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偉巴黎闡述科技之美 華為16年聚焦歐洲創新與開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綠茵場上「歐洲杯」正如火如荼,全球數字化競技場上也需要一座「歐洲杯」,歐洲應基於ICT基礎設施基礎上的領先性為產業作出貢獻,而華為願與歐洲ICT產業共同發展,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表示。

「歐洲創新日舉辦雖僅四屆,華為紮根歐洲、緊密握手歐洲卻已經16年了。

『在歐洲,為歐洲』,是華為融入歐洲、貢獻歐洲的主張。

」2015年,華為在歐洲的研發投入達3億美元;2016年,對歐洲採購的金額預計將達42億美元。

當地時間14日下午,第四屆華為歐洲創新日活動在法國巴黎拉開帷幕。

本屆大會主題為「科技之美」,世界重量級教育家、數學家、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雲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如何融合美學與人文境界,開創全聯接的美好新世界。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

浪漫之都闡述「科技之美」

從斯德哥爾摩的新綠色之旅、米蘭的新絲綢之旅、慕尼黑的新工業之旅,到巴黎的新浪漫之旅,為何要強調「新」?「新」的本質就在於觀念的刷新、技術的創新、社會的革新,以此不斷推動人類前進的腳步,徐文偉說。

巴黎代表了時尚、人文和美,但法國浪漫的另一面則是創新的熱情——法國是全球研發領域中最具活力的國家之一,創新研發產業園區遍布71處之多,不僅為世界貢獻了汽車、飛機、火箭等全球領先的工業技術,更重要的是為世界輸出了許多偉大的思想,思想才是人類發展的最大財富。

華為的美學研究、數學研究、算法研究以及晶片研究中心就融入在法國這塊充滿浪漫、哲思與創新活力的土地上,大會主題也由此定為「科技之美」。

「科技之美,不僅要有欣賞的眼光,更需要發現的智慧、需要永不放棄的探索精神。

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進步的大道上的。

基礎科學的發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徐文偉旗幟鮮明地表示。

他介紹說,華為有8萬多研發人員,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15%用於研發,2015年的研發投入達92億美元;每年研發經費中,約20%-30%用於研究和創新,70%用於產品開發;未來幾年,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億-200億美元。

▎華為法國數學研究所揭牌

華為此次在法國成立數學研究所,就是要通過數學算法在基礎科學上取得突破:「數學是開啟一切的工具,大數據流量疏導的基礎是數理邏輯算法。

長久以來,法國誕生了無數世界一流的數學家,笛卡爾、帕斯卡爾、伽羅瓦、傅立葉……如果沒有傅立葉變換,可能就沒有現代通信的發展。

今天,這個傳統依然被法國學者們傳承下來,菲爾茨獎得主多達12位,僅次於美國。

數學的研究正在為ICT產業帶來全新的突破。

16年聚焦歐洲創新與開放

華為進入歐洲已經有16年,從最初的知者寥寥、乏人問津,發展到今天的與全歐洲主流運營商建立起牢固合作關係、在歐洲開設多個職能機構。

根據年報,其2015年歐洲中東非洲(EMEA)銷售收入為197億美元。

徐文偉表示,「在歐洲,為歐洲」,是華為融入歐洲、貢獻歐洲的主張。

華為迄今為止在全球建立了26個能力中心,其中大部分都在歐洲,加強其與歐洲產業界和學術界夥伴緊密合作:「歐洲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機構和很強的基礎技術研究水平。

歐洲不僅是華為非常重要的市場和投資目的地,華為的新技術大都率先在歐洲市場應用,同時華為也攜手歐洲企業、跨越本土,聯接到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華為2016年在歐採購金額預計將達42億美元

他同時強調,華為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原則,充分融入當地研究圈子,與歐洲的產業界和學術界合作,將歐洲的基礎研究和創新優勢與華為的產業化能力結合起來,形成面向全球產業競爭的雙贏合作。

目前,華為在歐洲與客戶建立了21個聯合創新中心,更緊密地為客戶創造價值;它還積極投入「歐盟Horizon 2020" 項目,在歐洲簽署了210項技術合作協議並參加了33項計劃,截至2015年,已經與超過200名歐洲學者以及150家研究所達成合作,並在歐洲贊助了超過80項研究項目。

此外,華為在歐洲已經持續投資了7500萬歐元用於與超過100所知名大學的研究所合作。

與歐洲ICT產業共同發展

未來二、三十年是從傳統經濟過度向數字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歐洲國家看到了ICT在數字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不同的層面制定國家戰略,如「國家寬頻計劃」、德國「工業4.0」等,引領著全球數字化浪潮。

華為2016全球聯接指數顯示,歐洲國家大部分處在數字經濟發展領跑者陣營,尤其在物聯網、大數據的投資與應用也大幅領先全球,比如大數據產生量全球前十的國家中有7名來自歐洲。

不僅如此,歐洲各國對創新與IT人才的投入亦非常重視,比如在ICT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也大幅領先,全球前十席位的一半來自歐洲。

華為認為,歐洲應基於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基礎,促進產業以領先技術支撐各行各業的發展,以及保持全球核心競爭力優勢。

而華為將基於對ICT產業的充分理解和經驗,與歐洲企業一起打造ICT支撐平台、融入歐洲產業鏈,與歐洲ICT產業共同發展。

▎第四屆華為歐洲創新日活動現場

德國電信今年3月發布的「開放電信雲」,就是基於華為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支撐的全套雲服務,包括私有雲、公有雲以及軟體解決方案(可同企業現有IT基礎設施無縫集成),這開啟了德國及歐洲經濟發展數字化的新階段:「通過雙方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可以為企業和行業提供與OTT 玩家(Player)不同的、創新的公有雲服務,而且華為有信心和德電一起把『開放電信雲』打造成面向行業和大企業公有雲服務的標杆。

最近華為為法國第一大電視台TF1提供的媒體雲解決方案,促使該電視台加速從單一媒體走向全媒體的匯聚,實現隨時隨地的全媒體內容製做與播放。

其中,共享數據訪問效率提升90%,讓編輯記者實現即時信息共享,全面提升了新聞內容製作效率,使得新業務上線時間縮短了85%。

創新的ICT技術與解決方案將傳統媒體業務與網際網路緊密融合,打破了傳統新聞的生產方式,全面提高了新聞播放的時效性。

華為手機與徠卡也走到了一起,基於Co-Engineered模式強強聯手、緊密合作,聯合設計開發,將科技感和藝術感完美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款引爆手機迷和攝影圈的雙攝經典。

而這對於籌划走向大眾的徠卡鏡頭來說,一步就進入了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不失為一次完美的雙贏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話徐文偉:華為憑什麼規模突破歐洲市場

歐洲市場的規模突破,是華為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既通過這一行為本身驗證了華為的技術實力、規範了企業運作,也為其登頂全球最大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提供了必要的資糧,具有糧倉和形象店的雙重意義。繼瑞典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