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索尼松下獲十年輝煌的三星 面對中國彩電崛起不得不低下了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Sammo||撰稿
要在十年前,中國彩電企業要與三星捆綁合作,話語權極不對稱,想都不敢想。
但如今境況不同了,三星卻在有意識地與TCL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進行合作。
在產業選擇方向時,就是企業站隊的時候。
當電視技術再次面臨技術分歧的時候,三星和TCL這次選擇了堅定地站在一起。
從力推曲面電視,再到推量子點電視,這兩家企業終端產品捆綁得越來越緊密。
當然,這還不連三星與TCL集團控股的華星光電之間的面板合作。
三星,這家用液晶戰勝索尼松下日立先鋒長虹等一大堆國內外知名彩電企業的巨頭,在產業膠著的當下,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選擇與TCL縱深合作,既有TCL、海信等中國自主彩電品牌強勢崛起的原因,更多則是三星自身的無奈。
三星再想引領技術變得艱難
誰都想掌握市場先機,按照以往慣例,在彩電市場,誰能掌握下一代技術,誰就能牢牢把控市場話語權。
道理很簡單,占領了技術制高點,讓別人跟隨自己的技術走,就意味著你將有數十年的好日子。
在十多年前,三星押注液晶,在與索尼、東芝等日系品牌的CRT競爭中勝出,又在與松下、日立、先鋒、長虹的等離子陣營搏斗中贏得勝利,這一舉奠定了此後三星在電視市場數十年的領先地位。
因為技術方向確定後,掌握著全產業鏈資源共享的三星,可以輕而易舉地提高對手的成本。
從2003起的近10年時間內,三星全產業鏈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就像當年長虹一家就囤積了全國近70%的彩色顯像管,其他家只能共享30%的彩色顯像管,導致最後彩管價格暴漲,21英寸彩管已從最低時480元上升到580元,25英寸彩管從770元上升到990元左右。
在小屏AMOLED市場,三星仍在複製液晶初期的成功。
到2017年年中,手持現金想購買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手機企業都很難確保有貨。
如此不對稱的供求關係,價格上漲與否就看三星一句話。
從商業角度看,三星當然想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
然而,伴隨2010年開始的液晶面板供貨渠道的多元化,三星這種招數越來越不靈了。
在大屏OLED技術儲備上落後LGD,在雷射顯示技術上落後海信索尼,漸漸失去大屏市場話語權的三星,意識到了可能會錯失智能大屏的市場機遇。
所以近期加大了對電視技術的投入,包括收購音頻企業哈曼卡頓,以及收購量子點顯示技術廠商QD
Vision,都是為了重新奪回市場話語權。
捆綁TCL也算最好的途徑了
雖然經歷三星NOTE7和洗衣機爆炸,讓三星損失很多,但三星能夠賺錢的產業太多了。
錢多不愁,沒有技術就買買買。
但買來的技術就一定適合三星嗎?不過,通過併購的方式,實現對高端技術的把控,倒不是三星顯示經常用的招數,由此也看得出,三星對未來技術的著急。
另一誘導因素是由於阿里、騰訊的介入,智能大屏市場爭奪戰越來越激烈,郭台銘收購後新夏普強勢回歸,索尼進一步鎖定高端大屏策略。
海信在大屏策略上也走得很堅決,同時還有自主雷射顯示技術。
手足兄弟LGD也強調了好幾次OLED的良品率已經達到80%,同時還放出風聲來稱另一家知名彩電企業將於明年開始做OLED電視。
這些對手頻頻行動,讓全球彩電出貨量第一的三星也有點坐不住了。
所以三星選擇捆綁TCL的模式,從曲面電視的造勢,到量子點電視的宣傳推廣,三星TCL的節奏保持高度統一。
而深層次的合作還有在面板領域。
雖然由於華星光電的重組,通過財務處理,從明面上三星不再是華星光電的股東,但種種跡象表明,三星顯示和華星光電在資本層面是有千絲萬縷聯繫的。
三星關停一條7代工廠,必然會從華星光電購買更多大尺寸面板,穩定的關係至少能保證三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貨源供應。
而三星收購了QD
Vision,TCL要想在量子點上有所作為也得與三星深度合作。
這點上說,雙方合作具有共贏的基礎。
即便如此,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就在11月30日,又爆出了另一條可能令三星更為不安的消息,據悉,海信和華星光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進一步加強電視液晶顯示面板深度合作,此外還將共同推薦手機顯示面板的合作,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做出新的貢獻。
如此一來,TCL旗下華星光電提供高質量的液晶面板,海信則有目前電視領域最強的自主晶片——信芯,雙方的合作可能進一步增強中國彩電企業在市場的話語權,為共同引領全球彩電市場提供可能。
而這,並不是三星所期待的,但面對TCL、海信等中國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三星更多的是無奈,選擇合作也是最好的途徑了。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