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禁令,華為未雨綢繆提前做了充分的應戰準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千萬不要認為面對美國提出的「國家緊急狀態命令」,華為的回應只有「好言相勸」。

華為的子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向員工發出電郵,提到了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名單的應對。

按照何婷波的說法,華為多年前就預計到日後可能出現「所有美國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之情況。

海思早就開始打造「備胎」,已被在發生制裁的情況發生時仍能為客戶服務。

伴隨美國禁令出台,海思第一時間公布原本「一直壓在保密櫃裡面的備胎,一夜之間將全部轉正」。

而且這次的變故,也讓海思確信「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

所以他們未來每開發出一款新產品,都會堅持科技自立的方針。

說實話目前全球合作經濟模式下,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生產高科技產品。

華為除了加大加大自研力度外,不可避免還需要一些藉助外力供應的設備。

不過華為明顯是有備而來,據日經新聞消息,華為有可能半年多以前就開始囤積各類電子元件。

對於比較可能受到出口限制的高風險產品,預計完成了6至12個月的供應鏈囤積。

與此同時,2019年年初起,華為就開始積極尋找美國以外晶片、光學組件、螢幕技術的合作企業。

原本同一配件華為只和行業前一二位的供應商合作,如今擴大到三到四家。

這樣即便在華為供貨商清單上占到超過三十個位置的美國公司,未來因為禁令的關係無法與華為繼續交易,華為還是能保持一定的進貨彈性。

據稱,在華為的供應商中60%來自亞洲,某些關鍵供應商仍有可能有預授權協議等因素受美方影響。

這其中就包括台積電、索尼、三星等公司。

不過也不必太過悲觀,首先這些公司會不會買美國的帳很難說。

而且華為也在努力扶植像京東方這樣的優秀國產供應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據第一財經網5月17日消息,當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

美國突然下手,華為備胎晶片一夜轉"正"!

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5月17日凌晨,華為心聲社區轉發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