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絕症早期症狀速發現及早治療助擺脫終生服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確診為高血糖引發的急性腎衰竭,連續施打24小時胰島素才控制病情。

彰濱秀傳醫院新陳代謝主治醫師蕭立偉表示,該名患者從來沒有察覺自己有糖尿病,他從事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 udn/元氣網/該看哪科/ 新陳代謝糖尿病≠絕症早期症狀速發現及早治療助擺脫終生服藥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1-10-1500:00撰文陳韻帆「兒子昨天還好好的,一早卻怎麼都叫不醒」年約30歲的男子,每天清晨5點半都會準時起床準備上工,某天他家人卻發現他難得賴床,上前叫他,整個人癱軟無力陷入昏迷,家人趕緊送他到急診。

確診為高血糖引發的急性腎衰竭,連續施打24小時胰島素才控制病情。

彰濱秀傳醫院新陳代謝主治醫師蕭立偉表示,該名患者從來沒有察覺自己有糖尿病,他從事貨運司機工作,每周五天,天天都得來回彰化、屏東,上工前一定得吃飽才有體力開車,雖然很早就出現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尿多」、「喝多」、「吃多」,他都認為是工作量大導致食量大所致。

什麼是糖尿病?如果得到糖尿病該怎麼辦?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是人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或人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使利用率變差,血液中的糖分無法進入細胞,進而產生的代謝疾病。

造成上述原因,除了有先天自體免疫力的因素以外,吃多、不運動、攝取過多熱量、體內有過多脂肪,又或是壓力過大導致內分泌失調,都會讓胰臟過度工作,引發「胰島素阻抗」造成糖尿病。

蕭立偉表示,體內胰島素的運用出現變化時,身體的機能不會馬上反應,加上尿多、喝多、吃多的症狀相對輕微,除非是嚴重影響生活,否則難以讓民眾馬上意識到「異常」。

也因此早期發現的患者不多,通常早期發現多是透過健康檢查得知,其餘都像是上述的那位年約30歲的男子,高血糖導致昏迷或有明顯症狀就醫後才發現。

高血糖初期症狀不明顯,以5大症狀為主,包含口渴、尿多、易疲倦、易飢餓、體重減輕等。

圖/蕭立偉醫師提供糖尿病初期症狀輕微,蕭立偉表示,與其注意症狀,更需要注意自己是否為「糖尿病候選人」。

據研究顯示,有八大高風險群容易罹患糖尿病,具糖尿病家族史、已為糖尿病前期(空腹8小時血糖介於100到125mg/dL)、45歲以上、體重過重或肥胖、缺乏運動、罹患高血壓或高血脂、曾患妊娠糖尿病、曾生產體重4公斤以上新生兒的女性。

其餘誘發的危險因子包含吸菸、飲酒過量、處於高壓環境。

蕭立偉表示,罹患糖尿病不用過於擔心,控糖並不是只有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而是每個人的功課,只是身為患者要把這項功課做得更好。

然而服用藥物、施打胰島素,為的不是根治糖尿病,是要阻止致命的併發症發生。

糖尿病=絕症?百年前14歲童打下首劑胰島素呷到70歲「很多民眾都把糖尿病當作絕症來看」蕭立偉表示,糖尿病治療已被污名化多年,也讓許多患者錯過可以好好控制糖尿病的時機。

曾有一位長輩,早在5、6年前就被診斷糖尿病卻不願面對,自認只要「不看醫師、不去聽」就不會有事,等到再次回診下肢嚴重發黑,必須要截肢才能保命。

蕭立偉表示,這位患者很怕打胰島素,他說,以前老一輩都說「打胰島素=進棺材」,以致卻步不敢就醫,確診後反而尋求偏方協助,錢愈花愈多,最後乾脆什麼都不吃,一開始沒用藥也未影響生活,只是偶爾頭暈,等到皮膚出現傷口、潰爛才驚覺大事不妙。

