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福利及安全(國情簡介 - 行政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增進職業災害勞工及其家屬之權益保障,《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於110年4月30日制定公布,並定自111年5月1日施行。

該法係涵蓋職業災害預防、補償及重建之專法,除 ... ::: 經濟 總體經濟現況 財政與金融 對外貿易與投資 交通運輸 勞工事務 農業建設 ::: 首頁 經濟勞工事務 勞工福利及安全 Facebook分享line分享twitter分享plurk分享列印本頁 日期:111/03/24資料來源:勞動部 推動友善職場措施 為協助企業推動職場友善措施,增進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提升企業競爭力,訂定發布「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補助計畫」,補助雇主辦理工作生活平衡措施,並辦理「工作生活平衡獎」,103年選拔出214項、105年選拔出195項、107年選拔出141項企業推動工作生活平衡創意措施。

103年至110年止,共補助2,318家企業,辦理「員工關懷與協助課程」、「員工紓壓課程」、「友善家庭措施」、「兒童或長者臨時照顧空間」及「工作生活平衡資源手冊或宣導品」等3,653項友善家庭措施,受惠員工及眷屬53萬人次,補助總金額計8,112萬餘元。

為提供更多受僱者哺育與托兒服務,《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3條於105年5月18日修正公布,將原僱用受僱者250人以上之雇主應提供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措)施之適用範圍,擴大至僱用100人以上之雇主。

另為積極推動雇主提供托兒措施,於105年7月28日修正發布《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措施設置標準及經費補助辦法》,放寬托兒措施經費補助要件,雇主提供受僱者子女托兒津貼者,即可申請經費補助,不以與托兒服務機構簽約為限,並增加經費補助申請次數由1年1次為1年2次。

108年9月、109年4月將「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及「雇主提供居家式托育服務」職場托育新模式納入托兒設施及措施補助項目。

前開補助辦法中,針對雇主提供哺集乳室,最高補助新臺幣2萬元;托兒設施部分,新興建完成者,最高補助300萬元;已設置者,每年最高補助50萬元;另雇主提供居家式托育服務或受僱者子女托兒津貼者,每年最高補助60萬元。

截至110年底,依該補助辦法補助家數累計4,250家次,補助金額累計2億7,490萬餘元。

辦理勞工服務工作 為推動勞工志願服務,勞動部所屬機關及各地縣市政府共成立96隊,約計5千餘名志工提供勞工諮詢服務、職災訪視及人力支援等服務;另為加強勞工諮詢服務,輔導直轄市、各縣市政府、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勞工服務中心,辦理勞工法令諮詢服務,總服務件數計73萬餘件。

辦理勞工保險 勞工保險包括普通事故之生育、傷病、失能、老年、死亡等5種給付及職業災害事故之傷病、醫療、失能、死亡等4種給付。

《勞工保險條例》規定僱用5人以上之工廠、交通、公用事業、公司、行號、新聞、文化、公益及合作事業之員工、依法不得參加公教人員保險之政府機關及公私立學校之員工、受僱從事漁業生產之勞動者、在政府登記有案之職業訓練機構接受訓練者,及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職業工會、漁會之甲類會員者,均應強制參加勞工保險,截至110年底止,投保單位計59萬餘家,被保險人計1,074萬餘人。

勞工保險自98年1月1日起施行失能、老年及遺屬年金制度,提供被保險人或其遺屬長期安定的生活保障,截至110年底止,累計勞保年金(含普通事故及職業災害保險)總核付人數計153萬6,268人,核付金額計1兆8,746億8,711萬餘元,110年退休勞工選擇請領老年年金給付已達9成。

辦理就業保險 92年1月1日起施行《就業保險法》。

就業保險包含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失業之被保險人及其眷屬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等5種給付,中央主管機關並得於就業保險年度應收保險費10%範圍內提撥經費,辦理被保險人之在職訓練及失業後之職業訓練、創業協助等其他促進就業措施,以及被保險人之僱用安定、獎助雇主僱用本國籍失業勞工等措施。

《就業保險法》規定年滿15歲以上,65歲以下,受僱之本國籍勞工、本國人之外籍配偶、大陸地區配偶及香港、澳門配偶,除依法應參加公教人員保險或軍人保險者、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或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者、受僱於依法免辦登記且無核定課稅或依法免辦登記且無統一發票購票證之雇主或機構者外,應以其雇主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截至110年底止,投保單位計54萬餘家,被保險人計716萬餘人。

