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徐文偉:華為憑什麼規模突破歐洲市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歐洲市場的規模突破,是華為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既通過這一行為本身驗證了華為的技術實力、規範了企業運作,也為其登頂全球最大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提供了必要的資糧,具有糧倉和形象店的雙重意義。
繼瑞典斯德哥爾摩、義大利米蘭、德國慕尼黑之後,當地時間6月14-15日,以「科技之美」為主題的第四屆華為歐洲創新日活動登陸法國巴黎,各路重量級嘉賓雲集羅斯柴爾德公館,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如何融合美學與人文境界,開創全聯接的美好新世界。
期間,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接受了C114等媒體的採訪,分享了他對歐洲市場、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熱點話題的觀點看法。
「華為多年以來在歐洲贏得了市場的成功和很好的口碑,究其原因,第一離不開我們的國際化、第二得益於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第三我們的創新是真正基於客戶需求的創新。
」徐文偉擲地有聲地說道。
他曾於2005-2008年擔任華為歐洲地區部總裁,親歷並帶領了那個重要過程。
華為「在歐洲,為歐洲」的主張並非一句空話,這不僅意味著歐洲的人才、技術創新優勢輻射到全球,也意味著中國乃至全球的應用市場對接到歐洲。
如今這家公司的眾多重要機構包括全球財務中心都設於歐洲,致力於將歐洲的基礎研究和創新優勢與其產業化能力結合起來,並積極投身歐洲如火如荼的數字化浪潮,以「開放、合作、共贏」原則與領先ICT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
華為憑什麼規模突破歐洲市場?
從200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研發中心算起,華為進入歐洲已經有16個年頭,從最初的默默無聞甚至飽受質疑,發展到今天已經與全歐洲主流運營商建立起牢固合作關係、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亦迅速抬頭全面鋪開。
根據年報,其2015年歐洲中東非洲(EMEA)銷售收入為197億美元,僅次於中國市場。
作為ICT技術高地和高端市場,歐洲市場進入門檻頗高,特別是進入歐洲運營商短名單之前首先要經歷長時間且全方位的考察。
那麼華為是如何規模突破這個市場的?那些頂級運營商又因何從質疑轉變為認可?
2005年與英國電信(BT)簽署第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加盟其「21世紀網絡」即國家寬頻網絡計劃,是華為規模突破歐洲的開始。
徐文偉以此為例說:「要獲得歐洲客戶的認可,首先你必須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也就是管理、運作必須是國際化的。
怎麼證明?從員工生產環境的保護到你的供應商是否使用童工,都要全面進行認證。
整個認證有10多項內容,涉及管理體系、質量體系、社會責任體系、財務體系等各個環節。
我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認證,發現華為基本達到了歐洲領先運營商選擇合作夥伴的標準。
」
技術實力以及真正基於客戶需求的創新能力更是敲開歐洲市場大門的關鍵。
華為分布式基站是一種基帶處理單元(BBU)和射頻模塊(RRU)分離的小型基站,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安裝方便的特點,而這些正是當時苦於機房難尋、基站耗電量大、安裝費用高的歐洲運營商所需要的。
因此,自華為2005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台分布式基站開始,這種新型基站就迅速成為各大運營商的寵兒,包括沃達豐在內的全球頂級運營商都選擇了這種基站。
2007-2008年正是網絡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則使得運營商在進行網絡投資時比以往更謹慎、更敏感。
如果有一種基站能夠適用於2G/3G/4G的各種制式,那麼部署這種基站將無需擔心制式的變遷和演進的方向。
這一次華為再次走在了前面,其2007推出的第四代基站是世界上第一台GSM/WCDMA/CDMA/WiMAX/LTE多種制式共平台的基站,一經問世即在德國O2、捷克T-Mobile等歐洲主流運營商得到了商用,而這種解決方案SingleRAN的命名也成為了事實上的行業標準。
