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市的華為值多少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小米、美團都曾表達過不想、不急於上市,但沒人信,所以在盤點「未上市科技巨頭」時會被列入。

任正非說「不上市」,人們真信了,於是華為被故意漏掉。

其實,華為才是全世界非上市公司中估值最高的巨頭,螞蟻金服暫時難與之爭鋒。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人說「華為營收是騰訊的2.5倍,市值應為8萬億港元」,華為是硬體公司,騰訊是網際網路公司,怎能按相同的市盈率、市銷率估值?

2018年華為營收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年報尚未公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2.08億部,居全球第三。

本文簡單分析華為的估值,算是拋磚引玉。

註:除非另有標註,文中貨幣單位為人民幣元

日益倚重2C業務

2017年,華為營收6036億,較2006年增長809.5%,年均複合增長率22.2%。

2007年華為營收增速達41%,受美國次貸所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華為增速迅速下滑,2009年跌至19%。

2011年反彈到22%之後,華為又度過了艱難的3年,營收增速在10%上下;2015年、2016年,華為再度迎來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37%和32%;2017年急速回落到16%。

2018年上半年,營收3257億,同比增長15%,預計全年營收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

2010年之前,華為將營收分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建造合同三塊。

2009年,三者在營收中的比例大致為77 : 13 : 10。

從2010年開始,華為將營收重新分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塊。

2010年,運營商業務收入1458億,占營收的80%;2017年運營商業務收入2978.4億,較2010年翻了一倍,但是占營收的比例首次降至50%以下。

2010年,消費者業務收入309.1億,占營收的17%;2017年消費者業務收入2372.5億,較2010年增長667%,占營收的比例首次接近40%。

2015年、2016年華為運營商業務增速達到20%以上,2017年回落到3%,跌幅觸目驚心。

消費者業務迅速崛起,2015年增速達67%,2017年回落到32%,情況不甚樂觀。

企業服務增速尚可,但由於基數小,對營收增長貢獻有限。

2016年,華為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47%,但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0%。

同年,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4%和43%。

到了2017年,消費者業務貢獻率達到70%,運營商業務只有9%,這種局面或許會成為常態。

華為消費者業務既是強勁技術積累的自然延伸,也是分散風險的重要措施。

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2017年,消費者業務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達70%,2018年、2019年或許會更高。

華為值多少錢?

華為顯然不能按騰訊的市盈率、市銷率估值,比較適宜的對標對象是蘋果。

2018財年蘋果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656億美元和595億美元。

最新市值7203億美元,與之對應的市盈率、市銷率分別為12.1倍和2.7倍。

蘋果盈利能力強但在走下坡路,華為消費業務強勁、2B業務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綜合各方面因素,假如在美國資本市場,投資人參照蘋果給華為估值比較靠譜。

#微軟、亞馬遜與華為業務差別太大#

2017年華為營收、凈利潤分別為6036億和475億。

按蘋果市盈率、市銷率,華為估值在5750億~1.6萬億元之間,均值1.1萬億。

假設2018年營收、凈利潤同比增幅為25%,則華為估值約合2000億美元。

2000億美元是非常粗線條的估值

再說華為真不打算上市,本文只為Mark一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