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國的晶片「帝國夢」| 智慧產品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韓繼國 智慧產品圈顧問


引言:還沒有一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像紫光集團能在兩三年時間內連續掀起併購浪潮。

從中國大陸,到大洋彼岸再到台灣,其出手迅猛,金額闊綽,所到之處都讓當地企業為之側目。

隨著這一波波的併購浪潮,紫光這家迅速崛起的校辦企業和它幕後的掌舵人趙偉國也成為中國半導體業界炙手可熱的明星。

「在挑選併購標準的時候,第一條是像女人逛街一樣不厭其煩地看東西,衣服捏破了都不一定買。

第二是像古董商人一樣出手,古董圈裡有一句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第三是『一旦出手,餓虎撲食』,出手的時間速度很重要。

「 趙偉國如是說。

「併購狂人」趙偉國

趙偉國的名字,在這個「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集成電路行業由幕後走入前台。

他率領的紫光集團,在收購了展訊、銳迪科之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購華三、入股西數、收購力成、南茂……這種蛇吞象式的連續的大交易額收購案,震驚了整個行業。

買、買、買,一路買進,通過頻繁的併購,紫光順利搭建了從「從芯到雲」的泛IT產業鏈條,形成了以集成電路設計(展訊、銳迪科、國微電子、同方微電子)、存儲器(武漢新芯)、IT信息系統(華三H3C)為主的高科技企業雛形。

如此高頻率、大規模的跨國(地區)併購,在中國商業史上並不多見。

作為中國校辦產業的一員,背靠清華大學的科研力量和廣闊的人脈資源,紫光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

紫光集團在2011年確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業」的目標,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旋即在集成電路產業掀起了一系列併購潮。

2014年9月,英特爾斥資90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獲得紫光集團旗下北京紫光展銳20%的股權。

這在英特爾的企業發展史上都實屬罕見。

「要像女人逛街一樣不厭其煩地看東西,但只像古董商人一樣出手,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一旦出手,餓虎撲食。

」這就是趙偉國的併購要訣。

紫光併購整合的效果立竿見影。

2015年,展訊首次躋身全球晶片設計公司前十名,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和銳迪科當年在全球賣出了6.5億套晶片,年增長率達到20%,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7%,在移動晶片設計領域穩居世界第三。

雖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但紫光的進入已經成為巨頭們不可忽視的力量。

紫光的市場占有率增長到了27%,估值從27億美元到現在的80億美元。

而同期高通的市值從1300億美元下降到800億美元。

聯發科的市值從220億美元變成了110億美元。

趙偉國的晶片「帝國夢」

中國的科技企業普遍遵循著兩條發展道路。

一條是以華為為代表的「重科技」路線,通過技術研發驅動內生增長;另一條則是以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路線,倚仗商業變革重新創造增長動能。

而中國最缺乏的就是這類重科技型的公司,例如美國的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爾、IBM這樣的的技術型公司。

在趙偉國的收購字典里,只有真正的千里馬才能稱得上是好資產。

「一定要買上升期的公司,不能買下降期的公司。

最差一定要買盈利的企業。

虧損的公司有個特點,你不知道他的底在哪裡。

外界常給趙偉國冠以「土豪」、「狂人」的稱謂。

但現實中的趙偉國其投資風格一向謹慎穩健。

趙偉國認為公司必須進行三項儲備,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一是現金積累;二是人才儲備;三是技術儲備。

而這三項可以說是矛、盾合一,危機發生了是你防守的盾牌,機會來臨了它就會變成你手中的利矛。

趙偉國曾在北京的一個研討會上放出狠話,欲逼對岸的台灣開放晶片業,否則就建議禁止台灣晶片在大陸銷售。

並拋下豪言:願讓旗下兩家IC設計企業(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併,攜手超越高通。