此後,華為更是以SingleRAN與挪威TeliaSonera先後開通了世界上首張4G商用網絡和首張4.5G商用網絡。
除此之外,還必須遵從歐洲的法律法規,無論企業管理、商務拓展還是稅務、用工。
徐文偉頗有感觸地表示:「歐洲一張網絡要用5-10年,所以運營商選擇的是合作夥伴,不會為降低成本而輕易更改供應商。
如果你的技術或質量不達標、長期發展可能有風險、不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即使白送他們也不會接受。
」
歐洲與華為的強強聯合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是迎難而上、堅持創新,一方面需要很強的基礎研究來支持探索。
正如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所言,「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徐文偉介紹說,華為有8萬多研發人員,每年都將銷售收入的10%-15%用於研發,2015年其研發投入為92億美元。
在研發經費中,用於研究和創新的投入也日益增多,逐漸形成約20%-30%用於研究和創新、70%用於產品開發的格局。
「歐洲有一個顯著優勢,就是在基礎研究方面功底深厚、思路領先,湧現出諸多聞名世界的學者專家,但在產業化上稍有不足。
而華為除了自己做基礎研究以外,整合產業鏈的能力很強,尤其對產業未來發展的理解與判斷經驗相當豐富,能夠帶領產業前進。
」他認為,將歐洲的基礎研究和創新優勢與華為的產業化能力結合起來是典型的強強聯合,華為正緊密握手歐洲、與當地的產業界和學術界合作,以形成面向全球產業競爭的雙贏合作。
比如徠卡原本是不產攝像頭的,與華為手機合作後,聯手打造了一款引爆手機迷和攝影圈的雙攝經典,從而開拓了新的業務,並一步就進入了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這種商業層面上的互惠互利堪稱完美雙贏。
而英國物聯網公司Neul原先找不到盈利方向,華為斥資2500萬美元收購後在其技術平台上進行二次開發,融入對運營商業務和物聯網的理解,最終拿出了可商用的晶片,支撐了整個歐洲的物聯網產業鏈,作出很大貢獻;華為與運營商更是在此基礎上開發出NB-IOT標準,NB-IOT比傳統GSM網絡增益20dB、覆蓋面積擴大10倍,確保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覆蓋到,為物聯網和雲的發展打開很大空間。
華為實際上已經在歐洲進行了大量布局,16年來一直持續投資。
資料顯示,華為在全球擁有26個全球能力中心,其中大部分位於歐洲,在歐洲還設立了18家研發中心,涵蓋數學、美學、微波、晶片、無線等領域;2015年華為成立了歐洲研究院,統籌協調全歐研發機構。
這家公司不僅持續投資了7500萬歐元與超過100所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還積極參與「歐盟Horizon
2020」項目,在歐洲簽署了210項技術合作協議並參加了33項計劃,截至2015年,已經與超過200名歐洲學者以及150家研究所達成合作,並在歐洲贊助了超過80項研究項目。
歐洲創新日活動期間,華為宣布在法國設立數學研究所,並舉行揭牌儀式。
這是繼俄羅斯之後華為在全球設立的第二個數學研究所,擁有研究人員超80人,全部為博士及以上學歷,下設設計、數字圖像處理、數學和家庭終端等4個研究中心,成為其加強基礎研究的又一重要舉措。
「數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ICT市場,摩爾定律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現在我們看到大數據的市場在不斷發展,要對大數據進行壓縮、傳遞、存儲就離不開數學,華為已經開發出了幾種壓縮的算法;人工智慧使我們的網絡更為智能化,而深度學習同樣離不開數學。
」華為法國數學研究所負責人,國立高等電力學院教授(Supelec)、電信專家Merouane
Debbah表示,研究所旨在挖掘法國基礎數學資源,致力於通信物理層、網絡層、分布式並行計算、數據壓縮存儲等基礎算法研究,長期聚焦5G等戰略項目和短期產品,完成分布式算法全局架構設計等。
同時,華為還將與國立高等電力學院、歐洲電信學院(Eurocom)、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IHES)、國立巴黎高等電信學院(Paristelecom)等高校進行緊密合作。
開放合作共贏助力歐洲數字化
在帶來劇烈變革的同時,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開啟規模龐大的市場,諸如千億美元級的視頻產業、萬億美元級的企業IT雲轉型市場,以及即將出現10倍用戶增長的物聯網。
在歐洲,不少運營商轉身數字運營商,以提供數字業務求增長;而各垂直行業玩家(Player)也積極引入最新ICT技術,通過基礎設施到上層應用的雲化、大數據的發掘利用,來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和營銷模式。
