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陽謀」與「野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11日,華為在上海舉辦2019春季新品發布會,正式在國內發布了最新一代的旗艦手機P30系列。

不過,更令筆者關注的是,正如芯智訊前幾日所預測的那樣,華為正式發布了其首款驍龍850系列二合一Windows筆記本Matebook E。

其目的是為了在PC市場獲得新的突破,從而幫助其實現「1500億美元營收」的「陽謀」!此外,華為還意外的推出了可大幅提升系統流暢度的「方舟編譯器」,並宣布對外開源。

而華為這個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卻暴露了華為打造「第二個安卓」的「野心」。

1500億美元的「陽謀」,壓力山大

3月29日,華為總裁辦簽發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消費者BG「軍團作戰」誓師大會上的講話。

該文件顯示,任正非已「授權」華為消費者業務自主改革,並立下了(5年內)2023年消費者業務要達到15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的目標。


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3489億元(約520億美元),營收占比已高達48.4%。

消費者業務占比已經超過了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最大的收入來源。

雖然華為消費者業務包括了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穿戴類產品(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眼鏡/耳機等)以及智能家居類等眾多品類,但是毫無疑問的是,目前智慧型手機仍是在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當中占據了絕對的大頭,估計能有接近500億美元,其他非手機業務的貢獻仍十分有限。

那麼華為要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根據余承東在P30系列上海發布會後接受專訪時透露的規劃,華為手機未來在將整個收入裡面占比2/3。

也就是說華為手機業務所貢獻的營收需要在5年內增長一倍以上。


但是,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甚至開始下滑,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的競爭,在此趨勢之下,華為要保持持續的高速增長顯然非常的困難。

即便是五年內華為手機出貨超過三星(2018年三星手機出貨3.14億台,華為2018年手機出貨2.08億台),其營收也很難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

三星的財報顯示,2018年其手機部門營收為96.52萬億韓元(約852億美元)。

另外,對於其他非手機業務,余承東希望5年內營收占比要達到1/3,即500億美元。

余承東稱,目前非手機業務領域的增長很快,PC和平板、穿戴設備增長率沒有低於200%,手錶、手環,PC增長都在300%以上的年增長率,我們保持300%的增長率幾年。

華為進入一個領域,要麼不進入,進入就做到第一。

但是事實上,從目前來看,華為不論是在穿戴市場、PC市場、還是智能家居市場,整體的市場份額都十分有限。

而且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可穿戴市場本身規模就相對有限。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了1.722億部(同比增長27.5%),雖然整體的量不小,但是平均單價相對較低,廉價的智能手環占據了大量的比重。

這對於本身就在可穿戴市場份額較小的華為來說,5年後所能帶來的貢獻依舊是非常的有限。

100億美金估計頂天了!

雖然余承東表示,手錶、手環的增長都在300%以上的年增長率,未來依然能夠保持300%的增長率幾年。

但是,可穿戴整體的市場容量就那麼大,「天花板本就不高」,還有很多的競爭對手,華為現在能夠保持300%的高速增長也只是因為體量還小。

因此,對於華為消費者業務來說,未來要實現1500億美元營收目標,就必須要在整體市場規模更大的PC市場和智能家居市場進行突破。

另闢蹊徑,謀求PC市場新突破

根據 Canalys的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全球PC市場將在連續七年下降後開始復甦,PC、筆記本電腦和二合一設備出貨量將增長0.3%。

2019年整個PC市場的出貨將達到約2.6億台,其中,筆記本及二合一設備出貨將達到約1.8億台,市場價值超千億美元。

並且筆記本電腦和二合一設備出貨占比也是越來越高


目前,在筆記本/二合一市場排名第一的聯想,其市場份額約為22%左右,如果5年後華為能夠如余承東所言,能夠在這個領域達到第一,這也意味著其能夠拿到約200-300多億美元的營收(聯想財報也顯示,2018年其個人電腦和AI智能設備業務的收入為323.79億美元,不包括智慧型手機)。

