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集團,韓國人的驕傲,華為、聯想們的學習典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章來源:礪石商業評論微信公眾號(libusiness)

礪石導語:本期《十分鐘公司簡史》專欄為大家介紹全球最大的一家由家族控制的超級商業帝國—韓國三星集團。

三星不僅僅是全球領先的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存儲晶片與顯示面板製造商,其業務布局還觸及到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僅是韓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企業華為、聯想們學習的榜樣。

由李秉喆創立的韓國三星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由家族控制的商業帝國,三星集團也是全球領先的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存儲晶片與顯示面板製造商,旗下上市公司多達18家。

截至今天,這家財閥擁有60多種不同的產業,包括電子、機械重工、化學工業、金融服務、物產工程、 甚至毛織、酒店、棒球隊等。

三星電子是集團旗下最大和最重要的業務板塊,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企業之一。

李秉喆白手起家創立三星

李秉喆(Lee Byung-chul,1910年2月12日-1987年11月19日)1938年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一家食品貿易公司「三星商會」,主要業務是將韓國的干制魚、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國的北京及東北地區。

在韓語中,「三星」的意思就是三顆星星,「三」在東方文化中是個吉利的數字,李秉喆希望他的公司能像星星一樣恆久。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三星公司的發展陷入停滯。

二戰後的1948年,李秉喆在漢城成立了「三星物產公司」。

公司成立後不久,貿易的經營品種迅速增加到100多種,貿易對象也擴大到美國等許多先進工業國家。

不過,之後韓戰爆發,李秉喆只能離開漢城回到大邱。

1951年,李秉喆又在釜山成立了三星Moolsan(三星物產)。

針對當時國家的狀況,李秉喆決定放棄獲利豐厚的貿易業,而去創辦生產性工廠,發展進口替代產業。

1953年,他建立了「第一製糖」,結束了韓國白糖依賴進口的歷史;1954年成立了「第一毛織」,開創了韓國自產布料的時代。

「第一」(Cheil)這個名字在三星李氏家族後來的發展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196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最缺少的就是化肥,全面依賴國外進口。

李秉喆又決定進軍肥料工業,籌建肥料廠。

這一次他創造的「韓國肥料」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還開創了出口肥料的歷史。

在1970年代,三星通過對重工業、化工以及石化產業的投資,奠定了其未來發展的戰略基礎。

隨著韓國政府提倡「綜合商社模式」,1975年三星物產被韓國政府選定為第一家綜合貿易公司。

把握趨勢進軍電子行業

李秉喆分析,從技術、勞動力狀況、附加值、出口預期等多方面考慮,電子業將是非常適合韓國的行業。

1969年,「三星三洋電子公司」成立,開始為日本三洋公司(Sanyo)生產廉價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

此後,三星三洋還生產了洗衣機和冰箱。

1975年,三星三洋電子更名為三星電子機械公司。

到1976年,三星電子機械公司已經累計生產了一千萬台黑白電視機。

1977年,三星電子機械公司與成立於1969年的「三星電子工業有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合併。

到1978年,三星電子工業已經累計生產了四千萬台黑白電視,銷往遍布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1979年,三星電子工業開始大規模生產微波爐。

1980年,三星電子工業開始生產空調。

到1981年,三星電子工業累計生產了一千萬台彩色電視機。

進入1980年代,李秉喆提出「走開發尖端科技這一途徑」。

三星集團投入巨資發展尖端科技,引進美國先進技術,使韓國成為了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獨立開發半導體的國家。

1980年,三星電子工業和韓國半導體公司完成合併。

1982年,韓國電信公司更名為三星半導體&電信有限公司。

1984年,三星電子工業公司更名為三星電子。

1988年,三星電子與三星半導體&電信有限公司合併,家電、電信、半導體成為其核心業務。

三星進軍半導體行業

這個階段,蓬勃發展的家用電子產品業務迎來了爆發性增長,三星電子開始進行產品出口。

不過,三星當時在美國消費者的印象中,只是一家生產廉價電視和空調的不知名廠商。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三星電子生產了大量諸如微波爐等產品,並把它們裝船運往美國。

但是,貨物大量積壓,然後又不得不折價出售。

李健熙讓三星拋棄二流產品形象

李健熙(Lee Kun-hee,1942年-),李秉喆之三子,12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日本留學,1965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系,1966年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完成了經營學碩士的課程。

1978年,任三星物產株式會社副會長。

1987年11月19日,李秉喆因肺癌離世,李健熙繼任成為新的三星集團會長。

1988年,李健熙在三星建立50年慶典上,宣布集團的「二次創業」,將三星的發展方向定為21世紀世界級超一流企業。

1993年,李健熙帶領三星的眾多高管到美國各大百貨商店考察,發現三星的產品很便宜,而且在商店裡總是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裡,少有人光顧。

而索尼等日本電子產品雖然比三星價格貴很多,但卻很受歡迎。

在韓國引以為豪的三星產品竟然如此落魄,這讓包括李健熙在內的三星公司高管非常震驚!

