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有何用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君子喻於義,小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有何用意
2020-12-11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大聖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學說」的奠基人,同時也是偉大的教育家,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先祖是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
在古代,真正的貴族,不僅要擁有地位和財富,還必須通過不斷學習,把自己進化成有修養、有抱負的人,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感,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社會的公俗良序。
當孔子長到15歲左右,弄清自己的身世,並明白自己是貴族的後代時,身上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決定努力做學問,成爲一個棟樑之才。
孔子拜見老子孔子的勤奮好學是出了名的,到30歲時,他已經成爲遠近聞名的學者,但他仍然很謙虛,覺得自己的學問不夠高,在這期間,他先後三次畢恭畢敬地拜見了大學問家老子,通過老子的耳提面命,他終於把自己修煉成一名貨真價實的大學問家。
於是,便有了孔子在55歲出山,周遊列國,四處傳播儒家學說,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的故事。
孔子一生留下了許多令人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大多數句子跟做人、做學問有關。
像人們耳熟能詳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一句跟做人有關的名言,後世許多文人對這句名言頂禮膜拜,會把它寫成書法作品,懸掛在書桌旁,當作激勵自己的金玉良言。
君子坦蕩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名言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是孔子跟某個弟子對話時,語重心長地教誨弟子時所說,殷切希望弟子能完善個人的德育。
這句話大概意思爲:君子性情坦率,心胸坦蕩,身正不怕影子斜,君子的內心必定是安定平和的。
小人因爲心靈不夠純淨,有太多雜念和欲望,做什麼事都想斤斤計較,因此,小人常會表現出心神不寧的樣子。
「戚戚」是一個形容詞,本意是用來形容砍伐木頭時,發出的刺耳雜亂的響聲,孔子把這個詞用來形容小人內心世界的惶恐不安,相當確切和形象。
孔子講學「君子」因爲肩負著社會責任感,注重修身養性,才華突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和人格,他們常常以身作則,身上表現出強烈的利他主義精神,常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刻在爲推進社會文明發展而鞠躬盡瘁。
小人心胸狹隘,自私自利,奸詐陰險,道德敗壞,價值觀扭曲,做什麼事都首先會考慮個人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孔子君子給社會傳遞的是正能量,君子的所作所爲,是構建社會和諧共生的基石。
小人身上充滿了負能量,還會用負能量誤導他人,導致世風日下,所以,小人在任何時代都是被人們所不齒的。
不論在哪個時代,君子都是理想型人格的化身,是時代的良心,社會上的君子越多,人們的幸福感越強。
孔子之所以發表這樣的見解,是因爲在東周末年,各個諸侯爲了搶奪地盤和資源,連年征戰,導致西周建立起來的禮樂制度逐漸土崩瓦解,政權由分封制逐漸變成了郡縣制,周天子再也無力管理各自爲政的各路諸侯,任他們胡作非爲。
歷史學家把這一時期的亂象稱作「禮崩樂壞」。
論語在這一時期,不僅社會秩序被破壞,連日常的倫理道德也被摧毀,人們似乎又回到了那種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
孔子看到如此痛心的局面,就用畢生的學問,創建了「儒家學說」,旨在給社會帶來一股清流,同時也呼籲,社會上多一些君子,多一些君子的做法,才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當以修身爲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塊海綿一樣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難,阻力,障礙。
這就是君子之道了。
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納的力越強,修持的境界也越強。
戚:在古代的意思 形聲。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戚戚兩字在這是什麼意思?