蕭立偉表示,患者聽到要打胰島素,常像是見到七爺八爺。

患者會有這樣的迷思,與過去糖尿病患都是「非常嚴重」才被發現有關,胰島素對嚴重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最後一根稻草,不打可能就會沒命。

所以以前很多需截肢患者,進入醫院後開始施打胰島素,返家後就被街坊鄰居傳說「他打了胰島素才要截肢」,但事實剛好相反。

蕭立偉表示,這幾年,糖尿病患者雖然發現的時間仍舊相對晚,若早期就能介入使用胰島素,可減緩胰臟的負擔,甚至可以擺脫用藥。

胰島素今年恰好問世100年,是安全性非常高的藥物,西元1921年加拿大學者班廷(FrederickBanting)從狗的胰腺萃取出胰島素,能有效幫助胰臟功能,不再讓人類死於那時被視為「絕症」的糖尿病手下。

蕭立偉說,全球第一針的胰島素打在一位14歲的男童身上,順利幫助這位男童活到70多歲,最後辭世也不是因為糖尿病,而是因為肺炎而死。

班廷糖尿病俱樂部每年至少5人拿到「糖尿病碩士」證書從六年前開始,蕭立偉以胰島素發明者班廷為名,成立「班廷糖尿病俱樂部」臉書粉絲團,為了讓病友們可以看到「成功對抗血糖」的案例,讓自己增加信心。

畢竟在診間裡,只跟患者說,空腹血糖要控制在130mg/dL以下、飯後血糖要控制在180mg/dL以下,對他們而言這些數字即使達標,也很難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蕭立偉說,俱樂部中特別設置「胰島素大學」以及「糖尿病碩士」學位。

得到胰島素大學學位的患者,是成功控制血糖,毋需再施打胰島素者,一年大概會有20多位患者取得胰島素大學學位;糖尿病碩士則是完全不需要再服用口服藥物,僅需透過生活飲食控制血糖者,一年大概會有5人取得碩士學位。

蕭立偉醫師5年前成立「班廷糖尿病俱樂部」設立胰島素大學以及糖尿病研究所,每年都有患者妥善控制病情,順利從胰島素以及口服藥物中畢業。

圖/蕭立偉醫師提供成立俱樂部期間,有很多原本非常嚴重患者,最後取得證書的案例。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9歲的爺爺因血糖飆升至1100mg/dL昏迷送醫住院,他自知有糖尿病,但藥物遵從性低,想吃才吃,恰好當時他發生嚴重肺炎,重度感染,讓原本就不健康的胰臟,負擔加重,血糖一路飆升,還引發急性腎衰竭。

住院治療結束後,下肢失去力氣,加上先前還有些腦病變,出院後的照顧受到格外的挑戰。

但這位爺爺不甘未來的日子只能在輪椅上過,加入班廷糖尿病俱樂部,蕭醫師鼓勵他訓練肌力、控制飲食、定時服藥,他按部就班跟著做了2年,他雖然仍舊需要拄著拐杖,但行走力好過於過去,甚至不需要他人陪伴,自己就能外出搭公車、就醫,最後也不用再使用胰島素,成功取得「胰島素大學」證書。

班廷糖尿病俱樂部有一位「最速男」僅花了2個月,就不需要再使用胰島素以及藥物。

一位26歲的黃姓男子,健檢發現血糖爆表,就診時直接詢問「身體如何才能好轉?」蕭立偉告訴他,早期使用胰島素,並搭配藥物使用,加上運動控制飲食,將會有「1+1大於2」的效果。

