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的長城:分公司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讓美國人忌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由幾萬元起家的小公司,經歷了30年的風風雨雨,從默默無聞到讓世界矚目,從不被看重到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強國都膽顫。

它創造了太多讓同行無法企及的數字:7萬多件專利,一年納稅上千億,分公司遍布全球168個國家,有著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員工等等,它的創始人曾說,我們從來不想稱霸,但結果是,它正在俯視全球。

這家企業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華為。

華為作為中國本土的民營企業,在國人心中早已默認其巨無霸的地位。

它在給國人帶來更多崗位的同時,推動著中國的經濟發展。

對於海外的一些科技公司來說,華為是他們非常有競爭力的對手。

從美國的身上就可以看出,華為有多強大。

一直以來,美國三翻四次阻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所謂國家安全的背後,不過是因為害怕華為打敗他們本土的科技公司占領市場,面對一個無論從科技投入還是創新都無可挑剔的對手,早已失去對抗的信心。

美國的這種行為更像是在打臉,美國曾批判我們的閉關鎖國,但現在的行為本質上和當初的中國有何區別。

好的金子到哪都會發光,雖然華為被拒絕進入美國市場,但是能阻止華為超越蘋果嗎?答案是否定的。

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與技術,而華為在研發投入里是不心軟的。

早在2016年華為就以600多億的研發費用超過了蘋果、思科。

而現在的華為研發投入比例可能只有亞馬遜、谷歌才能與之相提並論。

華為作為傲視全球的企業,與其超常的向心力有關。

所有企業的創立之初都是先求生存再講提升,華為也不例外。

80年代的中國剛開始興起程控電話,而交換機就是其中的核心設備,剛開始任正非和他的團隊就是從代理國外品牌的交換機起步的,在不斷被拒絕中艱難成長,華為也逐漸發展成了正規軍,生存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1993年,華為通過與運營商成了合資公司的運作模式,成功的切入了城市運營商市場,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奠定了華為在運營商中的地位。

後來隨著業務的逐步發展到中國主要的城市,到1995年就已經做到了十幾億的銷售額。

由於運營商市場的發展和助推,加速了華為的擴張規模。

其實與華為同時期的還有很多強大對手,但是時間時間似乎是很眷顧它的,如今對手大都不在了,只留下華為在唱獨角戲,而這與任正非背後的經營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此龐大的企業,創始人任正非卻沒有進入富豪榜,因為華為是一個全員持股的企業,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企業家的智慧。

而華為也在正確的帶領下,提升之路走得非常成功,如今只有30歲的華為,雖然已經稱得上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無冕之王,但與很多百年企業相比起來還是一個強壯的嬰兒,希望它在未來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