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盯著10nm工藝!其實英特爾還准了更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手機領域的旗艦機SoC都已經用上了更穩定的7nm工藝,後續的6nm、5nm也蓄勢待發。

與此同時,曾經一度主打同期工藝無敵的英特爾卻遇到了麻煩,10nm製程幾度延期導致被無數玩家冠以「牙膏廠」的光榮稱號。



還好,有消息稱英特爾10nm工藝最早會在今年Q3和我們見面,理論上其電氣性能可以媲美甚至超越競爭對手的7nm。

實際上,英特爾早已制定好了圍繞著10nm和後續工藝的全新生態系統,它們將給未來的PC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英特爾的野望吧。

超極本的下一個八年

8年前(2011年),英特爾通過「超極本」(Ultrabook),重新塑造了筆記本電腦的設計形態。



英特爾早期為超極本定製的「三步走」規劃

聯想Yoga、微軟Surface、戴爾XPS13、惠普Spectre、LG Gram,這些翻轉本、二合一、超輕薄筆記本其實都是超極本概念的延續。

在今年初的CES2019中,英特爾曾提出了「ProjectAthena」(雅典娜計劃)概念,從而讓我們有望摸清筆記本下一個8年的發展脈絡。



Project Athena誕生

2011年,英特爾提出超極本概念,是為了反擊蘋果MacBook Air。

如今,厚度不足10mm,重量低於900g的極致輕薄筆記本已不鮮見,那筆記本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Project Athena(具體品牌名稱還未最終確定,也許英特爾還會起一個類似「超極本」這種朗朗上口的代號),就是用來解決當前筆記本創新相對匱乏問題的產品規範。



英特爾表示,Project Athena旨在帶來一種新型的高級筆記本,並充分利用5G、AI等新一代技術,集一流的性能、超長續航時間、連接性、時尚美觀的設計集於一身,預計相關的產品會在2019年下半年面世。

和超極本相比,Project Athena對筆記本的硬體搭配和設計要寬鬆許多。

簡單來說,Project Athena並不強制使用最新的10nm Ice Lake平台處理器,現有的U、Y系列酷睿處理器都能與其搭配。

同時,ProjectAthena並不追求極致,比如一款筆記本的厚度低於9mm,那它可能就沒有資格冠以Project Athena的稱號了,因為這種極致輕薄的筆記本電池容量不夠大。

對於內置風扇的筆記本,Project Athena甚至允許它的厚度超過15mm。

沒錯,Project Athena更加強調筆記本的綜合表現,英特爾移動創新部門總經理Josh Newman曾表示,ProjectAthena需要做三件事,一是聚焦的能力、二是適應一天之內用戶需求變化及角色變化的能力、三是隨時待命。

比如,Project Athena需要有更加快速的響應時間,從休眠→喚醒→待命只需瞬間,在同時打開多個文件或程序時,Windows 10系統介面上將不再有「旋轉的圓圈」。

此外,Project Athena普遍都會集成4G或5G基帶(Snow Ridge ),並引入AI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技術,可選英特爾2018年展示的功耗只有1瓦特的螢幕,而且還同時兼容Windows 10和Chrome系統,在開放性上走得比超極本更遠。



總之,符合Project Athena規範的筆記本並不見得比現有的輕薄本更薄,但它的綜合體驗卻能愈加趨於完美,並對搭載高通驍龍8cx晶片的「Always Connected PC」保持壓制(性能碾壓,續航相近)。

目前,Project Athena已經得到了包括宏碁、華碩、戴爾、谷歌、惠普、群創光電、聯想、微軟、三星、華為、小米和夏普在內的無數合作夥伴的支持。

如果不出意外,從2019年底開始,未來的輕薄本們就都將成為Project Athena概念的延續。

10nm Ice Lake發布可期

按照經典的「嘀嗒」(Tick-Tock)戰略,英特爾從2016年的第七代酷睿(Kaby Lake)開始就應該換裝10nm工藝了。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10nm遭遇延期,逼得英特爾只能不斷打磨現有的14nm,且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14nm+和14nm++工藝並沿用至今。

