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美運營商合作遭遇「急剎車」,華為超越蘋果夢想實現受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近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 2018(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各家參展商可是卯足了勁,要麼展示自家創新結果,要麼宣布新的合作,揚起新的商業風帆。

然而對於華為來說,今年卻顯得不那麼太平,原定於10日CES大會上宣布與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的合作,眼看就要打通美國的運營商市場,在北美與蘋果、三星平起平坐,可卻在展出的前一天,《華爾街日報》曝出,AT&T突然宣布與華為的合作戛然而止。

對於在國際市場之上一路「高歌猛進」的華為來說,如同這三九嚴寒天被潑了一盆冷水,恐怕心裡早已涼透了

合作遇阻,進軍美國恐「事倍功半」

隨著近兩年來華為手機「Mate系列」和「P系列」的成功,華為逐漸在高端市場找到了自己的感覺,並先後聯手「徠卡」、「保時捷設計」等國際知名品牌,將華為在消費者業務市場打造成了一枚國際化品牌。

在海外市場建設上,華為所採取的策略則是一條從大城市入手的策略,而其中最為成功的案例便是華為在歐洲市場取得的成功,在西歐整體市場中,華為智慧型手機的份額達到了11.6%。

這是因為在歐洲市場,消費者對產品價格並不敏感,相比之下品牌與運營商的資費補貼成為了消費者選購手機的重要參考,這也就奠定了歐洲市場「得運營商者得天下」的商業模式。

取得了歐洲市場的成功後,華為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美國市場,這裡不僅可以與蘋果、三星在大本營正面對抗以拉升品牌形象;更可以在主打高端機市場中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整體利潤率,最終實現品牌與營收的同步提升。

而美國手機市場來說,與歐洲市場非常相似,運營商市場占據了整個手機市場超過80%的市場份額。

華為在CES大展宣布蓋爾•加朵出任首席體驗官

看似可以如法炮製歐洲市場成功模式,在美國再下一城的華為,這一次卻在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中遭遇了「急剎車」,這對於今年預計至少投入一億美元、聘請「神奇女俠」蓋爾•加朵出任首席體驗官,想要在美國搞出一番大事業的華為來說,恐怕要面臨「事倍功半」的結果。

少了運營商渠道,華為手機雖然還能夠在公開市場(百思買、亞馬遜、微軟

新蛋、B&H等)進行銷售,但從去年華為Mate9在公開市場的表現來看,並沒有讓華為取得可觀的市場地位。

次與AT&T合作的告吹,也讓華為2018年的美國之行步履維艱。

一波三折,安全政治成華為痛腳

對於這次美國AT&T突然宣布放棄與華為的合作,行業內對於對於其中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媒體稱由於本次計劃入美銷售的華為手機搭載Mate10 Pro採用的的是自家的麒麟晶片,而非高通晶片,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AT&T 受到美國18名國會議員聯名告狀的「壓力」,不得已取消合作。

除此之外,也有涉及美國運營商與品牌利益關係以及華為手機部分頻段信號不穩定的傳聞。

對此,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也在CES大會最後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們(指華為)贏得了中國運營商的信任,贏得了新興市場的信任……我們還贏得了全球運營商的信任,包括歐洲和日本運營商……我們目前在全世界服務於7000萬人。

我們證明了自己的品質,也證明了我們的隱私和安全保護措施。

」並表示華為入美失敗不僅是華為的巨大損失,也是運營商和消費者的損失。

從余承東的分享來看,最終導致合作破裂的,很可能還是美國對於華為手機隱私與安全的方面的不信任。

事實上,華為並非第一次在進入美國市場時受到阻力。

早在2003年新年伊始,思科向美國德克薩斯州法院起訴華為侵犯其智慧財產權,雖然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

但是這場紛爭嚴重影響了華為在美國市場的聲譽,使得華為業務進展非常緩慢。

之後的華為在美國發展也是一波三折:2008-2010的三年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美國商務部、NSA曾因「威脅美國安全」為由,否決了3次併購、1次專利併購、以及2次交易。

2016年8月,當AT&T發布5G設備供應商名單時,美國國會議員與AT&T高管在華盛頓舉行了密集會談,雖然AT&T表明華為的設備要比競爭對手的產品便宜最多70%,但是最終因為安全方面的顧慮選擇放棄了華為。

而此次華為與AT&T的破產,又一次政府方面的阻力,華為的入美之路再度遭遇失利。

曲線救國,低端市場尋短期突破

美國市場是公認的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行業內素有「得美國市場者,得天下市場。

不過對於華為來說,雖然美國市場今年未必會有明顯起色,但是余承東嘴上不願承認,但心裡2018年兩億台手機銷量的目標如何完成?去年曾表示今年全面超越蘋果的理想又如何實現呢?

既然在高端市場上遭遇阻力,華為今年必然要在銷量作出相應的努力。

年初,華為總裁任正非曾在華為消費者業務匯報以及骨幹座談會上透露:2018年華為手機業務要著重向低端機市場以及海外市場。

還將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印度、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市場,通過順應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潮流,利用低端機門檻低的特點,不僅可以取得不錯的銷量,還可以吸收並培養種子用戶。

從目前華為消費者BG的發展形勢來看,在2017年已經取得了1.53億台手機銷量(含榮耀),並在6、7兩月階段性超越蘋果。

隨著2018年,華為以及榮耀品牌更多中低端機型開始全力向更多海外地區推廣,在銷量上,華為與蘋果的差距可能仍會逐步縮小。

不過大量低端機的銷售,對於華為銷售額與利潤的貢獻仍然不如高端機來得直接有效,更多還是通過走量的方式來體現。

所以美國市場對於華為來說雖然是一塊「硬骨頭」,但華為最終想要成為國際化的手機品牌,與蘋果、三星正面較量,持續投入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隨著中國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心,中國企業在行業的話語權不斷增大,華為正式在美國全面落地的那天會早日到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