoephedrine,theophyline,鈣離子阻斷劑都可能造成焦慮狀態。

此外已經有研究報告顯示焦慮症與酒精濫用、鎮靜劑濫用相關,其中的共病性 comorbidity甚至於高達25%。

所以必須更仔細的評估治療,以避免加重失能的負面影響。

  有效的治療焦慮症方式包括藥物與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除了過去常用的benzodiazepine,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B-blocker以外 SSRI類型的抗憂鬱劑也有顯著的藥效         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肌肉放鬆運動對於老年焦慮症治療伴有重要的角色,  特別是對於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生理狀態,心理治療是有效的選擇之一。

  ﹝肆﹞物質濫用        老年人物質濫用的問題也是個重要的問題,但卻未受到廣泛的重視。

多數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長期情緒困擾,失眠與慢性疼痛等因素都是導致物質濫用的危險因子。

在臨床表現常見到的老年人大多是隱匿性的物質濫用者,伴有情緒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營養不良、突發性的意識混亂,常意外跌倒等;都是必須特別注意的警訊。

常見被濫用的物質包括鎮靜劑、安眠藥、止痛藥或酒等;由於這些藥物容易取得,醫療人員未提高警覺,因而導致家屬乃至於醫療人員過度低估而延誤醫治,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後遺症。

             .         老年精神醫學的進展主要以研究延長壽命、 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為出發點。

是近幾年來在精神醫學各領域中發展最快速的次專科。

美國於1991年舉行第一次老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考試至今,老年精神醫學的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長庚醫院以關心老年身心健康為重要目標,已發展照顧老年身心健康的專業團隊。

目前林口總院精神科已成立老人身心醫學小組,提供對老年族群的服務與積極的研究。

在臨床服務方面包括在林口總院週一下午與神經內科開立的失智症合併行為精神疾患聯合門診,週六上午老年憂鬱症團體治療,桃園分院週五上午老人身心醫學特別門診。

  國外研究顯示老年憂鬱症團體治療是有療效的治療模式之一,因此我們於11月至12月間每週六上午舉行老年憂鬱症病患與家屬團體治療,這項治療成果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在老年精神醫學小組的研究主題上是探討老年精神疾病特殊的症狀表現、危險因子、致病機轉、主要目的是尋求可緩和的(modifiable)控制因素,以達到預防疾病發生,降低失能,並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過去老年精神疾的研究大多以失智症為導向,然而憂鬱症卻未受到重視。

國外研究指出老年憂鬱症合併多種慢性疾所帶來的社會負擔並不低於失智症,因此主動積極的診斷治療是預防疾病惡化的首要工作, 此外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的關係以及對疾病預後的影響是重要趨勢,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         老年人可能因為情緒表達困難或是認知功能障礙,常常以身體不適而四處就醫,反而導致過度消耗醫療成本,延誤了精神疾病就醫的時機。

因此醫療人員應加強對當老年精神疾病的了解當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積極地鼓勵他們到老人身心醫學特別門診就醫,儘早接受診斷與治療;才能提供老年人較佳的生活與照顧品質。

   回前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