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瞄準2019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桂冠,出貨量目標定在2.5億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騰訊科技、騰訊《一線》

據國外媒體報導稱,業內人士透露,華為已為其2019年智慧型手機業務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該公司旨在取代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供應商。

消息人士稱,儘管面臨著國際社會對其網絡通信設備和5G基站建設的一些反對聲音,華為仍將2019年智慧型手機的年度出貨量目標定為2.5億部,並將在2020年挑戰3億部的出貨量目標。

該公司正在加緊努力,以增強智慧型手機晶片解決方案供應的自足性。

目前,華為高端機型通常採用子公司海思半導體開發的SoC晶片,中端機型採用高通產品,低端產品則配備聯發科技提供的晶片組。

一直以來,華為都與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

據報導,在2月初春節假期開始之前,海思半導體還要求其IC封裝、測試和晶片探測合作夥伴提供額外的產能支持。

消息人士表示,這與華為在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供應商的決心保持了一致。

此外,據報導指出,華為已要求其台灣供應鏈合作夥伴將其業務遷往大陸。

比如,華為已經要求台積電和日月光等供應商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大陸,並從今年1月初開始,陸續向供應鏈廠商詢問集團旗下海思半導體晶片製造的大部分產能移往大陸的可能性。

在日程規划上,華為的打算是希望供應鏈廠商轉移產能的作業流程可以在今年底前完成,部分供應鏈廠商則已經開始著手回應華為相關作業計劃。

除中國本土市場外,華為還計劃進一步將業務部署到北非、東南亞和南美這些市場。

2018年,華為全球年營收已經突破了1000億美元的大關,這也是繼蘋果、三星之後,第三家年收入進入千億美元的科技公司。

分析指出,華為的產品線覆蓋了從消費電子產品到網絡通信設備,且都擁有很高的性價比,這促使華為做出了在2024年實現年收入增至3倍,達到3000億美元的預期。

據市場調研公司IDC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總量達到3.42億部,較2017年同期的3.482億部下滑1.8%。

IDC報告顯示,華為當季智慧型手機出貨總量達到5420萬部,同比增長40.9%,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根據IDC數據,三星手機出貨量同比出現了明顯下滑,蘋果和OPPO出貨量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華為和小米同比大幅增長,而其他企業也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頭部集中趨勢更明顯

從IDC數據可以明顯看出,排名在全球前五之外的其他手機廠商,2017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還高達1.395億台,而2018年第二季度便下跌至1.137億台,同比下滑18.5%。

這意味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往頭部廠商集中的情況正在進一步加劇,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隨著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持續出現,未來將不可避免會有中小手機廠商面臨合併或倒閉的局面。

華為搶走了三星的市場

三星的覆蓋地區、定價與蘋果和華為較為接近,在蘋果出貨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三星出貨量減少,最直接的受益者將是華為,這意味著在手機出貨總量不增長的情況下,華為吃掉了部分三星的市場份額。

華為整體出貨量上升,得益於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用戶忠誠度提升。

華為在技術上的綜合實力也不若於三星和蘋果。

如手機拍照方面,DxOMark給華為P20 Pro的拍照得分為114分,超越三星、蘋果、小米等所有旗艦機型排名全球第一。

2018年以來,華為的Mate和P兩大高端系列手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P20系列上市三個月銷量突破750萬台,Mate10上市四個月銷量突破650萬台。

華為整體出貨量的增長,還依賴榮耀最近一年取得了高速增長。

2018年7月,榮耀總裁趙明在榮耀Note 10新品發布會上宣布,榮耀品牌海外手機銷量同比增長150%,上半年在印度銷量同比增長300%。

Canalys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子品牌榮耀的出貨量占到華為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一半以上,占比達55%%。

有意思的是,來自賽諾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日趨飽和,但是小米和榮耀都取得了高速增長。

由於華為旗下榮耀品牌相對獨立性很強,所以賽諾的統計都將榮耀、華為作為兩個品牌獨立計算。

華為以3057萬台出貨量排名第四,榮耀則以2839萬台緊隨其後排名第五,小米以2670萬台出貨量稍稍落後於榮耀手機,無緣前五。

來源:騰訊科技、騰訊《一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