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商博通巨資收購,押注人工智慧的「大爆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博通斥資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反映出半導體公司希望減少對智慧型手機的依賴,並爭取在人工智慧跑道中站穩腳跟

矽谷沒有人想要被稱為「晶片公司」。

使用在許多Android手機和iPhone手機中的晶片處理器的高通公司將自己形容為「平台公司」

英特爾曾經因為世界上大多數個人電腦被使用而自豪,現在把自己定位為「數據公司」

Nvidia在過去兩年股價飆升,成為任何行業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因其在深度學習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將其圖形處理器描述為「放大人類智能」。

然而,正如半導體公司試圖將自己重塑為別的東西一樣,交易撮合者正在沖入該領域。

自2015年以來,晶片部門已經看到了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 - 而這是在博通執行長Hock Tan本月在高通公司大膽行動之前做出的。

博通是這些併購交易中的幾個交易的產物,至少在2015年由較小的Avago收購了370億美元,並保留了目標公司的名稱。

該公司對高通公司的要約收購價格太低,高達70美元的報價可能會在目前的整合狂潮中證明是高水準。

投資顧問方舟投資(Ark Invest)的詹姆斯·王(James Wang)表示:「某種程度上,所有的併購都已經發生。

「這是你可以想像的最後一個。

」一筆交易可能創造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商,落後於三星和英特爾

高通和博通坐在一個複雜但正在迅速萎縮的食物鏈的頂端。

博通進入市場之前,高通公司本身正試圖完成晶片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交易,購買恩智浦,這家荷蘭晶片製造商僅在兩年前就向飛思卡爾支付了120億美元。

博通和Avago 在2015年合併之後仍然在相互整合。

即使像譚先生這樣的資深交易撮合者也不足為奇。

過去幾年的活動反映了科技行業中一系列獨特的情況。

在iPhone推出十年後,智慧型手機市場廣闊而成熟,為Arm Holdings和Qualcomm等公司帶來較慢的盈利增長。

高管們相信,人工智慧和增強現實將很快席捲全球,就像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

去年,軟銀(Softbank)斥資32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是日本企業集團創始人孫正義(Sonay)在物聯網(IoT)上的一次大膽賭注。

但是,究竟什麼時候甚至哪一次革命將會發生,這一點還不太清楚。

結果在中斷的地方是不尋常的:現狀是持有的。

最新的iPhone X已經證明是成功的,似乎不太可能像諾基亞或黑莓手機那樣在很短的時間內陷入困境。

基於後者的Android作業系統的三星和谷歌之間的尷尬聯盟正在持續,而韓國電子集團在晶片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繼續增長。

聯想,戴爾和惠普集體占據一半以上PC市場的新進入者的前景似乎也很遙遠。

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全球主導地位可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為譚先生等人提供了一個機會。

如果說成熟市場的整合是推動多頭交易的一股力量,那麼另外一股力量已經成為新興市場的熱門話題,為下一波增長定位。

電子產品供應商偉創力(Flextronics)前執行長兼前Broadcom董事麥可·馬克斯(Michael Marks)表示:「當你擁有少數非常強大的客戶時,你必須擁有一小部分強大的供應商。

「三十年前,你有200個電腦客戶,現在你有三個。

十五年前,你有20個手機客戶,現在你有兩個。

硬體部門在過去的30年里已經大規模地鞏固了。





我感到驚訝的是,在半導體市場上有更多的合併需要這麼長時間。

英特爾和高通這樣的公司正在投資尋找那個難以捉摸的下一個重大事件的時候,從投入到智能手錶和虛擬現實,再到自動汽車的數十億美元的投注,博通已經顯示出更少的關注焦點的供應鏈。

人工智慧跑道上的矽谷廠商

CCS Insights的分析師Geoff Blaber說:「博通一直是原料供應商,這是他們的傳統。

陳先生說得有點不同。

他解釋說:「過去五年我們已經買了五家公司。

「我們的商業模式運作的方式是,當我們購買一個企業時,我們會看到強大的,可持續的核心產品線。





我們往往比原來的所有者投資這些業務的投資更多。

他不屑於把目標管理團隊「不由自主地」引入「周邊」或「相鄰」企業,並補充說:「在這些業務中,我們傾向於資產合理化。

與英特爾相比,這種做法遠不止於今年斥資15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的Mobileye,後者是用於計算機輔助和自動駕駛的傳感器和相機的製造商。

自駕車正在從科幻小說走向現實,比預期更快:Alphabet的Waymo已經將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投入公共服務,其中許多都是由英特爾處理器提供支持。