前不久,有消息稱英特爾計劃將10nm Ice Lake移動處理器的發布時間提前,從2019年聖誕節前後提前到Q3。



從已知的資料來看,Ice Lake平台移動處理器的CPU部分將基於「Sunny Cove」(陽光海灣)架構設計。

早前GeekBench曝光了Ice Lake平台酷睿i5處理器的緩存信息,它的L1緩存從32KB提升到了48KB,L2緩存翻番到512KB,L3緩存則達到了8MB,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變化。

要知道,從酷睿2時代起,英特爾就一直維持為每個核心僅配備32KB的L1緩存,L2緩存大都也僅是128KB。

緩存容量的提升,理論上對Ice Lake實際性能的改善幫助很大。

Ice Lake平台移動處理器的GPU部分將集成英特爾第11代(Gen 11)核芯顯卡,據悉它的浮點性能高達1TFlops,約等於英偉達GeForce GTX750,媲美AMD移動銳龍處理器內置的Vega 8核顯。

可以說,Ice Lake的出現將進一步壓縮入門級獨立顯卡的生存空間,未來輕薄本獨顯的性能如果達不到GeForce MX150的級別,都不好意思塞進筆記本里。



此外,Ice Lake還有望支持LPDDR4 X內存,並成為首個原生支持Thunderbolt3(雷電3)的移動平台,同時它將最新高速的Wi-Fi 6無線標準作為標配,使用全新的AI指令集(DLBoost)來加速人工智慧工作負載。

總之,當Ice Lake將這些特性與超長的電池續航時間相結合,可以打造出超輕薄、超便攜的設計(Project Athena的絕配),同時其性能和響應速度可保證用戶更好的計算體驗。

無限可能的3D晶片封裝技術

2017年底,英特爾攜手AMD發布了「聯合處理器」,即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家族中的「Kaby Lake-G」平台,它將CoffeeLake-H架構的CPU、AMD Vega架構的GPU以及4GB HBM2顯存封裝在了同一顆晶片上。



而將這些不同架構和工藝串聯在一起的技術,則是一個名為「EMIB」(Embedded Multi-DieInterconnect Bridge,嵌入式多晶片互連橋接)工藝的2D封裝技術。

雖然EMIB屬於2D封裝技術,但它和業內常見的2.5D封裝技術相比的技術含量更高。

簡單來說,傳統2.5D封裝整合的CPU核心、GPU核心、內存控制器及I/O核心都只能使用同一種工藝製造,而EMIB則允許多模塊和多工藝的「混搭」,比如將10nm工藝的CPU和GPU、14nm的I/O單元和通訊單元、22nm的內存部分做成單一處理器,具有封裝良品率高、無需額外工藝和設計簡單等優點。



總之,EMIB是處理器、獨立顯卡和高帶寬內存之間的智能信息橋,並將這些組件緊密地聯合在一個封裝中,從而起到大幅節省空間,確保創新型輕薄設備能夠提供高性能表現,更好地支持要求嚴苛的內容創作、遊戲和虛擬現實體驗。

可惜,EMIB依舊存在缺陷,那就是它只能不斷在一個2D平面上覆蓋晶片,整合的模塊越多對晶片表面積的要求越大,總有「地皮不夠」的時候。



為此,英特爾在2018年底的架構日活動中發布了全新的「Foveros」3D晶片封裝技術,並曾經在CES2019中展示了首批樣品。



和EMIB的2D封裝不同,Foveros首次為CPU引入了3D堆疊設計,將多晶片封裝從單獨一個2D平面,變為3D立體式的堆疊,從而大大提高集成密度,設計人員可以在新的產品形態中「混搭」不同工藝和技術的專利模塊、存儲晶片、I/O配置,並使得產品能夠分解成更小的「晶片組合」。



據悉,Foveros 3D封裝的最下面是封裝基底,其上是一個底層晶片(Bottom Chip),起到主動中介層(ActiveInterposer)的作用。

中介層里還含有大量的TSV 3D矽穿孔,負責聯通上下的焊料凸起(Solder Bump),讓上層晶片和模塊與系統其他部分通信。

而在中介層之上,就可以繼續堆疊不同工藝的模塊了,比如CPU、GPU、內存、基帶、傳感器、功率調節器、無線電、光電子等,無論是英特爾自家IP還是第三方IP都可以和諧共處,客戶完全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定製。

