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 iFuu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標題: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在迄今所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是一篇3千多年前的銘文, 銘刻在尊內底...
當前位置:首頁>文史>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文史
11-27
原標題: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在迄今所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是一篇3千多年前的銘文,銘刻在尊內底部:「唯王初遷宅於成周……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音yi讀義)民……」
周武王滅商後,向上天祝告,並在今洛陽所在的位置選址營建新都「成周」。
何尊銘文中「宅茲中國,自茲乂民」一句,是說要在「中國」建都,統治民眾。
在周代記載的文獻里,「中」字像一面有飄飾的旗幟,王立「中」以聚眾,並發號施令,「中」由此具有了「中央」、「中心」的含義,又引申為政治與文化的核心。
「國」原意為城邦,在這裡引申為地域、地方。
在時人看來,成周所在的中原河洛地區既位於天下之中,又是文明鼎盛之所在,是當之無愧的「中國」。
而只有在「中國」建都,才能順理成章地治理天下百姓。
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這時候「中國」僅是地域的概念,指國家的權利核心,京師。
▲何尊銘文
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5種含義:
1京師,即首都。
2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
3中原地區
4國內、內地
5諸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這其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文化優越感。
《辭源》中寫「上古時代,華夏族建國於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而把我國周圍其他地區稱為四方。
」所以,有「南蠻」「東夷」「西戎」「北狄」之稱,所以大家都自稱「中國」。
中國可以指代周和諸夏總體。
例如《左傳》成公七年:「中國不振旅,蠻夷入而莫之或恤,無吊者也夫。
」這裡的中國,就是指代整個的周朝諸侯國概念。
有個直接的把諸夏與中國互換的例子。
《史記·匈奴列傳》有冒頓「南與中國為敵國。
」而《漢書·匈奴傳》則作「南與諸夏為敵國。
」可見此時的諸夏與中國,意思是可以互換的。
當中國的概念與諸夏開始等同,實際上就為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奠定了基礎,即在文化認同上,這一概念圈的諸夏,開始逐漸靠近。
而這種位置遠近、文化高地是動態的
在很多先秦典籍中,可以看到有自稱蠻夷的諸夏,有吐槽對方為蠻夷的諸夏。
洪邁《容齋隨筆》卷五中有「其中國者,獨晉、衛、魯、宋、鄭、陳、許而已。
」至於例如吳越、楚、秦、燕等,都被視為蠻戎了。
《屍子·廣澤》有「夫吳越之國以臣妾為殉,中國聞而誹之。
」
吾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
」春秋初年楚武王也說「我,蠻夷也。
」《漢書·五行志》雲「中國齊晉,南夷吳楚為強。
」明顯看到,吳楚都不是中國了。
還有秦,《史記·秦本紀》載「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可見如果吳楚不是中國,秦國也不是中國了。
把戰國七雄都視為中國,是一種相對於四夷的廣義的中國範圍,他與諸夏的概念相近。
把吳越楚秦燕等國排除而特指中原諸國,則是習慣上的俠義的中國範圍。
」
先秦時期作為地域概念使用的中國,從含義的演變和發生的時間上來說,是成逐漸的時間序列的,即範圍越大,出現的時間越晚。
從最早的京師發展到後來的諸夏統稱,實際上是諸夏國家在民族、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不斷認同。
從這方面來講,中國的含義,已經可以是一個相對而言的國家國號了。
這是諸夏國家共同擁有的地域專稱。
文化概念的中國及其文化意義
《戰國策·趙策》中記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有一段對中國的論點:「臣聞之:中國者,聰明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
仁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藝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
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願大王圖。
」
可以看到。
這裡就有了「中國有文章光華禮義之大」的概念了。
而和想像的不同,先秦時期,所謂的中國,如果從地域上來說是中央的話,那麼實際上中央也存在著許多的蠻夷。
《史記·匈奴列傳》「戎狄或居於陸渾,東至於衛,侵盜暴虐中國,中國疾之。
」
《後漢書·西羌傳》稱「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
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
」可見在中國內部,也到處是蠻夷。
如果我們僅僅從地域上來講中國,那麼,這些蠻夷該怎麼稱呼?
