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玩轉全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15日,華為剛剛在英國倫敦發了新一代旗艦華為P8和 P8 Max。

再前一天,樂視在北京和美國矽谷兩地同步舉行了發布會,一口氣發了三款手機。

有沒有發現相同點?對,他們都把發布會開到了海外。

就跟他們的手機名稱Max一樣,在感覺上高端大氣了起來。

這一方面拉升了品牌格調,另一方面也符合近幾年國產手機進軍海外的現實。

華為早就把手機賣到了海外,而攪局者樂視也高調地在洛杉磯設立了辦公室,揚言今年就要把手機賣到美國市場。

隨著國產手機陣營的日益強大,國內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來自IDC的預測說,2015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相比2014年將增長7.8%左右,自2009年以來增長率首次降到個位數。

聰明的手機廠商開始把目光瞄準全球。

不過,如何接上國外的地氣,吸引國外的消費者,國產廠商可謂各有大招。

到發展中國家

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還較低,比如東南亞和印度。

IDC去年發布的數據說,印度功能手機占71%的市場份額,可見智慧型手機市場蘊含巨大潛力,這也給國產手機廠商提供了巨大機遇。

印度約有9億手機用戶,但大多數用的是廉價的功能手機,即使那些希望換智慧型手機的人,首選也是200美元以下的手機。

而生產高性價比智能機正是國產廠商的強項。

目前印度市場老大依舊被三星壟斷,而其中低端市場國產手機還有很大空間。

比如熱衷印度市場的小米,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在印度拿下了4%的市場份額。

去年10月,華為宣布要在東南亞地區投入1億美元用於品牌建設。

來自華為的數據顯示,東南亞已經成為華為終端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的出貨量增長了3倍。

而今年3月,魅族印度官方Twitter帳號暗示,魅族將進軍印度市場,首發產品是魅藍Note。

花錢砸戶外廣告

去發展中國家容易,而想進歐美市場就比較難了。

比如美國市場是最具競爭力的市場,如果能在美國市場生存,那麼在世界上任何市場競爭都不是問題。

而且,已開發國家的政策監管更為嚴格,想在美國立足並不是容易的事。

此前華為從美國市場鎩羽而歸,就是因為美國方面稱華為通信設備威脅到國家安全。

要改善形象,樹立品牌,砸廣告是簡單粗暴而又有效的方式。

三星可謂深諳這一策略,其在中國大陸的戶外廣告比比皆是。

去年12月底,華為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戶外廣告牌上,發布了榮耀6手機的廣告,在市場營銷和品牌塑造上下起了功夫。

跟當地運營商合作

近幾年,部分國產手機品牌十分依賴自主電商渠道賣手機。

而跟中國不同,美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運營商地位非常強勢,與運營商合作能有效提升手機銷量。

根據IDC的數據,目前在美國手機市場,華為的份額不到1%。

相比之下,中興已經獲得了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6.4%的份額。

中興的經驗是,一方面銷售性價比高的廉價手機,另一方面跟「Boost移動」等美國運營商建立合作關係。

簽約國際巨星

想要進軍全球市場,有個全球知名的巨星代言可謂如虎添翼。

2013年1月,聯想簽下NBA巨星科比•布萊恩特,成為聯想智慧型手機及東南亞地區代言人。

2013年10月,中興簽下NBA火箭隊前鋒錢德勒•帕森斯,成為中興手機代言人。

作為較早進入美國市場的中興,十分看重美國市場。

目前中興在美國有6.4%的市場份額。

中興方面曾表示,美國將成為中興手機的第一大市場。

簽下NBA球星,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華為今年4月1日宣布與男星陳坤合作,成為榮耀的代言人。

而在海外市場,華為則鎖定了著名好萊塢影星安妮海瑟薇作為合作對象。

併購海外品牌

想提升品牌形象不僅可以花錢砸廣告、請代言,也可以買個手機公司。

在這方面,聯想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聯想早先收購了知名品牌IBM的全球檯式電腦和筆記本業務,有了跨國併購的經驗。

而去年,聯想又從谷歌手裡買下摩托羅拉移動的智慧型手機業務。

收購摩托羅拉之後,聯想財報顯示,智能機銷量增長了78%。

而且聯想智慧型手機在海外賣得更多,占比達到了59%。

今年1月,TCL從惠普手中收購了Palm品牌。

此前TCL憑藉收購阿爾卡特,成功打入國際中端市場。

而收購Palm後,TCL將其定位為高端品牌,計劃先在北美地區採用網際網路方式運營。

飢餓營銷

沒錯,國產手機品牌一加把飢餓營銷玩到了歐美。

一加營銷策略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只限邀請購買。

最初,一加公司只面向參加比賽或者促銷活動的消費者提供購買手機的邀請碼。

不過從二月份開始,開始每周定期在網上零售。

這種只限邀請購買的機制可以漸進式地滿足用戶需求,同時消費者總是處於一種期待當中。

從數據上來看,一加手機三分之二銷量來自海外,其中包括美國、英國和印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米、OPPO、華為們把手機賣到美國有多難?

美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仍然是以運營商渠道為主,截止到今天,超過95%的手機是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雖然這幾年美國公開市場的出貨量在增加,但是這種變化非常緩慢,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這個比例也不會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