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占據共享單車七成產能 摩拜怎麼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前,摩拜不斷披露一系列不著調的數據,似乎在做最後的掙扎。

而ofo最新的舉動又將單車大戰又將拉回到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產能。

4月19號,ofo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將與富士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ofo獲得富士達提供的超千萬年產能,這意味其將獨享全球1/8單車產能。

同時,雙方將建立首個共享單車全球研發中心,在供應鏈及全球產能整合、海外布局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ofo和富士達的合作並不奇怪,事實上,雙方之前就有非常深入的合作。

有媒體披露,為了完成巨額的訂單,富士達不但拿出自己將近70%的生產線專門為ofo保駕護航,還通過旗下的的子公司提供代工。

而除了富士達之外,在 50 公里開外的靜海區八號路,被稱為 「中國第一車」 飛鴿自行車廠也在加班加點,飛鴿在年前接到了ofo 500萬的單車訂單,為此已經實行三班倒的作息。

毫無疑問,此次與富士達的戰略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和解放ofo的產能,使得ofo在產能問題上更加自信。

事實上,對於共享單車來說,無論是攻城略地還是日常運營,都需要大量的新車作為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去隨時補充,而共享單車研發中心的誕生,則標誌著單車的勢能已經開始向上影響上游供應鏈了,正如手機行業的興起刺激著面板技術的不斷進步那樣,單車已經進入供應鏈時代。

合作的意義:ofo占據了7成產能

第一個單車全球研發中心意味著什麼?在唆麻看來意味著這樣幾點:

1、ofo已經在產能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優勢,全球研發中心的成立,擺脫了代工生產的窠臼,而轉向供應鏈管理和製造,也就是說,通過一系列的合作和運營,ofo現在自己已經有能力向供應鏈上游輸出技術方案和標準,擁有整個行業絕大部分產能生產能力的ofo將在供應鏈端擁有非常大的話語權,這樣引出了下一個話題,對摩拜的供應鏈的擠壓。

2、我們拿手機舉例,三星不光是手機生產商,更是全球領先的螢幕生產商,全球的手機公司,都希望能夠從三星進到優質的螢幕配件,因此三星不光光在C端有影響力,在B端更是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控制權。

ofo掌握了行業7成產能以後,頭部效益會導致其他單車為了產能會和ofo結成供應鏈聯盟,從而擠壓了摩拜供應鏈的生產空間,到目前為止,摩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盤踞在深圳,而ofo幾乎占領了天津所有的自行車代工廠。

產能引發的槓桿效應

稍微統計一下就能發現,截止到目前, ofo已經在全國覆蓋了70多座城市,而摩拜也宣稱自己覆蓋的城市數達到了50個——儘管一線城市還在持續投放,但單車的戰場,實際已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了。

不管是ofo還是摩拜,都將重心慢慢聚焦在三四線城市中。

而即便是在競爭不那麼激烈的海外市場,大家也爭奪的異常兇猛:2月21日,ofo宣布落地新加坡,3月21日,摩拜宣布正式進入新加坡。

現代化的標誌之一是汽車的普及,而單車的渠道下沉更像是反現代化「嬉皮士」運動,但即便如此,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產物的共享單車,依然以科技入侵者的姿態去改變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不能不說是對後現代的一種諷刺。

產能引發的槓桿效應有兩點,一是三四線城市的爭奪會結束;二是生產邊際成本降低,三是損壞率被稀釋。

一直以來,在城市拓展的重任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彈藥,雙方要拿出接近於成熟市場數量級的單車去占領新市場,快速跑馬圈地,這對供應鏈的需求可想而知。

但為了輿論上的聲勢也好,戰略上的優勢也好,往往以小數量的單車去投放,這背後有兩個原因:1是新市場的需求通過實際的運營去評估;2產能有限。

而隨著單車在新市場被激活和普及,帶來的是呈指數型的用戶需求暴增,要知道,中國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實在太多,市場遠遠沒有被充分激活和調動,在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大量的產能去填補這些需求,摩拜和ofo每新開一個城市,就意味著更多的黑洞需要去填補——所以這下子你能明白為什麼ofo要堅持和富士達成立全球研發中心了。