果然他依醫囑控制,短時間內就拿到「糖尿病研究所」學位。

黃姓男子(右)被蕭立偉醫師稱為「最速男」,是班廷糖尿病俱樂部中,僅花2個月就擺脫胰島素以及藥物的糖尿病患者。

圖/蕭立偉醫師提供糖尿病不一定要少吃蕭立偉推「減法飲食」助長期控制蕭立偉表示,糖尿病患者最常詢問的兩個問題就是「藥要吃多久」、「飯要怎麼吃」。

他說,兩者要搭配運動相輔相成。

從營養的概念來看,糖尿病患者「不等於要少吃」,坊間教導要計算總熱量等多種方法,他的撇步是「從留一口飯」開始做起,也就是他所倡議的「減法飲食」,因為飲食調控很難一天之內就改變,如果每天固定吃便當,都建議患者開始留下一口飯別吃,之後訂出目標,減糖、減少飲料、減少不當的食材,慢慢達成目標。

最終的目標當然是「少糖、少鹽、少油」,「多高纖、多蛋白」。

蕭立偉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療初期都有「遠大的目標」,但最後堅持下來可能不到10%。

他強調,許多糖尿病患者屬於肥胖型糖尿病,有些人會選擇「不吃」達到減重效果。

他說,過胖要減重,只是也是建議從「節食」開始做起,否則快速瘦下來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增加身體的負擔。

運動則是要依照能力規畫,如果體力不佳的長輩,硬要叫他做重訓,恐會讓他挫折感極高,會建議從簡單且在家就可以做的運動開始做起,有了第一步才會有後續改變的機會。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及營養科主任蕭立偉。

