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聯盟正式破裂!微軟布局ARM與AMD夾擊Intel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PConline 雜談】2016年,在深圳舉辦的WinHEC微軟宣布高通的晶片支持運行傳統x86 EXE程序的時候,小編就已經想好要聊一下微軟的跨平台夢以及ARM的未來了~只不過最近終於空出來了時間可以來聊一下這件事。

小編其實非常詫異,不明白微軟為什麼要在WinHEC上發布這一消息~對微軟來說,這個大新聞是Windows 10以後最具爆炸性的一個消息,甚至超越Windows 10。

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點,至少也得是在Windows這種級別的發布會上發布,然而微軟卻就在去年的WinHEC宣布了這一消息~而且並不是唯一重點。

雖說WinHEC也是微軟很重要的一個會議,但是因為會有很多內容發布,所以很多消息的重要性會被弱化。

對微軟來說這是自Windows 8以來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跨平台,多年的跨平台夙願終於被實現了。

而此前所謂的跨平台更多只是UWP應用可以跨平台,而UWP的推廣一直也不是那麼順暢,大半部分應用還是以EXE為主。

但此次則是在ARM上跑Windows 10,非Windows 10 Mobile,而且運行的是x86 EXE應用。

但在微軟其他技術亮點的掩蓋下,這一消息並沒有掀起多大風浪,仿佛就是一煙雲,隨風就散了,不知是不是有意而為。

在Windows的歷史中,Windows 8是極具分量的一款產品,也是微軟野心最具想的表達。

從剛剛開始微軟就想要去做一個真正跨平台的系統,全部的晶片都能能運行一套Windows 8(主要是ARM和x86構架),然而在研發的過程中卻遭遇了重重困難,大幅拖累了整體的研發進度。

最終不得不放棄,轉而推出Windows RT適配ARM晶片,只有Metro(現名Modern)介面下的部分程序實現跨平台。

而在Windows 8.1和10中,其實也沒有過多的變化,更多只是對介面和兼容性等進行修正,在跨平台這一路上只有UWP應用撐一下場面,但是UWP應用的推廣並沒有多大成效,而且系統本身依舊不是跨平台的,雖然移動端和PC使用相同的內核,但你永遠不會認為這倆是一套系統,頂多是相似。

直至去年在深圳召開的WinHEC上,微軟宣布了與高通的合作,微軟的跨平台夢終於是笑醒了。

從小編的理解來看,高通與微軟的這次聯合是掀開了次世代革命的序幕,傳統的桌面平台和所謂的移動市場不再有明確的分界線。

IT圈現有的格局將產生巨變,原本Intel近乎一家獨大的PC市場平衡將被打破,PC市場的ARM系新生力量和崛起的AMD將夾擊Intel,PC將重新陷入亂世狀態,當然這只是紙面的分析,因為驍龍835的筆記本並沒有上市,一段簡短的視頻並不能成為我們評斷的標準。

上面說了很多Windows跨平台戰略的內容接下來我們講一下ARM,不過小編將從自己的角度去講這些,然後拿一些專業的資料稍作補充。

小編初識ARM是2004年下半年,小編折騰了一年的電腦後,感覺這塊已經飽和市場,出不了PC誕生時的那些奇蹟,轉而開始了解當時並不是主流的移動市場,剛開始還是以筆記本為主,但慢慢就轉向了掌上設備。

因為掌上設備的硬體體系和PC不完全相同,而且處於萌芽狀態,有更多的奇蹟可以誕生,最重要的個人偏好小而精的設備。

不過之所以不說是智慧型手機,就是因為當初還是PDA的天下,還是Palm獨大的時代。

他們所採用的晶片就是基於ARM指令集的處理器,大都是ARM9和老點的ARM7、ARM5等等,頻率一般幾十MHz,不過百。

而公認的PDA先祖也就是和現在平板很像的蘋果Newton,這也是小編知道的最早採用ARM晶片的移動設備。

1980年蘋果開始和Acron合作開發ARM處理器,1990年成立ARM,1993年蘋果發布Newton,1997年由於理念過於超前Newton停產。

而雖然蘋果Newton失敗了,但是ARM卻在逐漸發展壯大,ARM獨樹一幟的授權模式也是能順利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避免了與眾多處理器大佬的直接競爭:ARM只負責設計處理器構架,然後將構架通過智慧財產權的形式授權給客戶。

