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將機器人取代人工,她們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人應該看過一部電影,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機器人》,電影中機器人有類似人類的外形,擁有強化耐久的鈦金屬外殼,可充當各種社會角色,執行各種任務,簡直無所不能,後來因為機器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不願意服務人類而與人類產生了一系列衝突。

如今,科幻已經變成現實,今天機器人卻在很多崗位上已經取代了人類。

近日就有報導稱,全球最大的代工廠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已在工廠共部署了4萬台機器人,藉此降低人工成本。

裁員就意味著很多流水線工人要失業,後續隨著機器人不斷普及,失業的工人會越來越多,就拿富士康來說,不間斷的裁員,對流水線工人的衝擊可想而知。

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面對裁員,那些漂亮的打工妹該怎麼辦?

近幾年來,隨著內地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很多企業都開始斥巨資發展自動化,富士康就是最好的例子。

裁員的意義是什麼,節約成本,取代那些可以用機器取代的崗位,所以要想擺脫被裁員的厄運,那唯有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做到無可替代。

很多人都知道打工沒有出路,積累不了人脈和資金,還會禁錮自己的思維,但是因為打工每個月能拿到穩定的工資,而且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不存在什麼風險,所以她們還是安安分分的待在工廠打工。

然而如今面臨裁員,她們必須為自己的出路著想。

裁員就意味著很多流水線工人要失業,後續隨著機器人不斷普及,失業的工人會越來越多,就拿富士康來說,不間斷的裁員,對流水線工人的衝擊可想而知,從富士康屢見報端的負面新聞就可窺見一斑。

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面對裁員,那些漂亮的打工妹該怎麼辦?

打工妹們如果能多學習一些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術含金量,自然也就可以選擇一些機器人無法取代的崗位,甚至還有機會擺脫流水線工人的命運,成為白領。

機器人取代人工或許是大勢所趨,但是機器人的規模有限,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崗位和需要一些思維能力才能從事的崗位不但機器人無法取代,而且重金難求。

所以,被不被裁員,不是取決於企業講不講人情,而是取決於你有沒有能力讓自己留下。

或者說,即使你走出了工廠,你能不能轉變思維方式,為自己找到出路。

富士康現象只是一個縮影,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慢慢遠去了。

所以更需要我們加快自身轉變的步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