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健全職業安全衛生法制 《職業安全衛生法》適用行業擴及各業,保障對象由670萬勞工擴大至1,100萬工作者,並陸續完成60種相關附屬法規之修訂,建構機械、設備及化學品源頭管理機制、健全職業病預防體系、強化勞工身心健康保護、健全女性及少年勞工之健康保護措施、強化高風險事業之定期製程安全評估監督機制及提高違法事項罰則等相關制度。

推動系統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協助大型企業及高風險事業單位導入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促使企業強化安全衛生自主管理,迄110年底共910家事業單位通過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TOSHMS)驗證,逾98萬4千名勞工之安全衛生受到優質照護。

經統計通過驗證事業單位,職災發生率已低於全產業平均值,且事業單位未通過驗證前3年累計之重大職業災害案件數為61件,執行TOSHMS制度後已降為39件。

輔導改善工作環境推動 推動「中小企業工作環境輔導改善計畫」,針對製造業、營造業、服務業之中小型事業及微型工程等臨廠輔導、宣導及防災教育訓練,並提供安全衛生設施及器具改善補助,以照顧弱勢產業及弱勢勞工。

迄110年底累計輔導19萬2,180廠次,計約384萬3,000名勞工受到照護。

另推動鑄造業、表面處理業、印染整理業及橡膠製造品製造等3K產業改善安全衛生工作環境計畫,自103年迄110年共辦理各產業職業安全衛生相關輔導計322場次、補助241家事業單位改善廠場製程、工作環境。

落實化學品與機械本質安全及源頭管理 我國公告清單內計約10萬種化學物質,經篩選已公告1,173種優先管理化學品及23種管制性化學品,除發展其相關配套管理工具外,業已完成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安全資料表參考例計5,800種,並與環境保護署跨部會合作,建立新化學物質共審制度。

另推動衝剪機械等機械器具型式檢定制度,自104年實施至110年已累積完成機械設備器具登錄逾4萬6千筆、型式檢定計3,286種機型及防爆電氣設備檢定計4,136種機型。

辦理營造作業臺灣職安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為落實營造業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以提升工作者危害辨識能力,並強化營造工地進場管理,推動「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提升自主管理能力計畫」,辦理營造業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經測驗合格後發給臺灣職安卡,並記錄其相關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避免重複訓練之資源浪費,並促進營造工作者就業,至110年底取得臺灣職安卡逾有5萬1千人。

推動勞工健康服務 持續維運北、中、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勞工及企業職業健康諮詢服務,包括肌肉骨骼疾病預防、職場過勞預防、母性健康保護、適性選配工、健康管理、中高齡勞工適性輔導、工作能力提升及工作環境改善等各項諮詢與輔導服務。

此外,為擴大勞工健康照護涵蓋範圍,於花蓮增設東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以強化服務之親近便利性。

110年合計提供諮詢服務人次計1萬586人次,辦理中小企業臨場健康服務與輔導,共453家事業單位計674場次,與相關單位合作,分區辦理137場次勞工健康服務相關教育訓練、研習或分享、補助推廣等活動,職場健康照護涵蓋勞工人數逾24萬人次,期透過營造健康工作環境,促進勞工安全與健康,提升健康勞動力,穩定勞動人力留任職場。

強化事業單位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職場安全衛生能力 因應疫情警戒等級提升至第3級,為協助事業單位落實職場防疫,實施分流或居家辦公,訂定《居家工作職業安全衛生參考指引》供事業單位依循,並就高科技廠、連鎖賣場、倉儲物流業、食品外送平臺業者、清潔服務業等較具暴露風險之場所或行業之職場防疫措施,另辦理「事業單位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職場安全衛生查核輔導計畫」,實施專案輔導5,998場次,及針對聘僱外籍移工在51人以上之事業單位實施職場防疫措施及移工分流管理,完成專案輔導1,072場次。

落實勞動檢查減少職業災害 推動全國職場減災精進策略 我國多年來經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各界的努力下,工傷事故逐年減少,為積極精進各項作為,勞動部推動3年減災策略(107年-109年),達成職業災害千人率較前3年平均值降低20%之成果績效,110年續行針對較高風險之營造業訂為減災加強年,110年迄11月職業災害千人率較109年同期下降2.8%,勞動部將持續推動各項減災工作,確保工作者職場安全與健康。