華為2016全球聯接指數顯示,歐洲國家大部分處在數字經濟發展領跑者陣營,尤其在物聯網、大數據的投資與應用也大幅領先全球,比如大數據產生量全球前十的國家中有7名來自歐洲。
不僅如此,歐洲各國對創新與IT人才的投入亦非常重視,比如在ICT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也大幅領先,全球前十席位的一半來自歐洲。
「未來將會有成千上萬的公司做VR,帶來海量的數據,但做網絡傳輸的公司卻只有幾個,這是所有行業的機遇,挑戰部分我們來解決。
」徐文偉告訴C114,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就是利用網際網路和ICT技術來使能傳統行業,ICT行業正由一個孤立的行業變為一個支撐其他行業的行業;華為的定位就是做數字化轉型使能者,利用對ICT行業的充分理解和經驗,結合自身研發和創新優勢,為運營商及企業客戶提供領先解決方案與服務,創造價值。
「華為在推動歐洲數字化的過程中,始終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
」數字化轉型以及雲數據中心的競爭,不再僅僅是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而是產業鏈和生態系統級的競爭。
相比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如今的華為更在意的是「做大蛋糕」而非「分蛋糕」,大家分享「做大蛋糕」後的收益;而隨著深入企業市場,這家公司也越來越看重與垂直行業玩家的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家公司將通過全面雲化的解決方案,諸如超寬頻、4.5G、5G、NB-IoT、物聯網晶片、Lite
OS等來增強聯接能力,激發產業創新;改善聯接體驗,推出U-vMOS視頻體驗衡量體系,對跨屏、跨網、跨業務的視頻質量、交互和觀看體驗等提供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構建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全場景聯接,打造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汽車、智慧家庭以及辦公系統的端雲協同一體化,無縫銜接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娛樂;通過全面雲化的戰略,幫助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德國電信今年3月發布的「開放電信雲」,就是基於華為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支撐的全套雲服務,包括私有雲、公有雲以及軟體解決方案(可同企業現有IT基礎設施無縫集成),這開啟了德國及歐洲經濟發展數字化的新階段:「通過雙方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可以為企業和行業提供與OTT
玩家(Player)不同的、創新的公有雲服務,而且華為有信心和德電一起把『開放電信雲』打造成面向行業和大企業公有雲服務的標杆。
」
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最近攜手華為、聯合創新,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基於SDN的IP+光試商用網絡。
SDN是重構未來網絡架構的使能器,基於SDN技術可以快速開發、提供創新的業務,滿足多變的客戶需求、提升競爭力,從而助力西班牙電信提升網絡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HAS 2017:華為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六條法則
ZD至頂網網絡頻道 04月11日 綜合消息: 今日,華為在深圳舉辦第14屆全球分析師大會(HAS 2017),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強調華為要抓住人類邁向智能社會的機會,如果說邁向智能社會是未來,...
視頻紀提速雲化戰略 華為「重構」運營商業務
雖然華為手機近幾年受外界關注度較高,但運營商業務依然是華為營收占比最大的業務,份額達到59%,其2015年的收入為2323億元人民幣,增速21.4%。這一數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這幾年運營商業務...
徐文偉巴黎闡述科技之美 華為16年聚焦歐洲創新與開放
綠茵場上「歐洲杯」正如火如荼,全球數字化競技場上也需要一座「歐洲杯」,歐洲應基於ICT基礎設施基礎上的領先性為產業作出貢獻,而華為願與歐洲ICT產業共同發展,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