另外則是,單車生產邊際成本會隨著產能的不斷增加而不斷降低,這個很好理解,一條生產線、組裝工人、配件都是硬成本,在硬體成本固定的情況下,造的越多,相應的每一台車所cover的成本也就越小,這也是為什麼單車發展了近半年,兩家的成本比剛開始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因為產能大了,成本小了。

最後一點就是損耗率的問題,投放的單車損耗率過大一直是被用戶詬病的一大痛點,比如唆麻本人就連續三次開鎖結果都提示是故障車,對於目前的階段來說,維修是必要的。

有過單車的人都知道,標品單車的硬體維修成本很低。

因為單車是非常成熟的品類,所以零配件渠道暢通,路邊修車攤基本可以提供日常的維護。

而此次,ofo與富士達成立研發中心,是在共享單車海量單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單車標準化,降低硬體維修的邊際成本。

另一方面,目前單車損壞的情況,大多是用戶刮壞號牌等私占情況。

而用戶私占的動機,其實是為了保證自己有車騎,隨著投放量的增大和調度科學性的增強,共享單車滿足了用戶穩定的使用需求之後,私占行為會大大減少。

而這些背後,通通都是以產能做背書。

為什麼說富士康對於摩拜不是一個好選擇

說完ofo,我們再來說說摩拜。

產能一直是摩拜不願過多提及的內容,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去宣傳他們的獵人、紅包車等等,但對於摩拜來說,產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傳播中,富士康的適時出現應該是摩拜比較亮眼的合作。

但客觀來說,富士康對於摩拜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首先是領域問題。

富士康雖然給蘋果代工過這麼多年,但從未代工過自行車。

事實上富士康一直是做精密儀器的代工,富士康的前身台灣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是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

做傳統行業尤其是自行車領域,並沒有經驗。

其次磨合需要時間。

這不光光是組建生產線和招募工人的問題,舉個例子,捷安特天津的設計產能峰值為300萬台/年,再依靠完整體系複製、熟手帶新手,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實際達到年產100萬台的能力,2年時間激活了1/3的潛力,這還是專門生產自行車的代工廠。

所以富士康如果要實現他承諾的560萬台的年產能,均攤到每天,就是約1.5萬台/天,而且是在365天全年無休的情況下,這樣就要求有強大的生產管理體系,而且體系下的所有人都能遵章處事、按部就班各站各崗、上下游的分工及合作,包括檢材、車架處理、焊接、塗裝、貼標、車架配入、剎車配入、車手結合件配入、鏈條、成車包裝等等一系列工作。

但凡了解供應鏈的人都知道,如果公司所提供的訂單量不像電子元器件一樣,是按百萬、千萬甚至上億來計算的話,富士康絕對不是好的選擇。

因為這時,你需要一個至少有10年供應鏈管理、駐廠經驗的供應鏈負責人,而且你還要保證這個負責人自己不拿供應商回扣,不與供應商裡應外合。

如此看來,這個負責人至少是合伙人級別,從摩拜的人員架構來看,顯然不存在這樣的人。

此前,富士康曾與雲馬、瘋火科技等公司合作,想切入短途出行,甚至還為這些公司開闢專有產線,但事實說明了一切。

此前關於押金的問題,摩拜一直避而不談,甚至王曉峰在接受葉檀採訪時,也沒有對主持提出的關於押金去向問題做出正面的回答,在唆麻看來,這證明了至少一點,摩拜在融資速度跟不上競爭對手時,為了彌補產能上的差距,不惜將押金挪用去造車,陷入了惡性循環。

正如良好的庫存管理是維持電商運營的重要一環,產能也是決定單車能否持續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如何見招拆招,就看摩拜的應對能力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