實施安全衛生及勞動條件監督檢查 為督促企業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保障工作者安全與健康,在檢查人力有限情況下,採依企業規模及風險程度等分級管理策略,並對高風險、高違規與高職災等企業列管執行專案檢查,110年實施安全衛生監督檢查16萬4,188場次。

另針對勞動條件部分採取分級管理作法,依據《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將高工時、高違規之企業列為加強檢查對象,並對於規模較小或違規風險較低者,則採行監督輔導或法遵訪視等措施,督促及協助企業落實勞動法令,110年實施勞動條件檢查5萬7,016場次,辦理勞動法令宣導980場次,另於各部會辦理租稅抵減或獎勵補助等業務時,協助查對申請企業有無違反勞動法令重大情形,作為各部會准駁參據。

加強高風險業別安全衛生管理 營造業屬危害風險較高之行業,每年發生重大職業災害案件約占全產業一半以上,為降低營造業職業災害,110年實施高頻率監督檢查7萬1,276場次外,推動施工風險評估管理機制、運用資訊科技減災及結合外部資源防災等多項強化營造業減災策略,協助營造業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另鑑於石化工廠管線及生產設備龐大複雜,多屬高溫高壓作業且存有大量具可燃性、爆炸性或有毒之化學物質,稍有不慎易發生火災、爆炸等災害,造成勞工傷亡及公共安全,爰推動加強石化工廠火災爆炸災害預防計畫,110年計實施檢查2,894場次,督促事業單位落實安全衛生管理。

厚植職場防災輔導工具及技術資源 完善職業災害預防輔導及諮詢服務溝通平臺,提供中小企業安全衛生診斷、輔導相關技術及管理實務之諮詢服務,加強安全衛生知識推廣應用。

另優化勞動檢查人員專業知能及服務品質,建置勞動檢查作業標準、技術手冊及指引,善用資訊科技,建置相關申報平臺,提升勞動檢查監督效能。

強化職業災害勞工之保護 制定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為增進職業災害勞工及其家屬之權益保障,《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於110年4月30日制定公布,並定自111年5月1日施行。

該法係涵蓋職業災害預防、補償及重建之專法,除擴大納保範圍外,藉由提升整體保障,全體被保險人皆可因而受惠。

另該法並整合職業災害預防與重建業務,透過落實災前預防、適足補償及災後重建的政策目標,提供職業災害勞工更周全的工作安全保障。

辦理職業災害勞工補助業務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提供已參加勞保或未參加勞保遭遇職業災害勞工(或其家屬)職業疾病生活津貼、失能生活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看護補助、家屬補助、器具補助等,並針對未加保勞工如雇主未依《勞動基準法》規定予以補償時給予失能補助及死亡補助。

110年含已加保及未加保職災勞工各項津貼補助,共計核付2,805件,2億5,699萬餘元。

推動職業傷病診治網絡 委託全臺10家大型醫院(如臺大、成大醫院等)成立各區域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並連結86家網絡醫院建置職業傷病診治服務網路,每週開辦職業傷病門診達285診次以上,提供勞工近便性的職業傷病診治、諮詢與個案管理服務,使全臺勞工能就近獲得協助。

110年提供門診服務計23,210人次,協助個案管理計2,582人、職業傷病諮詢計8,177人、協助復工計1,380人及諮詢轉介計480人。

提供職災勞工社會復健服務 辦理職災勞工個案主動服務計畫,為因應遭逢職業災害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之勞工及家屬,運用個案管理方式,提供單一窗口之服務。

110年依案家需求提供個案權益諮詢、法律諮詢協助、勞資爭議協處、經濟補助資源連結、轉介職能復健、轉介職業重建就業服務及轉介社政資源等資源連結服務計7萬9,391人次,透過機構晤談、案家訪視、電話聯繫、問卷關懷等服務計7萬1,685人次。

勞動力現況 110年勞動力人數平均為1,191萬9千人,較109年減少4萬5千人或0.38%;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59.02%,較109年下降0.12個百分點;男性勞動力參與率66.93%,女性51.49%,與109年相較,分別下降0.31個百分點及上升0.08個百分點。

就業人數平均為1,144萬7千人,較109年減少5萬7千人或0.49,其中服務業部門減少3萬2千人或0.47%,工業部門減少1萬7千人或0.43%,農業部門亦減少6千人或1.13%。