正是因為中國的含義和判斷標準的不斷變化,以及從文化上,把這些民族逐漸同化,這也是所謂的先秦時期文化上的「中國的初步的型成。
」
秦漢以後中國概念的流變
秦漢以降,中國實際上就成為了通用的一種名號。
秦、西漢等朝在長安建都,關中也應當算作廣義上的中原。
這樣一來,「中國」與「中華」逐漸由指代中原及中原的人群,演變為指代建都中原的政權及所轄的民眾,並最終成為華夏族國家的專稱。
這個時期主要有三大特徵。
主要是一、文化意義上的加強。
二、地域範圍的擴大三、作為政治概念使用的「中國」逐漸走向定型。
至司馬光等對於北朝的不認可,也可以作為非中國的雛形。
十六國時期例如匈奴人劉淵最早建國號為漢,自稱漢王。
「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晉書·劉元海載記》)
南北朝時期的互撕更加厲害,雙方都自認為是中國,南朝斥北朝為索虜,北朝因為居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原,以中國自居,罵南朝為島夷。
這種爭端到了隋朝的統一才得以解決。
正如隋代國學博士文中子所說,中國乃「五帝三王所自立也,衣冠禮義所自出也」,代表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最高水平。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每當分裂之際,各路政權都紛紛標榜自己是「中國」、「中華」,而不去理會是不是真的處在中心地區。
宋遼金等對峙的時期,各自稱自己為中國。
各自稱對方遼金為北朝,宋則為南朝,各自党項的西夏為西朝。
元朝修史,同時修宋、遼、金史,並不排斥其他幾個非漢族王朝,而是各自以其正統來編纂,以盡量符合原有的事實存在。
非漢族王朝自稱中國,大多數是因為佔據了中原,後來是以此為中國的合法繼承者自居,從文化上逐漸認同中國。
隨著非漢族政權從經濟、文化等方面不斷的中國化,這些王朝不僅僅從地域上,還從文化上,也慢慢成為了中國的一份子。
按照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回憶錄《利瑪竇中國札記》中的說法:中國人自己過去曾以許多不同的名稱稱呼他們的國家,將來或許還另起別的稱號。
這個國度從遠古時代就有一個習慣,常常是統治權從一個家族轉移到另一個家族,於是,開基的君主就必須為自己的國家起一個新國號……
中國古代所有朝代雖然不以中國為國名,又都以中國為通稱。
明朝可以算作政治上明確稱為中國的開始。
《明史》中明朝對內對外常自稱中國。
明史外國傳中,中國作為明朝的代名詞,與朝鮮、日本等國並稱。
明清時代,西方而來的西方人,也常常以中國或者中華、中華帝國來稱呼中國而不用明朝或者清朝。
康熙二十八年(1689)訂立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外國劃定邊界的第一個近代主權國家間的條約。
簽訂這個條約的中國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國名是中國。
比如中國首席代表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就是說,他是中國皇帝欽差,行使中國主權。
這是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第一次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曹雪芹巨著《紅樓夢》中也有中國這個稱呼。
第五十二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這一回中,薛寶釵的妹子寶琴給大家講隨父親出海賣洋貨的路途中遇到一個通曉中文、會作詩填詞的真真國美女,還請他做了中文詩,在念完後,大家感嘆道:「難為他!竟比我們中國人還強。
」
1912年成立孫中山「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中國國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也簡稱「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阿拉丁留學的精彩文章:
TAG:阿拉丁留學|
全球趣味資訊
iFuun|最新|總覽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 iFuun
原標題: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中國這個詞是從哪來的? 在迄今所見到的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是一篇3千多年前的銘文, 銘刻在尊內底...
- 2「中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 知乎
- 3中國的稱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銅器何尊铭文中,其銘文記載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并營建東都成周的史實,其涉及“中國”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 ...
- 4中國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從那個 - 極客派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中華**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 ...
- 5中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的同(近)義詞有「華」、「夏」、「中華」、「神州」、「中土」、「唐山」等。梵文對中國的稱呼為Cina,希伯來文為Sininm,粟特文為Cynstn,拉丁文為Thin,希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