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時代,AI能否讓百度廣告煥發第二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不久,百度發布了公司第二季度的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百度廣告業務第二季度營收達到211億元,占總營收的81%,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了32%,凈利潤增長率也上漲了45%。

這份較為滿意的「成績單」,也讓那些擔心陸奇離開百度之後百度業務將會陷入更大危機的人,把心裡的那塊石頭放了下來。

同時,百度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的的財報數據,也意味著百度的信息流廣告前景被市場所看好。

沒有了陸奇,百度還有「搜索+信息流」廣告業務

2017年1月,56歲的陸奇應李彥宏之邀加入百度,對技術始終保持狂熱態度的陸奇,在入職之後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繁雜的業務板塊分成兩塊:feed流和人工智慧組成的主航道,代表了百度的未來;而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和百度貼吧等業務模塊,則在陸奇清理主航道的護城河時被保留了下來,代表著百度的現在。

「瘦身」後的百度與這位精瘦幹練的COO一樣,頗受資本市場的喜愛,其市值也迅速突破900億美元大關。

百度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百度第三季度的總營收為235億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79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56%,市值超過900億美元。

今年5月,任職16個月的陸奇選擇離開,讓百度市值蒸發了100億美元。

但被「治癒」後的百度,很快就用財報業績打消了市場的顧慮。

從財報數據上看,精簡化後的百度核心「Baidu Core」的營收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28%;同時愛奇藝Q2訂閱數同比增長75%,活躍用戶達6710萬,為百度貢獻了62億元的廣告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1%。

百度「搜索+信息流」的業務核心,能讓陸奇離開百度之後,仍能實現正比營收的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執行力大變革。

在陸奇加入百度的消息不脛而走之時,曾有人認為,百度缺的不是陸奇,而是缺乏具有執行力的團隊。

而陸奇扮演的角色則是李彥宏「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策略的強有力執行者。

在陸奇擔任百度COO這段時間,他已經親自操刀為百度割掉一些已經腐爛的肉。

換言之,陸奇是李彥宏高價請回來的外科大夫,前者用極具穩定和出眾的「手術」經驗解決了久治不愈的「腐爛組織」,痊癒後的百度也完全明確了未來的發展目標。

同時,對於各大網際網路巨頭而言,高管的離職產生的股價波動屬於正常現象。

因此,「主治醫生」的離開並不會影響百度前進的步伐。

並且在陸奇離開之後,百度宣布將原百度國際事業部一分為二,即成立新的百度國際事業部和新公司小熊博望,前者是整合了百度AI團隊,用於負責百度AI業務拓展和落地,而後者則是作為獨立運營平台,用於融資和對接全球移動應用及DAP廣告平台業務。

從結果上看,今年6月與7月,小熊博望先後與谷歌移動應用廣告平台AdMob、《拳皇》歐美版IP商以及東南亞直播平台Tamago達成合作。

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在表明百度正在致力於尋找新的廣告推廣和變現渠道。

另一方面,押寶AI,引領未來大趨勢。

陸奇在加入百度時曾說過「在人工智慧推動整個大環境下,百度所處的位置整體來講是最加權的。

」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百度,在引入技術最佳擁躉之後,更是加快了AI技術的研發,讓AI技術產量化、商業化進程得以提速。

而在成效上,在喊出「All in AI」口號的同時,百度聯盟通過AI技術賦能進行創新,為眾多合作夥伴提供全新的廣告變現模式,不但能讓合作夥伴獲得穩定、可觀的的收益,還能讓自身實現生態升級。

一來,百度聯盟信息流、視屏、開屏、橫幅和插屏等廣告模式,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體驗需求;二來,百度聯盟的廣告業務類型能覆蓋全行業90%以上的廣告主類型,且其頁面創新能為還能通過精美的樣式為廣告商帶來可觀的用戶流量。

百度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百度App6月份的平均日活用戶數達到1.48億,較上一季度增長8%。

技術的發展讓網際網路進入人工智慧的新時代,在這個極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百度依託於自身的AI技術和大數據優勢,為廣告主提供了全新的廣告投放模式,在為廣告主帶來市場流量的同時,也實現了技術變現,在廣告行業上構建了多方共贏的生態模式,並推動了廣告行業的業態升級。

獨木難支,百度廣告在新零售時代的「三大難」

百度聯盟利用AI技術創新得到的「新廣告」模式,讓百度AI在廣告行業中逐漸成為香餑餑。

但隨著新零售市場的戰火愈演愈烈,各類玩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流量,紛紛由線上市場轉向線下市場,百度的廣告業務在新零售時代中也面臨了「三大難」。