受疫情影響,失業人數平均為47萬1千人,較109年增加1萬1千人或2.39%;失業率平均為3.95%,較109年上升0.1個百分點。

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 勞動部為提升勞動競爭力與人力資源素質,支持產業發展暨促進國民就業,依勞動力發展需求規劃辦理多元的職業訓練。

於職前訓練方面,強化公立職業訓練機構運籌功能、結合地方政府、民間訓練資源,輔助弱勢族群及失業者參加職業訓練,110年共計訓練4萬1,152人次。

為提升青年技能,依據青年發展階段之不同需求,結合產、官、學資源,推動各項青年職業訓練計畫,110年共計訓練6萬1,734人次。

另在職者職業訓練方面,除運用自有設施辦訓外,結合民間訓練單位,提供多元化、實務導向訓練課程,並透過補助部分訓練費用或輔導服務方式,協助企業辦理員工訓練,以提升競爭力;另因應貿易自由化及因應重大災害、景氣等情勢可能之影響,除協助事業單位持續發展人力資本外,同時鼓勵勞工參訓,以增進國家整體人力素質,增進專業技術能力,110年共計訓練26萬4,103人次。

另推動勞動力發展數位學習服務,建置「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臺」,110年提供金屬及機械加工類、電機類群、電子儀表類、營造類、服飾類等數位學習課程457門,計1億4,335萬9,169人次瀏覽或學習。

為培養民眾創新實踐能力,設置創新發想與創意實踐之創客基地,運用專業師資結合各式機具設備,拓展青年職能廣度及跨域能力。

110年共辦理1,933場工作坊、講座等活動,服務超過23萬人次;另提供創客自主學習、交流與發表之「vMaker臺灣自造者」網實整合平臺,瀏覽達1,286萬9,535萬人次。

透過全國各地公立就業服務據點協助國人就業,並設置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全面掌握求才、求職資訊,使求職者迅速獲得就業機會資訊。

110年共計52萬5,958人次透過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及臺灣就業通網站求職就業。

另亦積極推動失業給付、職業訓練及就業促進等整合性之就業服務,促進失業者再就業;110年共計受理失業給付申請8萬6,932人,失業認定及再認定41萬1,331人次,推介就業7萬3,359人,安排參加職訓6,999人。

運用僱用獎助、就業獎勵、臨工津貼及跨域就業補助等就業促進措施,鼓勵雇主僱用弱勢失業勞工、擴大失業勞工就業區域及鼓勵勞工投入特定行業工作,協助失業勞工儘速就業。

110年計補助1萬793人。

另為積極促進青年就業,政府推動就業與技術傳承合作,整合「職涯輔導」、「職業訓練」及「就業媒合」3大專業體系,建構訓用合一模式,提升青年技能並順利接軌職場。

110年政府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計協助19萬6,778名青年就業。

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透過民間團體提具能促進地方發展,提升社會福祉之用人計畫,協助失業者在地就業。

計畫期間以做中學培養失業者就業能力,導入諮詢輔導及工作訓練,提升工作能力及自我價值,以利進入一般職場就業。

並加強推動拓展,扶持民間團體穩健經營,持續創造社會價值之就業機會,協助解決失業問題,做為發展社會創新、地方創生之基礎。

110年計協助2,860名失業者在地就業。

鑑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以下簡稱COVID-19)疫情對經濟活動、就業市場及就業穩定性之衝擊,勞動部擴大辦理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勞雇雙方如協商減少工作時間並通報事業單位所在地之地方勞動行政主管機關,事業單位申請辦理職業訓練課程之訓練費用,最高補助350萬元,並依基本工資時薪補助勞工參訓津貼,每月最高144小時。

109年至110年計7,368家事業單位申請,訓練7萬2,197人。

推動「安心就業計畫」,針對減班休息勞工提供部分薪資差額補貼,以協助穩定就業,自109年至110年計補助12萬8,556人;另推動「安穩僱用計畫」,提供雇主僱用獎助及勞工就業獎勵津貼,促進就業媒合及穩定勞工就業,110年計協助2萬630人就業。

為協助受疫情影響之勞工,於109年4月13日推動「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協助勞工參與由政府機關(構)提供符合公共利益之計時工作,並核給工作津貼,以降低薪資減損對其生活造成之影響。

另於110年6月18日及7月8日陸續放寬適用對象資格、放寬總上工時數上限及增加最高2,000元之防疫津貼等,以協助更多勞工上工,110年協助上工人數計5萬530人。