這還不算,更在行業內掀起一陣旋風的是紫光有意入股台積電,經媒體發酵,這個消息曾經一度占據了台灣報紙的頭條。

「語不驚人死不休」,用這句話形容趙偉國絲毫不為過。

這個出生在新疆的漢子身上有著北方遊牧民族的鮮明特點,為了生存而不惜「掠奪」,為了擴張而不惜「武力」。

趙偉國的晶片「帝國夢」是在未來5年投資3000億元人民幣(470億美元),將紫光打造為全球第三大晶片帝國(目前前三位為英特爾、三星電子和高通),5年計劃投資的金額幾乎與2014年英特爾的營收500億美元差不多。

現在紫光又開始向存儲器領域進軍,收購新芯50%多股權,計劃在中國建造一座造價900億元的存儲器晶片工廠。

對於趙偉國的晶片「帝國夢」,行業內拍手叫好者眾多,懷疑觀望者也不少。

更有台灣企業家郭台銘批紫光「炒股說」,稱張忠謀賣台積電是「逗你玩兒!」但我們還是要為趙偉國的「帝國夢」點讚,至少紫光「不畏強敵,產業報國」的精神是振興產業最急需的信仰支柱。

如莫大康先生所評論的那樣:「我們曾經有908、909和科技重大專項等數次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機會,但成效都不大。

也許紫光以其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這種收購擴張模式,可以為提振產業走出一條新路。

「站在山前面要能看到山後面的風景」

「站在山前面要能看到山後面的風景。

」趙偉國用這句禪語,解構自己的每一起併購。

且不論紫光的錢來自何方,也不論是否如趙所說「羊毛出在豬身上」,就其紫光收購的邏輯來講,這也是不可為之而為之。

就目前的產業環境,晶片行業始終被國際幾家巨頭壟斷,如果從頭搞創新在時間上與中國快速發展的需求不符。

好比身處虎群再在老虎身下搞花樣,說不定老虎一個翻身就把你壓死了。

所以紫光選用這種方式:自主創新+國際併購,利用併購先讓自己強大起來,再搞創新也許容易許多。

紫光的選擇有著「天時地利」的背景,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國家戰略,由國家支持的紫光一定可以從容施展自己的戰略,無往而不勝。

當然,紫光在擴張晶片版圖的同時,不是沒有風險,邏輯對不代表結果一定成功。

橫在紫光面前的有三道坎兒。

第一是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

紫光模式的前提是國家大環境、行業大環境、市場大環境,只有持續向好才會有資本額度持續投入。

第二是管理能否跟得上兼并的步伐?紫光在收購擴張的同時,還需打造一條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鏈,這個鏈條上的每個企業都必須是行業龍頭。

所以對收購的企業進行符合產業規律的管理是一個難題。

第三是持續創新問題,怎樣把別人的「技術福利」變為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技術紅利」,沒有持續創新很難有持續發展。

錢不是萬能的,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的技術是否始終領先別人。

對於這些可能的風險,趙偉國總結出的一段話頗為經典:「堅定信念,解放思想,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謹慎操作,快速行動,見勢不妙,撒腿就跑。

」精妙之處是最後8個字,但我們並不希望它真的發生。

結語

隨著時代發展,我國目前IT產業對集成電路產品需求巨大。

我國每年的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已超過石油進口額,在普及率極高的智慧型手機行業,包括CPU、存儲器、功率器件等基本依賴國外企業。

可以說,做強中國自己的晶片產業迫在眉睫。

時代需要更多的像趙偉國這樣的「敢為天下先」的領軍人物,在產業做大做強過程中敢於彎道超車,引領我國晶片產業上演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蛻變,實現中國科技的強國夢。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關於智慧產品圈

智慧產品圈隸屬於思銳達傳媒,是中國唯一以智慧家庭IOT生態系統營造為使命的新銳媒體,全面提供物聯網核心技術追蹤、智能硬體產品價值梳理、雲端服務與數據算法搜羅、商業模式創新案例剖析、生態合作與資源對接服務等。

註:轉載文章請標明文章來源《智慧產品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