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必修課堂上的「學霸」華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CNET科技資訊網 4月13日 深圳消息(文/周雅):幾乎沒有人再懷疑「華為公有雲」的可能性,1個月前的華為生態夥伴大會上,華為公有雲出現的很高調,1個月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再次重申「將堅定不移打造公有雲平台」。

彼時的華為,還在聚焦IT基礎設施,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公有雲服務提供商,讓大家都不淡定了。

如果從2006年亞馬遜以AWS的頭號,正式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開始計算,今天的公有雲產業,只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少年,然而在江湖論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IT圈,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個產業磨礪,卻還沒有讓這個產業定型,公有雲市場不缺玩家:有大家熟知的亞馬遜AWS、騰訊雲、微軟Azure、阿里雲,缺的是玩法,缺的是機會,這時候出現的華為,就像一個「學霸」,「學霸」從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更何況全面雲化已經是一堂必修課,正如徐直軍此次所說,「雲服務已經成為一個基本商業模式,不管是面向運營商的ICT基礎設施,還是面向企業提供ICT基礎設施、面向未來推動人類走向智能社會,雲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核心之核心。

用雲服務的模式面向客戶也是最基本的模式」。

所以華為開始強力投資,專門成立Cloud BU,今年加碼2000人,並發布了全棧10類共54個雲服務。

Cloud BU是華為公司歷史上過去十年以來的一個新業務,這個新組織成立的那天當晚,鄭葉來收到最新任命,成為華為Cloud BU總裁,兼任此前的華為IT產品線總裁。

在分析師大會後的媒體溝通會上,坐在筆者面前的鄭葉來,談了華為公有雲的一系列思考。

中間:華為Cloud BU總裁兼華為IT產品線總裁

被低估的「學霸」

「華為過去30年的商業模式是P&S(Product Solution,產品與解決方案),但是走到今天,雲服務作為一種主要的商業模式,未來我們要成為S&P(Service provider,雲服務提供商)。

」鄭葉來表態。

正如開篇所談,這種轉身,實際上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2011年起,華為打造包括雲計算、伺服器、存儲、數據中心等在內的IT基礎設施,布局雲服務;

到2015年7月30日,華為在北京正式發布面向中國市場的企業雲戰略,對外發布了面向金融、媒資、城市和公共服務、園區、軟體開發等領域的多個垂直行業的企業雲服務解決方案,雖沒有明說,但一下子就被業界嗅出來,認為是華為公有雲打響的第一槍,那兩年,華為快速的搭夥全球電信運營商,跑到全球市場去掰手腕;

再到現在,華為的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雲服務市場。

「學霸」的「必修課」

這個雲服務市場,是雲計算時代下暫時還看不到終點的一段長跑:有的玩家已經跑了十公里,有的跑了七八公里,給了公有雲服務提供商無數種可能:會有競爭、會有挑戰、會有彎道超車,也給「尚在襁褓」的華為公有雲和華為Cloud Bu很多種可能。

「現在的競爭很激烈了。

」鄭葉來居高思危,但同時也做好了準備,「華為公司在過去20幾年乾的哪一個行業競爭不激烈?手機、交換機、固定網絡、無線網絡等領域都激烈。

2010年做IT產品線總裁的時候,伺服器、存儲的競爭也都很激烈。

後來做虛擬化的時候,我們也面臨競爭激烈的市場,但現在我們用努力證明了一切。

只要努力,事情都是變化的。

關於公有雲,華為要「走出一條不同的公有雲發展道路」。

這種不同,實際上是兩駕馬車並駕齊驅。

一邊,在中國自己運營一個公有雲——資源儲備可以說是信手拈來,包括端到端企業級IT基礎設施產品與解決方案,遍布全球的技術支持中心,目前的華為5個Openlab將在2019年底增加到20個,它們將加快合作夥伴業務的快速上雲。

另一邊,跟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合作發展公有雲,如德國電信T-Systems、中國電信、Telefonica、法國電信等。