又為創造更多元化及在地化之職缺,於110年6月29日訂定「輔導民間團體即時上工計畫」,將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團體等民間團體,列為上工計畫之用人單位,民間團體如有用人需求,除得由政府機關(構)申請「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外,亦可透過輔導民間團體即時上工計畫擔任用人單位,協助更多受疫情影響之勞工,度過疫情衝擊。

110年協助上工人數計993人。

此外,考量COVID-19疫情恐影響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意願與受僱機會,勞動部除提前調查應屆畢業生就業意願、主動關懷服務及辦理就業博覽會,並自109年6月起,陸續啟動「應屆畢業青年就業措施」,包括將產「業新尖兵試辦計畫」,補助比率提高為100%,至多10萬元,且學員免預付訓練費用,降低參訓門檻與負擔,以鼓勵青年於疫情期間充實自我;實施青年就業獎勵措施及擴大適用特定行業就業獎勵,鼓勵青年積極尋職並穩定就業;再者提供國家重點產業訓練並新增辦理學習獎勵金,鼓勵青年提升技能;另又擴大補助企業訓練費用,鼓勵雇主提供青年先僱後訓之工作崗位訓練機會。

自109年1月至110年6月底止,計有14萬5,481名青年參加計畫或訓練。

協助特定對象就業 為協助獨力負擔家計者、中高齡者、原住民、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二度就業婦女、家庭暴力被害人、長期失業者、更生受保護人等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者,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透過一案到底個別化就業服務,評估個案之就業能力及需求,協助其排除就業障礙,達成促進就業之目標。

110年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協助獨力負擔家計者計6,197人次、中高齡及高齡者計17萬2,462人次、原住民計2萬785人次、低收入戶計6,328人次、中低收入戶計1萬947人次、二度就業婦女計1萬3,912人次、家庭暴力被害人計571人次、長期失業者計1萬4,902人次、更生受保護人計6,280人次就業。

為保障及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明定義務單位定額進用身心障礙者制度。

98年7月11日起,公立單位員工總人數在34人以上者,須進用3%的身心障礙員工,私立單位員工總人數在67人以上者,須進用1%的身心障礙員工,且至少進用1人。

截至110年10月底,全國義務單位計1萬7,776家,法定應進用身心障礙者計6萬862人,實際進用計8萬8,008人,超過法定應進用人數41.61%。

並為提高雇主進用誘因,政府同時實施「職務再設計補助」、「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補助」等協助措施,並辦理表揚進用績優單位,呼籲社會大眾重視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

各地方政府設置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窗口,以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諮詢、轉銜、評估及追蹤之個案管理服務,110年計服務身心障礙者5,252人;辦理職業訓練,提升身心障礙者就業技能,計訓練7,429人次;依身心障礙者能力提供個別化支持性協助,計3,166次就業,庇護性就業服務計2,318人次。

110年經臨櫃或網路求職登記之身心障礙者已成功推介計2萬5,763人次就業。

勞動部於110年5月27日公告COVID-19疫情期間庇護工場租金、人事費、進貨支出及行銷宣導費用等營運支出,每家庇護工場最高補助24萬元,110年計補助159家,補助金額為3,760萬4,574元。

為協助視障按摩師減緩疫情衝擊,110年6月4日修正發布「視覺功能障礙者從事按摩工作補貼計畫」,提供受COVID-19疫情影響之視障按摩師每月1萬5千元補貼,一次發給3個月共4萬5千元,如已請領相同性質之補助者,則補貼其差額。

110年計補助2,676人,補助金額為1億1,780萬3,000元。

推動創業諮詢輔導服務及微型創業貸款 針對有意創業及已創業者,於110年辦理免費創業研習課程及網路行銷課程計188場次,共8,589人次參加,及提供創業全程免費諮詢輔導服務,計輔導4,430人次。

設置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092-957及微型創業鳳凰網https://beboss.wda.gov.tw),並於臺北、桃園、花蓮、臺中、臺南、高雄及澎湖設置7個創業諮詢輔導服務據點。

辦理微型創業鳯凰貸款,貸款最高額度200萬元、免保人、免擔保品、貸款期限最高7年,一般貸款戶享有前2年免息,另特定對象(如特殊境遇家庭及家庭暴力被害人)則享有前3年免息,第4年固定負擔年息1.5%,利息差額由勞動部補貼,對於20至65歲女性、離島居民及45至65歲中高齡者設立之新創事業,提供創業貸款及利息補貼,110年核准貸款人數計468人。

