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講話,給中國製造業指了什麼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maomaobear

6月14日,馬雲在投資者會議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傳統OEM(代工生產)廠商目前面臨的,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假貨」問題,而是商業模式問題。

馬雲認為,正是因為能夠生產出達到國際水平的優質產品,許多大品牌更青睞選擇中國的OEM廠商。

然而這些廠商本身並沒有銷售渠道,忽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賣產品——為什麼不能用更低的價格做更好的產品呢?

於是,人們看到市場上開始出現與正品質量相當、但價格低得多的商品,而生產正品和「仿品」的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

馬雲稱,這種現象非常值得研究,「他們面對的不是智慧財產權問題,他們面對的其實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

但是在類似《馬云:假貨質量比正品還好》這樣斷章取義的標題引導下,輿論開始質疑馬雲在推崇中國假貨以及山寨文化,為阿里平台上存在的假貨洗地。

只能說許多媒體存心就想搞個大新聞。

我們先不討論媒體的標題黨,單純看看馬雲所說的問題。

一線大廠都在中國製造,那麼仿品是否就和正品品質一致呢?中國製造真的要通過仿品來實現價值嗎?

一、中國製造確實已經達到高水平

關於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的說法早已盡人皆知,而鮮為人知的是一些價格極高的奢侈品品牌也是在中國生產然後在運到海外完成最後一步的。

iPhone這類東西直接就在富士康製造,Made in China,而很多表明法國,義大利或者其他什麼國家的奢侈品品牌產品,實際上大部分也是在中國代工廠製造的。

只是為了品牌形象,這些產品會把最後一步工序放到海外,然後打上海外製造的標籤,獲取更高的溢價。

一些高科技產品,諸如超跑之類的東西,國內還無法代工。

頂級品牌的超跑,從核心原件到組裝都在海外。

而箱包,衣服日用品這類東西,中國製造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用手工製造的產品,中國有最大的工人集團,有最多的能工巧匠。

用機械製造的東西,中國可以買到最先進的設備。

法國工匠相比中國工匠,義大利工廠相比中國工廠都沒有什麼優勢,只要堅持同樣的品控標準,產品都是一致的。

奢侈品的附加值除了品牌,現在已經把腦筋動到原料上面去,譬如專門搞一塊合適的草場養牛,精心呵護求的高品質的牛皮,或者在皮革交易市場上以金錢獲取特權,高價買下品質比較高的產品。

就是說頂級奢侈品依靠原料與品牌來製造差異化,而工藝上在同樣標準下並沒有優勢。

中國製造已經可以製造大部分頂級產品。

二、製造企業的窘境

有一家給頂級品牌代工絲巾的企業,原料並非訂製,而是採購。

也就是說,這家企業的自有產品與奢侈品產品可以做到完全一致。

由於奢侈品給的採購價格太低,只有銷售價格的九牛一毛,於是這家企業試圖自己銷售產品。

然後令人尷尬的是,與奢侈品同樣的品質,這家企業標價即使只有幾十分之一,依然無人問津。

因為消費者並不了解這家產品如何出色,高品質產品與低品質產品消費者不能分辨,僅僅看價格,,看性價比。

高品質產品失去了品牌的附加價值就難以獲得銷量。

這並不是個例,大量的代工產品都是如此。

明明有一流的產品,但是造出來沒人買,於是代工廠也接仿品的單子。

一些做仿品的商販做大了,需求量同樣巨大,而給代工廠的價錢並不低正品廠商低。

而代工廠做誰的生意都是做,於是就有了馬雲說的,仿品不比正品差的問題。

甚至一些品牌,由於產品線轉移到的東南亞,品控下降,詭異的出現了仿品(大陸老代工廠生產)品質比正品(東南亞新代工廠生產)更好的現象。

這種詭異的現象,其實是一種信息不對稱下的資源錯配。

消費者願意買優質商品,但是不知道誰是優質商品,於是只能依靠品牌來判斷。

而品牌擁有者用幾十分之一甚至比例更低的價格進貨,回頭高價賣給追求品質的消費者大發其財。

這種高昂的價格又把大多數消費者擋在門外,被擋在門外的消費者只能購買品質低劣價格便宜的商品。

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本來出的其三分錢,買得起三分貨。

但是三分貨因為信息和渠道原因讓普通消費者買不到,想買三分貨的消費者,要出100分,200分的價錢才行。

這就是馬雲說的商業模式的問題。

三、代工廠的出路

其實,馬雲所看到的問題,雷軍也看到了。

雷軍所謂的新國貨其實就是想要在工廠與消費者直接建立起來一條直接的渠道。

消費者不知道什麼產品好,什麼產品差沒有關係,雷軍說我知道,我來告訴你,然後我把口中的好產品賣給你,解決代工廠無渠道的問題。

小米除了手機算是自己的深度訂製的以外,其他產品,包括米家品牌基本是利用代工廠的設計和生產能力,然後用小米的營銷來買。

當然,小米走的還是性價比路線,定位是行業最低價,並非品質最高。

而我們也看到,剛剛發布了第三代手機的一加也搞起來一個一加生活,賣雙肩包,賣筆記本,賣名片夾。

一加雜貨鋪的定位不低,一個皮質雙肩包要699元。

而一加提供的產品品質又頗佳,定位於品味與品質的」不講究「追求者。

就是說,傳統的代工廠自立品牌困難,而依附於擅長於網際網路營銷的廠商是一條出路。

傳統廠商無法讓消費者明白自己產品好在哪裡,而慣於把一塊304不鏽鋼說成花的網際網路營銷廠商是可以的。

小米做性價比代工廠代言人,一加做品質產品代工廠的代言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品牌成為代工廠的線下渠道。

其實,現在一些比較大的淘寶商家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供貨渠道,自主品牌,直接給代工廠下單了。

這是一條解決資源錯配的出路。

而善於營銷的網際網路廠商在解決這種錯配問題的同時,也會獲利頗豐,成為新巨頭。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日用品不再是無印良品,而是米家,一加生活,甚至是富士康。

也許會有廠商挖掘出所有給一線大牌奢侈品代工的中國大陸廠商,發掘出一個小資價格,世界頂級品質的新品牌。

對消費者來說,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