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掰掰,物聯網時代真的要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什麼要賣?」相對於軟銀(Softbank)將以243億英鎊(約合新台幣1.05兆元)買下ARM(安謀),讓更多人無法理解的可能是:」為什麼ARM要把自己給賣了?」

ARM是當今全球智能型手機處理器市場龍頭,而且放眼物聯網時代,各種傳感器、處理器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對於擁有豐富IP(專利)的ARM來說,有如置於不敗之地,被視為是物聯網的大贏家之一。

不論怎麼看,趨勢似乎都是站在ARM這邊,究竟為什麼要放手這隻金雞母?

但仔細探究,ARM的前景真的有這麼好嗎?

物聯網沒有手機好賺,ARM成長受限

首先,手機是ARM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同時手機也是目前終端裝置市場上,數量占比最大的類別,以今(2016)年為例,手機全球出貨量預估將上看19億支。

然而於此同時,不論是Gartner還是IDC的研究報告,都預估今年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場成長率將會降至5~7%,首度來到個位數,而且預期未來幾年,成長率恐怕也都只會在個位數徘徊。

換言之,ARM最主要的成長動能正在減弱。

或許有人會說,物聯網的需求成長,不就可以彌補手機成長趨緩這個缺口了嗎?但關鍵在於,ARM是一家IP(專利)授權商,而IP的價格高低,取決於底層設計的複雜度,而非絕對數量的多寡。

試想一下物聯網的情境,不論是室內使用的溫度、濕度傳感器,還是車上安裝的速度傳感器或光傳感器……多數物聯網裝置需要的,都只是低階產品。

一來,在低階處理器市場裡,ARM相比於其他廠商,未必具有絕對優勢;二者,這些低階傳感器縱使需求量龐大,最終能帶進來的營收恐怕還是難以和手機、伺服器或PC所需要的高階處理器相比。

再加上ARM過去幾年來,雖然一直試圖避免過度依賴行動市場的問題,積極開拓PC和伺服器產品,以為公司打下第二、第三根支柱。

但從結果來看,很顯然ARM的努力至今還沒有成效,目前在伺服器和PC市場,仍然是英特爾(Intel)的天下。

Gartner分析師呂俊寬就直言:」ARM的未來成長空間有限。

結合軟銀,一加一或可大於二

另一方面,在物聯網的世界裡,處理器雖然很重要,其價值始終還是不如」服務」來得核心。

對ARM來說,本身價值的提升已經受限,但對於擁有電信、遊戲、電商等多元且廣大服務觸角的軟銀而言,兩相加乘後,卻有將整體價值再向上拉高的可能。

乍看之下,軟銀是直接服務終端消費者的最下游,而ARM則是消費者幾無所悉的最上游,兩家似乎八竿子打不著,但事實上,這幾年因為終端市場的成熟,商品差異化的困難,有愈來愈多下游業者,諸如小米、Google等,都已經開始往上游晶片布局,其中,華為近年能在手機市場異軍突起,其旗下擁有的晶片廠海思,就被視為是一大功臣。

而且軟銀也不只有服務,還有機器人Pepper、Micromax手機等硬體方面的投資布局。

更別忘了,近來軟銀創辦人孫正義領軍的幾個重大投資,都可以看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這兩個好夥伴。

這次大手筆買下ARM,相信也會為市場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在前景迷茫的當下,面對軟銀捧著溢價43%的誘人合約來下聘,ARM大概也很難說不。

而這筆交易的出現,或許也可以說是再次向一個時代說再見的時候了。

喜歡的請訂閱我們,關注人人愛投咖微信平台(rrlovetcq)長按複製,了解更多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亞科20納米1月底試產

展望今年度,存儲器廠商南亞科預估DRAM價格可望逐季走揚到第二季,全年因製程轉換,位元成長率約較去年衰退6-9%,但因ASP走揚,故今年南亞科的本業獲利仍有機會較去年再成長。而以全球DRAM市場...

為什麼軟銀買ARM?網絡公司的硬體布局

本文作者為人稱T客,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人稱T客「Java_simon」,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閱讀該作者更多文章,點擊頭像關注,並在華爾街見聞APP「訂閱頻道」中查看。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華爾街...

5G現商機 晶片廠商邁向「芯」戰場

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但帶動手機買氣的題材依然存在,2018年起5G通訊設備與手機相關商機將陸續啟動,儘管5G應用預計要到2020年之後才會逐漸普及,但相關的基礎建設及終端商機會提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