為提供受COVID-19疫情影響之失業者創業職涯選項,擴大創業鳳凰貸款適用對象至年滿20歲之失業者,於109年1月15日後所營事業依法設立登記者,皆得申請貸款額度最高200萬元之創業貸款,並加強已貸款戶之還款優惠措施,因疫情導致還款困難時貸款人得向承貸金融機構提出暫緩繳付貸款本息1年、展延貸款還款期限1年,暫緩繳付貸款本息期間之利息,由勞動部補貼。

本項措施於109年3月25日公告並開始受理,110年擴大適用對象貸款協助1,348件、還款緩衝措施核定543件。

職能基準、技能檢定及技能競賽 為鏈結產業需求,縮短學訓用落差,提升人才培訓效能,增進我國整體勞動力,110年協力各部會發展更新職能基準220項,協助訓練單位申請職能導向課程認證161案,推廣策進325家擬具應用行動計畫。

為配合全面提升勞工專業技能,由勞動部推動辦理技術士技能檢定,目前實際開辦檢定及發證職類140種,其中納入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轄產業從業人員資格計82種職類。

110年累計核發技術士證23萬4,019張,其中甲級計553張、乙級計3萬2,991張、丙級計15萬2,803張、單一級計4萬7,672張。

為提升國人技能水準,勞動部舉辦各項技能競賽活動,推廣技職尊榮及技能向下扎根。

110年第51屆之全國技能競賽,因應COVID-19疫情嚴峻,以分地分流於全臺共19個競賽場,辦理青年組技能競賽57職類及青少年組技能競賽12職類,共辦理69職類技能競賽,計949位選手參加;另為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以實體現場/視訊方式辦理技能合作國際座談會,有25國151名代表出席,並邀請國際技能組織、非洲聯盟,及韓國、俄羅斯、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分享疫情時期各國的技能發展與挑戰,促進區域與國際技能發展之交流。

外國人工作許可與管理 為因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及紓解國內基層勞動力不足之問題,在不影響國人就業權益及不妨礙我國產業升級等原則下,移工係採限業、限量的方式開放引進,目前開放移工從事營造工作、製造業工作、海洋漁撈工作、箱網養殖工作、屠宰工作、農林牧或魚塭養殖工作、外展農務工作、看護工與家庭幫傭等,計有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及蒙古等6個國家之移工,經統計,截至110年底,在我國之移工總數計66萬9,992人,其中,產業移工計44萬3,104人、社福移工計22萬6,888人。

在跨國勞動力政策方面,為落實保障國人就業、妥善運用外籍勞動力之政策目標,由勞方、資方、學者專家、社會團體及政府機關等代表,組成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透過社會對話討論移工政策議題,以作為規劃開放政策及管理制度之參考。

為有效分配製造業移工員額,考量3K(骯髒、危險、辛苦)行業之產業關聯、缺工、企業規模、競業基礎之不同,調整3K行業適用範圍,並將移工核配比率分級為10%、15%、20%、25%、35%之3K5級制,另為因應產業特殊狀況缺工之彈性用人需求,於102年3月11日新增外加就業安定費附加移工配額機制(Extra制),在3K5級制基礎上,可外加就業安定費新臺幣(以下同)3,000元、5,000元、7,000元,分別提高5%、10%、15%核配比率之Extra制,二者合計核配比率最高40%上限,以適當運用移工補充國內招募之不足,協助產業營運、穩定國人就業。

另因應國內長期照護需求,在兼顧本國照顧服務產業發展及不妨礙本國人就業機會下,開放社福類移工,作為補充性人力,並於107年12月起與衛生福利部共同推動「擴大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家庭使用喘息服務計畫」,並於109年12月1日起放寬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且經長照評估屬2至8級之失能者使用,以保障外籍家庭看護工之休假權益,並兼顧失能者照顧服務的需求。

另為因應中美貿易戰,協助提供欲回臺投資臺商相關措施,國家發展委員會訂定「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並於107年12月7日經行政院核定。

勞動部配合臺商方案提供移工引進措施,廠商具臺商共同及特定資格外,另符合全新設廠或擴廠達一定規模以上、高科技產業投資金額達2億5,000萬元(其他產業投資金額達5,000萬元)及創造本勞新就業達一定人數且聘僱本勞薪資達3萬300元以上等條件者,經取得經濟部臺商認定文件,並符合臺商方案移工引進措施申請條件者,即得向勞動部申請增聘移工,於移工比率40%上限前提下,預核移工配額,依現有Extra機制再提高15%比率,並於1年內免定期查核,解決臺商用人需求。

