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機市場重新洗牌,中國廠商勢不可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調研公司Statista發布報告稱,印度將在兩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

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美國位居第二。

但Statista認為,這種局面將在兩年內被打破。

屆時,印度將超越美國排名第二。

Statista預計,到2019年,印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將達到15%,美國將跌至10%。

而中國將繼續保持霸主地位,當前的市場份額為31%。

事實上,業界也普遍認為,印度超越美國成為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也不足為奇。

畢竟,印度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國,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OPPO、Vivo和小米等中國廠商的進入,最近幾年印度智慧型手機需求顯著增長。

那麼印度市場會不會成為手機廠商的新福地,誰又會在這場利益爭奪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中國手機廠商攻城拔寨,勢不可擋

印度手機的崛起和早期的中國市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這也是為何中國手機廠商可以在印度快速打開局面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中國的手機廠商們將目光瞄準了極具市場潛力的印度。

市場研究機構IDC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廠商占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51.4%的份額,環比增長16.9%,同比大漲142.6%。

相比之下,印度本土廠商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40.5%跌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3.5%。

中國最主要的手機品牌已係數布局印度市場:包括默默耕耘印度市場多年的金立、酷派、聯想、中興,也包括試圖將公開渠道複製到印度的OPPO、vivo,還包括欲借印度電商之勢再上層樓的小米、華為、魅族。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手機廠商已經占據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半壁江山。

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排行榜的第二名至第五名被中國手機廠商包攬,其中小米奪得14.2%的市場份額,成為在印度出貨量最大的中國手機廠商。

IDC在報告中稱,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推出的兩款機型,紅米Note 4和紅米4A,不僅推動小米整體銷售量增長,也幫助小米斬獲占40.6%的線上市場份額。

尤其是紅米Note 4,在本季度取代2016年第四季度的最受歡迎機型三星Galaxy J2,成為印度市場中出貨量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機型。

vivo、OPPO分別以10.5%、9.3%的市場份額位列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三、第五名。

這兩家以線下渠道見長的手機廠商正在印度複製中國市場經驗,快速增長。

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vivo環比增長44.2%,OPPO環比增長14%。

聯想以9.5%市場份額奪得第四名,根據IDC數據,聯想出貨量與上一季度持平。

IDC認為,過去幾個季度以來,聯想在零售和線下渠道擴張方面遇到挑戰。

一些國產手機廠商也紛紛在印度建廠,印度當前的人工成本大約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手機實現本地化組裝後,將有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

三星的地位能不能被撼動?

目前三星還是印度的第一大手機廠商,占據著份額也最多。

2017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三星市場份額高達28.1%,環比增長16.9%,同比增長21.7%。

隨著中國手機廠商的競爭擠壓,三星也倍感壓力。

在印度市場也是如此,為了鞏固自己的江湖地位,三星在印度也是動作頻頻,近日,三星表示,將投資約7.60億美元把在印度的手機和電冰箱產能提高一倍。

三星在印度的工廠坐落於首都新德里郊外的Noida。

該工廠的擴建計劃凸顯出印度市場的重要性。

新投資計劃將幫助三星降低在印度的生產成本。

三星電子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印度生產電子設備,但手機生產則是從2005年開始。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印度市場掠奪三星的陣地,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單純價格戰,而是更加注重綜合實力,其中主要表現為:一是主打迅速成長的中端市場,這也是最易接受新興廠商的一個市場;二是在雙攝像頭和指紋密碼方面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中國手機廠商崛起的一個重要支點,而且這些技術的拓展不僅僅在國內市場,也迅速擴張到印度等海外市場;三是大膽的營銷投入和渠道分成,這更是中國手機廠商崛起的一種營銷策略,在任何市場或許都有複製的機會和能力。

有人說,在印度市場,中國手機公司的當務之急,就是沿襲過去在中國市場的打法,不斷蠶食三星電子的份額,直到搶走其第一名位置。

在中國,三星手機早已經跌出了前五名,已經成為市場份額上名副其實的二線廠商。

蘋果庫克也蠢蠢欲動了?