而且ARM的崛起主要是搭乘了便攜設備的快車,借著智慧型手機浪潮瞬間成為頂級晶片設計公司。

智慧型手機的爆發點大約發生在ARM11和Cortex系列,小編的第一款安卓智能機就是ARM11的百萬神機中興V880,驍龍MSM7226晶片。

ARM11基本沒有出任何波折,從馮諾依曼架構順利轉向哈佛構架,然後順利結束了其生命周期,對用戶來說唯一的缺點就是相比ARM9更加耗電,但大家基本都接受了一天一充的設定,所以也無大礙。

隨後ARM就步入了Cortex系列,32位的Cortex-A8/A9/A5,比較平穩地提升性能,基本也沒有特別意外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就是高通並沒有選擇購買了Cortex A系列構架的授權,而是選擇購買ARM V7指令集的授權,自行設計的經典的krait構架。

然而接下來的一代Cortex系列卻有成為了ARM歷史中的一個轉折點。

高速發展的ARM不再僅僅滿足於攫取已在囊中的低功耗移動晶片的利益,同時推出了兩款新構架的產品,一個是高能耗比的A7,而另一個則是高性能的A15,同時還推出了big·LITTLE架構,用以搭配兩種晶片獲得最佳體驗。

A15設計的本意是面向高性能市場,桌面市場被Windows+x86高度把控,那麼linux為主的伺服器市場總該有一條路吧!但是事實證明第一次的嘗試往往都是失敗的~依然是手機晶片廠商採用了A15構架,生產出了火爐一代。

發熱和耗電都比較過分,而高通基於ARM v7指令集設計的krait構架則有著比較均衡的體驗,借勢而起。

但你以為Cortex系列此後會專心研究更適合手機的晶片,而放棄在高性能領域的探索了麼?no~全新的64Cortex-A53/A57發布,而且因為蘋果早早獲得ARM v8指令集授權,打響了移動生態圈64位的第一槍。

導致措手不及的高通只能放棄基於32位ARMv7指令集的Taipan,轉用公版A53+A57的big·LITTLE架構,但A57和A15隻是半斤八兩,在20nm工藝的加持下,旗艦驍龍810成了最強電老虎,耗電又發熱。

但好歹家底厚實的高通撐過了這一波,終於拿出了自主設計的64位Kryo構架,產品對應為四核驍龍820,市場表現不錯,基本挽回了驍龍810所糟蹋掉的形象,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打磨後,八核Kryo構架的驍龍835即將面世。

也就是微軟WinHEC上的主角,前面ARM發展歷程講的有點多,接下來先說下Windows 10運行在ARM之上的原理,這裡其實需要提一下Intel ATOM。

Atom是Intel覬覦智能機市場的所推出的晶片系列,其沒有沿用之前Xscale的套路使用ARM構架,而是將桌面平台的x86指令集進行了精簡優化,挪到了移動平台上,其目標當然是Android,移植系統好說,Android基於Linux,而Linux本身就是一個超級跨平台小能手。

但大部分的應用軟體都是針對ARM指令集開發的,怎麼才能做到兼容呢?Intel沒有等待生態圈的適應,而是使用了指令轉換技術,將ARM指令翻譯成x86處理器所能執行的代碼,所以在運行一些非原生支持x86指令軟體的時候,其性能是有損失的。

Windows所採用的因該是類似的指令轉化技術,但至於是硬體級的放在了835晶片中還是軟體級的放在了Windows系統中,還不能確認~

而據傳聞,驍龍835的運行x86 EXE程序的性能基本達到了Core i3的水平,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性能水平足夠使用了,而在驍龍835處理器的晶片價格尚不清楚,但是驍龍821的價格我們還是知道的,驍龍821處理器殘血版(2.15GHz)要50美元,射頻模塊19.5美元。

那我們看一下Intel Core i3處理器的價格,就看看筆記本上的U系列,Core i3-7100U售價281美元。

如果驍龍835真能達到Core i3 U系列的性能那麼勢必會對Intel低端造成巨大的衝擊。

但是我們依舊應該明白,即便驍龍835能達到Core i3的性能水平,也只是通過指令轉換得來的,和採用指令轉換的Atom一樣,會有一定的兼容問題。

在運行一些需要專用指令的類似設計和編程的應用方面還會有一定的問題,簡而言之原生支持Windows的Core系列可以做到的比驍龍835更多,驍龍835所瞄準的應該只是消費級的市場。