配合政府加速推動公共工程,針對公共工程申請外籍營造工資格規定,勞動部分別於109年3月31日修正刪除公共工程總計畫100億元限制、及109年7月31日修正放寬個別工程金額門檻由10億元調降為1億元等規定。

為紓解民間營造工程缺工問題,勞動部於110年4月30日令釋經核准獎勵民間投資,且具公益性或可創造國人就業之工程類型(包含交通建設、觀光遊憩設施、運動設施、都市計畫公共設施、工商及科技設施、都更、危老重建等7大類工程),可聘僱外籍營造工;於110年7月30日刪除民間工程總計畫100億元限制、放寬個別工程金額門檻由10億元調降為2億元等規定。

在移工管理方面,為保障雇主及外勞權益,減輕移工來臺工作之負擔,以期符合我國重視國際人權及社會公益之期待,96年底成立「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受理家庭看護工、機構看護工、家庭幫傭、製造業、營造業及海洋漁撈等業別之雇主直接聘僱重新招募同一移工,104年與來源國合作推動專案選工,依據雇主需求客製化進行招工及辦理移工引進事宜;110年計服務6,271名雇主、服務4,810名移工,為雇主及移工節省仲介費用達2億6,594萬元。

為加強維護移工合法權益,協助移工儘速適應在臺工作,補助各地方政府設置22所移工諮詢服務中心,聘用通曉移工母語人員提供移工法令、心理諮商、工作適應、勞資爭議等申訴諮詢服務,並提供法律訴訟費用補助及轉介法律扶助資源;110年共受理移工法令諮詢服務案件總計21萬7,984人次,受理爭議案件總計4萬8,472件。

另於桃園、高雄國際航空站設置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站,提供入境移工接機指引服務及出境移工申訴管道。

為因應COVID-19疫情,配合COVID-1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實施邊境管制措施,自109年3月17日起實施強制接機,110年提供接機指引服務人數計2萬9,742人次、申訴諮詢服務計110件(含1955專線派案),另為擴大強化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之法令宣導措施,自102年7月1日起,於桃園及高雄國際機場之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站,擴大辦理入國移工法令宣導講習,使入國工作之移工迅速瞭解我國法令、民俗風情及自身權益等,協助適應在臺生活。

另為配合指揮中心指示減少群聚活動,防疫期間不實施入境法令宣導講習,110年持續受疫情影響,為避免群聚,暫緩辦理入境移工法令權益講習。

為提供移工及民眾方便記憶及撥打之申訴專線,建置電話簡碼「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110年受理之諮詢服務案件計22萬9,506件、申訴服務案件計2萬5,111件、提供法律扶助諮詢資訊服務計253件、轉介保護安置服務計403件、提供其他相關資訊服務計5萬8,889件、協助轉換雇主之案件計3,210件,追回欠款計1億2,575萬2,765元。

另為確保移工勞動權益並穩定勞雇關係,補助地方政府設置336名移工業務訪查員,針對僱用移工之雇主,進行訪視,瞭解移工受僱情形、管理輔導,以維護移工及雇主權益;110年總計訪視22萬7,883件,查獲違法案件數計3,580件。

又為強化移工聘僱法令宣導,透過媒體宣導,推廣聘僱法令、生活及工作權益相關議題,以積極提升移工管理績效,110年委託中央廣播電臺等5家電臺製播國語、越語、泰語、印尼語及英語等13個移工業務及法令宣導廣播節目,110年總計收聽人次計約472萬6,500人次。

此外,為使初次聘僱家事類移工之雇主熟悉法令及移工生活文化,促進勞雇和諧相處,爰規範該家庭類雇主應參加聘前講習,民眾可選擇「網路講習」、「臨櫃講習」或「團體講習」等3種方式參與,另為便利民眾得透過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之具有身分查驗功能之憑證參與網路講習,109年6月配合《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或家庭幫傭聘前講習實施辦法》修正,增修網站可以使用健保卡驗證功能進行網路講習,110年雇主參加並取得完訓憑證者計有2萬3,739人,講習時數為1小時,統計開辦至110年底,雇主參加並取得完訓憑證者已有24萬8,119名。

