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投610億建10.5代產線!郭台銘:富士康不會離開大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在2016年1月份的時候,當時還是候選人的美國新一任總統川普在出席某個集會時表示,如果他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將讓蘋果把設在中國內地的iPhone、iPad、iMac等生產線,全部搬回到美國來生產,藉此來重振美國本土製造業。

隨後,川普還在多個場合提及了此事,當時很多人將此言論當做一個笑話來看待。

但是當川普正式當選美國下一任總統後,這個「笑話」就變得不那麼好笑了。

僅蘋果iPhone手機的銷量就占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20%的份額,iPad在平板市場的份額也超過了20%。

而目前蘋果的iPhone、iPad、iMac基本都是在中國生產。

一旦蘋果回美國生產,那麼蘋果的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可能會在美國設廠生產(富士康已證實,正在評估在美國建廠的可能性),此外可能會帶動蘋果眾多的供應鏈廠商進入美國設廠。

那麼,這將會對中國的科技製造產業鏈造成很大的衝擊。

12月6日,川普在美國會見了日本軟銀當家人孫正義,在會面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孫正義大方地秀出了一份會議資料,上面赫然寫著一個大家熟悉的名字:富士康——蘋果的最大代工廠。

第二天,台灣鴻海集團隨即布聲明表示,正初步評估美國潛在投資機會,尚未定案,會繼續與美方相關單位直接討論。

蘋果作為富士康的最大客戶,一直以來為富士康貢獻了非常大的收入,如果蘋果選擇回美國生產,那麼富士康勢必也將會進入美國設廠。

但是,這種情況真的會發生嗎?

中國的企業成本高企,已無優勢?

前不久福耀玻璃曹德旺的一則視頻躥紅網絡。

曹德旺對中美製造業的成本比較,非常具體,不僅涉及到稅收和勞動力成本,還涉及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等等。

按照曹德旺的說法,目前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仍比中國高,藍領(工資成本)是中國的8倍,白領是中國的兩倍多。

但美國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比如「土地基本不要錢」,「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5」。

稅收方面,曹德旺說「中國製造業綜合稅負比美國高」。

這樣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還能「多賺百分之十幾」。

這一席話再度將中國實體產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推向了輿論前台。

確實,近年來中國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都上升很快。

此外,在稅收方面,中國也相對較重。

從美國的明星企業蘋果、固特異輪胎和康寧三個公司最近兩個財年的財務數據來看,這三個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占稅前利潤的比重分別為26%、38%和10%,占其總收入的7.3%、1.4%(上一財年為10.1%)和1.6%。

相較之下,福耀繳納了10.09億增值稅、營業稅費和4.35億所得稅,合計占到所得稅前利潤的47.5%和營業收入的10.9%。

以稅收占利潤和營收的比重衡量,與蘋果相比,福耀的稅負分別高了83%和49%,和其同行康寧相比,分別高了380%和581%(上一財年為55%和-3.5%)。

雖然這種對比沒有考慮到公司跨國經營等現實,但已經可以顯示出中國企業的實際稅負比美國高35%並不誇張,以企業稅後利潤與繳納稅收對比,中國遠遠超過美國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目前各方面的綜合成本,美國還是要比中國高出不少,但是中國的成本優勢正在不斷縮小。

而這也使得蘋果回到美國生產成為一種可能。

在此背景之下,傳統製造業外遷似乎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確實,從國內來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製造業開始從珠三角遷出,遷往綜合成本更低的內地省市。

同時也有不少企業將工廠遷到了更具成本優勢的越南、印度等國。

但是,去美國建廠仍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成本,還需要關注產業鏈的配套情況以及政治文化上的差異。

專家也表示,雖然從理論上講,iPhone完全有可能在美國組裝,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為很難將遍布亞洲各地的電子產業鏈全部轉移到美國。

郭台銘:富士康不會離開大陸

2016年12月30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給廣州送去了一份新年「大禮」:在增城投資610億元人民幣建立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項目預計一年半內完工。

這應該是郭台銘近十年來,對大陸投資的最大一筆項目。

根據合作協議的內容,堺顯示器株式會社(Sakai Display Production, 以下簡稱SDP)將在增城建立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生產大尺寸8K超高精細影像液晶顯示螢幕,量產後年產值將高達920億人民幣。

作為SDP的最大個人股東,郭台銘表示,8K超高精細影像液晶顯示螢幕將會給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娛樂、醫療、社交、教育、安全等領域帶來一場影像數據革命,該市場規模將達到35.8萬億人民幣。