李健熙立刻指示,在美國召開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和三星產品在設計款式和產品質量的比較和評價會議,展示了世界著名廠商製造的攝像機、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磁帶錄像機、微波爐等70多種產品,可以一眼就能比較出製造商的設計款式和性能以及材質,三星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的確就是便宜貨。

李健熙感覺到,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美國市場的成敗決定三星的命運。

三星的產品與先進國的產品還有很大的差距,三星如果不成為世界第一,就不能生存下來。

1993年6月,三星在德國法蘭克福宣布了「新經營」規劃。

李健熙提出,為了拋棄二流的產品形象,「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要變」。

為了重塑品牌,李健熙還果斷放棄了三星原來的商標,而是請美國專業機構設計了更國際化的藍色橢圓圖案,這個LOGO圖案三星集團一直使用至今。

三星不同時期的LOGO

三星還將上班時間從原來的上午8:30到下午5點,改為早上7點上班、晚上4點下班。

這項措施把員工的上班時間提前1個半小時,來讓「沒有完全睡醒的三星職員切身體會到改革」。

1995年,李健熙將三星的最新手機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員工,但聽說這些手機不好用,他感到非常驚恐。

李健熙為了向龜尾市工廠的員工強調生產品質的重要性,要求將該工廠的全部手機和傳真機的存貨堆到一處。

在一塊寫著「質量是我的尊嚴」的橫幅下面,李健熙一聲令下,工人們將所有這些產品砸了個稀碎,隨後付之一炬。

這個舉動,也成為三星追求高品質的轉折點。

在1970、1980 年代,三星確立了以日本三洋為標杆的戰略;1990年代,三星開始把目標放到日本索尼上。

三星決定實施 「數字化戰略轉型」,要超過索尼。

為此,三星給自己訂下目標:產品開發一定要比日本同行快三到六個月,手機產品質量趕超美國摩托羅拉。

一度瀕臨破產 成功轉型信息化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外國貸款人紛紛從高度依賴融資的經濟中撤走資金,韓國經濟陷入了搖搖欲墜的境地。

到了1998年7月,三星電子每個月都要虧損數百萬美元,如果情況繼續下去,三星電子幾年內就會破產。

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決定必須在今後的五個月內把成本降低30%。

三星電子開始降低庫存水平,削減成本,將沒有效益的子公司出售。

三星電子還做出了和日本的終身僱傭傳統相決裂的舉動,解僱了一些高級經理,從而為年輕活躍、會講英語的領導人才讓出位置。

1998年,三星電子開始大規模生產數位電視,占有大份額的液晶市場,完成了平板電視的開發。

到了1999年,公司開始贏利。

在此期間,三星集團宣布開始第二階段的"新經營",對集團業務進行了徹底的組織調整和業務整合,連續出售和捨棄很多業務部門,三星快速退出了自己不擅長、沒有發展前景以及發展潛力比較小的領域。

李健熙堅信電子產品這種新興工業將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因而在大量拋售其他業務部門的同時,三星確立了以電子產品和電信產品為主打業務的戰略,在以信息化替代工業化方面取得成功。

這次業務調整奠定了三星集團後來發展的基礎。

到1999年底,三星集團內部全部清除了各子公司之間的相互支付擔保,從而使各子公司實現了財務上的完全獨立運作,並成為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在亞洲金融危機後繼續增長的公司之一。

三星領軍全球電子業的制勝之道

2001年,三星電子銷售額達到247億美元,創利潤22億美元。

在存儲器晶片和超薄顯示器市場都是世界第一,並且已經穩居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商位置。

在韓國國內,三星集團以1000多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四大產業巨頭中最強大的公司,排在現代集團、LG集團(樂喜金星)、大宇集團之前。