另為簡化續聘手續進而縮短雇主人力需求之空窗期及人力調配有彈性,並降低移工負擔高額國外仲介費,改善移工在臺工作權益,已於105年11月3日修正《就業服務法》第52條條文,取消移工3年期滿出國1日規定並訂定相關配套措施。

此外,女性移工於受聘僱期間懷孕,勞雇雙方得合意終止聘僱關係及申請轉換雇主或工作;若移工有暫緩轉換雇主或工作之需求,得申請暫緩辦理轉換雇主,雇主並得依108年5月24日修正《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0條條文,申請引進或聘僱新移工,以兼顧懷孕移工權益及雇主用人需求,促進勞資關係和諧。

在移工仲介機構管理方面,為提升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服務品質及增加雇主選任公司資訊,依法辦理仲介機構評鑑,並落實獎優汰劣措施,以保障雇主及移工的權益;於109年辦理108年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評鑑暨實地評鑑1,305家仲介機構,評鑑成績A級計840家、B級計434家、C級計31家,另為鼓勵仲介機構持續維持良好服務品質,評鑑成績連續A級者可免評1次,109年共計有131家免評仲介機構。

另外,連續2年評鑑成績為C級者計6家,其於許可證效期屆滿時,將不予換發許可證。

於103年10月8日修正發布《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及管理辦法》,修正有關不予許(認)可國內、外人力仲介公司其引進外國人行蹤不明比率,另增訂國內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經定期查核,所引進外國人行蹤不明達一定比率時,將處以罰鍰之規定,以督促國內外仲介公司於移工入國前善盡招募選任義務,入國後善盡關懷輔導之義務,俾減少移工行蹤不明情事。

另自93年1月15日起,由勞動部單一窗口受理外國專業人員工作許可之申請,包括:專門性技術性工作、僑外投資主管工作、學校教師工作、補習班教師工作、運動教練及運動員工作、藝術及演藝人員工作、履約工作等,107年2月8日起配合《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施行受理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工作許可之申請,同日學校教師工作許可申請之業務移至教育部;另該法修正並於110年10月25日實施,將短期補習班外國語文教師納入,並新增國外頂尖大學畢業生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免工作經驗。

有關勞動部核發之工作許可,自93年1月15日截至110年底,累計核准聘僱許可64萬7,795人次、有效聘僱許可4萬993人次,外國特定專業人才有效聘僱許可1,939人次。

為便利外國專業人員在臺工作,建置「外國人在臺工作服務網」(https://ezworktaiwan.wda.gov.tw/),以提供相關資訊及網站連結。

又為提供雇主更便捷之申辦管道,建置「外國專業人員工作許可申辦網」(https://ezwp.wda.gov.tw/)及「外籍勞工申請案件網路線上申辦系統」(https://fwapply.wda.gov.tw/),經統計外國專業人員類別,自104年10月1日開辦起至110年底止,共受理40萬6,920件線上申請案,又110年底線上申辦比率為81.03%,平均審查天數為3.88天。

另移工類別自105年7月1日開辦起至110年底止,共受理386萬8,427件線上申請案,又110年底線上申辦比率為95.84%,平均審查天數為5.37天,大幅節省雇主申辦時間,縮短審查時效。

配合指揮中心整體防疫政策,推動移工防疫管理措施,自109年3月17日起,受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0款規定工作之移工,其累計在臺工作期間將屆12年或14年,且剩餘期間不足4個月者,雇主得申請延長原聘僱移工聘僱許可,截至110年底止共核發許可2萬7,409人。

另產業類引進新移工者應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並完成實地查核,嗣由勞動部核發備查函予雇主,俾利移工向我國駐外館處申請核發簽證,以防因人員跨境流動,產生防疫缺口。

截至110年底止共受理檢疫核備案件5萬8,098件,檢疫移工人數10萬8,334人。

自109年11月23日起,移工經勞動部同意轉換雇主或工作後,得由原雇主或其他雇主接續聘僱,截至110年底止共許可轉換6,634人,許可接續聘僱3,955人。

另鑑於我國自110年5月19日實施邊境嚴管措施,暫緩引進移工,爰勞動部為兼顧國內產業經濟發展與照顧需求,在落實防疫措施前提下,自110年11月11日起實施移工專案引進,截至111年2月14日止,經核准入境人數共計1,148人。

隱私權及網站安全政策 聯絡我們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2021©行政院版權所有通訊地址:100009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1段1號總機電話:(02)3356-6500更新日期:108-08-26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