從整體的PC市場來看,目前基於英特爾x86架構的PC依然占據了絕對優勢,雖然谷歌此前一直力推Android/Chromebook筆記本,但是成效甚微。

目前英特爾陣營的PC市場格局已經是非常的成熟和穩固,傳統PC大廠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雖然新入局的華為、小米等新玩家,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難以挑戰固有格局。

相比傳統的英特爾陣營的PC廠商來說,同樣基於英特爾平台的華為筆記本電腦在市場上除了與競爭對手比拼配置、價格、設計之外,華為並沒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PC的設計、技術積累、供應鏈、渠道、售後服務等方面,相比傳統PC廠商,華為並沒有多少優勢),這也使得華為的PC業務目前依然是難以打開局面。

所以,華為要想在PC市場打開新局面,就需要另闢蹊徑,Arm架構的Windows筆記本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新方向。

對於華為來說,此前就曾做過基於高通驍龍平台的手機產品,而基於Arm架構的驍龍850的筆記本電腦生態及供應鏈是與華為手機生態和供應鏈是相通的,這也意味著華為做驍龍850的筆記本電腦能夠更好了利用華為現有的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積累的優勢。

而且,未來華為可能還可以直接與微軟合作,開發基於麒麟處理器平台的Windows筆記本,屆時麒麟處理器、巴龍基帶等華為目前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的核心競爭力也將得以在筆記本電腦市場釋放。

破局智能家居市場,或將推出大屏智能電視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測》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840億美元,較2016年的720億美元增長16%。

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將接近960億美元,並在預測期(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0%,達到1550億美元。

但是智能家居市場存在的問題是,產品品類太多,出貨量大的一些智能家電類產品市場,主要被傳統家電廠商所占據,而新型的智能家居設備又缺乏爆品,智能音箱雖然很火爆,但主要被網際網路廠商所占據。

對於華為來說,雖然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針對智能家居領域的Hilink平台,在嵌入式平台SDK,APP用戶體驗和雲端後台三方面技術的積累,經過幾年的摸索,這算是一次厚積薄發。

但是在智能家居終端側卻一直動作不大,直到去年才有了一系列的產品,並推出了華為智選、榮耀親選平台,幫助智能家居合作夥伴推產品。


但是,從目前來看華為在智能家居類終端產品上仍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不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外界就一直傳聞華為將推出大屏智能電視產品。

而在今年3月的華為HiLink生態大會上,余承東在採訪中雖然表示,華為不會做傳統的電視,但是他也透露華為在做一些具備電視功能的智能大屏產品,並有可能今年會推出一些樣板產品。

而余承東的這番表態似乎也證實了華為將推大屏智能電視的傳聞。

隨後,又有媒體稱,據華為電視供應鏈高層透露,華為將在4月推出兩款大屏智能電視,一款55英寸的,一款65英寸的,由京東方旗下的蘇州高創代工。

據稱,華為的銷售目標則是1年1000萬台!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智慧型手機與智能電視之間也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互聯和交互,對於頭部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其龐大的智慧型手機用戶都可以轉化為其智能電視的潛在目標客戶。

更為重要的是,相對於智慧型手機產品來說,智能電視不僅依賴於單薄的硬體利潤,而且還能夠掌握家庭網際網路的入口,依靠內容服務對於用戶運營來持續獲利。

另外,華為可能還會將其麒麟處理器,甚至是華為自研的系統應用在智能電視上,因為對於智能電視來說,其應用本身很多就是量身定製的,並且系統也相對封閉,所以比智慧型手機更適合來試水自研作業系統。

此外,大屏智能電視還能成為華為串起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的入口。

雖然,在P30系列發布會之後,余承東在接受專訪時再次表示,「華為不會做傳統家電,對於傳統電視我們也不會做。

」但是他也再次確認了將會做帶電視功能的大屏智能設備。

余承東將其稱之為「人工智慧時代的家庭媒體中心」。

不管是叫「智能電視」也好,還是叫「人工智慧時代的家庭媒體中心」,其必然將承擔起華為串起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的關鍵,同時也是帶動智能家居市場營收增長的關鍵。

