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入美頻頻遇阻,炮轟「裁判」被打臉,余承東的焦慮從何而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這個2018年初,對於華為終端董事長的余承東來說,仿佛進入了水逆期。

在1月美國CES展上,本應宣布與美運營商AT&T的合作因美議員認為華為存在安全問題被要求中止。

隨後,余承東在展會上憤慨表示「華為與美運營商合作破裂,不僅是華為與運營商的損失,更是美國消費者的損失」。

然而在近日在西班牙舉辦的MWC大展上,余承東貌似並沒有「消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責「全球範圍內很多運營商都願意跟華為合作,但在美國市場,我們的競爭對手利用政府將華為手機排除在外,這不公平,這表明他們對於華為手機的崛起表示擔憂和恐懼」。

余承東的焦慮到底是啥?

雖然余承東在業內素有「余大嘴」之稱,嘴下被指責的廠商並不在少數。

不過這次他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美國政府,卻受到了華為官方的批評。

華為高級副總裁、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總裁陳黎芳表示:「因為不接受我們就批評對方是不對的。

我們只能更努力,保持我們的開放性和透明性。

目前,美國政府雖然沒有選擇華為,但只要美國政府願與華為溝通,華為願始終對美國政府保持開放和透明的態度。

」陳黎芳還表示,華為並未授權余承東代表公司評論美國,也不認同他的觀點

總結起來,便是表達余承東的「負能量」言論只是個人觀點,並暗示美國不接受華為只是因為了解不夠深入。

另外示好美國企業創新和管理等方面是先進的,暗示美國仍然是華為重要的市場之一

既然官方已經出來表態,余承東則立馬出來服軟。

想想個中緣由,華為想要再次全面進軍美國市場,遲早還需求美國政府拍板,余承東若出口得罪了「裁判」,對於華為重返美國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華為整體的利益面前,余承東野只能對自己的出言不遜負責。

但事實在於,沒有獲得美國近九成手機銷售的運營商渠道,導致其所有機型只能在公開市場上銷售,並不利於顯著拉動銷量增長

余承東心中本應「2018年超越蘋果,躋身全球前二」的夢想,也略顯底氣不足,變成了「再需要兩年」。

雖然余承東口中超越三星蘋果的時間表一直很「迷」,從「三年五年」到「一年兩年」,從沒有準確的說法。

但從他不斷調整的目標也可以看出,余承東正在表現出迷茫與焦慮。

入美:始終是華為一塊心病

2011年,余承東接管華為消費者業務,將華為從手機領域的無名之輩,打造成為穩居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

尤其去年,華為智能終端業務是華為財務報表中最搶眼的一塊,甚至有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來源的趨勢

然而,華為卻遲遲沒能全面進入美國市場。

本以為在CES2018上,與美第二大運營商AT&T達成合作,苦日子終於就能熬出頭的華為,卻遭遇了突然中止的慘劇。

華為早在屢次入美失敗的痛,可以說是新傷舊傷一併發作。

沒有美國市場的肯定,華為不僅失去了百億級別的市場,更讓華為錯失了在美高端手機市場與蘋果、三星正面較量的機會,無法平起平坐,並不利於華為的品牌建設。

除了外患,面對國內市場開飽和並逐漸呈現負增長的情況,華為還要與宣稱「十個季度重回中國第一」的小米的對抗。

在內憂外患之下,行業內輿論對於華為2018年的前景開始發生動搖,並不利於華為與合作夥伴的穩定關係。

為此,身為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自帶流量的余承東勇敢當起了「背鍋俠」的角色,通過一些「不合時宜」的話,既表達了心中的不滿,更不忘將華為比作「中國品牌」的代表,將矛頭指向美國,喚起國內消費者的認同。

除了外部的影響,入美失敗對於華為內部士氣的打擊也是巨大的。

為了重新讓員工團結一致,華為內部不僅加大了反腐力度,任正非也自罰100萬元,一方面嚴明紀律,另一方面從樹立領導勇於承擔責任的形象,從而整頓軍心。

華為手中的牌並不多

年初,網上曝出余承東三月卸任華為終端董事長,梁華將接任。

余承東接下來將負責華為雲服務部門。

倘若事實為真,時間不多的余承東,焦慮便又多了一層。

從品牌上,另一個生力軍「榮耀」,雖然進入了「戰全球」的一年,但是還需要打磨。

另一方面,雖然華為內部表示華為與榮耀品牌會使用兩個渠道獨立運營,但實際上,從上月華為將國內榮耀暢玩7X手機,在美以華為Mate SE上市的情況來看,榮耀想完全通過自身渠道在海外市場闖出一番天地,距離可以比肩華為還尚需時日。

而從產品上,曾經憑藉保時捷設計、徠卡鏡頭等行業知名品牌合作走出自己的路。

無奈華為中國區官博甚至承認「劉海全面屏將成為標配」,暗示即將發布會的華為P20將加入借鑑蘋果iPhone X劉海屏與豎排攝像頭的「模仿者」行列。

不過對於華為來說,並非一切沒有希望,一方面雙品牌之間的互相競爭已經有效帶動了銷量,尤其在線下以及海外新興市場,中低端正在逐漸發力,任正非也在華為消費者業務匯報以及骨幹座談會上提到不要忽視低端機的作用。

華為通過走量的中低端機型,依然可以實現在銷量上趕超蘋果。

另一方面,華為在海思麒麟晶片以及通訊基帶的技術積累,既是華為在技術層面上應對供應鏈動盪的防禦手段;也是讓華為掌握自己的發布周期,在產品層面上形成差異化的武器。

總的來看,華為手中的牌,過硬的都是些「老本」,而新牌中最大的美國全面上市尚沒有抓到手,榮耀以及新興海外市場完全成熟還有待時日。

所以,即使華為2018年實現成為全球第二的小目標,余承東的焦慮恐怕也不會輕易消失,可能還要等到明後年5G時代來臨,手機行業迎來洗牌時尋找新的機遇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光鮮亮相CES2018背後 實際卻被美國套路了?

目前,中國品牌華為已經是國際市場中銷量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手機品牌,而在亞洲市場,華為則當之無愧的坐在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上。所以,為了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並早日超越排在前面的蘋果,華為正努力地拓展其...

在美國市場一再受阻,華為該如何破局?

近日,美國大型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宣布,將停止在美國市場銷售華為設備。而在之前的1月份,美國運營商Verizon和AT&T紛紛取消了與華為方面的合作,取消了在運營商渠道發售華為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