戚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前者保持光明磊落,後者長期心情憂鬱。
憂鬱的眼神戚有多重意思,一種是兵器之斧子的意思;一種是表示親屬關係,比如親戚。
不過,小人長戚戚中的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
戚通慽或者慼。
《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坦蕩蕩:指心胸開闊。
長戚戚:經常憂愁、煩惱。
孔子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每個人當中都有小人和君子性質,就如感性和理性之間的關係。
子曰:「君子坦蕩蕩」。
孔子認爲,君子是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心胸寬闊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真的理解這句話?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出自《論語·述而》這是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修養時,經常引用的一句話。
然而越是熟悉的東西,越不見得真正理解,或者說對其意思的解讀往往是似是而非的。
比如這句話,常規的理解往往是君子坦然,小人計較。
孔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第一,看胸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釋義:君子心胸光明開朗,神定氣安。
釋義:君子合羣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羣。
感悟: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對待衆人,一視同仁,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排斥異己,結黨營私。
林格小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文/林格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個道理誰都懂,其實,很多的道理我們都懂,比如「團結就是勝利」、「只問耕耘,不問前程」,可懂了,又有什麼用呢?懂了,不等於學到了。
學無止境的意思是,不是很多東西沒去學,是已經學到的,99%沒去做、沒做到,沒有體驗過,沒有證悟到,實際上根本沒學到,如果一說學無止境,就盲目地學新東西,唯恐落後,那就差矣。
扯遠了。
回到正題上來。
這是一個集體焦慮、揪心的時代,唯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坦蕩自在。
君子之所以能「坦蕩自在」,並一以貫之,原因如下:一、循理而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更改或刪除,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歡迎點擊文章右下角「點讚、在看」,並留言、轉發文章;弘揚國學,分享知識,功德無量! 《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感悟: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對待衆人,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排斥異己,結黨營私。
孔子說過: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實生活中,關鍵是如何用好「制度反腐」這把利劍來規範「一把手」的權利與義務。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七篇第37章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安也!形聲字,從土旦聲。
坦原意爲土地平坦而行步安舒,如《廣雅》:「坦坦,平也。
」又如《易》:「道坦坦。
」坦後延伸爲心安、寬舒。
如「坦然自若。
」也指直爽、無隱瞞。
如「坦白」、「坦城。
」
李鎮西:「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憑我對中英兄的了解,他絕不可能故作「從善如流」的謙遜狀,而是真誠地接受來自基層老師的意見:把文章寫得通俗些!張老師的批評很「沖」,語言也很「肆無忌憚」,但中英不管對方怎麼說,只管對方說了什麼;只要批評得對,平和接受就是了。
後來張宏老師很是感動,通過我加了石教授的微信,成爲網上朋友。
還有一件事是我「挑起」的。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
「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
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爲「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爲「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爲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爲「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
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爲君子,壞人稱爲小人。
百餘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郭閒談:小人坦蕩蕩,君子長戚戚
公開信里說,大家不明白,有違法行爲的藝人都受到了懲罰,有道德問題的演員都限制了出鏡,爲什麼被法院判決的「文賊」卻被資本和平台追捧。
其實要說這混社會,文化人始終干不過生意人,因爲文化人要臉而生意人要錢。
今年,郭敬明和於正繼續春風得意,分別去了《演員請就位》和《我就是演員》當導師,難怪有人幽幽地說:一個靠抄襲起家的編輯,在台上侃侃而談,振振有詞的教育別人如何演戲,旁邊有人討好似地說著一些不咸不淡的話;另一個靠抄襲起家的導演,在台上振振有詞地認定,不會演戲的小鮮肉未來大有作爲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二者的區別,《論語》一書中論述頗多,標準明確,佳句輩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第一,胸懷不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如果說到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有哪些?那麼「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一定排得上號,他在識人方面確實有極高的造化。
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
都說曾國藩在識人方面是毋庸置疑地,有著獨特而高超的識人本領。
那麼,君子與小人是怎麼樣的呢?君子和小人有何區別?曾國藩利用12個字輕鬆識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一看便知。
小人長戚戚
小人長戚戚——《邶風·北門》釋讀
《論語》中君子與小人的十大本質區別,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第一,胸懷不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
(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爲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與「小人」比較而論,從道德修養、人格理想、義利觀和行爲觀等方面區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兩者根本的區別。
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小人能夠領悟的是利益。
這裡的「喻」字,有「領悟」、「明白」的意思。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小人能夠領悟的是利益。
這裡的「喻」字,有「領悟」、「明白」的意思。
具體含義是指君子與小人價值取向不同,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
所謂「利」,是指金錢、財富等物質利益;所謂「義」,則是指道義、正義等超越物質利益之上的道德價值。
君子行事都是「義之與比」,後才爲之的。
孔子真的歧視女性嗎?他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
幾千年來,孔子的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成了很多攻擊孔子的證據,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很多人就都覺得,是孔子的思想導致女性在古代沒有地位,把女子與小人放在一起,那麼,孔子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
(八佾舞於庭這樣的事,季氏)都能忍心做出來,那麼他什麼事做不出來呢?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禮的作用,貴在能夠使人與人之間和諧、和順、調和。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喜歡反覆考慮,孔子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
」
延伸文章資訊
-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教育百科
- 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每日頭條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於《論語·述而》。其含義為: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_百度百科
- 4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有何用意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君子喻於義,小 ...
- 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條件1: 包含字詞"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