此前,余承東在HiLink生態大會上就曾明確表示,力爭三年內打造中國智能家居第一生態,從而實現3年內100億美金流水的目標。

推出「方舟編譯器」,自研系統加速布局

在4月11日的發布會上,華為還意外的公布了一款號稱將為安卓系統帶來革命性突破的產品——「方舟編譯器」。

這裡所說的編譯器實際上是一種軟體語言轉換為另一種軟體語言的工具。

通常一款軟體要在設備上運行,其所採用的語言就需要是能讓設備讀懂的機器語言。

但是對於人類開發者來說,在開發軟體時,採用的開發語言則是易於程式設計師理解的高級語言。

所以軟體開發者完成軟體開發後,機器如果需要讀懂軟體,還需要將軟體的高級語言轉化為機器語言。

目前安卓系統是使用Java作為程式語言,是便於開發者開發的高級語言,但是其並不是全部直接轉換為機器語言後再讓手機運行,而是通過手機上的虛擬機臨時同步編譯,邊翻譯邊運行。

這就對手機算力產生了額外的消耗,並可能隨機產生一些不夠流暢的感覺。

而華為此次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則是採取了靜態編譯的方式, 是首個取代了安卓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

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一次性的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解決了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手機安裝應用程式後可全速運行程序,帶來效率上的極大提升。


根據華為透露的數據顯示,使用方舟編譯器後,能夠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提升44%,第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提升60%。

余承東表示,「方舟編譯器可以讓我們的性能超過蘋果IOS」。


而且余承東還宣布,「方舟編譯器」將面向業內開源,希望APP開發廠商儘快使用。

據介紹,為了開發這款編譯器,華為早在5年前就開始布局,投入數百人的專家團隊,歷經多次嘗試,才終於完成。

那麼華為花了這麼的時間、資金、人力投入研發出來的這麼牛X的「方舟編譯器」,為何不作為不作為華為手機自身的一大核心競爭力呢(比如聯合少數熱門APP廠商開發華為手機定製版應用,提升用戶體驗),為何要對外開源,還希望應用開放廠商儘快使用?

可能敏感的業內人士通過這則消息已經發現了一些端倪。

此前華為已經對外承認,華為自研的作業系統的存在,而「方舟編譯器」的推出則預示著華為自研系統的加速布局。

今年3月份,余承東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對外透露了華為已經開發了自有作業系統,並且能夠覆蓋智慧型手機和PC。

「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是Plan B,是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Android或 Windows 而做的。

但是,華為自研作業系統面臨的最為根本的難題是應用生態問題,要麼主動做一個完全能夠兼容現有的所有安卓應用的系統(幾乎不可能完成),要麼讓所有的應用開發者來專門針對華為的自研作業系統開發適配的APP。

顯然,不論前者還是後置都是極為困難的。

但是,此次華為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如果能夠成功獲得APP開發者廣泛的認可和歡迎,則可為後一種方案提供逐步實現的契機。

未來「方舟編譯器」或將發展成為,可幫助開發者實現安卓APP快速向華為自主作業系統遷移的一個工具,使得華為自主作業系統能夠成為「第二個安卓」。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華為「方舟編譯器」的名字當中的「方舟」二字,自然而然的會讓大家聯想到「諾亞方舟」,而「諾亞方舟」存在的意義就是,當「洪水」來臨時,「方舟」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健康的小生態,是人類都能夠倖存下來希望。

同樣,」方舟編譯器「或許之所以取名「方舟」,或許也承載著華為自主作業系統走向成功的希望。

作者:芯智訊-浪客劍

歡迎加icsmart01為好友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糾結了五年,華為要動智能電視了?

華為做智能電視,這是業界議論了近一年也未能等到官方正面證實的傳言。甚至有「知情人士」稱,華為將在4月推出智能電視,雖是言之鑿鑿,華為方面回應稱「消息不實」。儘管如此,關於華為會不會做智能電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