而且,在跟運營商發生競爭時候,華為將優先服務運營商。

這種線上線下優勢,被華為稱作「Huawei Cloud Family」,華為希望和合作夥伴一起,做大蛋糕。

不可否認,無論是網際網路行業還是雲計算領域,它們的共同點之一就是打破了傳統技術和商業的邊界,在這種技術環境下,企業與企業間的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在合作中求發展,又在競爭中謀優勢。

所以,企業間比拼的早已不只是自身的實力,而是各自所構建的雲生態。

以亞馬遜為例,除50餘種基本雲服務之外,還可以提供多達2300多種第三方應用,包括基礎軟體、應用軟體、開發和測試工具等等。

華為明確的知道這個道理。

鄭葉來強調,一個企業向遷移的過程中,不會像網際網路應用一樣的先開發一個應用,而是長期歷史應用的積累和數據的積累,需要線上線下的服務結合,需要合作夥伴參與,而華為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有12000個合作夥伴,他們都會參與到Cloud BU的商業生態系統中來;除此之外,華為堅持基於OpenStack的開放雲架構,讓客戶不被某一個服務商綁定;更重要的是,企業雲的市場空間非常大,華為有著20多年服務企業的經驗,已經很好地跟客戶之間建立信任,不會擔心企業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華為本來就是個擅長追趕和彎道超車的玩家。

正因如此,飛利浦大中華區戰略與新業務發展中心總經理梁建球在這次大會中直呼:「在中國最強的合作夥伴就是華為!」——飛利浦遠程三維醫療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偏遠城市、不具備條件的專家在雲端工作,卻在醫院的系統部署上犯了難,後來因為華為的IT系統解決了問題,而且未來在飛利浦智能電器上,梁建球更希望和華為物聯網技術需求更多的合作。

迄今為止,華為公有雲已經服務於中國、歐洲、北美、拉美、南太等全球多個區域的眾多企業,包括CERN、大眾、飛利浦等全球客戶。

整個過程中,Cloud BU的戲份很重要。

「Cloud BU的成立,是為了讓雲業務跑得順暢一些。

跟華為的傳統的產品線不一樣,Cloud BU是重在運營和運維的。

」鄭葉來介紹,Cloud BU在華為內部是唯一承載華為集團內外部所有應用系統,包括流程IT,包括華為公司現在為運營商、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包括物聯網,包括視頻,包括通信的能力,以及消費者業務,包括華為自己的雲,未來都跑到雲上去。

這個雲,都是用同樣的技術和平台,同一個開發團隊。

也就是說,SAP能跑在德電的雲上,也可以跑在西班牙的雲上,他們之間的數據是自由流動的。

「只要客戶願意讓數據流動」鄭葉來說。

Cloud BU從成立起的一個月時間裡,火速有了一系列新動作:發布了首個面向Cloud Native應用開發者的公有雲服務套件ServiceStage,集成了開發流水線框架、應用與資源調度框架,微服務運行與治理框架等能力,預計本月正式上線。

同時年內還將陸續推出10大場景化的雲服務解決方案,包括HPC Cloud、SAP Cloud和IoT Cloud等,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選擇。

面對公有雲市場,不論是主動請戰還是被動參戰,反正華為進入戰場了,而且很堅定,至於之後的故事誰都說不準,就像鄭葉來所說,「 Cloud BU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公有雲大戲背後:角色轉換是主線

與網際網路、手機等新鮮刺激的熱門領域相比,傳統的IT/CT圈子好久沒有這樣熱鬧了——上周,華為在北京舉辦了「企業雲戰略與業務發布會」,正式發布面向中國市場的企業雲服務。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戰略及業...

華為馬悅:超越夢想 共鑄輝煌

【中國,西安,2015年3月12日】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今日宣布,以「智匯陽光共襄新程超越夢想共鑄輝煌「為主題的2015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