通過低廉的價格和更系統化的體驗來變革Windows筆記本市場,相比Core系列,驍龍系列是面向移動市場的SOC,擁有極高的整合度,而且功耗控制也更加恐怖,滿載功耗6~15W,而Core U系列的TDP功耗多在45W。

所以當高通SOC進入傳統PC市場,將給原來的傳統體系帶來巨大衝擊。

筆記本的形態幾十年來都沒有什麼大變化,所謂的二合一、變形本、超極本大都是物理變化,而筆記本的本質上並沒有改變,依舊是生產力工具,當年的上網本就打著滿足用戶消費娛樂體驗的旗號大賣了一年,但是其死得也很快,就是因為其並沒有改變筆記本的使用形態,只是忽悠了一把消費者。

而驍龍835進入筆記本市場以後,勢必會將智慧型手機的高整合度和使用體驗帶進筆記本市場,而且擁有了大容量電池的驍龍龍835沒有了功耗的後顧之憂,可以擁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微軟在Windows Phone時代就只與高通合作,此次的ARM芯Windows筆記本選擇與高通合作很合乎情理,但是並不要以為只會與高通合作,畢竟高通一家並不能吃下整個新興的ARM筆記本市場。

個人猜測待獨占期結束後,其他晶片廠商會根據其市場表現選擇是否與微軟合作。

不過在適配上應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畢竟高通的SOC中,處理器構架和圖形晶片都是獨家的,處理器比較好說,都是基於ARMv8指令集設計,但是圖形晶片的適配應該就沒那麼簡單~可能現在這些晶片廠商就已經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與微軟溝通此事了。

上面所說的大部分都只是紙面的分析,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驍龍835進軍筆記本市場究竟會帶來什麼?首當其衝的就是超長續航,省電的ARM核心在提供了夠用性能的同時,將提供超長的待機表現,原本酷睿系列進化到六代,加上壓縮性能才達到的十小時續航,ARM可以輕鬆達到,而且快充技術也會來到PC平台,真正的移動時代將會到來。

這或許會徹底改變我們插著電源線使用電腦的習慣。

而第二點就是全面的體驗,智慧型手機將所有的功能集成在一顆SOC中,體驗是很成體系的,而且不存在不兼容的問題,而筆記本如果想增添功能,如4G支持,多數是通過與額外的硬體去擴充,驅動的支持和穩定性都需要看硬體廠商,有時候更新驅動就出問題,極其影響使用體驗。

而是用驍龍835這種高集成度的SOC這些問題就相對較少,而且相較於專心優化性能和功耗的PC晶片而言,智慧型手機晶片在功能性方面更優秀,如果經過合理的適配或許會給PC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當然PC圈的生態進化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進化才能適應ARM晶片,微軟推廣UWP應用的慘狀還歷歷在目,所以不對Windows下的原生ARM支持應用抱期待,UWP本身的效率不錯,但是並沒多少開發者支持,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但是使用過轉換技術的ARM筆記本只要度過這一段空檔期,迎來全新的生態環境後,會有更出色的體驗,也會更加吸引用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移動SoC將未來押寶在這些領域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編譯自semiconductorengineering,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移動處理器,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AP,是現在流行的智慧型手機、平板和其他無...

為何蘋果和三星不買ARM?

前軟銀(Softbank)提出以天價收購ARM後,這個貌似躲在幕後操控、掌握逾4000億美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黑手」,突然浮出水面。但是,在大家突然發現這個的神秘存在體,突然就有各種不同的猜想:...

不再甘心移動 ARM染指PC千億市場

就像英特爾總在努力實現移動夢想一樣,ARM也在窺視千億級別的PC市場。在於微軟的緊密合作下,ARM染指PC已成定局。那麼,ARM是如何實現「虎口拔牙」計劃的呢?背景知識:ARM的歷史ARM(英國...

伺服器架構:x86、RISC、ARM誰主江湖?

在當今時代,說網際網路支撐起了整個世界的半邊天毫不過分。無論金融、工業,還是機關、社會,各行各業都被網際網路串聯起來。那麼你對支撐起網際網路的伺服器有了解嗎?伺服器的構架又是怎樣的呢?伺服器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