儘管去年贏得了iPhone的第一個位置,但是英特爾正在尋找超越中央處理器的新的增長來源,這是在智慧型手機革命中大部分錯失之後推動大多數PC和伺服器的主要晶片。

它試圖重新定位自己作為一個數據公司也反映了它在數據中心的實力,英特爾表示它將瞄準從伺服器處理器到網絡和人工智慧的價值500億美元的矽片市場機會。

在這裡,雲計算的興起幫助推動了比構成其「客戶」業務的個人電腦更快的增長,而這些業務仍占英特爾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儘管炒作,今年前九個月,「物聯網」僅占英特爾457億美元收入的5%。

多樣化的壓力也激發了英特爾4億美元收購Nervana,Nervana的技術比CPU更適合AI系統。

在一般的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工智慧領域,英特爾被看作是與Nvidia的合作,後者的圖形處理單元已經被深度學習的研究人員所熱切地採用。

去年,Nvidia是標準普爾500指數表現最好的股票,上漲了224%。

其股價今年再次翻番。

Blaber先生說:「Nvidia處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中心,而且價值真正在於神經網絡和培訓。

「這並不意味著它不會面對來自英特爾的競爭,谷歌和Facebook正在投資自己的晶片(AI)。

但是Nvidia處於非常強大的地位。

它沒有進入市場就取得了這個據點。

像英特爾一樣,Nvidia錯過了手機,促使其2011年收購了與Qualcomm競爭的智慧型手機數據機製造商Icera。

但現代業務去年已經關閉,就像AI原來專注於圖形晶片的價值越來越明顯一樣。

Nvidia執行長Jensen Huang今年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說:「由於我們發明了這種新的計算架構,我們實現了AI大爆炸。

」 「就像軟體吃世界一樣,人工智慧也會吃軟體。

目前,Nvidia銷售額的一半以上仍然來自想要為個人電腦提供最新顯卡的遊戲玩家。

雖然其最近一個季度收入中不到四分之一來自數據中心以人工智慧為中心的應用,但增長速度很快,同比翻了一番。

當人們考慮物聯網時,這是一個人工智慧的問題。

當人們想到自動駕駛汽車時,這是一個人工智慧問題,「黃先生說。

「我相信世界上將有數萬億台設備具備推理能力。





基本上,本地化的AI能力。

一度被視為收購目標,Nvidia飆升的股價使其市值達到了1260億美元,大多數分析師認為這對於像英特爾這樣的潛在買家來說太大了。

直到最近,高通公司(Qualcomm)也表示了同樣的看法,高通公司今年的估值被Nvidia黯然失色。

兩家公司的股價清晰地反映了投資者對各自故事的熱情:高通的股價大致持平,而近期Broadcom出價拉動股價上漲,同期Nvidia上漲了600%。

Blaber先生說:「這回歸到了Broadcom方面的一個非常機會主義的舉動。

自1月份以來,高通公司的股價受到了與蘋果公司在定價和專利方面的反壟斷戰。

蘋果已經停止向高通公司支付費用,該公司試圖阻止舊金山的iPhone銷售到北京。

投資者擔心,因為高通公司的許可業務QTL「正是如此不成比例的利潤,以至於蘋果公司季度盈利的重要性是巨大的」,Blaber先生說。

「另外還有對所有其他監管案例的長期擔憂,以及這可能如何影響商業模式。

對於其支持者來說,高通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獨特的晶片製造組合,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銷售數以億計的數據機和「驍龍」處理器,出售給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以及智慧財產權許可證,這為該研究項目累計投資470億美元並自1985年成立以來一直在發展。

包括蘋果和多個大洲的監管機構在內的批評者認為,這種結合正在讓客戶受挫,讓高通收取更多的專利費,而不是蜂窩無線網絡的專利。

如果監管機構不首先進行干預,那麼博通擬收購高通公司將為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創造更大的供應商集中度

王先生說:「有了高通,Broadcom基本上可以提供除蘋果A系列處理器以外的所有iPhone晶片。

然而,iPhone的A系列處理器的出現指向王先生認為的半導體行業最成功的交易:蘋果公司2008年收購PA Semi,現在看來是一個溫和的價格,2.78億美元。

這筆交易使得蘋果公司能夠控制其晶片的核心,並使iPhone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正如英國圖形晶片製造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今年所發現的那樣,蘋果公司可以迅速從最大的客戶轉向一個殘酷的競爭對手。

在iPhone製造商表示將在內部設計圖形晶片後,Imagination的股價下跌,並被迫將其出售。

博通以及矽谷各大巨頭巨資布局人工智慧跑道,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蘋果打擊供應商,對未來的不自信

來源: 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翻譯自marketrealist , 謝謝。蘋果(AAPL)是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統治者,其利潤超過了智慧型手機行業利潤的80.0%。高端智慧型手機需要更多的半導體技...

中國智慧型手機「抱團」反對博通收購高通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李宗澤】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0日報導,中國兩家大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表示反對博通和高通公司的潛在合併交易,原因是擔心該交易會擠壓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利潤率,犧牲它們的利益,...