眾所周知,庫克對中國市場非常在意,也多次來華進行市場造勢。

不過從iPhone6之後,蘋果在中國手市場的地位也從波峰開始下滑,現在幾乎已經跌出一線陣營。

不過庫克依舊對中國市場垂青有加,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市場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而隨著印度有望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之後,庫克對印度時候出的熱情也開始陡然而增了。

近兩年,庫克也到印度造訪,也在商討在印度建廠生產中低端iPhone手機的計劃。

事實上,蘋果一直準備在印度開設實體零售店,不過,據悉,蘋果在印度開設零售實體店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印度政府,印度政府希望蘋果將更多的零件搬到印度本土生產,這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印度本土製造業的水平,另一方面,也為了避免蘋果使用翻新零件。

之前,市場也傳出消息稱,蘋果已經開始在印度組裝手機,並通過生產其最便宜的手機iPhone SE希望能夠得到市場份額的提升;據悉,手機組裝被台灣製造商Wistron承包,目前已完成組裝,本月就將開始陸續給下訂單的印度客戶發貨。

由於iPhone業務增長在全球市場的放緩,蘋果正在尋求找到一個重新開始的增長點,而印度市場或許就是蘋果看好的下一個市場。

但在印度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發展中國家,該公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它首先需要滿足一個印度的法律要求,即單一品牌零售商必須在本地採購30%的零部件,其次考慮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它還需要降低其設備的價格。

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目前印度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約為155美元(約合人民幣1066元),而iPhone SE起價為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330元),比均價多出兩倍以上。

不僅有價格上的挑戰,蘋果面臨的競爭對手也是強勁的。

隨著在印度組裝iPhone,將有助於蘋果滿足當地的採購需求。

但是,雖然蘋果在印度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有超過六成市場份額,然而大多數印度民眾不屬於高端消費者。

因此,降價以及出售翻新 iPhone 對蘋果的印度市場非常關鍵。

有印度媒體指出,在印度手機市場,蘋果的策略出現了重大失誤。

蘋果不應該指望像中國市場那樣,藉助蘋果的品牌影響力追求高利潤高價格,而應該針對印度國民的實際購買力,推出價格更便宜、民眾更歡迎的手機。

渴望「復辟」的廠商以及印度本土廠商的機會在哪裡?

有意思的是,一些計劃「復辟」的廠商也把目標瞄準了印度市場,比如諾基亞,比如亞馬遜,甚至包括微軟等廠商也都計劃在印度市場獲得更多的機會。

不過究竟會不會能夠得到機會,還要看市場的反響,但如果僅僅以為單靠價格的優勢就能獲得市場的更多份額和機會的話,估計沒戲。

此外就是印度本土廠商的境況也值得關注。

眾所周知,中國手機的崛起一度也是本土手機廠商蜂擁而起(在功能機時代),但隨著智能機的初步發展,中國功能機手機廠商權限崩盤,經過一定時期的市場蟄伏之後,在智慧型手機進入到一個相對成熟之後,中國本土手機廠商再度崛起,並且表現出一定的技術和市場能力,那麼印度本土廠商會不會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陣痛期呢?

隨著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的快速崛起,已經占據了印度一半手機市場。

中國手機廠商直接擠壓的部分市場也是印度本土手機廠商的份額,我們看到,印度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從54%暴跌至20%,甚至更低。

市場份額的下降,讓印度本土手機廠商叫苦不迭,印度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品牌Intex Technologies創始人Bansal聲稱「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的扶持,應該對中國手機徵收反傾銷稅」。

印度最大手機品牌Micromax也表示類似的觀點。

不過,如果執意打擊進口,那印度本土企業希望進口來賣的手機也將受到打擊,這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為中國企業大幅增加在印度本土組裝手機,這些在印度售賣的中國手機不少就是在印度生產的,而印度本土派手機依然高度依賴中國產品設計師和組件供應商,相當一部分手機仍然是在中國生產的廉價手機。

據悉,印度的中低端市場一度被印度本土品牌占據,直到現在,它們聚焦的仍是15000盧比以下的中低端市場。

而中國手機廠商更多的是把目光聚焦在三星和蘋果身上,中國本土廠商在印度市場,廣告的轟炸和地面銷售的齊頭並進讓中國品牌迅速在中高端市場崛起。

從價位上看,一部分在中端價位猶豫不前的消費者也許會因此選擇OV品牌,從整體上看,中國廠商份額的崛起主要還是集中在中高端檔位,侵占的是三星和蘋果的份額。

事實上,中國手機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上下游體系的完備,雖然相當部分的零件要進口,但是能為這些零部件開發外殼、主板,搭配電容、設計電路,配套附加外殼,切割玻璃,配套貼膜鋼化膜,乃至組裝到一周出大量成品,中國的速度甚至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快。

而在製造的核心能力上,印度沒有自己的優勢,將產業逐步轉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在增強印度廠商在手機產業鏈上的話語權。

打鐵還需自身硬。

印度本土品牌應該找到其適合的能夠達成長期戰略合作的ODM廠商,藉助其後端國內的供應鏈資源和研發能力,迅速形成能夠跟隨中國品牌產品的腳步,同時依靠其提升自身生產能力。

印度本土品牌可以利用其地利人和之便,簡化渠道,進而深耕廣大的農村市場。

細分市場定位。

根據自身和國內戰略合作夥伴的資源和能力,選准相對應的市場價格競爭區間,都是應對之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