一個是廣告主在新零售時代中的線上獲客成本增加,百度廣告業務受到影響。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中國網民數量達到8.02億,其中手機網民為7.88億。

儘管網民流量如此龐大,但是隨著入局玩家不斷增加,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增速緩慢的市場流量已經被網際網路各大巨頭瓜分殆盡,線上廣告大戶紛紛轉向線下市場。

以目前最為火爆的P2P平台為例。

市場數據表明,P2P平台的線上獲客成本已經上漲至2000多元。

線上獲客成本增加,平台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流量,紛紛鋌而走險,通過高利潤理財產品吸引用戶,最終導致平台資金斷裂,行業爆雷不斷,不少平台選擇捨棄線上獲客的「斷臂求生」方式度過爆雷寒冬。

另一個是在競爭上,新廣告體系崛起產生的影響。

在網際網路早期,百度憑藉其推出的搜尋引擎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百度競價」時代,其廣告業務收入也逐漸成為了主體收入。

但隨著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各類廣告主在廣告合作商的可選擇性也在不斷增加。

以醫美行業為例,而醫美機構在線上獲客成本不斷增高,百度競價排名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紛紛嘗試尋找新的獲客途徑,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也成了醫美機構新的獲客渠道,甚至還催生了不少的垂直類醫美APP。

對於百度而言,免費入駐、以交易量來抽取佣金的垂直類醫美app正在分流百度廣告的收入。

同時,美團點評、阿里健康等平台近期都在發力醫美,也就意味著百度搜尋引擎的廣告將面臨更多新廣告體系的市場挑戰。

此外,騰訊憑藉其社交優勢打造的「社交+媒體」廣告模式,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增幅。

數據顯示,騰訊上半年的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9%,而這一快速收入增幅的背後是《創造101》所帶來的廣告贊助商群體。

還有就是谷歌重返中國市場帶來的市場衝擊。

從收入結構上看,百度與谷歌的收入模式相差無幾,均是以廣告收入為主。

市場數據顯示,2017年谷歌的凈利潤為126.62億美元,廣告收入占比達到86%,而百度同期的凈利潤為28.1億美元,核心業務收入占比為79.6%。

面對這一結構模式相近,廣告業務能力卻更強勁的入侵者,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雖然表示「有信心能再次擊敗谷歌」,但在「All in AI」還未完全實現之前,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百度將面臨不小的市場挑戰。

技術賦能,百度的AI航道仍需深挖

在目前看來,百度雖然在第二季度的財報業績上交出了一份較為喜人的成績,但實際上,廣告業務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不是其業務量上漲,而是歸功於線上獲客成本上漲。

並且受到貿易戰影響,大部分企業正在縮減線上廣告的業務量,加之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百度要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重回千億市值的巨頭之列,仍需深挖其AI主航道。

其一,技術賦能降低廣告成本。

百度目前雖然試圖通過分拆出來的小熊博望與手游平台和遊戲直播平台進行合作,探索多種變現渠道,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手機用戶的普及讓移動廣告成大勢所趨,這也就意味著百度搜尋引擎的「競價廣告」時代也將結束。

而在新的移動廣告時代中,百度需要發揮技術企業的優勢,通過技術賦能來降低成本,從而吸引更多的廣告主。

同時還要明確其「新廣告」體系中的運營方式,加強新廣告模式的市場適應能力。

其二,技術賦能監管。

在監管上,據新華社報導,今年4月份,近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曝光典型的虛假違法廣告20起,查處了今日頭條、抖音、幫瑞特生髮神藥等違法廣告;截止今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違法廣告案例達到1.5萬餘件,同比增長36.9%,未來將加大對廣告的監管執法力度。

對於百度而言,市場監管力度加大雖然會減少其廣告業務收入,但是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對廣告主進行真偽辨別,能夠提升其在用戶市場的信任度,同時還能將技術滲透到消費者市場。

其三,加快落地「All in AI」戰略。

在此看來,陸奇將百度業務劃分成兩大類,讓「搜索+信息流」的廣告業務成為「現在的百度」向「未來的百度」過渡的最佳手段。

但是新零售時代的全面到來,搶走了百度在競價時代的大部分廣告源,此次二季度的財報增長或將是百度廣告業務業績的最高峰。

時不我待,在廣告業務出現盈利困境之前,百度AI應該加快落地步伐,早點跨過過渡區,提前在AI時代搶灘登陸,在市場上占得先機。

總的來說,屬於百度廣告的時代正逐漸遠去,而在新的時代中,百度應當抓住機遇,再次發揮技術企業的優勢,重新煥發第二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