在當天的會議上,有記者向他提出富士康是否會離開中國大陸的問題,郭台銘表示,「我可以說富士康沒有走,不僅沒有走還選擇留在這裡,(證明富士康不會跑)最好的憑證是什麼?是我今天把最好的技術落戶在了這裡,我不適合上網去寫一些東西,但不管網上怎麼說,富士康將就地實現轉型升級。

「美國新的政府還沒有上台,新的政策也沒有出爐,但是我可以肯定一點,各位可以看到,(廣州)這個項目的談判不超過50天,政府對高科技的重視,這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

」郭台銘表示,大陸已經推動實體經濟去虛返實,虛實結合,軟硬整合,這是對的方向,但是美國政府有沒有意識到這點,他並不知道。

從郭台銘的表態來看,未來富士康的重心還依然會是中國大陸。

而在郭台銘說出富士康不會離開中國之前,部分 iPhone 零件供應商已經率先表示,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把工廠轉移到美國。

另外一家蘋果代工廠和碩科技也曾表示,把生產線搬到美國難度太大,現階段基本不可能實現。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富士康以及這些零件供應商就一定不會考慮其他地方。

富士康將在印度生產iPhone?

2016年5月份,庫克出訪印度,並接受了印度電視媒體NDTV的獨家專訪。

在40分鐘的訪談中,庫克展現了開發印度市場的野心並詳細談及了針對該市場的重要舉措,其中有提到,考慮將該公司的"全部「生產線搬至(印度)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

庫克稱,開發印度市場是蘋果的五大優先計劃之一。

與此同時,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也計劃印度投資建設一座全用於生產iPhone的工廠,這座位於印度安得拉邦工業區的新廠初期產能預計可以達到每年 100 萬部,同時創造超過 1 萬個工作機會。

據悉,富士康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超過100萬員工。

此外,iPhone 代工廠商之一緯創目前已經計劃在印度興建一條 iPhone 生產組裝線。

緯創在印度建廠,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其已獲得一部分 iPhone 8 訂單的傳聞。

與此同時,也暗示了 iPhone 零件供應商有可能會把生產重心轉移到印度。

富士康方面曾經暗示,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他們在印度建廠的其中一個原因。

除了印度之外,富士康同時也在東南亞地區部署他們的生產線。

iPhone 零件供應商不選擇美國而選印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地理。

因為現在只有亞太地區有完整的 iPhone 供應鏈,而印度距離亞太地區相比於美國本土來說近了很多。

不過,即便如此,說印度將會取代中國成為新的全球手機製造中心還為時尚早。

大力推動機器換人

雖然富士康不會離開大陸,但是隨著大陸綜合製造成本的提升,如果繼續以往模式肯定是不行了。

在郭台銘看來,富士康的「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推動「機器換人」。

早在 2014 年,郭台銘就非常有信心地表示,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當中,機器人將會扮演核心角色。

而在更早之前的 2011 年,郭台銘就透露他們將會在未來幾年之內部署 100 萬台機器人到工廠當中。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富士康的機器人計劃還剩下多少才算圓滿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富士康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2016年3月,富士康崑山工廠通過自動化換掉了6萬工人。

而他們2015年統計口徑下的雇員總數是120萬,其中中國工人100萬。

據了解,目前富士康已經部署了超過4萬台Foxbot機器人,這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都在中國工廠內部生產。

富士康一年可生產大約1萬台Foxbot機器人。

按計劃,2020年前,整體的自動化率將達到30%。

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家鵬表示,公司在分三個階段自動化中國工廠的生產工作,最終目標是實現工廠整體的全自動化運作。

戴佳鵬稱,在第一階段,富士康計劃針對工人不願意做的或者比較危險的工種設立獨立的自動化工作站。

第二階段期間,整個生產線都將會實施自動化,以期減少人員的使用量。

在第三階段,工廠整體將會實施自動化,僅為生產、後勤、測試和檢查流程分配少量的工人。

據戴家鵬透露,目前富士康在成都、深圳和鄭州的工廠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或者第三階段;部分工廠共有10條全面自動化的生產線,其中包括成都工廠的一條生產線,重慶工廠的(一體化)PC和LCD顯示器生產線,以及鄭州工廠的一條CNC線。

富士康的目標是在 2017 年讓更多科技產品進入全機器人組裝的程序,包括 iPhone在內的一系列蘋果產品將會是重點目標。

除了工業機器人之外,富士康還在開發用於醫療護理的機器人。

儘管機器人技術在不斷進步,工業用機器人將不能夠完全取代工人,因為人擁有快速從一項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的靈活性。

編輯:芯智訊-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乾貨、爆料、獨家觀點,歡迎訂閱芯智訊

官方微信公眾號:芯智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