到2003年,在Interbrand評選的全球品牌榜上,三星電子品牌價值已經位居全球第25位。

三星成功地採用了「追隨」策略涉足新的業務,以執行力壓倒競爭對手,直至成為市場的龍頭老大。

李健熙敦促高管們大膽投入,奪取規模和市場份額,不考慮短期利潤。

1985年,李健熙決定投資內存晶片。

當時人們都覺得他發瘋了,會把公司搞破產,但是他成功了。

在每一個主要的業務領域裡,三星都遵循了相同的「規模投資」模式,取代了索尼在電視機和諾基亞在手機領域裡的位置。

同時,還培養員工「不計一切代價取勝」的作風。

早在1990年代初,李健熙意識到三星的文化過於閉塞。

於是,他創建了一個項目,每年派遣100名最有前途的中層管理人員訪問世界各國,在長達一年的學術休假當中了解當地文化,再帶著新的視角回到韓國。

這種傳統保留至今。

三星首爾總部也聘請了幾百名非韓裔的工商管理碩士,負責制定國際戰略。

三星認為,外國人將帶來全新的思維方式。

在2007年蘋果的iPhone首次問世之後,三星電子便全力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

2009年,公司決定,所有的手機產品都採用谷歌的低成本Android作業系統,為的是快速和廉價地對抗蘋果專有作業系統iOS。

在2011年,憑藉著Galaxy S II手機,三星登上了冠軍寶座。

利潤隨之飆升,尤其是它的大屏手機深受市場歡迎。

得益於對長線供應鏈的緊密掌控,三星始終能夠快速反應,滿足市場對三星手機不斷高漲的需求。

可以這麼說,三星就是它自己最好的客戶。

三星還有一個成功秘訣是,控制和自主生產手機產品的許多基本元件(三星生產從螢幕到存儲卡的所有配件)。

三星有能力快速增加元件的產能,這意味著三星成為其他手機廠商的重要元件供應商。

競爭對手蘋果也是三星最大的零部件客戶之一。

若想完成同樣的配件生產任務,三星所有競爭對手都必須依賴於第三方。

在與競爭對手的博弈中,三星產品至少在成本方面節省了四分之一。

三星的研發投入也非常巨大。

2011年,三星的研發投入達87億美元。

當時,三星集團全球員工總數達到22萬人,其中四分之一從事研發工作。

三星手機產品主要由亞洲的團隊開發並生產,然後在本地進行改進和組裝。

因為曾經遭受過長達20年之久的企業併購失敗之痛,三星十分偏好於創業而不是收購。

三星在1990年代中期花費近1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電腦製造商AST公司,但接下來又讓三星承受了數十億美元的虧損。

這次失敗成為了三星揮之不去的陰影。

另外,為了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韓國政府多年來也一直在鼓勵韓國財閥把利潤投到研發上。

李健熙將三星電子從一家低端器材銷售商打造成了全球手機、電視和電腦晶片的行業領先者,2013財年營收超過了2000億美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電子行業領頭羊。

在李健熙的掌控下,三星集團也從韓國財閥升格為全球商業巨頭。

接班人李在鎔面臨的挑戰

2014年5月,李健熙於突發心臟病,此後一直住院。

而溫文爾雅、走遍世界的李在鎔成為三星集團法定繼承人。

三星集團的三代掌門人:李秉喆(左)、李健熙(中)和李在鎔

李在鎔(Lee Jae-yong,1968年-)是最有國際范兒的三星高管,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和英語,以完美的禮貌和開明的風度而聞名。

李在鎔曾經在韓國的首爾大學學習歷史。

與父親李健熙及祖父李秉喆一樣,他曾經赴日本留學,獲得了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的MBA學位,又在哈佛商學院(HBS)讀完了博士課程。

2009年,41歲的李在鎔出任三星電子營運長。

目前,李在鎔擔任三星集團副董事長。

李在鎔面臨的形勢是,儘管三星的智慧型手機業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已經面臨上下的擠壓:在高端,有比它的利潤高得多的蘋果;在低端,則有一大批中國競爭對手。

儘管三星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仍然高居全球首位,但是在中國市場已經被擠出了前五名。

在三星高管內部也有一種擔心,公司的成功會不會轉瞬即逝,尤其是在科技領域裡,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都有先例。

李在鎔也早已經意識到,目前整個集團業務對三星電子的依賴過大,在未來的發展中會存在很大的的風險。

醫療保健項目已經成為三星未來戰略的一部分。

三星集團已經在仁川建立了「三星生物製劑」(Samsung Biologics)的龐大新業務,為包括羅氏基因泰克(Roche Genentech)和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在內的全球醫藥公司生產生物藥品。

這也是李在鎔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它具有三星奮鬥的所有特徵:大規模、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以及將專業的生產技術應用於一個充滿希望的新企業。