理論上,Foveros還能進一步PoP整合封裝內存晶片(就好像手機主板上,通常都會將CPU和內存晶片封裝在一起節省PCB主板空間)。



英特爾強調Foveros 3D封裝雖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但它的重點原本也不是成本,而是如何把最合適的IP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完成混搭,這才是真正的驅動力。

早前,英特爾還展示了首款通過Foveros技術打造的「混合X86處理器」(Hybrid X86 CPU),一顆僅有12mm×12mm×1mm的晶片,其體積比一角硬幣(美元)還要小!

Lakefield向ARM宣戰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高通、三星、海思、聯發科每次發布全新的SoC,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其集成了幾顆大核、幾顆小核、核心架構是個啥。

比如麒麟980就採用了ARM原生的2×Cortex-A76(大核)+2×A76(中核)+2×A55(小核),而驍龍855則配備了由Cortex-A76魔改而來的Kryo 485核心組成了三叢集架構群。



在ARM處理器領域,這種採用大小核搭配的技術就是「big.LITTLE」(後來又升級為「DynamIQ」),其初衷就是為了實現更好的能效比,聽歌、看視頻、看小說時只啟動省電的小核工作,而玩遊戲時則激活高性能的大核。

可以說,big.LITTLE和DynamIQ技術就是ARM和X86架構處理器之間最大的差異點之一,以往X86要想獲得最佳能效比,只能依靠降低默認主頻,拉高最高睿頻加速頻率的方式。

那麼,當X86處理器遇到了「大小核」,是不是一種非常夢幻的組合呢?

得益於Foveros 3D晶片封裝技術,英特爾終於有機會向ARM宣戰。

在CES2019中,英特爾還曾展示了一款代號為「Lakefield」的全新客戶端平台,它的處理器部分(就是前文提到的混合X86處理器),就整合了一大四小五個CPU核心,頗有一番big.LITTLE的味道。

具體來說,Lakefiled是一套主板原型,其本質是一個片上系統(SoC)。

它的CPU模塊採用了最新的10nm工藝設計,並集成了1個Sunny Cove架構的「大核」(和IceLake平台相同),其擁有自己的0.5MB LLC緩存,主打高性能;Lakefiled還集成了4個Atom(有可能是Tremont新架構)的「小核」,共享1.5MB二級緩存,所有核心共享4MB三級緩存。

同時,它還整合了第11代核芯顯卡、內存控制器和各種I/O模塊。



以上這些元素,都被塞進了12mm×12mm×1mm的晶片內,其待機功耗只有0.002W,最高功耗也不超過7W,能效比較現有的酷睿M更高,完美體現了Foveros封裝技術的優勢。

蘋果MacBook 12的PCB主板應該是所有筆記本中最為迷你的代表,但它也有一個巴掌的大小。



而英特爾展示的Lakefiled主板原型,其尺寸卻僅和M.2 2280 SSD差不多大小,也就是兩根手指的表面積,但它卻集成了包括處理器、內存、SSD、無線網卡、雷電3控制器等在內的完整PC組件,加上電池、外殼和螢幕就是一款標準的筆記本。



沒錯,Lakefiled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進一步幫助筆記本瘦身,或是將更多的內部空間留給電池,結合其自身超省電的優勢實現Always Connected PC的夢想。



總之,無論是10nm Ice Lake處理器,還是Lakefield客戶端平台,它們的出現都能進一步加速英特爾Project Athena創新計劃,賦予未來筆記本以更多的可能。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10nm以及更新一代工藝的基礎上。

希望10nm的幾度延期只是偶然事件,英特爾未來的工藝革新不要再總是延期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個角度說說為什麼英特爾10nm出世即王者

目前,處於王者段位的半導體晶片廠商屈指可數,而英特爾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去年12月份,英特爾在架構日活動上公布了未來六大戰略支柱,從製程、架構、存儲、超微互聯、軟體以及安全方面為PC行業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