圖/蕭立偉醫師提供蕭立偉醫師小檔案●現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及營養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實習醫師秀傳紀念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總醫師●專長:糖尿病、一般內科、甲狀腺相關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內分泌相關疾病 同類文章台南是最多人得糖尿病的城市?糖友只能吃不甜水果?醫師解惑6大常見「糖尿病」問題為什麼有下午茶一詞?速食餐廳這麼受歡迎?醫師曝「食癮社會」是人類史上的最大危機!尿液附近有螞蟻是糖尿病嗎?醫:新的診斷標準有四項,從「三方面」來控制血糖中年發福很「正常」?當心有「食癮」風暴,慢性病易找上門!6旬婦甲狀腺功能低下用藥後轉診檢查竟發現惡性腫瘤每天5片月省3千!妊娠糖尿病血糖試紙下月起健保給付馬桶旁有螞蟻不是高血糖指標醫揭別自行用血糖機診斷原因成人每4人有1人恐患糖尿病國健署籲3招降低五成風險糖尿病通常沒症狀!醫示警:台灣100萬名準糖尿病人將在十年內發病還在胰島素不安全、不方便?糖尿病患者應破除的胰島素迷思!七成糖友擔心吃藥傷腎醫師:免驚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常見症狀、8個危險因子、如何診斷治療一次看懂!一天打4針大喊吃不消!她改口服藥+1天1針快樂出遊影響血糖最大因素!營養師:正確飲食控制不是少吃就好血糖高無不適還要控制血糖?你應該知道的糖尿病恐怖併發症鄭文燦為兒子減肥卻害「他」差點被小英主席開除黨籍全台1/5人是糖尿病預備軍名醫游能俊教「一份醣」飲食法逆轉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口中飄水果味恐酮酸中毒!日常照顧「八字訣」防致命瘦體素控制佳助減重、防三高! 醫指2關鍵:並非越多越好血糖控制不穩,足部、口腔都可能感染!糖尿病患日常飲食、運動指南年紀大代謝差是錯的!《科學》:20至60歲代謝率幾乎不變糖尿病患多肥胖恐,致心血管疾病!控糖飲食10建議聯新國際醫師:糖尿病升高罹患退化、血管型失智症風險年薪百萬不可及,腰圍破百卻大有人在!醫師告訴你代謝症候群的5大危險因子,4個自我健康管理絕招糖尿病足部小傷口輕忽險些變成截肢下場75歲翁停藥吃保健品治糖尿病血糖飆高昏迷差點送命中壯年5成粗腰小心代謝症候群中壯年5成「粗腰」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爆汗男每天換衣4次原來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患延後拿藥,導致血糖沒控好染疫死亡率高!看更多猜你喜歡「糖尿病前期」快幫血糖踩剎車醫師公認降血糖最佳飲食方式柯文哲以「智商」狠酸莊人祥精神醫學專家說話了太早太晚都不行研究曝黃金時段入睡降心臟病風險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專家:因為你做錯了這幾件事用棉花棒掏耳竟讓腦部受感染急診醫教你想挖耳朵怎麼辦王必勝妻面對先生緋聞高EQ醫師:外遇方要負起責任雙11、周年慶...買到剁手?小心愛亂買也是病!醫曝「這類人」大多都是長痔瘡是什麼原因?該如何治療及預防?圖表詳解痔瘡1至4級症狀台南是最多人得糖尿病的城市?糖友只能吃不甜水果?醫師解惑6大常見「糖尿病」問題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致萎縮?醫揭憋尿傷害高血壓初期難察覺!醫:20人中有19人沒明顯症狀肩胛酸痛多日不知是心肌梗塞!2醫院聯手救他命從臉色變化看身體健康!知名中醫師教你用「五色食物」養五臟尿液附近有螞蟻是糖尿病嗎?醫:新的診斷標準有四項,從「三方面」來控制血糖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立冬入夜氣溫驟降名醫提醒:做好4點遠離中風心臟病這兩種蔬果易沾黏阿嬤常吃...胃中出現拳頭大糞石身上的痣若有這5種變化醫師:趕快就醫提防癌化服用他汀類藥物致阿茲海默症?教授駁斥紀錄片《膽固醇騙很大》易與胰臟癌混淆?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標靶治療預後佳患者如願見兒子大學畢業公費流感往年少打156萬劑11月15日開放50-64歲成人接種6旬婦甲狀腺功能低下用藥後轉診檢查竟發現惡性腫瘤中年發福很「正常」?當心有「食癮」風暴,慢性病易找上門!深層靜脈栓塞像高速公路出了大車禍醫籲單側下肢腫脹、疼痛一定要留意只吃雞塊誤以為挑食11歲女患有食物攝入障礙32歲女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竟與這「免疫疾病」有關台灣恐有近40萬人為肌少症族群專家教你2招預防打疫苗9天後「燒到41度」一檢查發現竟是這原因倦怠沒食慾、吃少卻易胖?中醫「補捨體流」各有食補良方最適冬令進補的2種養生藥膳溫熱食補增加禦寒抗病力阿嬤的治感冒秘方:沙士加鹽巴、蕃茄加紅糖、紅糖薑水...到底有沒有效?30年中醫師揭密看更多贊助廣告商品推薦留言 最新文章more潘懷宗/預防缺鐵降中年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葷食、素食可吃這些補鐵肌肉流失影響晚年生活?吃對食物、掌握飲食+運動黃金準則,打造健康「肌肉存摺」動脈無明顯阻塞卻仍胸痛醫:當心非阻塞性冠心病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大家都在看more獨/「神佛級停車」是兒科名醫冠軍周叔叔本人回應了成大爆大二醫學生進開刀房縫合醫師坦言:有背景待遇不同王必勝稱不適當關係已結束妻:對我傷害很大還沒原諒他陳時中沒戴口罩喝酒高歌衛福部回應了疾病百科more糖尿病新冠肺炎腹膜癌肺栓塞視網膜剝離粉瘤勃起功能障礙足底筋膜炎陰道炎帶狀疱疹我要投稿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作者登入E-mail訂閱電子報udn健康報e報好心肝.好健康馬上訂閱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刊登網站廣告︱網站總覽︱FAQ‧客服︱新聞授權︱服務條款‧著作權‧隱私權聲明︱聯合報系︱訂報紙︱關於我們︱招募夥伴聯合線上公司著作權所有©udn.comAllRightsReserved.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願景工程聯合報數位版聯合70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新聞話題 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 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有好美 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運動筆記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聯副70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報時光 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