通過精簡產品線和降低研發費等措施,三星智慧型手機部門的營業利潤進入2016年後迅速恢復。

2016年3月上市的「Galaxy S7」的銷量超出了業內人士的預期,成為久違的熱銷機型。

最新上市的大屏手機Galaxy Note 7曝光後獲得國內外媒體和用戶的一致好評。

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2016年8月下旬三星電子的股票升至紀錄收盤高位,市值接近2,400億美元。

不過,儘管智慧型手機新品市場反響不錯,但是外國投資者更關注三星的半導體和顯示器行業,特別是3D快閃記憶體晶片(nand flash)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才是三星電子股價上漲的頭號功臣。

從長遠來看,包括三星和蘋果在內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的發展都已經遭遇了瓶頸。

三星電子最近買入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的股份,也正在研究收購菲亞特汽車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正在增加汽車相關產業的投資。

無所不在的三星集團和李氏家族企業

沒有人能說清楚三星集團和李氏家族旗下幾十家關聯企業之間的關係。

三星集團稱,各個子公司都是獨立的法律實體,而三星集團並不是一個法律實體,只是一個方便人們提及的公司群體。

李秉喆的八個孩子中,除了李健熙接掌三星,長女李仁熙則從他的遺產中繼承了醫院和高爾夫球場等資產,並另外成立了新的集團企業;而五女李明熙也在繼承了百貨公司等資產後,成立了「新世界集團」,並擔任該集團的會長,旗下有「易買得」超市。

希傑集團(CJ Group)是韓國大型電影製作與消費品聯合企業。

希傑集團名稱中的「C」代表「第一」(Cheil),是李氏家族最早的控股公司「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的名稱。

1993年,李健熙將「第一製糖」公司交給大哥李孟熙的兒子李在賢,後來由韓國最大的食品公司發展成為一家全球化生活文化企業「希傑集團」。

李健熙的女兒李敘顯(Lee Seo-hyun)負責第一毛織旗下的時裝業務。

新羅酒店(Shilla Hotel)是韓國高檔酒店,並且涉足免稅業務,由李健熙的大女兒李富真(Lee Boo-jin)掌管。

第一企劃(Cheil Worldwide)是韓國最大的廣告代理公司,總裁是李健熙次女李敘顯。

韓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也是全世界20大主題公園之一的愛寶樂園(Samsung Everland)也是三星的產業。

韓國最大的日報《中央日報》(JoongAng Ilbo)由李健熙在1960年代創辦的,目前雖然不屬於三星,但被公認為對三星十分友好。

2013年12月,三星愛寶樂園(Samsung Everland)收購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合併後的公司更名為第一毛織。

2015年9月,三星物產(Samsung C&T)和第一毛織合併為新的三星物產(Samsung C&T Corporation),並成為三星集團現在的實際控股公司。

目前,三星集團旗下共有電子、重工業、金融服務業、生活服務和其他行業等四大產業版塊。

電子業包括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電機、三星SDS、三星顯示、三星康寧精密玻璃等企業。

重工業包括三星物產工程建設部、三星重工業、三星工程等企業。

金融服務業包括三星生命保險、三星海上火災保險、三星信用卡、三星證券、三星資產管理、三星風險投資等企業。

生活服務和其他行業包括三星物產貿易投資部、新羅酒店、傑爾思行(第一企劃)、三星S-1公司、三星醫療中心、三星經濟研究院、三星生物製劑公司、三星 Bioepis、三星Welstory等企業。

在2016年度《財富》世界五百強排行榜上,三星集團旗下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高居第13位。

三星人壽保險(SAMSUNG LIFE INSURANCE) 名列第439位,三星物產(SAMSUNG C&T)名列第441位。

在Interbrand公布的「2016韓國50大最佳品牌」排行榜上,三星集團和李氏家族企業的品牌接近四分之一。

依次是:三星電子(1)、三星生命保險(6)、三星火災海上保險(12)、三星物產(21)、三星卡(23) 、CJ第一製糖(27) 、易買得(29)、三星證券(35)、新羅酒店(36)、CJ O shopping(40)、CJ E&M(42)、新世界百貨(47)等。

可以說,三星集團和李氏家族的生意幾乎觸及到韓國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歡迎關注礪石商業評論微信號:libusiness

礪石商業評論專注於全球商業與管理,致力成為中國第一家世界級的商業知識媒體,通過傳播全球最優秀的商業理念與管理實踐,助力全球商業文明與社會進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