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大企業與新創的機會與挑戰-人文社會:臺灣研究亮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創新創業是近年各國政府大力倡導、挹注資源的重點項目之一,並且開始邁入產業化,使各產業競爭加劇,無論對大型企業還是新創公司,創新已成為因應科技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生命科學 人文社會 工程技術 自然科學 電子報 創新創業:大企業與新創的機會與挑戰 :::首頁/人文社會/創新創業:大企業與新創的機會與挑戰 作者王崇智 簡介王崇智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創意創業學程教授,也是國家級創業加速器TAcc+(TaiwanAcceleratorPlus)的創始人。

王崇智過去曾擔任PergolasMedicalTechnology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以及H&Q亞太區的董事總經理。

此前,他還擔任過網絡安全公司Broadweb的董事長、CareMaxCapital的CEO。

另外Gary還擔任過3ComAPR運營總裁,並在3Com擔任過許多營運、工程和製造方面的高管職位。

若欲深入了解王博士的經歷,可參考相關網頁: 1.交大傑出校友簡介 2.繞著地球跑──網康中國區總裁王崇智  3.王崇智博士憂心臺灣淡出矽谷回臺推動臺灣鏈接矽谷計畫 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級創業加速器TAcc+ 文章來源 1.Anthony,ScottD.,S.PatrickViguerie,andAndrewWaldeck."Corporatelongevity:Turbulenceaheadforlargeorganizations."Strategy&Innovation14.1(2016):1-9. 2.CBInsights(2021),TheTop12ReasonsStartupsFail. 標籤 創新創業 企業創新 企業創投 加速器 顧客發展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人文社會 圖文 2021年09月16日   創新創業是近年各國政府大力倡導、挹注資源的重點項目之一,並且開始邁入產業化,使各產業競爭加劇,無論對大型企業還是新創公司,創新已成為因應科技環境快速變動的必要武器。

過去基於科技的創新已經落伍,基於「顧客」的創新才是商業模式的未來趨勢—沒有顧客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商業模式。

如何專業化進行創新創業或內部創新轉型,是未來每位創業家及高階企業經理人的必修課。

  創新導向的創業,是近年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創業型態,因為它能帶動經濟成長,不僅創造工作機會,也累積國家經濟實力。

然而,全球的創新創業產業化趨勢,讓競爭加劇,業餘心態已無法應付,必須朝專業化發展。

現今,許多產業變動並非由新技術驅動,而是由消費者驅動,瞭解顧客才能有效創新,而善用系統工具,持續驗證假設,迭代前行,是變動環境下的突圍之道。

  從必勝到必備 大企業與新創的一體兩面   創新創業是價值創造、實現並囊獲的歷程。

所謂「創新」(innovation)就是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意,關鍵在於「價值」,若只是「發明」(invention)或「研究發展」(R&D)是不夠的,它必須能夠吸引客戶認同,並且願意掏錢購買使用,進而讓公司「獲取」價值,形成完整的商業化歷程。

  創新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不僅新創團隊必須創新,大企業也受惠於「創新溢價」(innovationpremium)。

然而,創新也是企業因應環境衝擊的不得不然。

根據Innosight諮詢集團的報告《CorporateLongevity:TurbulenceAheadforLargeOrganizations》,1965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的平均壽命是33年,1990年降為20年,預計2026年將縮小至14年。

面對如此危機,創新已成為防止企業淪為庸碌而無足輕重(irrelevance)的保障。

  新趨勢使得大企業和新創公司成為創新創業的一體兩面。

科技正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所有企業在經營今天的業務和創造明天的業務之間取得平衡,在數位化轉型的壓力下,困境變得更加明顯。

大企業需要更快地創新以滿足市場需求;新創公司為了擴展業務或其它商業機會,也更積極尋求如「企業創投基金」(CorporateVentureCapital,簡稱CVC)等的企業資源。

不管是新創公司還是大企業,未來的贏家就是那些能結合雙方優勢,既有大企業的效率,也有新創公司的創新能力。

  建立產業洞見 創新從瞭解顧客開始    創新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然而,它不能是閉門造車的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而是要透過時間累積的產業洞見(insights),這些洞見將告訴你未來價值庫(futurevaluepools)在哪。

許多業者都宣稱他們瞭解顧客,但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常陷入技術思維,以為只要不斷強化技術、把產品做出來,就會有人買單,卻不瞭解破壞式創新與商業模式變化對價值庫帶來的重大影響,也不瞭解顧客的購買行為的改變,如此一來,即使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開發產品,卻恐造成沒有顧客買單的窘境。

  根據知名分析機構CBInsights於2021年8月發表的最新報告,缺乏產品與市場配適(product-marketfit)、缺乏資金與不適當的團隊組成,都是新創失敗的重要因素。

而要達到產品與市場配適,就要瞭解顧客痛點,並提出顧客願意掏錢買單的解決方案。

  善用系統性工具 驗證假設迭代前行   面對變局,方法論提供一套系統性的執行作法。

我們根據過往實戰經驗與學術理論,發展了一套「顧客發展優勢CDE(CustomerDevelopmentEdge)」的系統性工具。

在我所領導的TAcc+加速器,新創教練們利用這套工具輔導新創團隊,有系統的探索並蒐集顧客反饋,驗證假設,建立問題-解方的契合度(Problem-SolutionFit),提出能夠解決顧客痛點與需求的價值主張;面對企業的內部創新,這套CDE方法論也同樣適用,它為企業建立一個百寶箱,提供合適的方法和工具,建立滿足產品-市場契合度(Product-MarketFit)的方案,在企業的創新轉型過程中,告訴企業如何應對重要且具決定性的挑戰議題。

  很多公司誤以為創新是一個「明確定義的流程」,他們在介紹如何構建「創新」時,常會用「創新流程」這種類似生產線的線性流程名詞。

然而,有經驗的企業創新者都知道,這遠非事實。

創新並非一套固定流程,而是一種實踐「有紀律的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歷程,是持續驗證假設的迭代(Iterative)前行。

  每一次創新之旅都始於許多假設(Hypotheses),包括對客戶、價值主張、創造交付和獲取價值的能力、商業模式的可擴展性和經濟可行性等。

這些假設必須用科學且嚴謹的方法來驗證。

但不可避免的是,並非所有的驗證結果都會和最初的假設一樣。

然後,是時候做軸轉(Pivoting),退後一步,修改假設,並運行新的實驗。

  面對競爭加劇,創新創業是新創團隊及大企業都必須面對的挑戰,它不僅需要創業家精神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有紀律的實踐歷程。

臺灣要提昇競爭力,必須將創新創業視為一個新的戰場,一種新的思維與行動模式。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與[創新創業]有關的文章 與[企業創新]有關的文章 與[企業創投]有關的文章 與[加速器]有關的文章 相關文章 王道與創新創業 「鹿」過九份二山-農村產業「震」興 以「價值成長創新思維」帶動數位轉型積極面向社會永續發展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 名字 姓氏 電子信箱 ×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 名字 姓氏 電子信箱 × 我們歡迎來自全臺各地的優秀研究成果,如果您有意於網站上刊登您的研究,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索取投稿相關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